當前位置:首頁 » 家常菜譜 » 棉湖晚上牛肉粿哪家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棉湖晚上牛肉粿哪家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8-16 01:09:13

Ⅰ 你們家鄉的美食有哪些,最令你難忘的是哪種,有圖片最好

要說老家有什麼美食,那真的太多了,在山裡很多種野菜都可以拿來做成美食,低調而不奢華。

一、魚腥草


第四個,永州殺豬佬粉,這個可能很多人沒吃過,但是它和其他的米粉不一樣,臊子先做先放的,個人感覺比常德米粉好吃些。

Ⅱ 揭陽有什麼美食,求推薦

揭陽市8道地方美食:
1、蚝烙
蚝烙是揭陽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它以海產品「蚝」(即牡蠣)為主要原料,加上適量的生粉和黃花,加水拌勻,然後用慢火煎烙而成,它既可作小吃,也可入宴席。
2、普寧豆乾
普寧豆乾,是潮汕地區的民俗小吃,特產之一。用大豆作主要原料,摻以薯粉、石膏、鹵水製成的豆製品。普寧市人烹調豆乾的方法主要有煎、焗、炸等3種,油炸豆乾更是普寧的民俗風味。
3、乒乓粿
揭陽乒乓粿是廣東揭陽地區民間的名點,歷史悠久,聞名海內外。一般為扁圓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後磨成漿,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軟帶有稠度。採用白砂糖、芝麻仁、花生仁、檳醅麩、蔥珠油為粿餡。傳統的乒乓粿餡內含黑芝麻,糖粉,碾碎的花生,後來增加了豆沙餡、香芋餡以及一些鹹味的餡。
4、靖海豆楫
靖海豆輯是惠來縣靖海鎮的知名特產,是以花生仁、白糖、豬油為主要原料精製而成的餅食。靖海豆輯具有膠軟而不粘牙、清甜而不濃膩、香味長留的特點,配以潮汕工夫茶更是回味無窮。
5、隆江豬腳飯
隆江豬腳飯是廣東省潮汕地區著名的特色傳統小吃,得名於原產地--惠來縣隆江鎮。其鮮美的味道和彈嫩糯香的口感加以本鎮特色米飯組合成了隆江豬腳飯,肥而不膩,入口香爽,深受廣東人民的喜愛。
6、埔田筍粿
埔田筍粿只是當地對埔田特產的"竹筍炒粿條"的簡稱。竹筍炒粿條,選用鮮竹筍切絲,粿條亦切成細絲,慢火翻炒至粿條略帶赤色,筍香和粿條的米香同時溢出,非常誘人。
7、成順菊花糕
菊花糕是廣東潮汕地區傳統名點之一,菊花糕在潮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成順菊花糕選料嚴格,製作考究,其菊花糕不僅花紋精美,而且清甜香軟,口感甚佳。
8、普寧南糖
南糖是潮汕地區傳統名點之一,其中最出名的當屬普寧南糖,是廣東潮汕地區傳統名點之一,已有近百年生產歷史。

Ⅲ 棉湖鎮的名優特產

棉湖鎮位於揭西縣東部,是「歷史文化名鎮」和「千年古鎮」,當地群眾長期以來都有製作潮汕小食的習俗,它匯集了潮汕周邊地區民間傳統地方風味,棉湖小食在粵東地區久負盛名,享譽海內外。
主要有:棉湖瓜丁、豬肉脯、烏膜豆仁、新埔紅腳芥蘭、下浦大蕉、四鄉姜薯、厚埔春菜、貢山方柿、新陂果蔗、果汁、糕果、春餅、無米果、安仔果、無渣瓜丁、神香餅、油麻方、糯米豬腸、炒糕粿、腸粉、草粿、手捶牛肉丸、菜脯蛋、鹵味、蚝仔煎、鹹水粿、等三十多個品種。 特產名稱簡介棉湖粿汁在潮汕地區流傳著「相爭粿汁碗」的民間故事。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到小販攤上買粿汁吃。有個男顧客在旁邊站著,小販問他要不要一碗,他默不作聲。等到姑娘吃完,把碗還給小販時,那男顧客就對小販說:「這個碗不要洗,就用它舀一碗賣給我!」小販說:「我自己比你還愛得甚呢!」說著自己舀了一碗,張口對准沾著女顧客唇膏的碗沿,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糍粬粿糍粬粿的皮所用到的一種原料糍粬草是生長在中國南北方田間山野的一種綠茸茸的小草,這種小草有一股淡淡的甘香味,具有清熱解毒,涼腸涼血的功效,是中醫的一種常見葯材,其干品稱為「白頭翁」。春卷春卷是由用麵粉製成的圓薄餅皮放上綠豆畔(棉湖方言,即去皮綠豆片)、蒜頭白(即生蒜前面白色部分,切成幼粒)、香菇、蝦米、魚露、味精等包成的,形狀為約10厘米長的條狀,炸至呈金黃金成即可食用。 春卷的皮酥脆,餡咸香,一口咬下去,只覺口齒留香,食慾大增,是一款不僅讓棉湖人四季都愛吃而且是來潮的客人不可不品嘗的著名小吃。紅腳芥藍棉湖的特色物產——紅腳芥藍由於產品口味好,種植歷史較長而聞名,有「好魚馬鮫鯧,好菜棉湖芥藍」之說。 菜頭粿菜頭粿即蘿卜糕,蘿卜糕是廣東地區大眾化的民間小食,但棉湖的菜頭粿和外地的蘿卜糕,在做法及風味上都不同,有著濃郁的棉湖風味。

Ⅳ 饒平有什麼特色小吃

特色小吃

肖米是饒平的傳統特色小吃,在過去常被作為配桌點心。饒平的肖米起源於北方的「燒賣」,但與燒賣並非完全相同。沿襲燒賣的外形,主要的餡料為蘿卜、瘦肉,並在開口處放置一形狀為方型的鹵肉。吃的時候配以沉醋,味道十分鮮美。

Ⅳ 我是普寧流沙的,一般帶女孩子去哪裡約會玩好呢

你好,這個取決於你現在是學生或是已經經濟獨立的社會人士。流沙雖小,但是可以逛的地方還是很多的,下面我簡單的介紹一下吧。
散步的地方:
(熱鬧逛街購物類型的)中華新城、平湖二中操場一帶,廣達美佳樂商場,池尾服裝街
(浪漫安靜的地方)中信華府旁的河濱路、赤水山、百二邱田、新壇公園等等,
消費型約會的地方:
麥當勞、肯德基、二中附近面對面麵包店,上島咖啡屋,左岸咖啡廳、吉祥島溜冰場,等等
吃東西的地方:
太多了,流沙別的不多,吃的最多。白天的話,平湖一帶的洪陽蚵烙、餃子、鹹粥;南山一帶的貴興牛肉粿、南興食府、腸粉(有幾家特好吃,也有不好吃的),漁港一帶的炒粉芡(就是一塊一塊的薯粉)赤水一帶的貴政山鴨肉粿,白沙隴的錢坑手工面,赤華南路的粿汁皮,炒麵(錢坑手工面再往南那一家)池尾的炒飯,廣達美佳樂附近的東北餃子等等;晚上的話,池尾大圓往普寧大道方向不遠處有一家吃夜茶的不錯,或者去華市吃路邊攤小吃,也可以逛逛一下廉價的衣服。(開房的話,華市一帶也是流沙價格較便宜並且性價比較高,衛生條件較好的喔,嘿嘿)
反正,流沙雖然是個小地方,但是絕對不會是找不到去約會的地方,如果你對流沙每一個街區,每一個鄉里都了解透,其實流沙還是蠻多地方去的,我曾經試過跟女朋友每個晚上在不同區域約會,結果連續兩個月都沒有去過重復的地方約會(自己想去的情況除外)

Ⅵ 廣州哪裡有好吃的濕炒牛肉粿條

廣州有好吃的濕炒牛肉粿條?粿條是客家的說法,其實就是河粉,潮汕人都喜歡吃濕炒牛肉粿條。在廣州,客家人開的飯館里,都在賣這種濕炒牛肉粿條。
如果想知道干炒牛河,如果你到了廣州,無論是大飯店還是小吃店,都會有干炒牛河賣的。濕炒牛肉粿條是正宗的潮汕美食,與干炒牛河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Ⅶ 汕頭炒牛肉粿地家好吃

老二炒粿條。花園里炒粿條。利安北路跟中山路交界那裡一家炒粿條。桂園路楊記牛肉的炒粿條。目前這幾家吃了還算像樣的。

Ⅷ 揭陽有哪些好吃的,求推薦

揭陽的小吃主要有以下幾種:

揭西擂茶: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習俗,分為「凈茶」、「菜茶」、「飯茶」、「米骨茶」和「烳米茶」等,春節期間,有配於小吃「米呈」的「米呈茶」,還有正月初七的「七樣菜茶」和正月十五元霄節的「十五樣菜茶」。潮汕工夫茶,歷史悠久,最具地方特色,更是發端於明代中晚期。夏秋季節,天氣酷暑,人們勞作之後,經常不大想吃飯,往往以擂茶為午餐。中午時候,客人來訪,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揭西擂茶既可作主食品,又可作飲品,還可作葯飲。

Ⅸ 潮陽棉城小吃

1,棉城鱟粿(hòuguǒ)

鱟粿是棉城特有的漢族傳統名小食,是富有潮陽鄉土味食品。是棉城的一種下午的午間點心(一般在下午晚些時間才會有人出售和食用),在棉城的飲食文化中屬於首屈一指的地位。

2,腸粉

腸粉雖然發源於廣州西關,但在汕頭(潮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棉城,從事出售腸粉的店家有很多,也各有各的特點,但在棉城,製作腸粉的主料一般是:主料:米漿,豬肉或牛肉,蝦仁,青菜,雞蛋,菜脯粒、香菇等。

3,乾麵

啞老乾麵這個品牌在棉城成立已久,食店的總部位於棉城五響社區,也形成了連鎖化,而且很受民眾的歡迎。

(9)棉湖晚上牛肉粿哪家好吃擴展閱讀

棉城景點:

1,文光街道:文光塔(文化中心景點)、東山曲水流、潮陽博物館、西岩古寺、西園、姚宗俠公園、鳳肚公園、西麗園、蕭祠堂。

2,棉北街道:小北岩、大北岩、耀明書院、後溪媽祖公園、石泉岩、菩提禪寺。

3,城南街道:城南公園(清武廟)、龍井渡頭、後雙園、口美公園、東岩。

Ⅹ 請問汕頭哪些地方有哪些經典小吃!

汕頭經典小吃
汕頭牛肉粿 汕頭正宗手打牛肉丸 潮式腸粉 普寧小食 潮州粥 家庭腌製品 潮州打冷 鴨母捻 雙烹粽球 糯米豬腸 卷煎 鱟蜾 牛肉丸粿條湯 烙糕粿 無米粿 蚝烙 達濠魚丸、菜頭粿 粽球 炒糕粿 粿汁 小米 乒乓粿 薏米甜湯 蝦米筍粿 百花釀豆腐 草粿 白果芋泥 鼠殼粿 綺挎眮 魚飯 砂鍋粥 澄海東里豬腳飯……

雜咸醬菜系列:
新亨菜脯、地都冬菜、橄欖菜、鹹菜、酸菜、貢菜、烏欖、脆瓜、香菜心、鹹水梅、南姜欖、咸辣椒、豆醬姜、鹹蛋……
涼果系列:
烏梅、橄欖、楊梅、葡萄、金桔、山楂……
糖餅系列:
明糖、蛋酥、豆貢、糖方、朥餅、鴨脖……
小食系列:
普寧特產蝦仔花生……
調味品系列:
普寧豆醬、魚露、胡椒粉、椒鹽、黑椒粉、雞粉……
茶飲類系列:
各式袋泡茶、純天然蜂蜜……

--------------------------------------------------------------------------------
潮汕特產

◆潮汕風味菜—果菜腌製品,極具地方風味特色

◇橄欖菜、甜菜心、脆羅卜、鹹菜、貢菜、香菜、酸甜醋姜、 井都菜脯、 南姜白貢腐、黑橄欖、冬菜、橄欖糝、咸梅、油橄欖。

◆潮汕涼果蜜餞—地方名牌,傳統涼果,蜚聲南洋諸島

◇黃金李、九制陳皮、佛手老香黃、饒平山楂糕、蜜餞橄欖、黃梅、油甘、柚皮、柿子、柑餅、甘草橄欖、油甘、芒果、楊桃、楊梅、五味姜、化皮欖、黃皮鼓、話梅、西梅、相思梅、水晶梅、杏梅。

◆糖果餅干—潮汕名產,選料上乘,製作考究

◇貴嶼朥餅、潮州老婆餅(冬蓉餅)、仙城束砂、豬油糖、達濠米潤、蘇南麻(豆)薄酥 、沙浦酥糖、普寧南糖、澄海朥糕、棉湖瓜丁、潮州姑蘇香腐 、花生酥 、蛋黃酥。

◆食品罐頭—肉質細嫩,香醇可口

◇潮州鰻魚、豆鼓銀鯽、咸帶魚、咸鰻魚、咸槍魚、梭子蟹肉罐頭。

◆調味粉類—佐料極品

◇魚露、醬油、紅豉油、沙茶醬、花生醬、芝蔴醬、五香粉、八角粉、普寧豆醬、潮汕芥末、甜醬油、榕江味精、豆鼓、三滲醬。

◆潮汕臘味肉脯—傳統製作,色香味美

◇肉脯、豬肉脯、牛肉脯、雞肉鬆、熏臘肉、臘腸、肉鬆、魚松。
潮汕小吃

老媽宮粽球
名小食。粽球為潮汕傳統民俗食品。外形為六角球狀。
1920年,張強德父子在汕頭市昇平路頭媽祖宮(即老媽宮)附近擺攤經營粽球,張強德死後,其子張良傑在老媽宮對面小巷內租用一間小鋪,開設了順德號粽球 店。因粽球質量好,且佔有地利,生意日隆,順德號的粽球也逐漸成為潮汕和海外潮人所喜愛的老媽宮粽球。
主料採用的糯米,必須顆粒飽滿且大小均勻。製作時先淘洗干凈,用清水浸泡6小時,撈起放在竹篩晾乾,次日下鍋用豬油炒後,加適量上等魚露,再炒至米粒晶瑩透亮,油香潤滑,用盆盛裝待用。老媽宮粽球里有甜、咸雙拼料餡,甜料餡部分為綠豆沙餡(或烏豆沙餡)和水晶餡,外面用豬網膋包裹;咸料餡部分為香菇、蝦米、臘腸、方魚末、蓮子、栗子和經腌制的南乳鬃頭肉。然後用竹葉、咸草包裹紮成六角球形,放進鍋內煮熟。食時解開竹葉盛盤,有稜有角,晶瑩潤滑、甘甜香咸。當時,老媽宮粽球店裡,懸掛一塊橫匾,寫著「食定正知」4個大字。此句一直在潮汕社會流傳著。
新興街炒糕粿
名小食。早在20世紀40年代,炒糕粿烹制行家徐春松便在汕頭市區新興街茂成號專營而聞名,號稱老徐炒粿。
糕粿是用優質白米漿逐層加工蒸熟,製作時先將糕粿切成均勻小塊,加入魚露,紅甜豉油調勻,以小火略炒至糕粿面色赤紅入味,然後下平底鍋(煎盤)用豬油以文武火候將糕粿兩面煎赤,加入白糖炒勻,再和入鮮蝦、豬肝、瘦肉、鮮蚝等多種配料,淋上蛋液煎炒,加入沙茶辣椒醬、味精、魚露、雪粉水,上湯炒勻。
新興街炒糕粿很注重火候,使糕粿達到外酥內嫩,色澤金黃鮮艷,香味飄溢,口感咸、甜、香、辣兼備。
西天巷蚝烙
名小食。蚝烙為潮汕傳統食品,市場炒賣或家庭膳食均極普遍。最先在汕頭市安平路漳潮會館(俗稱老會館)左旁,有幾攤賣蚝烙的小吃店,由於製作精工,故有老會館蚝烙的稱譽。
1930年前後,楊二首先在昇平路西天巷口營業,後來又有胡錦興、姚老四等人相繼在附近繼續專賣。為了生意競爭,他們各自設法提高烹制技術和質量,形成了馳名海內外的西天巷蚝烙。
蚝烙以鮮蚝(學名牡蠣)為主料,以鬃頭肉煎解的豬油、上等雪粉、鮮鴨蛋為配料,辣椒醬、上等魚露、蔥粒等為調料。用料專選達濠蚝仔、雪粉、蔥粒拌勻下平底鍋(俗稱煎鼎),用旺火厚膋烙煎,淋上蛋漿,並配入適量上等魚露、辣椒醬,煎至兩面呈金黃色。品嘗時放上洗凈切碎的芫荽和配上上等魚露為佐料。具有外酥內嫩,香脆鮮美的特點。
普寧豆乾
民俗小吃。用大豆作主要原料,摻以薯粉、石膏、鹵水製成的豆製品。
製作工序是:磨漿、除渣、煮漿、配膏、試粉、摻膏粉、拌和定鹵、包塊、壓塊、煮熟,有的煮熟後還用梔子上色。特點是外皮柔韌,內肉嫩滑。普寧市人烹調豆乾的方法主要有煎、焗、炸等3種。油炸豆乾更是普寧的民俗風味。其皮酥脆,肉嫩滑,清中有香。蘸以蒜頭蓉,更覺可口。
有華僑把普寧豆乾的製作工藝帶到國外,經營此項生意。
棉城鱟粿
傳統小食。棉城為潮陽市的城區。先民以本地農副特產甘薯粉,和以大米及海鱟的肉和汁為主料製作而成。
製法是將大米煮成稀粥冷卻,加入薯粉,鱟肉和汁,攪勻粘合,盛入蟠桃型的陶模內,再放上鮮蝦和豬肉碎,蒸熟後脫去粿模,放進花生油或豬油鍋里,用文火浸炸至外表呈淺金黃色即成。吃時再蘸以辣椒醬摻醬油的醬料。其特點是外皮酥脆,內里熱透嫩滑,並具鮮、辣、香、咸。
鱟粿是粉粿中的精品,早在康熙年間(1662-1722年)就用以奉客。近代以來餡料更為講究,有的加上香菇、鰈脯、花生一起調制,氣味更香甜可口。回鄉華僑、港澳鄉親常專點品嘗。
揭陽乒乓粿
傳統小食。南宋末年,揭陽縣人為避戰亂,抵禦飢餓,以鼠麴草混於糯米中碾成糯粉,製成鼠曲粿。由於鼠麴草的香味,使這粿品令人喜愛,後又採用檳醅麩為粿餡,製成檳醅粿。
明清時已在潮州一帶揚名,並傳名海外。晚清揭陽縣南門有一李姓師傅,專門經營檳醅粿,他既保持原有的風味特色,又在粿品上用木模加印花紋並以豆腐薄膜作墊底,炊熟後在粿品外塗一薄層花生油,使檳醅粿更為暢銷。
20世紀50年代初,外地人在揭陽買檳醅粿時,訛念為乒乓粿而流傳下來。
傳統的製法,粿皮要用上等糯米粉,加上適量花生油,經反復拌勻成稠泥狀;粿餡以檳醅麩為主體,加上熟砂糖、花生碎、芝麻、橙糕等。製作時,先取一小塊胚料,捏成圓薄片,放進適量的餡料,捏成圓粿型,然後用木模或陶模印出花紋,以豆腐膜作墊底,經蒸熟晾乾後,乒乓粿便具有外觀清柔軟,裡面香脆甜的優點。
食時一般需再蒸炊,並以厚膋文火煎熟,使之皮酥餡軟。

達埠魚丸
傳統名食。達埠為達濠舊稱,為潮汕沿海魚區之一,水產品豐富,海鮮加工食品多有特色,尤以魚丸一項著稱,保鮮遠銷港澳地區。
製作時,以選料於淡甲魚(鯒)等為上乘,經刨取其肉,然後選用絞、摔、拌、掏等多道細致工序,並佐以味精、蛋白、精鹽等配料,掏成丸後還須經水浸漂,然後用文武火交替煮熟。
食用時再放入上湯、紫菜、香菜、味精、胡椒粉、芝麻油等調味品。
牛 肉 丸
名小食。來源於客家菜。早期賣牛肉丸的小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們挑著小擔在汕頭市挨街串巷叫賣。尤其晚上,在韓堤路八角亭至公園後面的韓江一帶,常有穿梭小舟,船頭掛著一盞小燈,專為停泊在那裡的客家貨船供賣夜宵,專賣牛肉丸湯。
20世紀40年代的新興街一帶飲食攤檔甚多,以羅錦章製作的牛肉丸最具特色而聞名。以後又有外馬路大香山牛肉丸和鎮邦街牛肉丸,各小食攤檔均有經營。
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後切成塊,放在大砧板上,用特製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聽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漿,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再槌15分鍾,隨後用大缽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勻,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然後用手抓肉漿,握緊拳擠成丸,用羹匙掏進溫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約8分鍾,撈起牛肉丸。食時用原湯和牛肉丸下鍋煮至初沸(煮時水不能太沸,否則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適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醬或辣椒醬佐食。
釀 豆 腐
粵東客家人的傳統小食。
先把豬肉或牛肉,加上少量蝦米或咸魚作佐料,剁成肉醬,再把豆腐對角切成4塊,在每塊豆腐邊上劃開一刀口,然後把肉醬嵌進去,用花生油煎炸或蒸煮;即成風味獨特的佳餚。

鴨母捻
名小食。一種有餡的糯米粉制湯圓。取其形似母鴨在水上游盪浮沉而撰名。本為元宵節的小吃,故俗稱元宵。
據傳,宋代已有元宵節家家吃湯圓的習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團圓之意。清代水粉湯圓用水粉作湯丸,滑膩異常,中用松核桃、豬油、糖作餡,或嫩肉去筋絲捶爛,加蔥末秋油亦可。水粉的製法:以糯米浸水一日夜,帶水細磨,用布盛接,布下加壓以去其渣,取細粉曬干備用。此法一直流傳。
潮汕的鴨母捻,製作時將糯米磨成漿,壓去水份,調成糯米漿皮分別包裹豆沙、瓜冊、芋泥等餡料,揉搓成形似鴨蛋狀,放入糖湯煮熟。
米 糍
民俗小食。流行於澄海市隆都及蓮陽等地。以糯米磨粉,加水攪拌成軟塊狀,煮熟後再反復揉拌,作為皮,以加油的甜豆沙作餡,再用扁圓體木模印製而成。
這樣製成的米糍,歷來以隆都的最為聞名。
還有一種蓮陽等地出產的米糍,不加餡,只用上述糯米粉軟體捏成圓粒狀或圓扁狀的一口大小的團塊,外楷撒芝麻油和芝麻花生糖粉。兩種米糍皆香、甜、柔、滑。
春 餅
名小食。原是立春日的食品,唐宋時稱為春盤。清代以後製作上有了改進,其餡料由芹、韭、筍組成,表示勤勞、長久、蓬勃之意。以後成為四時皆備的小食,稱為春餅。 製作用料逐步改進。現代潮汕春餅的用料和製法:將面料製成的薄餅皮披開,放入用魚露、味精、胡椒粉、麻油、豬油攪拌均勻的綠豆瓣,豬肉,鮮蝦肉,香菇,蝦米和蒜茸,包成卷狀,用稀麵糊粘緊接合處,放入約180℃的油鍋炸至金黃色。其特點是:外皮酥脆,餡料濃香。
粿 汁
地方風味小食。米製品之一。注重輔助料的調配。
輔助料用久醇的豬肉鹵汁、經腌制鹵爛的五花肉和用油煎成金黃色的蒜頭粒。
民間粿汁主料製法有兩種:用米制粿條切成條狀,和入米漿煮成稀糊;用米漿下鼎烙成薄片,然後剪成角形,和入米漿煮成稀糊。食用時,在熱粿汁中披上幾片鹵爛的五花肉,撒上蒜頭粒,再淋上熱鹵汁即可。不淡不膩,潤滑清口。

草 粿
廣州人稱涼粉。是用仙人草(涼粉草)煎取葯液,濾汁去渣加入薯粉,充分攪拌均勻,加熱煮滾後,盛於容器(一般為木桶或大鋁鍋)冷凝成膏,稱為草粿。色粽晶瑩,風味清香。
吃時用手持著銅勺切成一片片裝進碗里,邊裝邊蘸入白砂糖,入口頓感甜潤嫩滑,清涼爽口,風味誘人,價錢便宜,吃用方便,可葯可粿,適合時令,具有清暑解渴除熱毒之效,是潮汕夏日解暑風行的愜意傳統小吃。
芋 泥
甜類菜餚。精製芋泥為宴席佳品。
煎制芋泥,以澱粉質較多的檳榔芋為佳,其他芋種次之。
製作時先將芋頭洗凈蒸熟,剝去外皮,輾壓成芋茸。先備鐵鍋放入豬油,隨後將芋泥及白糖放如,用文火煎熬,並不斷用炒勺翻攪,至芋、油、糖充分溶化融合,至有一定粘稠性和光亮度即成。
以芋泥、玻璃芋泥、金瓜芋泥和清湯芋泥等多樣品種,其特點是柔軟滑潤,甜而不膩。
五果湯
民俗食品。保健湯食。
潮俗以桂圓(龍眼)、白果(銀杏)、蓮子、薏米、百合為補中健脾食物,合煮為甜湯(也有換如柿餅、芡實者),入秋後多吃,稱為五果湯。
在澄海市一帶,舊時於春節初一日清早祭拜本家祖先,也常以五果做齋品供奉。祭畢即合煮成五果甜湯,全家大人和小孩都分吃。
甜丸卵
禮俗食品。凡新客、貴客、稀客如新女婿、新親家、歸僑、榮歸者、官員貴客來作客,必先煮甜糯米湯丸敬客。
有些地方還要加2個或4個雞蛋,稱為食甜丸卵。即使已近午晚餐時間,也必先吃。
客人估量吃不完,可請主人打少一點或只吃兩個雞蛋,表示禮貌。

菜 頭 粿
民間小食。又稱蘿卜糕。菜頭系蘿卜俗名,菜頭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種,每逢過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有蒸制。
製作時先將蘿卜颳去粗皮,刨成絲,下鼎鍋炒軟,加入臘腸粒、蝦米粒、芹菜粒,和入適量味精、精鹽、胡椒粉,同米漿、薯粉拌勻,然後入蒸籠內(先用布墊於籠底)蒸熟,以筷子插入不粘為熟。又法:蘿卜絲不經炒過,直接拌入大米粉及其他配料,以水調勻再入蒸籠蒸熟。食用時將菜頭粿切塊,下平底鍋用油煎至呈金黃色即成。
菜頭粿外酥內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膩。
韭 菜 粿
民間小食。選用韭菜為主要餡料(韭菜花、韭黃均可代之),製作時將新鮮韭菜洗凈切粒,加入香菇粒、蝦米粒,並和入適量味精、精鹽、胡椒粉、芝麻油,拌勻成餡料。 粿皮通常用番薯澱粉製成。取粿皮壓薄成圓形狀,包裹餡料後,捏成面上突皺的球形,放進蒸籠蒸15分鍾至熟,然後在平底鐵鍋上用油煎至呈金黃色。味道香濃,外白內翠。
街巷流動小食攤販賣的,多取經濟型,餡料純用韭菜,不加冬菇等細料。
蝦米筍粿
名小食。注重粿皮和餡料,製作時十分講究。
粿皮用優質的大米和糯米製成:先將大米和糯米洗凈後用冷水浸泡3小時,用石磨細磨成漿,再用布袋裝好加壓揉干水份,放進蒸籠蒸10分鍾後取出,加適量冷開水揉拌成塊,製成粿皮。
餡料主要把赤肉、白肉、蝦米、竹筍、香菇切成粒狀,加入適量油煎蔥珠、方魚末、味精、胡椒粉、芝麻油、魚露、精鹽、豬油一起拌勻製成。將每粒粉團壓薄成圓形粿皮,包裹餡料捏成上面突起呈球形,下邊成半圓形,放進蒸籠蒸12分鍾後取出,食時在平底鍋中用豬油煎至一邊灼赤,盛盤淋上浙醋。特點是上部色澤潔白,底部金黃,有鮮美竹筍甘味,粿皮柔軟適口,滋味香醇。
20世紀50年代以前在汕頭市區小公園行街開設的潮成號小食店,專營蝦米筍粿,核桃粿等。
1965年以後,汕頭國平路飄香小食店專營潮汕傳統名小食,蝦米筍粿是其較為出色的小食之一。

鼠曲粿
民俗食品。流行於潮安縣、湘橋區、澄海市、饒平縣一帶。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至翌年元宵,家家戶戶都制鼠曲粿,供拜神、待客。
鼠麴草,又名鼠耳草,中葯稱白頭翁,野生植物,長於冬季農田及荒埔中,芯末開白色小花,花蕾及枝葉有棉絮狀的白色纖維。從田間採集後,選摘芯葉入鍋熬煮,瀝去澀水之後,放入石臼舂爛。再以糯米粉摻和揉製成團塊,作為粿皮。再將團塊分成小塊,捏成圓餅,中包粿餡,餡有咸、甜、雙烹數種。甜餡有紅豆或綠豆加糖製成豆沙;咸餡有糯米飯加香菇、肉丁、蝦米、花生仁、香料等;雙烹則一半是甜的一半是鹹的。包制粿餡之後入木模壓印,墊在蕉葉上入蒸籠蒸熟。
吃時可再蒸熱或在鍋中用油煎,入口軟香甜潤。因白頭翁可治腸胃病,故鼠曲粿屬葯膳類的食品。
朴枳粿
民俗食品。流行於潮汕各縣。朴枳即朴樹,落葉喬木。干高的可達10多米,葉橢圓而尖,花細小,結實為小肉果,球形略尖,味甘可食。
清明前後,朴枳樹萌發新葉,民間有采嫩葉制粿的風俗,制粿的方法是將葉洗凈之後,和以粳米於碓臼中舂成粉末,加入白糖和發酵素,味甘甜,質柔潤,具有朴樹葉的特殊芳香,並有消食去積和胃之功,是老少都嗜食的時令糕點。
酵 粿
民俗年糕。發酵類米制糕粿品。又稱發粿。
潮汕民間所以稱作發粿,還有寄寓著發財、發家的祝願。
多在冬至、春節等大節目或重大祭神活動中製作。糖料多用紅糖,也有用白糖的。蒸熟後在面上蓋上福壽字樣紅色印紋或寫上「答謝神恩」或「合家平安」等吉利字句。蒸制用的盛器是用竹篾與制蒸籠的薄木板編成,像一個平底盆。

桃 粿
民俗年糕。又名紅曲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徵長壽,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壽的願望。有些地方叫作粿桃。
制桃粿分皮與餡兩個部分。皮用大米作原料,加紅米曲用家庭碓臼舂搗成粉紅色細滑粉末,然後用溫水攪拌搓捏成大塊團狀,下蒸籠至半熟取出,在砧板上反復揉鍛,即可捏在粿皮。餡料一般用白豆或紅豆做成豆沙或甜豆沙,或用糯米蒸成香飯或甜飯充用。皮餡包製成後,還須用雕刻花紋圖案的木質桃形印模印製,再入蒸籠蒸熟即成。
倘是喪家所制,則皆為白皮。 潮汕家庭婦女,一般都能掌握這類食品工藝。由於整個過程必須從舂搗米粉開始,故做粿又稱為舂粿。
水 晶 球
名小食。水晶球製作精細,注重於包皮和餡料。分甜、咸兩種,餡料不同,各有風味特色。
選用上等雪粉,和冷清水拌成漿,把加入適量清水煮沸沖入雪粉漿,用木棒不斷攪拌使之稠結後,在案板上晾涼,再用篩過的雪粉和沖熟的粉皮揉勻成塊,製成透亮包皮。
甜餡料一般選用由紅小豆製成的甜豆沙(或甜芋泥);咸餡料選用綠豆,先壓成豆片去殼,蒸熟後加入豬肉粒、蝦米粒、蔥粒、胡椒粉和魚露,一起拌勻即成,用水晶狀包皮包上不同餡料製成球狀,放進蒸籠蒸熟取出,最後放進煮沸的豬油浸煮。
水晶球色白透明,甜餡味道清甜,咸餡香郁,具有潮州風味。
早在20世紀40年代,汕頭市的小公園附近行街的潮成號,為專賣水晶球、蝦米筍粿等的小食店。

潮菜

潮菜源於潮州,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潮菜可追溯到漢。近代由於潮籍海外僑胞的往來,潮菜博採海內外名食之精華,菜式更加豐富多彩,質量精益求精。時至今日,潮菜已經發展成為獨具嶺南文化特色、馳名海內外和我國名菜之一。
潮菜的另一個特點,是善於烹制蔬果為原料的素菜。潮菜之所以盛名,不僅在於用料豐富,還在於製作精妙,加式方式依原料特點而多樣化。多樣化的製作方式,形成了潮菜的風味特色。

潮菜特別重視配醬調味。不同菜色,配以不同醬碟,一菜一碟,咸甜酸辣,各有講究。其還講究色、味、烹、炸、燉、烤、泡等製作方式。潮菜的筵席自成一格,大席喜用12道菜,其中咸、甜點心各一道。喜席必有頭尾兩道甜菜,稱為「頭尾甜」。

潮菜其突出的特點是:清而不淡,鮮而不腥,嫩而不生,肥而不膩。近年來已整理出來的潮州菜譜共分八大類,二百三十四個品種。小食更是遠近聞名,春餅、水晶包、牛肉丸等應時上市,香溢街頭。

larva163,你老人家仔有沒有搞錯,又說要多多益腎!!
......
這社會...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