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促进小孩食欲,让他不挑食
吃饭前不要让孩子吃零食,要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吃饭时间,这样才能让孩子不挑食。而且家长在做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的菜色要多样化,千万不要每天都煮老三样,否则的话,孩子就会觉得这些食物不好吃,而且会腻,这样的话就会出现挑食的现象。家长一定要注意食物的种类,花色以及搭配,在达到全面的同时就可以增强孩子的食欲,并且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吃饭习惯。
为自己的做法负责
因为有些孩子吃饭的时候边说话边玩,这样的话会导致孩子吃一会就不愿意吃了。对于每个家长而言,宝宝的成长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如果家长没有妥善的处理这些问题,那么对于孩子来讲,这样的现象就会影响他们的成长。为了能够让孩子健健康康的长大,希望大家能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这样才可以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2. 宝宝没胃口,看见饭扭头就走,如何做出好吃的辅食
有宝妈说:她在孩子脚上绑了计步器,一下午没出门孩子就走了好几万步,更关键的是孩子还不累,精神还特别好,简直就是充电五分钟,活动一整天的感觉。
另外,这道辅食的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加入了薯仔的搭配,薯仔中含有大量的淀粉,不仅容易被宝宝消化和吸收,还不会增加宝宝的肠胃负担。
3. 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食欲
引起小儿食欲差的原因有: ①躯体有疾病; ②孩子心情不好或精神负担很重; ③神经性厌食,怕长胖体形不好看; ④平时多吃零食。 怎样才能提高食欲呢?除了去除上述的引起食欲减退的原因,还应经常调换副食品种,副食不要天天“老面孔”。主食方面也应经常换换花样,副食品的烹调技术要注意色、香、味,从视觉、嗅觉、味觉方面来剌激食欲。应注意进餐时的环境,家长可以向孩子一下今天的菜如何好吃,营养价值怎么高,吃后对小儿健康、智力有积极作用等,激发孩子主动吃,切忌在吃饭时“教训”孩子。让幼儿自己吃,让他享受自己吃的乐趣。对孩子来说,别人喂他吃,他认为是负担,就不愿意吃,另外独自吃饭,也可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及眼手协调功能。
4. 小孩怎么做好吃
孩子的饮食健康非常的重要,这时候家长应该多细心,平时给宝宝做一些可口的饭菜,多做一些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饭菜,而且在色香味方面要多注意,有利于刺激宝宝的食欲,要让宝宝吃的营养更加的均衡,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小孩爱吃的菜的做法。
月亮星星蔬菜粥,准备大米50克,准备菜心叶十克,另外准备一个鸡蛋,准备适量的盐和海苔。先把大米淘洗干净以后,放到水里面浸泡一个小时左右,把菜叶放到淡盐水里面浸泡十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把菜叶剁碎。
大米泡发好以后,放到锅中加入五倍的水,再把菜叶也放到里面,用中火熬制。准备一个碗,碗里面打入蛋黄,注意只要蛋黄,然后把蛋黄打散。这时候准备平底锅,把蛋黄放到平底锅里面,逐渐再用小火煎成星星和月亮的形状。
把海苔制作成星星和月亮的眼睛。米粥煮好以后,盛入碗中,然后把星星月亮摆放好,再把星星月亮的眼睛摆放好,这样,星星月亮蔬菜粥就做好了,看着非常的美观,能够促进孩子的食欲,增加孩子的饮食乐趣,这对于膳食平衡来说非常的重要,避免孩子出现挑食的表现。
以上简单的了解了小孩爱吃的菜的做法,小孩爱吃的菜最重要的要保证色香味俱佳,这样能够促进孩子的食欲,孩子在饮食方面不能单一化,要保证多种饮食营养均衡性,平时多吃一些肉制品,多吃鱼肉,多吃新鲜的果蔬,这都能够促进孩子的生长和发育。
5. 不同月龄宝宝辅食添加有讲究,怎样做能让宝贝吃饭香
很多家长在为宝宝添加辅食上,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每天就重复做着那几样食物。营养不仅跟不上,还会让宝宝吃腻,容易变得不爱吃饭、挑食,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发育。
随着宝宝月龄的不断增长,身体上各个器官也都在不断的发育,所以就需要妈妈在宝宝不同的月龄,为宝宝添加不同的食物,来满足宝贝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需求。
4、1~1.5岁
这个阶段是宝宝从奶获取营养,到食物获取营养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宝宝,大多数都已经能够自己走路了,也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这个阶段的辅食,妈妈要注意色彩和造型的搭配,通过视觉和感官来刺激宝宝食欲。也可以让宝宝参与到食物的制作中,比如择菜、摆盘等。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宝宝对食物的欲望,也会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
还在苦于不知如何给宝宝制作辅食的妈妈们,赶紧收藏起来吧,用你的双手,来开启宝宝成长的大门,让宝宝充满活力迎接每一天。
6. 经常给孩子做什么菜吃,能让孩子增强免疫力还长个
作为家长,哪个人不希望自己孩子都能要有个健康的身体呢?我也不例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面,我们该如何营养均衡的为孩子安排饮食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仅要给孩子补钙,还有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等。所以这个事情就成了让人比较头痛的部分。
【小贴士】:
1、买对了牛肉是关键,一定要用牛里脊,切片的时候也一定要垂直于肉的纹理来切。
2、蛋液要是牛奶的两倍,煎出来的牛肉才会漂亮,鸡蛋液包裹着牛肉,好吃极了。
3、蛋液喜欢很嫩的话就煎的短一点,喜欢蛋全熟的话就煎的久一点,但是,想吃嫩鸡蛋液的话还是要煎得嫩一点。
【 牛肉禁忌如下】:
1、不宜食用反复剩热或冷藏加温的牛肉食品
2、内热盛者禁忌食用3、不宜食用熏、烤、腌制之品
4、不宜用不适当烹制方法烹制食用
5、不宜食用未摘除甲状腺的牛肉
6、不宜使用炒其它肉食后未清洗的炒菜锅炒食牛肉
7. 让孩子补钙长高个的蔬菜,鲜嫩好吃的做法是哪样的
我就看过一档美食节目,里面的美食专家说,肉末和鸡蛋搭配在一起可以补钙,要多给孩子吃,听到了这个我就一直都坚持在给我家的孩子做着吃,从她3岁开始,现在都12了,我还是会偶尔的做给她吃。
【小贴士】:
1、料酒在里面起到了去腥的作用,是不能省略的一步。
2、鸡蛋液一定要过滤把搅打出来的气泡全部都过滤出去,这样成品就会更加嫩滑,没有气泡。
3、肉馅就根据自家的口味来调制吧,喜欢吃肉末的话可以多放一点,我这个里面的肉末叫我放的就比较少了。
8. 如何让宝宝胃口像个小老虎
小鹿现在一周三,正是吃辅食的阶段。关于辅食的文章,从开始给小鹿添加辅食,陆续写过几篇:
辅食如果这么喂,宝宝的损失可真不小!
辅食添加的8项禁忌,为了宝宝健康别在犯错
莲子,从小就是大家眼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天生胃口超好,给啥吃啥,吃啥都香,身边的孩子妈都说,你家莲子太好养了!可是弟弟小鹿,和姐姐相比差距不小,着实让我费了很多工夫。
而现在,小鹿每次吃辅食的样子都跟小老虎似的,喂的慢了,喂的速度跟不上,就急得嗯嗯嗯的喊。
有时候着急吃饭,两个胳膊挥来挥去,跟打拳似的,恨不得自己从饭桌上下来抓饭吃。
喂他什么都来者不拒,一大口吃下去,吃的样子香甜无比。
从不吃,少吃,到能吃,有几点心得和大家分享:
1
什么时候
添加辅食最合适?
不看月龄看孩子,耐心等待孩子接受辅食。
当孩子从母乳或者奶粉过渡到辅食阶段,妈妈们最关心的是:要什么时候给孩子添加辅食呢?
最焦虑的是:喂他他怎么什么都不吃啊?他什么时候才能吃辅食啊?
焦虑的心都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再着急也没有用啊,需要孩子到了接受辅食的时间才可以。
一般来说,辅食从六个月开始添加。但是,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我们首先要尊重这个差异。小鹿满6个月的时候,我冲调了一些米糊喂他,勺子刚放到嘴边,就用舌头抵出来。
到了七个月,又喂他,吃了一丁点,就把嘴巴里的都吐了出来。我只要继续等待。
七个半月的时候,我发现每次大家吃东西的时候,他都盯着我们的嘴巴看。
再大点,如果抱着他吃东西,他会把我的手里的东西抓过来,直接塞他嘴巴里。
喂辅食的时机到来了。
所以,孩子会给我们已经准备好接受辅食的迹象,每个孩子辅食到来的时间略有差别,而且每个孩子对辅食品种的接受也略有差别。
比如莲子在6个月就吃辅食了,而且第一口辅食是蛋黄,什么都不排斥;
而小鹿吃辅食的时间明显晚于姐姐,而且对鸡蛋一直都排斥;
直到快一周三的时候,有一天早上,突然吃了两个蒸鸡蛋。
所以,当孩子拒绝时,不要着急,耐心等待是最好的应对方法。如果强制喂养,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抗。
2
让孩子吃饱,
但是不要每次都把孩子喂的特别撑
经济学中有个着名的理论叫: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如果把这个规律用于宝宝的辅食喂养,也超级有效。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打个比方来说:
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最舒服的。
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
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负效用)。
再比如:吃馒头的例子,吃第一个馒头感觉最强烈,从“饥寒交迫”到“有馒头吃”,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有一种“质”的飞跃。
当然其边际效用最大。
吃第二个馒头感觉还是挺好的,只是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应,说明边际效用较第一个的边际效用小??依次吃了几个馒头终于吃饱了,再吃就难受啦。
道理都是相通的。这个规律也可以用着小鹿吃辅食上。适可而止,别让孩子吃撑,美食变成负效用。
遵循一点:每次喂小鹿辅食,绝对不要出现,他都拼命的摇头闭着嘴巴不张开我还死命喂的情况。
只要勺子喂到嘴边,他扭头或者闭嘴或者摇头表示不吃了,我就不喂了。如果不能判断他是否吃饱,再换另外一种食物喂。
为什么呢?
第一,再小的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生存的能力,他们知道自己的肚子什么时候饱了,他们也想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只是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
第二,如果他已经吃饱了,我再去强制喂他,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再吃就很难受了。
他下次对辅食就没有那么期待了,也出现不了每次吃辅食像小老虎的样子了。
3
从生理的角度,
胃需要适当休息不能超负荷运转
我们不是经常说,不能熬夜吗?器官需要休息,超负荷运转有损健康。
吃饭也一样啊,很多情况是这样的,孩子明明已经吃饱了,勺子喂到口边,左右摇头紧闭着嘴,家长恨不得把最撬开把食物喂进去。
最后,还是家长有办法,左哄又骗,又是玩具,又是转移注意力,食物还是喂进去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为啥不爱吃饭,为啥吃饭不香,长此以往下去,孩子的胃总是超负荷运转,他的胃能受的了吗?能不出问题吗?
结果就越喂越消化不好,越消化不好越瘦,越瘦越拼命喂(这里排除因为遗传因素的瘦),恶性循环了。
还有的家庭,家里都有一个随时喂饭的妈,当然也有可能是姥姥或者奶奶,或者阿姨。
不管孩子在干什么,他们的手上都拿着食物,时不时地赶快喂一口,能多吃点就多吃点。
结果,饭是吃下去了,但是相对应的运动量并没有增加,让孩子吃饭是越来越难的事情。
所以:孩子的胃需要休息。身体的每个器官都需要休息。没有休息,就会生病。
4
在固定的地方喂孩子,
最好有固定的开始和结束仪式
从小鹿开始添加辅食,他吃饭的地方就只有他的小饭桌,而且小饭桌是固定在大饭桌旁边的。小鹿过了周岁,会走了以后,每次我一说吃饭了,小鹿无论在做什么,都会立刻跑到自己的饭桌前,抬起脚要自己上饭桌吃饭。
因为每次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吃东西。如果中途加餐,也是在这个饭桌上吃饭,其他地方是吃不到饭的。
每次吃完饭,我都会问小鹿:“小鹿,请问你吃饱了吗?请问要妈妈把你抱下来吗?”
在征求他同意的情况下,然后就把他抱下来。吃饭的程序到此结束。
当然,这种习惯从他开始吃辅食就开始了,需要一些时间成为孩子的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天两天就养成的,要坚持。
因为,刚开始跟小鹿说的时候,他也不明白,他也不配合,坚持说下去,他总有明白的一天。
孩子养成固定地点吃饭还有两个好处:
1、即使以后因为他有自己吃饭的需求,撒的到处都是,打扫的地方也有限,作为已经很辛苦的妈妈,也比较省心省力。
2、花在吃饭上的时间会减少。每次小鹿都很快就吃完了,然后就要去下去玩了。
相比喂着吃饭,这种方式的却很节省时间,而且又让孩子一开始就养成了好习惯。
5
吃饭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即使弄脏点也有关系
对孩子来说,吃饭除了吃饱,更重要的是体验全家一起吃饭的快乐氛围。所以,每次吃中晚正餐的时候,我们都是全家一起进餐的。
我会跟小鹿说:“小鹿,我们一起来吃饭吧,和小鹿一起吃饭,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
然后,吃饭的时候,会假装吃的很香,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嗯,这个好香;这个味道吃起来很不错;小鹿,你来尝尝?”
总之,就是要烘托出一种愉快的气氛。
吃饭的时候,当孩子弄得嘴巴边缘到处都是的时候,不要是不是地去帮孩子擦嘴巴。
试想一下,当我们在享受美味的时候,如果旁边有个服务生,总是打断我们享受美味的过程,是不是也很不开心呢?
同理,对于孩子来说,也一样。
等孩子吃完了,我们对孩子说:嗯,今天吃饭真开心。然后再帮孩子擦嘴巴也不晚。
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比如过了周岁,就有了自己吃饭的欲望,如果能自己把饭喂到自己的嘴巴里,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开心。
这时候,他们会把脸上,身上,饭桌上以及地上弄得到处都是,这时候,就先不要嫌弃孩子不省心,先做个勤快的父母,先满足下孩子自己要求吃饭的需求。让孩子成长,从能够自己吃饭开始。
6
信任自己的孩子,
把吃饭的自由还给孩子
吃饭是孩子的事情,他们饿了,自然会找东西吃。
现在小鹿每次肚子饿了,就会拉着我去厨房,让我把他抱起来,自己去开冰箱,因为冰箱里有食物。
同样,他们渴了,自然会去找水喝。千万不要小看周岁娃娃的能力,他们可是一点都不会亏待自己的。
可是,生活中,端着碗喂孩子的事比比皆是,本来属于孩子的事情,却变成了成人的任务。
有时候都能看到,孩子明明已经吃饱了,或者孩子在拼命的摇头,家长还是想方设法再去喂一口,为什么选择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呢?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自己去多喂孩子一口,让孩子错误地判断自己原来没有吃饱,原来妈妈的判断是正确的呢?
7
我们再来分析一个问题,
孩子拼命地摇头,他到底吃饱了没有呢?
办法只有一个:变着花样给孩子做饭,提供可口的饭菜和爱吃的东西永远是王道。
首先要了解孩子摇头的原因。
我观察了一下小鹿,他吃饭摇头有三个原因:
第一,妈妈现在喂的这个我吃过了,我还想吃其他的。
第二,我的确是吃饱了,不想吃了。
第三,妈妈喂的频率太快了,要等我吃完这一口再喂下一口。
我在喂小鹿的时候,他也经常出现摇头,紧闭双唇的时候,我尝试着喂了几次,都被拒绝,然后我尝试着喂其他的食物,他就会吃。
这个时候是在用行动告诉我:妈妈,这个食物我不想吃了,请给我换另外一个。
如果连续换了好几样食材,都出现摇头的情况,那么孩子的却就是吃饱了,就不用再喂了。如果这时候,我们再坚持喂孩子,让孩子吃完碗里剩下的最后几口,孩子会认为,我已经一直在摇头了,你怎么还是在喂我?然后他就会势必会抬手阻止并紧闭双唇,这时候饭菜很容易撒的到处都是。
8
最重要的,共读绘本,
让孩子体会到吃饭的快乐
比方说《开始吃啦》花朵形状的三明治、好吃的饭团??开始吃啦!
纵向展开的画面富有翻页乐趣,依次出现的看起来很好吃的食物,小动物们夸张的表情,足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提升小朋友对食物的兴趣。
当我们和孩子吃饭时,如果我们愉快地和孩子说,开始吃啦,孩子自然而然地会联系到从书中阅读的愉快时光,从而爱上吃饭的。
再比如《小熊宝宝》里的《午饭》,依次出现的小动物,很好奇它们都吃的是什么呢?
香肠,鸡蛋卷,炸大虾,饭团,三明治。所有的食物都会总结一句:饭真好!也是在告诉孩子,吃饭是一件真好的事情!
再比如:《水果水果捉迷藏》,小鹿就是通过阅读这本书,从不爱吃苹果爱上吃苹果的。
让孩子认识水果,更重要的是想让孩子爱上吃水果。我向来拒绝给小鹿看认识物品的书,没有意义,孩子不需要做知识的堆积器,他们需要通过大脑来思考并整理这些信息,从而获得对自己有用的。好的绘本就有这个功能。
《水果水果捉迷藏》里面是如果来引发孩子思考呢?圆圆的,好像是小皮球,是什么呢?哦,原来是嚼在嘴里香甜清脆的苹果。骨碌骨碌。
有颜色,有形状,有味道,有动起来的样子,多么形象的一个苹果!每次和小鹿共读这本书,小鹿都会去厨房找苹果来吃。
《吃什么呢?》,书中形象的象声词,给人一种吃起来香香的感觉。最后引导孩子:美味的饭菜,我吃啦!小鹿也是通过这本书,爱上了吃有营养的红薯,每次,让小鹿吃红薯,读这本书准没错。
这真的比我们枯燥无味地对孩子说:吃苹果吧,苹果好吃,苹果有营养;吃蔬菜吧,蔬菜有营养啊;多吃点饭才能长身体,来的更有用。
莲子妈今天关于辅食的分享暂时到这里。当然,让孩子多多去户外运动,尊重孩子每次吃饭的量,也很重要。
还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孩子不一定每天一定要吃同等的量,妈妈做的好吃是自己喜欢的食材和味道,可能多吃一点;做的味道一般,而食材又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生病胃口不好,或者还没有拉大便便,都有可能吃的少一点。这些都是正常的。
尊重孩子,从和孩子相处的每个细节开始。
PS1:文章写到最后,分享下小鹿最近的进步。
零食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享受,我们不应该剥夺孩子吃零食的快乐。
就在这一周,小鹿每天吃最喜欢吃的牛奶片,居然能够自律到一次只吃一个,我原以为是偶然,后来发现好几天都是这样。
原来,一周三的孩子也能自我控制。梳理一下这一年来陪伴小鹿的日子,把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9. 怎样煮饭可以让宝宝们爱吃,让米饭变得更好吃
米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给宝宝充足的能量。但是现在孩子们很多都有偏食挑食的习惯,那么宝妈们怎样煮饭可以让宝宝们爱吃,让米饭变得更好吃?
1,南瓜糯米饭。我们把糯米提前泡几个小时,南瓜切成小块儿放在糯米里面,加入适量的水,放一勺老抽,麻油料酒和两勺生抽,搅拌均匀。然后中火蒸40分钟就好了。整出来的米饭香糯可口,带有南瓜特有的香味。
2,紫薯米饭。把一块紫薯切成块,蒸熟压成泥。把大米淘好,按平时蒸米饭水的用量倒入热水,然后把紫薯泥倒入锅里搅拌均匀,蒸30分钟左右。做出来的米饭颜色特别漂亮,紫紫的,还能吃到紫薯的清甜味道。孩子们非常爱吃。
3,菠萝饭。把菠萝外皮洗干净,挖去三分之二的果肉,果肉切丁。米饭蒸熟晾凉,炒锅放入热油,放入孩子喜欢吃的配菜例如玉米青菜胡萝卜火腿等等,打入一个鸡蛋,放入米饭炒熟。最后把切成丁的菠萝放进去翻炒。最后米饭盛入菠萝外壳里,造型奇特新颖,有菠萝的酸甜味道,孩子们很喜欢。
4,煲仔米饭。把大米提前泡30分钟,放入砂锅,加入1.5倍的水,加入一勺油,大火烧开转小火开始焖饭。锅里水不太多的时候,放入腊肠,萝卜,薯仔等等比较难熟的菜,沿着锅边倒入少量的油,打入一个鸡蛋,继续小火焖。米饭差不多熟的时候,放入好软的菜例如青菜类。把生抽,白糖,盐,麻油适量的调成酱汁倒入砂锅。鸡蛋变白色就可以出锅了。米饭和菜的完美结合,很多孩子的最爱。
5.八宝饭。自己童年最爱的美食之一了。把糯米和大米混合蒸熟趁热拌入猪油,白糖。准备一个大碗,里面涂猪油,准备孩子爱吃的干果例如花生核桃杏仁,和果脯类例如猕猴桃干,蜜枣,葡萄干等等,一层层的沿着碗边铺好一层。再放入一层米饭,压实。在放一层豆沙馅类,再铺米饭压实。放入锅里蒸20分钟,倒扣出来。浇上白糖淀粉水,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