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做饸饹面 饸饹面的家常做法
食材
主料
荞面
500g
小麦面粉
200g
500g
辅料
干辣面
1勺
盐
适量
老抽酱油
适量
食用油
适量
鸡精
适量
熟芝麻
适量
葱
适量
姜
适量
步骤
8.素臊子饸饹就做好了
2. 怎么做饸饹面好吃
苦荞饸饹这样做,筋道爽滑,酸辣开胃,味道比外面卖的还好吃!苦荞面,是以苦荞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营养面,是我们平时的主食之一,苦荞面的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都高于大米、小麦、玉米;钙、铜、锌、铁的含量是大米、小麦的2-3倍,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硒、碘、铬和多种维生素。苦荞面条有很多种不同的吃法,最简单简单好吃的就是羊血饸烙面,夏天凉最爱凉拌着吃,到了秋季节都会选择羊血饸饹,饸烙用开水冒一下,浇上热汤就好,放上羊血豆腐,香菜,葱花或者蒜苗,立马一碗热气腾腾的饸饹就做好了,香嫩爽滑辣不够。现在我把这道“苦荞饸络面”美食做法分享给大家,喜欢的朋友可以照着食谱做起来,给家人一道美味,给亲人一份关爱。
【苦荞饸络面】
食材:饸饹面一大盘、香菜香葱几根,豆腐一块、羊血一盒、盐、胡椒粉、鸡精、香醋、生抽、油泼辣椒、高汤。
做法:
1、这种饸烙面是熟的,超市都有卖的,做起来很方便。
2、准备一块豆腐和一块羊血,小白菜3根、香菜香葱几根。
3、香菜香葱摘洗干净,切成小段装盘备用。
4、豆腐冲洗后,切成小条,放入开水锅中煮3分钟,去掉豆腥味捞出。
5、羊血冲洗后,也切成小条,放入羊血条,焯水两分钟捞出。
6、烧半锅开水,水开后放入小白菜煮断生,把饸饹面放入冒一下,不用煮。
7、饸烙面和小白菜捞出装入碗中,放适量豆腐羊血,撒香菜段葱花,加少许盐,胡椒粉,鸡精,香醋,生抽,芥末油,油泼辣椒。
8、再将热汤浇到碗里,烫出葱花和香菜的香味,搅拌均匀后即可食用。
3. 怎么做饸饹面又筋道又光滑
做饸饹面又筋道又光滑?
1、普通中筋面粉加入一勺盐。高筋面粉更好,压出来更筋道。
2、再加入一大勺碱面。“碱是骨头盐是筋”,要想饸饹面筋道,加碱加盐是必须的。
3、用开水烫面是保证饸饹面筋道、不断条很关键的一个步骤,不用全部烫,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面用开水烫就行。温水和面压出的饸饹面口感发硬,不易消化,用开水烫过的面压出的饸饹面口感柔韧、筋道、不断条。
4. 饸饹面的制作方法
1、首先把茄子洗净去皮去蒂切成1厘米左右见方的小丁。
2、把五花肉去皮切成小丁,大葱切成葱花、生姜切成姜片。
3、锅里坐油,油热后下入切好的五花肉丁,把五花肉丁煸炒出油后加入葱花、八角和姜片继续翻炒,接着加入一勺黄豆酱、一勺豆瓣酱和一勺甜面酱,炒出酱香味。
4、加入切好的茄子丁,加入适量盐,大火翻炒,把茄子炒至发软、炒至完全熟透,没有生茄子味。
5、把茄子炒熟后加入没过茄子的热水,大火烧开后加入适量老抽、生抽、鸡精调味。
6、最后淋入适量水淀粉勾芡,大火把汤汁烧至粘稠即可关火。
7、接下来制作饸饹面的面,盆中加入400克白面和100克玉米面,3克盐、3克碱面,然后少量多次加入260克左右的清水,全部搅拌成面絮后下手揉成面团,包上保鲜膜醒面10分钟。
8、锅里坐宽水,取一块醒发好的面团,放入家用饸饹压面器中,锅内水开后压入锅中,大火煮开后保持大火煮10秒钟即可捞面。
9、把煮好的饸饹面捞入碗中,浇上炒好的茄子肉丁卤,浓浓的卤汁包裹着饸饹面,非常好吃入味。
5. 陕西特色面食饸饹面怎么做好吃
陕西是吃面大省,面食花样、吃法也是超级多,但今天咱们要说的饸饹面还真不是陕西的专属。北方地区晋、冀、鲁、豫、陕,都有饸饹面。
饸饹面可是很有些年头了,这年头还真是够久的,“饸饹面”起源的传说故事,竟然能从商朝说起。而这段传说故事的所在地,就在我们河南的获嘉。咱先不管这传说到底能有多真切,事实是,直到现在"饸饹面"仍是我们这里的特色名小吃。
饸饹面其实也就是面条的一种,可能我们经常吃,所以也觉得很是家长了,如果一定要说说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更多的还是面条的制作方式,由于是整块面直接压成的面条,所以面可以做到细而更筋。这种面型不管是吃汤面还是炒面,都是很入味的,自然就非常好吃了。
6. 饸饹面的正宗配方
正宗饸饹面的做法配方如下:
一、羊汤制作
羊汤用料:羊棒骨10斤 羊肉适量 羊油3斤(一半切碎)纯净水60斤左右 姜块80克 葱段150克左右香料比例:白芷25克 砂仁25克 山奈15克 干姜30克 草果10克(去籽)桂皮10克 调味盐 久居香排骨粉3包 晶状味精500克 家乐鸡精200克 胡椒粉150克 麻辣鲜1包 盐5包(这些调料混合拌匀即可)吊汤做法:
首先把羊骨头用清水浸泡6--8小时去除血水,准备过滤纯净水把羊骨下锅大火煮开,羊肉下锅羊油一半碎下锅,香料提前泡洗好装料袋,待汤发白发浓时香料包煮出香味捞出即可。
二、羊油辣椒制作
羊油辣椒是饸饹面的“灵魂”,每一家饸饹店的羊油辣椒都是自己熬的,熬制的配料和方法是各家店的秘籍,只有老板和最亲近的人才知道。
要做出正宗的饸饹面,羊油辣椒是必不可少的调味料,制作正宗的羊油辣椒要选用入伏前的头茬红尖椒,把辣椒洗净控干后打成辣椒酱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一个伏天,在暴晒期间还要每天搅拌一次,经过充分晒制的辣椒色泽明亮而且辣味适中,吃起来不会有呛喉的感觉,这样才是制作羊油辣椒的最佳原料。正宗羊油辣椒要选用与羊肾相连的那块羊油这种羊油炼制的羊油辣椒才会味正色鲜,把两种原料处理好后我们开始炼制羊油辣椒吧。
原料:
新鲜羊油10斤 中粗辣椒面7斤(二荆条 子弹头1:1)带皮芝麻750克 葱姜各500克(切末)香料:
八角50克(磨粉) 草果20克 白胡椒粉30克丁香10克 花椒粉40克。白酒少许。
制作方法:
首先将羊油入锅加热把羊油炸干捞出,将切好的葱姜末下锅炸香捞出备用,油温不要太高将白芝麻下锅炸出香味,把辣椒提前放些白酒和水搅拌均匀下锅熬制出香味颜色变红这时将下锅搅拌均匀出锅即可。
三、饸饹面制作
饸饹面面团配方:高筋粉500克、食碱1克、热水300~320毫升
制作流程:
1、高筋面粉过筛后纳盆,食碱下入热水调匀并倒入面粉盆迅速搅拌均匀,然后揉制成面团并摊开凉冷,最后盖上湿纱布饧发待用。
2、净锅掺清水烧沸,取床子置于沸水锅上方,再装入面坯,并用力挤压出面条,流入沸水锅里。
3、煮熟后用漏勺将面条捞出来沥干水分,倒入加有熟油的盘里拌匀抖散(或者用漏勺把煮熟的面条捞入冰水盆内透散后,捞入盘中)。
7. 饸饹面怎么做好吃
1、泡面,泡上面后,就不用管它了,作菜就可以了(一般凉开水泡就需要40-50分钟,温开水泡时间就会缩短一点,但绝不能用水煮,因为这面是熟的,如果煮的话,可能会成为一锅粥);
2、把面盛在碗里打卤;
3、可用西红柿和茄子做卤,然后放上黄瓜丝、鹌鹑蛋、芝麻,再后放最主要的调料——辣椒油(做辣椒油最简单也最好吃的方法是把辣椒用干净的纸巾擦干净,注意千万不能用水洗,不然会影响口感而且一会炸的时候也会溅到身上)
4、油里烧到7、成热时,浇到盛有辣椒的碗里就行了。
8. 家常饸烙面的做法大全
饸饹面(市面上又称合罗面)是一种中国北方晋冀鲁豫陕五省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制作者用饸饹床子(做饸饹面的工具,有漏孔)把和好的荞麦面、高粱面(现多用小麦面)放在饸饹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面条状)放在锅里煮着吃,这种传统独特的饮食制作方式,不知从何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西、北方地区独特的风味名吃。尤以山西南部饸饹面起源早,在运城、临汾、晋城地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饸饹面馆,当地人开玩笑说“曲沃饸饹面”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当地人们喜爱饸饹程度。
河北宁晋县西关饸饹锅、河南郏县饸饹面、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荞面饸饹也是远近闻名,与山西曲沃饸饹面相近,但各有特色。饸饹面在山西大同、河北邯郸、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庆阳、甘肃平凉、宁夏盐池也很常见。
中文名
饸饹面
分类
面食,山西面食
口味
咸 香
主要食材
白面,羊肉汤
别名
合罗面
制作方法
饸饹面是一种传统的一种面食,制作者用饸饹床子(做饸饹面的工具,有漏底)把和好的荞麦面团、高粱面团(现多用小麦面团)放在饸饹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在锅里煮着吃。这种面,吃着筋滑利口,操作简便,速度快,非常适宜于大一点场面的集体就餐。同时,饸饹的臊子加入用纯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锅汤及新鲜味美的羊肉,辅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葱花、枸杞等十余种佐料,吃起来不仅味道鲜美,香而不腻,而且有暖胃去寒,滋阴壮阳,保健防病的功能。内蒙古中部也用莜面来做饸饹吃,蒸熟后热的莜面饸饹可蘸肉卤或炖菜食用。如此传统而又独特的饮食制作方式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雏形。先祖们起初是用牛角钻6-7个小孔,孔如粗麻线大小,面糊放入牛角内,落入沸水锅中煮成面条。据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派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摸底统计,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延.一天,康熙按图索骥寻找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依法炮制。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 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间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这样一来做工讲究,味美价廉,备受民众喜爱的饸饹面,就成了我国北方地区独特的风味名吃。
做法一
食材准备
面、西红柿、鸡蛋、黄瓜丝、鹌鹑蛋、芝麻、辣椒油。
制作步骤
1、泡面,泡上面后,就不用管它了,作菜就可以了(一般凉开水泡就需要40-50分钟,温开水泡时间就会缩短一点,但绝不能用水煮,因为这面是熟的,如果煮的话,可能会成为一锅粥);
2、把面盛在碗里打卤;
3、可用西红柿和茄子做卤,然后放上黄瓜丝、鹌鹑蛋、芝麻,再后放最主要的调料——辣椒油(做辣椒油最简单也最好吃的方法是把辣椒用干净的纸巾擦干净,注意千万不能用水洗,不然会影响口感而且一会炸的时候也会溅到身上)
4、油里烧到7、成热时,浇到盛有辣椒的碗里就行了
9. 怎样做饸烙面
过去是“土法加工”,现在改进了,可以用小巧精致的纯手工机械压面机,山西造的那种,一台一百来块钱吧,如果你那里买不到,可从兰州买了带过去。
饸烙面要做好,分两步走。一是和面,二是调汤。
先说“和面”。
和面的时候一定要白面和荞面混和着,这样的饸烙面才算正宗。当然,也可以用纯白面做。荞面一定要去超市里买庆阳环县的,那里的荞面是中国最好的荞面,也算是帮老区人民的忙了,拜托。
荞面和白面的比例一般是一比三,荞一白三。也可以一比一,对半。荞面太多,面容易下成节状,需要小心。
简要说说和面的方法:先将荞面用开水掺成碎面团,再加入白面,换用加了碱和盐的凉水掺和,最后拌匀,揉成软硬适中的面饼待用。
再说“调汤”。
汤有荤汤和清汤两种。荤汤就是加了肉臊子的,清汤不加。
只说说清汤的做法:将白萝卜、红萝卜、豆腐、薯仔、番瓜、黄花菜、少许木耳切丁备用,其中白萝卜丁、红萝卜丁用开水提前炒熟。
炒制过程中加入大量辣椒面、八角粉、少许花椒粉、盐。加水成汤。口味偏重一点好。
出锅前,如果嫌汤不红,可将用大油泼制好的“辣椒油”再调配到汤里一些。
将鸡蛋打制好,在开水里浇制成“蛋块”,然后捞到做好的汤里。
又红又香的一锅“饸烙汤”就调制得了。
需要注意的是,汤不能放凉,一直放在锅里保持一定的温度。
将下好的饸烙面装在碗里,然后用做好的热饸烙汤焯热,再浇制好。
吃时配一点小菜,比如咸韭菜、辣萝卜干等。
编辑本段
趣味
其实,在故乡不叫饸饹面,叫床子面。用床子压出来的,圆的,一股一条的细长面。床子,是最最古老原始的食品加工机械。用两棵碗口粗的树身做成,一米五左右长短。有公母,母的在下,公的在上。母的需要选用一截略带纺锤样的树身,在那纺锤的粗处,凿出一个大大的方孔,下面钉上带筛眼的钢板;公的复杂些,需要做一个与母的身上开凿的方孔一般大小的方木塞——可以在那个方孔里自如出入又很合窍的方木塞,好与之构成一组如车辆上活塞样的组合。然后在这截树身上凿一个卯眼,将那个木活塞套上去。上下两截树身在一头用铁的拴扣连接,另一端就是把柄。就是这样个简单机械,却可以加工一样美食——饸饹面。饸饹面的最佳原料当然是麦面和荞面。可是那时候没有。那时候多的是高粱面和玉米面。高粱面和玉米面粗糙松散,压饸饹面却是要有一定筋道的,松散了压出的面条就会很短,像牙刷毛一样,煮在锅里就成了一锅汤。将面粉用开水烫过,再放进干锅里加温,叫“炼面”。炼过的面有了一定的黏度就可以压面了。先烧大半锅开水,将床子架在口径二尺的黑老锅上。将炼好的面团切割成一块一块的,填进床子的方孔里,将床子上一半上的大木塞对准下边的方孔,然后,身强力壮的男人抱了粗壮的手柄,狠命地压,压。一簇粗细均匀的面条就会从床子下部的筛眼里嗤溜溜的被挤出来,落进滚沸的水里。压面是件很费力的事情,有时候,面烫得硬了,就很难压下去,需要两三个人合力。手柄这边用力大了,床子的另一头就会翘起来,也需要一个人压住稳住。即使不炒菜,调上盐醋辣椒也同样好吃。它吃起来油香、光滑、爽口、过喉利索。可是母亲很少做。原因有二:一是我们全村只有大嫂家有一个床子,全村人都用,很难借到;二是饸饹面做起来麻烦,费工费时,当时生产队活路很忙,没那个时间。
10. 饸饹面是什么自己在家怎么做饸饹面
在一起闲聊一会感觉饿了,另外一个朋友说带他们去吃一道美味,保证他们吃过一次就爱上它,于是心动不如行动,连开了一个小时的车才到地方,4人一下连吃了十六碗,结果结账的时候老板只收了100块,他们都说真是太划算了,好吃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