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鸡蛋究竟怎么煮才好吃
其实,煮鸡蛋就要掌握好它的时间,鸡蛋应该冷水下锅,慢火升温,而且让煮好的鸡蛋口感好,停火后再浸泡5钟,营养会全部保留,不管是什么口感的鸡蛋,开锅后煮制时间,都不要超过10钟,否则鸡蛋在沸水中,煮超过10钟,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鸡蛋煮太久会破坏其营养素,鸡蛋煮的时间太久,蛋白质结构变得更紧密,不容易与胃液中蛋白质消化胞结构等,此外,煮鸡蛋时宜冷水下锅,鸡蛋中的蛋氨酸经过长时间加热,冷水煮沸,即可防止蛋壳破裂,避免营养素流失。
一定要用冷水煮鸡蛋,一定要用冷水煮鸡蛋,千万不要图省事,认为沸水煮鸡蛋快、便捷,如果鸡蛋放入沸水中煮,鸡蛋壳猛受高温会破裂,蛋液流出来,营养流失,水分进入鸡蛋种,影响口感。鸡蛋煮好可以放在冷水里,缩放性,煮熟的蛋壳就很容易剥掉,一天吃多少鸡蛋为好,鸡蛋大家都知道有许多的好处,也有很鸡蛋,而了保证平衡膳食、满足机体需要,又不会导致营养过,孕妇、产妇、乳母身体虚弱者以及实行大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由于需要多增加优良蛋白质,每天可吃3~4个鸡蛋,但不宜再多。
② 怎样煮鸡蛋好吃
煮鸡蛋莫“实心”,蛋白质在64OC时就要变性,而一个鸡蛋则在80OC时才能凝固。所以,煮鸡蛋最好是凉水下锅,水开了再煮3分钟即可。这时鸡蛋呈溏心状,营养成分最利于人体吸收。
将新鲜无破损的鸡蛋洗净后,凉水下锅,开锅后,分别计时3、5分钟,捞出过凉。“3分钟鸡蛋”,蛋清熟而软嫩,蛋黄刚要熟,略溏。“5分钟鸡蛋”,蛋清熟而嫩,蛋黄熟而不硬。
据营养学家介绍:不同煮沸时间的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是有差异的。“3分钟鸡蛋”是微熟鸡蛋,最容易消化,约需1小时30分钟;“5分钟”鸡蛋“是半熟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约2小时;煮沸时间过长的鸡蛋,人体内消化要3小时15分。
“5分钟鸡蛋”不仅软嫩、蛋香味浓,而且有益人体营养。美国医学界曾发表研究报告,24名成人每日吃两个半熟蛋,6个星期后血脂并没有上升,对人体有益的好胆固醇(HDL)反增加10%。
煮鸡蛋的小诀窍
1?泡水。在煮鸡蛋之前,最好先把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会儿,再放入冷水锅中煮沸,这样蛋壳就不易破裂了。当然,这只是保持鸡蛋外形完整的方法之一。
2?火力。煮鸡蛋时若用大火,容易引起蛋壳内空气急剧膨胀而导致蛋壳爆裂;若使用小火,又延长了煮鸡蛋的时间,而且不容易掌握好蛋的老嫩程度。实践证明,煮鸡蛋以中火最为适宜。
3?时间。在确定了火力大小之后,只要准确地掌握好了煮蛋时间,就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蛋的老嫩程度。例如,煮软蛋,水开后煮3分钟即可。此时蛋清凝固,蛋黄尚呈流体状;煮溏心蛋,水开后煮5分钟即可。此时蛋清凝固,蛋黄呈稠液状,软嫩滑润;煮硬蛋,水开后煮7分钟即可。此时蛋清凝固,蛋黄干爽。需要注意的是,煮蛋时切不可随意延长时间。因为鸡蛋在沸水中煮的时间过长?超过10分钟?,鸡蛋内部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
4?搅动。为了使蛋黄凝固在蛋清的正中间,应在鸡蛋下锅后用手勺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动,使锅中的水呈漩涡状转动,直至煮熟。至于这是什么原理,想必与物理学上的离心力、向心力有关吧。
===============================
鸡蛋是分成蛋黄、蛋清和蛋壳三层。蛋黄凝固的温度为68摄氏度-71摄氏度,蛋清凝固的温度为62℃-64℃,煮鸡蛋时如果火太大,在蛋黄外面、凝固温度低的蛋清就会迅速凝固并且变硬,从而阻碍热量继续向蛋黄内传递,影响凝固温度较高的蛋黄凝固,使煮出来的鸡蛋清熟黄不熟。如果煮的时间过长,蛋白质过度变性,鸡蛋会变得很硬,既不好吃,又影响消化吸收。所以,煮鸡蛋也要得法。首先,鸡蛋要用冷水下锅,然后缓慢升温,水开后煮两分钟左右关火,保温五六分钟再取出用冷水激一下就可以吃了。
===============================================
几年前去德国实习,发现无论是在星级宾馆还是在普通小旅馆的自助餐桌上,鸡蛋的位置不仅有两堆,而且有“3”和“5”的标记。餐厅服务生告诉我们:“3”是指煮沸3分钟的鸡蛋,“5”是指煮沸5分钟的鸡蛋。
回到家后,做起试验:将新鲜无破损的鸡蛋洗净后,凉水下锅,开锅后,分别计时3、5分钟,捞出过凉。“3分钟鸡蛋”,蛋清熟而软嫩,蛋黄刚要熟,略溏。“5分钟鸡蛋”,蛋清熟而嫩,蛋黄熟而不硬。
据营养学家介绍:不同煮沸时间的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是有差异的。“3分钟鸡蛋”是微熟鸡蛋,最容易消化,约需1小时30分钟;“5分钟”鸡蛋“是半熟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约2小时;煮沸时间过长的鸡蛋,人体内消化要3小时15分。
“5分钟鸡蛋”不仅软嫩、蛋香味浓,而且有益人体营养。美国医学界曾发表研究报告,24名成人每日吃两个半熟蛋,6个星期后血脂并没有上升,对人体有益的好胆固醇(HDL)反增加10%
③ 鸡蛋怎么煮才是最好吃的
1、番茄炒蛋
2、先把鸡蛋煮熟剥壳切半,然后再放醋、酱油、耗油、糖、盐、鸡精、水淀粉煮个汁,再淋在鸡蛋上很好吃的
④ 煮鸡蛋四个窍门,分别都是哪些
每天早上大家的早餐里面必不可少的就是水煮鸡蛋吧,但是煮鸡蛋有什么好的方法呢?现在我就教大家煮鸡蛋的方法。大家赶快收藏一下吧。
注意事项:1。鸡蛋煮10分钟以上,蛋黄周围会产生一层绿色致癌物硫化物(硫化亚铁和硫化铁),人体难以吸收消化,容易引起肠癌。2.所以最好不要吃煮过10分钟以上或者更久的煮鸡蛋。尤其是当你看到蛋黄非常绿的鸡蛋时,你患癌症的风险会更大。3.一般的小吃店、米线店、街边摊贩卖的咸蛋、茶叶蛋,蛋黄一般都是绿色的,经常吃这种蛋可能会诱发肠癌。为了你的健康,你知道如何正确烹饪鸡蛋了吧。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着想,所以建议大家要自己在家动手煮鸡蛋,尽量不去外面买茶叶蛋和卤蛋。简简单单就能学会的煮鸡蛋方法,大家一定要试试看哦!
⑤ 怎样煮鸡蛋最好
自己在煮鸡蛋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在为鸡蛋如何煮不开裂,如何煮好剥皮而苦恼,其实煮鸡蛋非常简单。
煮鸡蛋
煮鸡蛋8大诀窍:
1.鸡蛋挑选
我们不要用鸡刚下的蛋煮,而是要用最起码放了半个月的鸡蛋,因为时间一长,鸡蛋的那层膜,会与壳稍微分开一点,这样的鸡蛋容易剥皮。
2.加适量的食盐
加食盐是8大诀窍中最重要的,因为食盐不仅能使鸡蛋不裂,还能使鸡蛋更容易剥皮,一般家庭煮5个鸡蛋,1克食盐即可。
3.煮鸡蛋需要冷水煮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生活中大家用热水煮鸡蛋,鸡蛋非常容易破,最后鸡蛋也不好剥,所有一定要用冷水煮鸡蛋。
4.水一定要淹没鸡蛋
大家很多人为了节约天然气,煮鸡蛋给一点水,其实这样容易导致鸡蛋受热不均匀,而导致鸡蛋破裂,我们一定要注意这点喔!
煮鸡蛋
5.鸡蛋要先放入在锅中
很多人把水放到锅中,在放鸡蛋,这样很容易导致鸡蛋有裂痕,煮的时候,鸡蛋受热,就会破,我们先把鸡蛋放入在锅中,水在沿锅倒入,这样就可以完全避免了。
6.中火煮鸡蛋
煮鸡蛋需要中火慢煮,如果火太大,鸡蛋也会因为温度突然过高,而开裂,中火煮开,然后关火,封闭几分钟即可食用。
7.煮鸡蛋的时间
煮开后,密封4分钟左右,可以吃到溏心蛋,密封8分钟左右,蛋黄会凝固一半,15分钟,蛋黄会完全凝固,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爱,选择时间。
8.如何快速剥鸡蛋皮
煮好的鸡蛋放在冰水中,然后进行剥皮,随便剥一下,整块壳都会自行脱落,很好用喔!
⑥ 如何煮鸡蛋
主料:鸡蛋6个 辅料:水适量
步骤一:准备好鸡蛋。
煮鸡蛋的诀窍:
1、泡水。
在煮鸡蛋之前,最好先把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会儿,再放入冷水锅中煮沸,这样蛋壳就不易破裂了。
2、火力。
煮鸡蛋时若用大火,容易引起蛋壳内空气急剧膨胀而导致蛋壳爆裂;若使用小火,又延长了煮鸡蛋的时间,而且不容易掌握好蛋的老嫩程度。实践证明,煮鸡蛋以中火最为适宜。
3、时间。
在确定了火力大小之后,只要准确地掌握好了煮蛋时间,就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蛋的老嫩程度。例如,煮软蛋,水开后煮3分钟即可。
⑦ 鸡蛋怎么煮最好吃
煮蛋时,煮鸡蛋水必须淹没过蛋。否则,浸不到水的地方蛋内蛋白质不易凝固,影响蛋白质消化率;蛋中还含有抗生物素物质和抗胰蛋白酶物质未被彻底破坏。前者能引起人体内维生素H缺乏;后者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消化。
煮鸡蛋的技巧
鸡蛋是分成蛋黄、蛋清和蛋壳三层。蛋黄凝固的温度为68℃—71℃,蛋清凝固的温度为62℃—64℃,煮鸡蛋时如果火太大,在蛋黄外面、凝固温度低的蛋清就会迅速凝固并且变硬,从而阻碍热量继续向蛋黄内传递,影响凝固温度较高的蛋黄凝固,使煮出来的鸡蛋清熟黄不熟。
如果煮的时间过长,蛋白质过度变性,鸡蛋会变得很硬,既不好吃,又影响消化吸收。
所以,煮鸡蛋也要得法。首先,鸡蛋要用冷水下锅,然后缓慢升温,水开后煮两分钟左右关火,保温五六分钟再取出用冷水激一下就可以吃了。
煮好鸡蛋5妙法
鸡蛋应在沸水中不停搅动达6分钟,这样就能令蛋黄准确保持在鸡蛋的中央。
鸡蛋应在水被煮沸前就放进水中,而在沸水里只能煮60秒钟。
鸡蛋应在沸水中清洗及煮3分钟,然后让它留在水中30秒钟才可食用。
先将鸡蛋放进冷水中,然后将之放进沸水中煮4分钟。
先将水放进一个小平底锅中,慢火将水煮沸后,再缓慢地将鸡蛋放进沸水中煮4.5分钟就可食用。
⑧ 煮鸡蛋怎样做最好吃
蒜香脆皮鸡蛋
煮鸡蛋的花样吃法,简单好做,主要是孩子们爱吃
原料:鸡蛋、葱、蒜、椒盐、孜然粉。
做法步骤:
⑨ 要怎么样才能煮出最好吃的白煮蛋需要什么技巧
煮鸡蛋是一道老少皆宜的菜,蛋清q弹口感好,蛋黄更是营养丰富,也正是因为它的这些特点,所以,咱们很多人很多朋友,在家庭中,每天天都会煮上几个鸡蛋吃。但是,咱们有些厨艺不好的朋友,煮出来的鸡蛋,都破皮了,而且营养也都流失了,特别的不好吃。看起来就没食欲。其实解决的原因很简单,今天呢,我就分享给大家,白水煮鸡蛋的三个小妙招,只要学会这三个小妙招,保证大家煮出的鸡蛋,都特别的好吃不破皮,营养也不流失,好了,我废话不多说,接下来直接给大家上干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