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遵义的特色小吃有
1、尚稽豆腐皮
刘二妈米皮是遵义老字号的名小吃,制作原料主要有米皮(卷粉、大头菜等。
(1)南白黄糕粑怎么做好吃窍门扩展阅读:
遵义,简称“遵”,位于贵州省北部,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
遵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享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吉他制造之乡等称号。
参考资料:网络-遵义
② 黄粑的吃法
黄粑的吃法:蒸熟后拨开良姜叶直接食用。等黄粑冷却后,切片油煎,或放入醮糟水煮沸食用,别有一番风味。其独到之处在于包料选择的是良姜叶,黄粑的香味正是来自良姜叶所含的芳香油。刚蒸熟的黄粑香气扑鼻,冷却后,可切片油煎,或放入醮槽水煮沸食用,别有一番风味。
各地区黄粑的区别:
泸州黄粑:采用天然优质糯米、红糖、良姜叶及必要的辅料,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因其柔软糍糯、甜而不腻、清香可口。
富油黄粑:楠竹笋壳叶呈金黄色,经竹箨和红糖的浸染,米粑变成金黄色,米粑就叫成了黄粑。黄粑不仅颜色好看,还有楠竹叶的清香,深受竹乡人民的喜爱。
僰乡黄粑:分为普通黄粑和附油黄粑;包皮也分两种,一种用黄粑叶作包皮,另一种用楠竹笋叶作包皮。其色泽金黄、糍糯香甜,是当地人待客的特色食品。其制作工序繁多,用微火慢慢蒸,一般要十多个小时至二十个小时,市场价格不贵,可谓价廉物美。
黄粑科学成分:
据用料化学分析,B淀粉酶能水解,淀粉的麦芽糖,大白米粉,糯米饭与米浆拌匀的过程,就是米浆里和来自空气中B淀粉的糖化过程,把两米中的一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黄粑
③ 黄粑是煎还是蒸好吃
黄粑的吃法:
蒸熟后拨开良姜叶直接食用。
等黄粑冷却后,切片油煎,或放入醮糟水内煮沸食用,别有一番风味。
其独到之处在于包料选择的是良姜叶,黄粑的香味正是来自良姜叶内所含的芳香油。
刚蒸熟的黄粑香气扑鼻,冷却后,可切片油煎,或放入醮槽水内煮沸食用,别有一番风味。
各地区黄粑的区别:
泸州黄粑:
是四川泸州、自贡、宜宾等地老百姓热爱的传统小吃之一,传统节日食俗,在川西南地区民间流传几百年至今。
采用天然优质糯米、红糖、良姜叶及必要的辅料,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因其柔软糍糯、甜而不腻、清香可口。
作为蜀南特产,一直为千家万户所钟爱,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是节日家庭必备、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
富油黄粑:
是四川省传统的汉族小吃。方圆四十四平方公里的楠竹密集广布,浩瀚似海。
每年春天,几十万棵楠竹笋留下了数不清的笋壳叶,当地农民就变废为宝,用它来纳鞋底,做鞋垫,包米粑。
楠竹笋壳叶呈金黄色,经竹箨和红糖的浸染,米粑变成金黄色,米粑就叫成了黄粑。黄粑不仅颜色好看,还有楠竹叶的清香,深受竹乡人民的喜爱。
僰乡黄粑:
分为普通黄粑和附油黄粑;包皮也分两种,一种用黄粑叶作包皮,另一种用楠竹笋叶作包皮。
其色泽金黄、糍糯香甜,是当地人待客的特色食品。
每年春节都要大量制作存放,直到吃过正月,所以又称“年糕”。
其制作工序繁多,用微火慢慢蒸,一般要十多个小时至二十个小时,市场价格不贵,可谓价廉物美。
拓展内容:
黄粑:
一名黄糕粑,但直称黄粑为多,是贵州、四川等地非常有名的特色传统小吃,贵州有清镇黄粑,四川有泸州黄粑,做法虽不一,但主材料均为糯米和粳米。
黄粑呈黄色,与加入其中的红糖有关。若用白糖,则呈白色。
原料:优质糯米、粳米、红糖或白糖。以良姜叶包裹成长方体形状,大小不拘,视个人喜好而定,以撕成细线的棕榈树叶捆扎,蒸熟后可食。
其色泽黄润、味道清香、口感软糯。凉后,黄粑干结变硬,经蒸煮、油炸、煎炒或微波加热而变软,口味因烹饪方法不同而各具特色,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乡传,最早黄粑诞生于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南白镇,贵州省瓮安县银盏镇等地,古时沿途人烟稀少,食品需要自带。人们就自制了黄粑,这就是黄粑的前身。
④ 糯米黄粑怎么做好吃
我来给你介绍下:
黄粑-制作
黄粑黄粑的原料的确极其简单,主要是粘米、糯米和红糖。但是其制作相当繁杂,耗时也颇长。以遵义的南白镇黄粑为例,先将洗净的粘米与黄豆打制成混合的米浆,再将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后将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其间还可加入少量的红糖。在大木盆中几经搅拌,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将糯米饭搓打成一个个雪白的大饭团了。紧接着,便用清洗并煮制好的老笋壳叶或大竹叶将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菜系及功效
甜品/点心学龄期儿童食谱健脾开胃食谱
工艺:煎
黄粑的制作材料:主料:糯米500克,稻米500克
调料
赤砂糖200克
黄粑的特色
成菜金黄耀目,皮脆肉软,香甜适口,令人食后难忘。
黄粑的做法
1.将糯米、大米淘洗干净;
2.入清水中泡透后,磨成米浆汁,装入白布口袋中吊干水分;
3.将吊浆粉倒在案板上搓散,揉匀,分成小坨,入笼蒸熟;
4.红糖切碎加入蒸熟的玉米粉团内反复揉匀,再搓成长条;
5.冷后切成厚1厘米的片即可;
6.食时锅置微火上,用菜油刷锅将黄粑片入锅烙成二面黄,起锅入盘。
黄粑-健康提示
1.糯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镁、锌、硒等丰富;
2.其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⑤ 糕粑的黄糕粑
黄糕粑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糯米和黄豆。做好的黄糕粑,为一个一个的长方块,外包斑竹笋叶。最早制作黄糕粑的是虾子场,由于它营养丰富,甜美可口,又携带方便,于是逐渐扩展到南白、鸭溪和其他地区。吃的时候,去掉笋叶,将粑切成薄片,便可看到晶莹闪光的糯米粒夹在其中。吃法或炸、或烤、或炒、或熏蒸,都滋润爽口。
⑥ 贵州特色小吃有哪些
1,青岩玫瑰糖
青岩玫瑰糖是贵阳市的地方传统名点。鲜香酥脆,味道回味无穷。问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1874年青岩街上平正宽家首创的,相传,一天平正宽逛街看到一小孩叫卖玫瑰花瓣,他想,玫瑰花瓣香味诱人,掺在糖里,又香又甜,一定好。于是就买一些玫瑰花来切碎,加入碗儿糖舂成密饯,用陶钵装上在太阳下晒干。
然后用糯米和小麦制成麦芽糖稀,加上芝麻、核桃仁、沙糖和玫瑰花蜜饯,搓均后切成薄片或长条,这就成了香甜酥脆的有玫瑰香味的麻片糖。
2,遵义豆花面
遵义豆花面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小吃。柔软滑爽,辣香味浓,风味特殊。最初由佛教素面,创制于20世纪初。遵义豆花面遵义豆花面是很有特色的贵州特色小吃,遵义豆花面以面条为主要材料,烹饪的做法以煮菜为主,口味属于咸鲜。
3,遵义羊肉粉
遵义羊肉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小吃。用鲜羊肉熬汤,浇米粉,放羊肉片、调料而食。已有300余年制作历史。贵州各地均产羊肉粉,唯有遵义羊肉粉驰名。遵义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馆栉比鳞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曾获得第二届“中华名小吃”称号。
4,刘二妈米皮
刘二妈米皮是遵义老字号的名小吃,制作原料主要有米皮,卷粉、大头菜等。它起源于90年代,已遍布遵义各个地方。
5,南白黄糕粑
南白黄糕粑为遵义县南白镇特产,原料普通,制法独特,兼具"糕"、"粑"的特点,富有传统风味。其原料为上好的大米,糯米各一半,再加两米总和8%-10%黄豆。
将米磨成粉,糯米蒸熟,黄豆磨浆,掺合拌匀,待浆干后搓揉成团,打成长条形块状,外包斑竹笋壳,用绳扎紧,然后上甑猛火蒸2-3小时,让粑熟透。再小火闷24小时左右即可出甑。出甑后水分蒸发"收汗",粑表面黄亮油润,不沾手、不稀皮。
⑦ 南白黄糕粑比例
南白黄糕粑比例是粘米粉250克,糯米粉250克,生黄豆粉50克,红糖或白砂糖200,糯米500至750克。做黄糕粑的时候要学会揉面,而且不能够单纯的用玉米渣子做出来,玉米渣子中间没有淀粉,所以揉面的时候难以粘连在一起。最好是用纯牛奶或者是鸡蛋液揉面,中间不要加水。面团揉好了之后在表面撒一层面包糠,之后在把揉好的面团倒进模具里面。
南白黄糕粑为遵义县南白镇特产,原料普通,制法独特,兼具糕、粑的特点,富有传统风味。若炸、烤而食则外焦内糯,香味浓烈。精心制作的黄糕粑甜度适中,来得自然,不用加糖调味而口感纯正,这一套成熟而科学的工艺,使黄糕粑成为独具特色食品,成为本地居民及过往旅客自食、馈赠亲友的闻名地方风味特产。
南白黄糕粑的制作方法
其原料为上好的大米,糯米各一半,再加两米总和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的黄豆。将米磨成粉,糯米蒸熟,黄豆磨浆,掺合拌匀,待浆干后搓揉成团,打成长条形块状,外包斑竹笋壳,用绳扎紧,然后上甑猛火蒸2到3小时,让粑熟透。
再小火闷24小时左右即可出甑,出甑后水分蒸发收汗,粑表面黄亮油润,不沾手、不稀皮。上等的黄糕粑切口断面呈金黄色,细腻而油润,其中的糯米粒晶莹闪亮,吃进口中糯而不沾,香甜可口,有冷食或蒸、炸、烤、煎等吃法。切片蒸食,吃起来绵、软、香、糯,滋润爽口。
⑧ 陈氏黄粑怎样吃
黄糕粑又名黄粑,是贵州省知名的传统糕类特产。由于食用时的形状酷似糕点,粑片呈金黄色,故得名黄糕粑。尤其是遵义地区(南白镇)所产黄糕粑最为正宗、美味。黄糕粑是走亲访友、家人团聚、过年过节的必备标志性食品,是用竹笋壳包装成型的,苗寨里做得大,大体呈圆柱型,比一般人的手臂都粗,如同灰碱粑的大小。一般需切成块多人食用或分多次食用,如果您到了贵州农村一定要尝尝那里的黄糕粑。城镇里面主要用于商业用途,所以做得小,采用两张竹笋壳交叉成十字型将粑体包成小块正方型,一只手将它握在手里,一般人都能吃完。
制作原料
编辑
糯米、黄豆、白糖或红糖;工具:甑子、竹笋壳(粽粑叶)、稻草、一口大锅、簸箕、一口面盆和柴火。
制作方法
编辑
1、你要“马”不停“蹄”地把预先用的糯米用清水浸泡半天,使其彭胀,然后蒸成糯米饭,取出来在簸箕上摊开,使水份蒸发和冷却,加入适量的红糖。
2、把空甑子洗净放在大锅里,升火,推豆浆,洗涤粽粑叶。
3、将放有红糖的糯米饭放在盆里,加入适量的白糖,把磨好的豆渣渗进去,拌匀,然后还得像揉馒头那样使劲把各种成分揉得更均匀。如果揉的功夫不到家,做成的黄糕粑,吃起来就欠细嫩,是不会得到人们青睐的。
4、揉匀之后,把揉匀的白色混合面团用手捏成鸭蛋大小,然后一个个摆放在簸箕上。(可根据您的需要做成你想要的大小)
5、将面团做成你想做的形状,外面包上洗净的竹笋壳,扎上棕叶。
6、用一些草铺在甑子里,放上一层生品,然后又铺上一层稻草,再放上一层生品,就这样一直放完为止,再盖上甑盖。
7、接下来自然是加火的问题。蒸黄糕粑时,先用三四个小时大火将其蒸熟,然后用文火蒸七八个小时。如果时间短了或中途熄火,就不能使之达到色、香、味的高度统一。
8、将蒸熟的黄糕粑取出,就完成了黄糕粑的制作。
这种方法制出的黄糕粑,金黄润甜度适中,滋润可口,营养丰富。
科学成分
编辑
据用料化学分析,B淀粉酶能水解,淀粉的麦芽糖,大白米粉,糯米饭与豆浆拌匀的过程,就是豆浆里和来自空气中B淀粉的糖化过程,把两米中的一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特色
编辑
当你好奇地剥开那充满神秘色彩,滴满娥皇文英斑斑泪痕的竹笋壳,用刀切下片金色的粑片时,你不得不惊讶地瞪大了眼,那嵌在椭圆粑片中无数如露珠般晶莹剔透的宝石,竟会是熟透的糯米么?而那濯眠的金黄,浓烈的清香,则不仅使你胃口大开,而且如一首好诗令你沉迷。随后当你叹赏不已地轻拈一片黄糕粑,慢慢入送入口中,细细品味时,你会立即感受到那醇厚的甜糯和你从未体验过的风味,简直是一篇乡土散文,令你陶醉。那越嚼越浓的“家乡特色”从此永远征服了你。
食用指南
编辑
可将其切片,加少许食用油煎至两面金黄
蒸熟即可食用
用油炸至熟透,以红糖浆蘸着食用
⑨ 你们知道黄粑吗
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贵州非常有名且颇有特色的食品。城里人爱吃黄粑,却苦于没有原料、工具,既然难以吃到,所以就把其归为小吃,是用来细细品尝的;在乡间,需要的原料和木甑倒是不缺,但又少有闲暇来做美食,所以一遇农闲,哪家做上一甑黄粑,便平添了几分节日般的喜庆。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于是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你说胜了就胜了吧,可他既不顾穷寇莫追的忌讳,也不顾这帮军士的饭还没吃,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这一追倒也没什么,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这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士兵们还以为是军师用来犒劳他们的美味,三下两下便让几甑佳馔见了底。碰巧劳军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黄粑的原料的确就像小故事中说的那样,极其简单,主要是粘米、糯米和黄豆。但是其制作相当繁杂,耗时也颇长。
以遵义的南白镇黄粑为例,先将洗净的粘米与黄豆打制成混合的米浆,再将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后将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其间还可加入少量的红糖。在大木盆中几经搅拌,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将糯米饭搓打成一个个雪白的大饭团了。紧接着,便用清洗并煮制好的老笋壳叶或大竹叶将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因为蒸制好的黄粑色泽红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让人误以为黄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以着色调味,其实不然,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就赖这漫长蒸煮。混合了黄豆浆汁的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饭的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而这也是黄粑的最大特点——本色本味,包味皆由几出。本色本味是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这么看来,黄粑也算颇富性情的一道美食。
经过漫长的20个小时,黄粑出锅了,香气透过湿热的竹叶蒸腾而出。趁热剥去竹叶,黄润晶莹的黄粑跃然眼前,糯香、甜香、竹香扑入口鼻又沁入心田,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