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枸杞叶粥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处方
- 3 制法
- 4 功能主治
- 5 枸杞叶粥的用法用量
- 6 摘录
- 附:
- 1 古籍中的枸杞叶粥
1 拼音
gǒu qǐ yè zhōu
2 处方
鲜枸杞100克 糯米50克 白糖适量
3 制法
取鲜枸杞叶洗净加水300克,煮至200克时去叶,入糯米、白糖,再加水300克煮成稀粥。
4 功能主治
补虚益精,清热明目。适用于糖尿病以及虚劳发热、头晕目赤、夜盲症。
5 枸杞叶粥的用法用量
早晚餐温热食。因效力较弱,需长期服用,方可奏效。
6 摘录
《传信方》
古籍中的枸杞叶粥
- 《奇方类编》:[奇疾方]火赫毒疮
此患急防毒瓦斯入心腹。枸杞叶捣汁服,立瘥。(千金方)《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
- 《奇效简便良方》:[卷二四肢]香港脚腿胫红肿
凤仙花叶,枸杞叶,共煎浓汤熏洗,并生捣敷。《奇效简便良方》...
-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二下品]枸杞上虫
黄,和干地黄为丸服之,大起阳,益精。其虫如蚕,食枸杞叶。《证类本草》宋唐慎微公元9601279年...
- 《饮膳正要》:[卷第二食疗诸病]枸杞羊肾粥
治阳气衰败,腰脚疼痛,五劳七伤。枸杞叶(一斤)羊肾(一对,细切)葱白(一茎)羊肉(半斤,炒)右四味...
- 《本草纲目》:[虫部第三十九卷虫之一]枸杞虫
② 泡茶的黑枸杞可以煮粥吗
可以熬粥。
黑枸杞和红枸杞的食用方案基本是一样的,只不过效果更好一些,量可以针对性地减少一点。
③ 用枸杞芽茶做粥可以吗
枸杞芽煮粥,清肝,明目,养颜。
④ 枸杞子可以煮稀饭吃吗
可以。
主料:桂圆肉15g、枸杞10g、红枣4颗、粳米100g
辅料:冰糖10g、冷水1000ml
1、粳米淘洗干净。
⑤ 枸杞可以煮粥吗
枸杞当然是可以煮粥的。枸杞滋阴,清肝,明目,利颜色。经常食用,会使人脸色红润。枸杞用于煮粥,先把白粥煮出来,出锅前三五分钟,再放入枸杞子,略煮就好。煲汤同样可以放入枸杞子。
⑥ 枸杞叶粥的制法
先把枸杞叶摘洗干净,再与粳米一起加水熬粥。
⑦ 枸杞能煮粥吃吗
枸杞能煮粥吃吗?
枸杞当然可以煮粥。
先将大米煮成半熟,然后加入枸杞子,煮熟后即可食用。特别适合那些经常头晕目涩、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状的病人。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则有保肝护肝、促使肝细胞再生的良效。
如枸杞和山药煮粥
材料:山药10到15克,枸杞10到15克,粳米80克。做法:将山药,枸杞分别洗净,山药切片,粳米洗净后和山药,枸杞一起放入锅中,加水3到4碗,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煮至粥稠即可食用,每日服一次,以早餐食用为宜。
功效:此粥主要有补益肝肾的作用,适宜于调理肝肾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全身乏力等症。
⑧ 树上的新鲜枸杞能直接煮粥喝吗
可以的。
在食物方法上,直接咀嚼枸杞会吸收更多的营养,更有利于其保健效果。然而,咀嚼时要注意的是,食物的份量不要太多,否则容易滋补。建议每天咀嚼不超过20克。如果是用来泡水或汤,但不宜立即食用。
在生活中,更多的人喜欢用水、汤或粥。事实上,由于温度和浸泡时间等因素,上述方法只能用于释放枸杞的一些有用成分,枸杞多糖属于蛋白质多糖。如果用热法提取,就会使其变性,降低功效。
虽然枸杞适合各种年龄的人,但并不等于适合所有人。它是一种甜的、有营养的药物,通常很难消化。应谨慎使用由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消化不良和腹泻。
(8)枸杞鲜嫩叶茶可以熬粥吗扩展阅读:
枸杞子适合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服用。但服用过程,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枸杞子含甜菜碱、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钙、磷、铁等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是要注意把握用量。过量食用枸杞子会使人上火、流鼻血、甚至造成眼睛红胀不舒服等。
枸杞一般不宜和过多茶性温热的补品如桂圆、红参、大枣等共同食用。枸杞不宜和乳制品同食,比如奶酪、牛奶、羊奶等。枸杞不宜和狗肉、牛肉、螃蟹等食物同食。
⑨ 从树上摘下的鲜枸杞子怎么加工就能泡茶熬粥
病情分析:你好,这个情况的话建议是要注意洗净然后晒干是更好的
指导意见:当然。新鲜的也是一样可以泡茶煮汤等的、不要担心。只是晒干比较好保存、其次是枸杞叶煮汤是很好的。、
⑩ 枸杞叶粥的主要功效
阳痿早泄食谱 壮腰健肾食谱 明目食谱 清热去火食谱 糖尿病食谱
随量作早晚餐食用。
【异名】地仙苗(《日华子本草》),甜菜(《本草图经》),枸杞尖(《滇南本草》),天精草(《保寿堂经验方》),枸杞苗(《纲目》),枸杞菜(《生草药性备要》),枸杞头(《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嫩茎叶。植物形态详枸杞子条。
【采集】春、夏采收。
【化学成分】日本产枸杞叶含甜菜碱、芸香甙、维生素C、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硫胺素抑制物(此抑制作用可为半胱氨酸及维生素C所消除);干叶的热水浸出液中含肌甙、6-氧嘌呤、胞啶酸、尿甙酸、极少量的琥珀酸、焦谷氨酸、草酸及多量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精氨酸。
【性味】苦甘,凉。
①《药性论》:味甘,平。
②《千金·食治》:味苦,平,涩,无毒。
③《纲目》:苦甘,凉。
【归经】《要药分剂》:入心、肺、脾、肾四经。
【功用主治】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治虚劳发热,烦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带下,热毒疮肿,
①《药性论》: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风,明目;若渴可煮作饮,代茶饮之;发热诸毒烦闷,可单煮汁解之,能消热面毒;主患眼风障赤膜昏痛,取叶捣汁注眼中。
②《食疗本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
③《口华子本草》: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壮心气,去皮肤骨节间风,消热毒,散疮肿。
④《纲目》:去上焦心肺客热。
⑤《生草药性备要》:明目,益肾亏,安胎宽中,退热,治妇人崩漏下血。
⑥《本经逢原》:能降火及清头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2~8两;煮食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汁滴眼。
【宜忌】《药性论》:与奶酪相恶。
【选方】①治五劳七伤,房事衰弱:枸杞叶半斤(切),粳米二合。上件以豉汁相和,煮作粥,以五味末葱白等,调和食之。(《圣惠方》枸杞粥方)
②治阳气衰,腰脚疼痛,五劳七伤:枸杞叶一斤,羊肾一对(细切),米三合,葱白十四茎。上四味细切,加五味煮粥,如常法,空腹食。(《圣济总录》枸杞羊肾粥)
③治急性结膜炎:枸杞叶二两,鸡蛋一只。稍加调味,煮汤吃,每日一次。(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④治跟涩痛,兼有翳者:枸杞叶二两,车前叶二两。上件药熟挼之,使汁欲出,又别取大桑叶三两,重裹之,悬于阴地,经宿,乃轻压取汁,点目中,不过三,五度瘥。(《圣惠方》枸杞汁点眼方)
⑤治视力减退及夜盲:枸杞菜二两,柄猫草一两,夜明砂三钱,猪肝四两。水煎服。(《陆川本草》)
⑥治痔疮炎肿:鲜枸杞茎叶一握。煎汤熏洗。(《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年少妇人白带:枸杞尖作菜,同鸡蛋炒食。(《滇南本草》)
【异名】大米(《滇南本草》),硬米(《本草求原》)。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植物形态】稻(《诗经》),又名:稌(《诗经》),嘉蔬(《礼记》),水稻。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高约1米左右;中空,有节,有分蘖。叶具叶鞘,叶鞘无毛,与节间等长或下部者较长;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8~25毫米,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线形,扁平,长30~60厘米,宽6~15毫米;粗糙,叶脉明显。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垂,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长6~8毫米;每小穗仅具1花,不育花外稃锥刺状,无毛;可育花外稃硬纸质,具5脉,遍被细毛或稀无毛,无芒或有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枚,卵圆形,长约1毫米;雄蕊6,花药长约2毫米,花丝细弱;子房长圆形,光滑,花柱2枚,柱头羽毛状,有时有第三枝退化的花柱。颖果矩圆形,平滑,淡黄色、白色。种子具明显的线状种脐。花期7~8月。果期8~9月。
水生或陆生。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稻的类型很多,按米粒的粘性不同,可分为粳稻、籼稻、糯稻等种。粳稻植株较矮,秆硬,叶幅狭,谷粒较短圆,米的粘性较强,胀性小。籼稻植株较高,秆软,叶幅宽,谷粒细长,米的粘性差,胀性大。糯稻在以上二种类型中都有,其米粒中含有多量糊精,粘性最强,胀性小。
本植物的茎叶(稻草)、果实上的细芒刺(稻谷芒)、发芽的果实(谷芽)、种皮(米皮糠)以及糯稻、籼稻的种仁(糯米、籼米)、糯稻的根茎及根(糯稻根须)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化学成分】约含75%以上的淀粉,8%左右的蛋白质,0.5~1%的脂肪。尚含有少量B族维生素;维生素的含量因稻子的种类和种植地点而异。脂肪部分含有酯型胆甾醇和自由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甘油一、二、三酯,磷酯,廿四酰基鞘氨醇葡萄糖,自由脂肪酸。尚含有乙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等多种有机酸,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单糖。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应用自然长菌风化陈年(3年以上)的糯木粽子,剔去其发黑者,80℃焙干,磨粉,做成水混悬液、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给小鼠接种腹水型肝癌后,每天灌服水混悬液或皮下注射水或乙醇提取液,连续10天,对于腹水型肝癌小鼠的腹水生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77.6%、56.4%和52.1%。在腹水涂片上看到用药组的癌细胞退变现象都较对照组为着,肉眼观察,对照组腹腔内肿瘤生长较给药组广泛,粘连情况也较严重。但接种癌细胞后11天,对照组与用药组动物死亡情况并无明显差异。
【性味】甘,平。
①《别录》:味苦,平,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辛苦,平,无毒。生者冷,燔者热。
③《七卷食经》:味甘,微寒。
④《纲目》: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胃经。
【功用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
①《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
②《千金·食治》:平胃气,长肌肉。
③孟诜:温中,益气,补下元。
④《日华子本草》:壮筋骨,补肠胃。
⑤《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
⑥《纲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炒米汤:益胃除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
【宜忌】《纲目》:炒米汤不去火毒,令人作渴。
【选方】①治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气欲绝者:淡竹沥一合,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盏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匀顿服之。(《圣济总录》竹沥饮)
②治赤痢热躁:粳米半升。水研取汁,入油瓷瓶中,蜡纸封口,沉井底一夜,平旦服之。(《普济方》)
③治受胎未足,初生无皮,色赤,但有红筋:早白米粉扑之。(《圣济总录》)
【名家论述】①宁原《食鉴本草》:粳米,即今之白晚米,惟味香甘,与早熟米及各土所产亦白大小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耳。
②《本草蒙筌》:粳米,伤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义,未尝一拘。少阴证,桃花汤每加,取甘以补正气也;竹叶石膏汤频用,取甘以益不足焉;白虎汤入手太阴,亦同甘草用者,取甘以缓之,使不速于下尔。
③《纲目》:梗稻六、七月收者为早粳,止可充食;八、九月收者为迟粳,十月收者为晚粳。北方气寒,粳性多凉,八、九月收者,即可入药;南方气热,粳性多温,惟十月晚稻气凉,乃可入药。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渗下行,能利小便,又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④《本草经疏》: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本经》益气止烦止泄,特其余事耳。
⑤《随息居饮食谱 》:粳米甘平,宜煮粥食,功与籼同,籼亦可粥而粳较稠,粳亦可饭而籼耐饥。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强食亦能致病戕生,患停饮者不宜吸粥。痧胀霍乱虽米汤不可入口,以其性补,能闭塞隧络也。故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至病人、产妇粥养最宜,以其较籼为柔,而较糯不粘也。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又有一种香粳米,自然有香,亦名香珠米,煮粥时加入之,香美异常,尤能醒胃。凡煮粥宜用井泉水,则味更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