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烧烤大全 » 房颤怎么治疗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房颤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 2022-04-18 20:26:55

‘壹’ 心脏房颤怎么治

病情分析:治疗房颤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最为常用的包括药物治疗,电除颤治疗,内科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病情,医生会为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不能治疗房颤,一般需要长期服药. 电除颤治疗适用于药物控制无效的病人.单次的转复成功率很高,但是复发率可高达60%以上.且容易造成患者的组织烧伤以及全身影响. 介入治疗现在应用的很广泛,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对于持续性房颤以及永久性房颤的单次成功率并不很高,一般需要多次治疗,费用相对较高.而且介入治疗不能去除血栓最长发生的部位--左心耳(绝大多数发生中风的 房颤患者,血栓均来自左心耳),术后仍需要继续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介入治疗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的可能.如:心脏穿孔,心包填塞,心脏食管瘘等. 外科治疗的金标准是“迷宫手术”,因为这种手术可以去除房颤发生的病因,并且可以去除左心耳,因此,手术的房颤治愈率很高,且术后中风的机率很低.但是由于最早的迷宫手术需要把左心房切割成许多小的部分,导致术后的并发症较多,现在已被“改良迷宫III手术”取代.“改良迷宫III手术”是用双极射频消融取代最早的切割缝合方法,因此在不降低术后治愈率的同时,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而且避免了术后的长期服药. 现在外科治疗又增加了一种方法--房颤微创外科治疗.房颤的微创治疗指的是微创射频消融手术(微创消融手术),又名Wolf Mini-maze手术,是由美国医生Randoll Wolf在2002年提出并逐渐发展完善的一种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手术方式,手术放弃了传统心脏手术的胸骨正中劈开口,采用肋间小切口,运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完成双侧肺静脉的隔离和左心耳的切除或闭合,最终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现在国内多家医院已经开展.意见建议:

‘贰’ 房颤是怎么回事怎样治疗才能治好

人一旦岁数大了以后,心脏疾病成为威胁老年健康的一大杀手。比如临床上有一些心脏不适被医生确诊为房颤,那么心脏房颤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种疾病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所以病人会觉得非常不舒服。那么心脏房颤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为大家仔细介绍一番,并且告诉大家怎么治疗好,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房颤全称叫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呈持续性。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患有房颤的患者往往心率快而且不规律,心率有时高达150次以上,比正常人跳的快很多,而且非常的不规律,心房失去了收缩的功能。按持续时间分类可分为三类:阵发性心烦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按有无基础性心脏病分类可分为两类:病理性心烦颤动和特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病房颤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能恢复或者维持心律,控制并发症发生。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洋地黄、胺碘酮等。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心室率,保证心脏的基本功能,降低心房颤动引起的心功能紊乱。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有:电复律、导管消融治疗、外科迷宫手术以及抗凝治疗。抗凝治疗一定要有专科老师来指导,抗凝过度可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够就没有效果,所以一定要谨慎。非药物治疗一般创伤比较大,一旦非药物治疗失败,还需要立即使用药物来治疗。

无论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心房颤动,它的治疗原则都是恢复窦性心律,心房颤动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所以所有房颤的患者都要尝试恢复正常心率。对于不可能把心律恢复到正常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把心率降下来,并且可以使用抗凝药物,防止脑卒中和血栓形成的发生。

建议患者在房颤疾病发作的时候,首先可以采用复率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有普罗帕酮或莫雷西嗪,如无效,则选索他洛尔,后选胺碘酮。建议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阵发性房颤选用胺碘酮。

但是如果患者所患有的是持续性房颤疾病时,除了需要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外,另外还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或脱落(例如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都可以有效的预防病症发作。如果患者的心脏病比较严重,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很有可能会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个时候患者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来进行治疗了,患者一般在手术治疗之后都可以正常的生活。

心脏病房颤患者注意事项,房颤的患者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禁止吸烟、饮酒、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及刺激性食物。脑卒中是房颤患者最大的危险之一,所以一定要注意,早发现早治疗,利用一切时间治疗防止出现并发症。建议患者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不适时,应当尽快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以免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时间。除此之外,患者的饮食应当以为清淡为主。

以上资料让我们明白了心脏房颤是怎么回事,其实这种疾病在中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所以提前了解一些治疗心脏房颤的知识对我们大家是很有好处的。其实主要分为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老年朋友一旦觉得心脏不适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以便到医院接受及时检查和治疗,避免延误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叁’ 房颤如何治疗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正常的窦性心律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时心房的泵血功能下降或丧失,容易形成心房附壁血栓,再加上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使心室律极不规则,进而影响到心室泵血功能。房颤是一种常见病,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报道,房颤在总体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4%~1%,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中,患病率可达5%~8%左右。换言之,这部分老年人中每15~20位就有1位患房颤。 房颤的发生有许多的病因和诱因。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等心血管疾病。其他疾病也可引起房颤,如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还有一些患者缺乏明确的基础疾病,称孤立性房颤。房颤的发生还受家族性因素以及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影响。房颤也可被一些一过性的因素或急性疾病诱发,如:饮酒、外科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触电、电解质紊乱。 房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由于心室律不规则以及心率过快造成的相关症状,如心慌、胸闷、运动耐量下降。症状可因心室率、心功能、伴随的疾病、房颤持续时间以及患者对症状的敏感性等而各异。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症状往往较重,甚至可出现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则症状不明显,仅在常规体检时发现。房颤发作终止时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心室停搏,造成头昏、黑蒙、晕厥等表现,部分老人可因而发生外伤或骨折。房颤时容易并发左心房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则会引起动脉栓塞,最常见的是脑栓塞,每年发生率5%,大大高于无房颤者。少数患者因疏于体检,有时以脑栓塞为首发表现就医时才发现房颤,应引以为戒。 房颤患者体检时会发现心率和脉搏快慢不一(总体偏快)、节律绝对不规则,搏动强弱不等。部分患者有家庭用电子血压计,具有显示脉搏的功能,自我监测时会发现代表脉搏频率的数字不断变化,比如在130~140次/min之间不断波动,反映了房颤发作时心率和脉搏快慢不一、节律不整的特点,可作为提示房颤的线索之一。 房颤有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建议患者有突然发作的心慌症状或自测脉搏较快或不规则时,应尽快到医院记录心电图以便诊断。对于短阵发作的房颤,动态心电图(Holter)有助于“捕捉”到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根据临床表现、体检和心电图,可以明确房颤的诊断。目前,房颤常分为以下几类:首次诊断的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已确诊的患者,应通过进一步检查来确定房颤的病因和诱因、房颤的类型、血栓栓塞风险的大小、是否合并基础的心脏疾病以及心功能状态。其他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甲状腺功能检测、超声心动图(心超)等。 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转复窦性心律(复律)、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栓塞事件三个方面。(1)对于有希望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可考虑给予复律治疗,常用的方法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直流电复律以及近年来兴起且已趋成熟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可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选用。如果患者的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天,左心房已经有形成血栓的可能,那么在复律的前、后还要进行抗凝治疗等处理。(2)对于复律困难或复律后难以维持窦性心律者,可以采用控制心室率的措施以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控制心室率最常用的方法是药物治疗,如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3)抗血栓治疗可以防止和减少血栓事件,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风险,因此是一把“双刃剑”,要寻求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常用的口服抗栓药物有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抗凝药(华法林)。华法林的疗效更为确切,但出血的风险也相对大,因此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评价。无禁忌症的情况下,房颤患者是否需要抗血栓治疗以及采用哪种药物治疗,取决于具体病情,建议与专业的临床医师沟通和咨询。在抗血栓治疗过程中,也要定期到医院随访。尤其是华法林治疗需定期监测INR,目标范围是2~3。开始时每周要监测1~2次,由于其作用可能受到多种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即便达标后,也宜每月监测1次,切忌“一曝十寒”。患者因病情需要加用其他药物时,也宜向处方医生说明自己正在使用华法林,尽可能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便于患者监测INR,现在也有可在家庭使用的INR监测仪,类似常见的采用试纸测定血糖的血糖仪。不过,对于自我监测结果的解读和后续处理,还是与专业的临床医师咨询为宜。(4)其他还有房室结消融术后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左心耳闭合或封堵术、外科微创手术、外科迷宫手术等有关的治疗措施,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

‘肆’ 房颤需要注意什么该怎么治疗

房颤在治疗的当中要经常的来随诊,因为你吃的一些药物,要监测看有没有一些副作用的发生,如果房颤恢复一个窦性心律,带上动态心电图,医生监测有没有房颤的复发,因为有一些病人房颤治疗以后是没有症状的。

房颤在治疗的当中就是我们要注意病人你要经常的来随诊,因为你吃的一些药物,咱们要监测看又没有一些副作用的发生,如果说是我是一个房颤恢复一个窦性心律,那么你要来随诊,经常我们会建议患者再带一些动态心电图。

然后再监测有没有房颤的复发,因为有一些病人真的是没有症状的,可能刚开始房颤发作他还感觉到心悸、胸闷、不舒服,但时间长了以后再房颤发作,他没有任何的症状,但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说我没有房颤。

所以这个时候还是要到医院来进行随诊,因为房颤的发生如果你还是有一些房颤的发生,咱们这个治疗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抗凝这块,会加强员工抗凝的一个力度。

‘伍’ 房颤怎么治疗

房颤的原因有很多,有冠心病房颤,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房颤,应当查明原因,进行治疗

‘陆’ 心脏病房颤,该如何治疗呢

房颤发作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同时还需要服用抗凝的药物,避免血栓形成,防止血栓堵塞血管。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休息,不要过度劳累,生活要有规律,不能熬夜。对反复发作性房颤的患者,还可以选择电复律或导管消融术。

‘柒’ 房颤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房颤单纯靠西药治疗不但无效,而且有副作用,房颤发作时心率快的人临床吃胺碘酮或心律平或者倍他乐克减慢一下心室率是可以的,长期吃不行。

目前看来治疗房颤有两种方法:

  • 一个是各大医院的射频消融术。

  • 一个是马宝琳研究的生物针+中药。

  • 人生的任何选择都是矛盾的取舍,治病更是这样。

    疗效、副作用、复发、痛苦、疗程、费用、方便程度这些因素都要考虑。

    关于射频的内容大家可以看《射频治疗房颤的历史、演变、疗效、副作用、争论、和未来》这篇文章。



    疗效:

  • 各大医院的射频:射频成功的判断标准不统一,欧洲美国中国都不统一,比如:有的地方是说射频以后的房颤发作,只要每24小时中每次发作不超5分钟就算成功;有的地方是说射频以后虽然多出了频发房速,但只要不是房颤就算成功;一句话,这个成功是人为界定的,不是患者期望的完全没事儿。在上述混乱的标准前提下,全世界报道的成功率跨度很大,从20%多到70%多的都有,比较乱,我们很难判断谁真谁假,有些结果西医大腕儿同行之间也不信。现在国内提法比较多的是成功率50-60%(同样,你先别管是按什么标准),再往高了说不太讲究,再往低了说不太好意思。当然了,射频其实技术要求挺高的,各个医院各个医生水平肯定是有差异的。有一个关键点要注意,射频成功不成功就是看心电图,不管你的症状和全身感受,你做完了射频后房颤没有了,但出来频发早搏,天天胸闷、气短、失眠、全身没劲儿,这都算成功。

  • 马宝琳研究的生物针+中药:行善堂的疗效标准有三条:第一是不再难受,各种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从一个“病人”变成一个“好人”,精气神儿整个变好;第二是原来心室率变慢,原来房颤时心室率快需要吃倍他乐克或心律平,现在停了这些西药心室率也不快了;第三是不颤,指的是一点儿也不颤。按照以上标准,行善堂的总体管事的是90%多,其中第一(不难受)和第二(心室率停了西药不再快)是90%多,第三条不颤的在60%左右。行善堂治房颤和射频的不同是,不但追求不颤,还改善全身状况,就算还颤,但人舒服了、西药停了,心率不快了,而且心电图不那么乱了,跳的比较规律了。这个数据是按照一个疗程(6次治疗)算的,继续治疗的话,结果仍会提高。

  • 副作用

  • 各大医院的射频:副作用基本上分成穿刺造成的(把导管扎进血管叫穿刺),导管捅的,和放电烧的这三种情况。血管穿刺的造成的包括:局部出血、血肿、感染;气胸(把肺扎破了);血栓形成、栓塞等;导管捅的劲儿大了造成的有:主动脉瓣返流、心肌穿孔(心房肌肉实际挺薄、劲儿大了捅漏了)、心包填塞等;射频放电造成的:房室传导阻滞(把正常通道给误伤了,只能装起搏器了)、心肌梗塞等。有一个24个国家521家医院,一共16309例的统计表明:有些患者射频完了以后全身没劲儿,到现在7年了,和做了大手术伤元气一样,有的刚做完没事,从3个月后越来越没劲儿。还有一些射频完了难受的,怎么难受的都有,比如心前区刺痛,胸闷的等。其实最多的除了房颤复发以外,更多的是频发早搏、房速,也有一些出来了阵发室上速。注意:全世界的学术论文,学术会议等公开发表的结果中,射频完了出现房速、早搏、阵发室上速等没算到并发症里,也没算到复发里,也没算到不成功里,但实际上挺多。

  • 马宝琳研究的生物针+中药:射频消融是要穿刺大血管,把导管从大血管送到心脏里去。但生物针不是往血管里扎、不是往心脏里扎、不是往神经上扎、而是往肌肉里扎。不开刀不麻醉,就和肌肉注射差不多,还不如肌肉注射疼。其实生物针没有什么副作用,只是有一些我们不希望出现的正常反应,这些反应包括:有1-2%的人会出现低烧,不超过38度,持续1-2天,有点儿类似要感冒;有约0.2%的人针眼处疼的厉害(也许是真特别疼,也许是对疼痛比较敏感,也许是性格比较娇气);有针眼处感染,和长了个疖子一样,不过这位患者不太讲究个人卫生,身上很多泥儿;短期加重或者发作规律改变,有4-5%的患者刚治疗1周内会有症状加重,有的是加重,有的不是真加重而是发作规律变了,比如原来每天发作房颤1次,每次持续3小时,治疗后变成了每天发作3次,每次20分钟。不论真加重的还是发作规律改变的,一般都在一周后逐渐好转。这些都是正常反应,而且是好事儿,这说明起效,最起码说明治疗在起作用。

  • 复发

  • 各大医院的射频:各方统计数据不一样,统计年限也不一样,有按1年算的,也有按5年算的。目前提法比较多的是,有1/3的复发。但是,射频完了出现房速、早搏、阵发室上速等情况的,既没算到复发里,也没算到并发症里,也没算到不成功里,但实际上挺多。

  • 马宝琳研究的生物针+中药:复发的少。正常生活、常规运动、常规锻炼都不会复发。目前仅有3-4例受到极度恶性刺激后有复发,这些极度刺激包括:大量喝酒(一次喝了3瓶黄酒、半斤白酒、无数啤酒、喝到断片儿);亲人去世(患者本人68岁,治疗期间婆婆去世);高强度运动(患者70多岁了,但是爬山,很高,很冷,气压很低);

  • 痛苦

  • 各大医院的射频:原来以为导管射频不太痛苦,问了一些做过的患者才知道还是挺痛苦的,说是做的时候有些疼,感觉刺啦刺啦的烧,射频之前还要抽血化验,做完之后很多人会有心慌胸闷等不舒服。外科微创射频是在胸膛上打6个眼儿,通过胸腔镜来做,应该是比开刀痛苦小,但比导管痛苦大。

  • 马宝琳研究的生物针+中药:就是扎针,扎完就拔出来,针的粗细就是比肌肉注射的略微粗一点儿,不用麻醉,疼的程度比打麻药要轻,比肌肉注射要轻,行善堂治过的最小的患者是4岁的小孩,治完马上就能自己下床走,自己开车也行。中药绝大多数不苦,药味不太多,药量不太大,而且很少连续吃好几个月(很多地方治病是一天一副药,连吃3-4个月,行善堂不这样,就算是连续治疗3个月,也不是需要连续吃90副中药,到底吃多少副不一定,反正不太多)。

  • 疗程

  • 各大医院的射频:射频有成功率不太高、复发率不太低的问题,所以,虽然一次射频几个小时就做完了,但不知道需要做几次,疗程不好说。

  • 马宝琳研究的生物针+中药:疗程是6次,每月1次,需要本人到行善堂来,我们的在疗法疗效中说的有效是按6次统计的,实际上,有人不到6次就完全治好了,有人6次很有效但没完全好,仍继续治疗,继续治疗的疗效仍会提高。

结论:任何疗法都有利弊,大家可以自己进行选择。射频也在不断的研究改进,行善堂也在一直努力,另外,中国这么大,也许还有不少高人能治,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

‘捌’ 目前房颤的治疗有哪些好的方法

引言:一旦人体出现房颤,危害是非常大的。房颤疾病会增加心房内血栓形成的风险,而且血栓脱落可以引起脑梗死等等全身性血栓栓结的事情发生,房颤患者通常发生脑血栓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而且房颤发作会引起反复心悸发作等等的症状,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长期房颤发作还可能会诱发而加重心衰以及诱发心性心肌梗死,从而增加早老性痴呆风险,以及认知功能下降等等的一系列不良的后果,有这种疾病会给个人以及家庭,还有社会上都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影响,那么对于房颤的治疗有哪些好方法呢?一起来看一看。

综上所述,通常对于房颤的治疗选择药物治疗,但是如果在口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之后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就需要做手术。我国国内多个大型临床实验中,已经证实导管消融手术可以控制房颤的发作,而且效果要优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玖’ 房颤如何治疗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紊乱,近年来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同时也进一步意识到房颤是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种病例75%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虽然房颤常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但约30%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患者房颤时出现症状、血流动力学受到损害、致残,寿命缩短及医疗费用增加。

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

预防血栓栓塞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终点之一,栓塞的危险与潜在心脏病及性质有关。Framingham 研究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血栓危险是对照组的5.6倍,而风心病房颤血栓危险则为17.6倍。近年来在一级预防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方面进行了大规模试验 ,显示华法令将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从12%降至4%。当INR>4时华法令可增加出血的危险,INR为2-3时抗凝有效,不增大出血的危险,研究亦显示华法令可降低死亡率。已经有数个随机试验对比华法令与阿司匹林抗凝效果。小剂量(75mg/日)阿司匹林并不比安慰剂好,而在房颤中风预防试验中,阿司匹林剂量较大(325mg/日),则获一定的益处。

房颤的转复

药物转复 新近出现的房颤,持续时间若小于48小时,数种抗心律失常药均可用于转复。由于房颤并非致命性心律紊乱,故任何一种处理方法必须安全、无副作用。1. 对照研究显示地高辛并不比安慰剂好,它一贯被认为有助于房颤的转律可能是通过其正性肌力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间接起到转复效果,并非直接电生理效应。2.开放性及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静脉氟卡胺、心律平可使81%病人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已证实口服氟卡胺及心律平可用于急性房颤的转复及长期治疗。在安慰剂对照研究中口服单剂负荷量心律平600mg,3小时后50%转律,8小时后70-80%复律。 Ic类药物不宜用于心衰、低射血分数及有传导障碍患者。3.最近研究显示每日口服胺碘酮600mg可使20%曾转复失败或交替用过数种药物的病人转复成功,无明显副反应。静注胺碘酮用于治疗急性房颤,据报道有效率为25-83%,常用于急性心梗或Ic类药物反指征患者。Ibutilide 是一种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用于静注终止房颤,已在美国获得使用。 Dofetilide与Ibutilide是同一类药物,终止房颤亦有明显效果,用于心衰、收缩功能减退、心梗后高危病人,并不影响死亡率。应用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尖端扭转室速的潜在危险。4. 心脏手术后并发房颤较常见,但有自限性倾向。钙离子拮抗剂与β受体阻断剂已用于外科术后房颤治疗,其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若房颤继发于甲亢,转律应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进行。

电转复 当房颤药物转复律失败或持续性发作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应时用电转。经胸体外直流电复律是慢性房颤转律方法,一次或有时数次电击才成功。技术方面值得注意的内容包括电极大小、电极位置、经胸阻抗、输出波形及能量储存(50-400J)。主张开始能量为200J,75%或更多病人房颤可转复成功,如果200J转复不成功,则需采用更高能量(360J)。放电需与适当R波同步,这样可避免电击诱发的室颤。

对房颤持续48小时或更长时间病人,主张在转复前3周及转复后1月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

房颤心室率的控制

药物治疗方法 1.洋地黄类药物:因延缓房室传导、增加不应期而减慢心室率。同时也缩短心房不应期使心房率增快,增加隐匿传导使心室率减慢。与其它药相比,洋地黄有一个独特的优点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2. β 受体阻滞剂: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和传导时间。静脉给药能快速减慢心室率,但由于负性肌力作用不适用于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口服用药能减慢心室率,因此能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既使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口服用药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桌能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和传导时间。静脉给药能快速地减慢心室率,有一定的负性肌力作用但可被血管扩张作用抵消。其他药物,如索他洛尔和胺碘酮可用来控制慢性房颤的心室率。索他洛尔本身并不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其减慢心室率作用与该药β受体阻滞效应有关。胺碘酮可控制静息和运动时房颤的心室率,其机制是能延长房室传导系统的不应期,因副作用限制,不宜长期给药。

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1. 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2.房室结改良术。

特殊装置的使用

心房起搏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 ①单部位心房起搏:单部位心房起搏的位置可在右心耳、高位右房、右侧房间隔、界及、冠状静脉窦开口附近等部位。②多部位心房起搏:分为双房同步或右房多部位起搏两种。前者在原右房起搏的基础上,将特殊的冠状静脉窦导线放置在冠状静脉窦内进行左、右心房同步起搏。后者将另一根电极放在右房间隔、界X或冠状静脉窦开口的下方。高右房起搏可将房颤复发率减少到9-16%,而对照组VVI起搏房颤复发率为32-69%。右房多部位起搏时,有报道 80%的患者可维持窦性心律。目前认为心房起搏治疗是补偿性治疗,是配合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不是一种替代药物治疗的方法。

植入性心房除颤器治疗心房颤动(IAD)用一条带有除颤弧的除颤电极以主动方式固定于心房,另一条带除颤弧的除颤电极以被动方式固定于冠状静脉窦。心房感知和除颤在右房和冠状窦电极之间进行。一条标准的双极心室电极导线用于心内电图R波的同步化和右室起搏。IAD可记录和检测心房内电图和心电图,用以检测房颤和R波的同步感知。除颤器与导线相连植入患者胸前区,方法与普通起搏器一样。有报道IAD转复房颤的成功率达93.4%,平均每次房颤发作需1-2次电击,电能约为4.6J。因费用问题目前在国内应用尚少。

射频消融治疗房颤

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 该技术为将大头导管送到房室结位置记录到希氏束电位,放电能量30-50W或60-70℃,持续60s,绝大多数患者能1次将房室传导阻断,随后安装DDD起搏器。无论是持续性和阵发性的房颤,如果药物控制不好,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系统均可给患者带来好处:(1)射频消融术后急性和慢性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均明显改善。射血分数从27%增加到45%,随访患者心力衰竭发作的机会减少50%以上;(2)患者心悸症状可消失;(3)不再需要控制心室率的药物;(4)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房室结改良术 房室结改良术是通过射频消融方法改变房室结的传导特征,使房颤时心室率不至过快但又不造成房室完全阻滞。具体方法相当于消融房室结双径路中的慢径。消融终点是心房起搏文氏点提前到120次/min。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 1994年法国Haissaguerre 医生提出了局灶性房颤的概念。目前尚无严格定义,一般指房颤由心房内一个或多个固定发生的房早触发或驱动。这种房性早搏70%来自左上肺静脉和右上肺静脉。其次分别为左下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右房界嵴、右房间隔和冠状窦口附近。在肺静脉内可标侧到高尖的肺静脉电位(PVP),窦律时低钝的心房电位(aP)在前,PVP在后;房早时PVP在前,aP在后。消融时以大头导管标测到较体表P波最为提前的PVP电位,设温度60℃进行消融。目前由于房颤机制及消融方法尚无定论,消融的成功率仅为30%,且复发率及并发症较高,因此只处于探索性阶段。2000年11月Haissaguerre 再次提出最新理论,使用PV环状标测电极标测肺静脉开口处双向传导最早的部位进行消融,从而阻断心房与肺静脉之间的传导通路,使手术时间显着缩短,单次消融成功率达56%(39/70),总成功率达72%(51/70).此外超声球囊导管的诞生很容易将心房与肺静脉间的传导阻断。理论的更新和器具的改进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展现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