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血小板低怎么办
1,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2,适当参加一些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尽可能避免使用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4,平时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要保持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特别要注意防止外伤的发生。
5,日常饮食应注意的地方:
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在饮食上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供给,宜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铁的蛋类、牛奶、豆类、新鲜蔬果和海产品等。平时宜多食花生(包括花生衣)、红枣、核桃、桂圆、扁豆、茄子等食物。因食用鱼类或虾类、蛤类、蛋类、鸡肉、牛奶等而引起紫癜者,应禁食这些食物。机体对某种食物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和脆性增高,致使发生紫癜,应避免食用此种食物。患病期间,忌食油腻生硬食物,酒酿、酒糟、海味等“发物”,亦应忌食。
食疗则以补气养血、滋阴凉血止血为主,以下几种食疗方,多有疗效。
参莲粥:取人参9克,旱莲草9克,白糖适量,粳米60克。先将人参切片炖熟;旱莲草洗净煎汤去渣,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粥,加入人参即成。日服1剂,连服数剂。具有补气养血功效。
红枣羊胫骨栩米粥:取羊胫骨1~2根,红枣20枚,糯米100克。先将羊胫骨洗净敲碎,加水适量煎取汤汁,去骨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和去核的红枣一同入锅,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调味后即可食用。具有补脾养血,补肾益气功效。
白茅根藕节煎:取鲜白茅根60克,鲜藕节60克。将白茅根挖采后洗净,切段。将鲜藕挖采后,切下藕节,洗净,切片,与白茅根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上下午分服。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功效。
△花生米炖红枣:取花生衣30克,红枣20枚,将红枣洗净,与花生衣同入锅中,加水适最,小火煨炖30分钟,即成。上下午分服,饮汤,吃花生衣,嚼食红枣。具有补气摄血功效。
蜂乳牛奶:取蜂乳20克,牛奶250毫升。将牛奶倒入锅中,煮沸,晾至温热状态时,加入蜂乳,搅匀即成。早晨与早点同时服食。具有益气摄血,补精养血的功效。
6,每天晚上用黄酒发一小块阿胶熬着吃,能很快见效.
7,多吃花生,带红皮一起吃.
希望这些能帮助到你!
⑵ 血小板低怎么办
人体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等。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而且它是比较特殊的没有细胞核(染色体)的一类细胞。主要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最好的治疗建议是在西医治疗的同时介入中医中药治疗,主要治疗本病当中的气不摄血证,可以增强免疫和造血功能,从而有效调节血小板的减少。 平时应减少活动,避免创伤,给予足量液体和易消化饮食,避免腔黏膜损伤。饮食应给高蛋白饮食,饮食中宜多选用牛奶、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品。宜在饮食中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猪肚、禽类肫、瘦肉、蛋黄。
总体而言血小板减少需要根据情况而治疗,为以下四种方法:
一、基础治疗,包括停止应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还要应用止血药物、加压包扎等。
二、常规治疗,包括输注血小板、应用TPO、白介素-11、TPO受体激动剂:罗米司汀、艾曲波帕等。
三、预防治疗,比如化疗结束6-24小时内,应用TPO和白介素-11。
四、病因治疗,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雄激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等。巨幼细胞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治疗。
⑶ 血小板低怎么治
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14万~40万/μl。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表133-1)。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减少症不会像继发于凝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参见第131节)那样表现出组织内出血(如深部内脏血肿或关节积血)。
诊断
必须彻底弄清病人的服药史,以排除对敏感病人增加血小板破坏的药物。约5%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可发生血小板减少(见下文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为保持动静脉输注导管通畅,即使应用极少量肝素冲洗,也可发病。其他药物较少诱发血小板减少症,例如奎尼丁,奎宁,磺胺制剂,口服抗糖尿病药,金盐以及利福平。
病史中还有很重要的内容,病史中可能引出提示免疫性基础疾病的症状(例如关节疼痛,雷诺氏现象,不明热);提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见下文TTP-HUS)的体征与症状;10天之内输过血提示可能是输血后紫癜,大量饮酒提示酒精所致血小板减少症。5%孕妇分娩期可发生轻度血小板减少症。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的患者常伴血小板减少症,可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见ITP)相鉴别;由此可以得出其他HIV感染症状的危险因素和病史。
体检对诊断亦很重要:(1)通常继发于感染性或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血小板减少症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TTP)时有发热,而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以及与药物有关的紫癜则不发热。(2)由于血小板的破坏增加(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药物有关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病人的脾脏扪诊不增大;而继发于脾脏对血小板阻留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脾脏大多可以扪及,继发于淋巴瘤或骨髓增生性疾病的血小板减少症病人也是如此。(3)其他慢性肝病的体征对诊断也有意义,如蜘蛛痣,黄疸和肝掌。(4)妊娠末期常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外周血细胞计数是确定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严重性的关键性检查,同时血涂片检查能为其病因检查提供线索(表133-2)。若血小板减少不伴有其他影响止血功能的疾病(例如肝脏疾病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止血功能筛选检查(参见第131节)则是正常的。骨髓象检查若在血涂片上见到除血小板减少以外的异常,有本检查适应证。本检查可提供巨核细胞的数量及形态的信息,并确定有或无引起骨髓功能衰竭疾病(例如骨髓异常增生)的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检查临床意义不大。若患者病史或检查提供HIV感染危险依据,应对其进行HIV抗体检查。
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随其病因和严重程度而多变,需迅速鉴别病因,若有可能应予以纠正(如在肝素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症停用肝素)。由于血小板反复输注会产生同种血小板抗体,造成疗效的降低,因而要间歇性使用以预防上述抗体产生。若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血小板消耗,则血小板输注应保留于治疗致命性或中枢神经系出血。若由于骨髓衰竭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则血小板输注保留于治疗急性出血或严重性血小板减少(如血小板数<10000/μl)。
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本病为不伴全身性病变的出血性疾病,成年患者表现为慢性型,而儿童患者常是急性型并有自限性。
成年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产生了一种针对结构性血小板抗原的抗体(自身抗体);而儿童患ITP时,是由病毒抗原激发了抗体的合成。该抗体和附着在血小板表面的病毒抗原起反应。
诊断
除了瘀斑,紫癜和粘膜出血(轻微或量多)外,体检结果均为阴性。外周血检查结果,除血小板数目减少外,均属正常。骨髓检查通常除可发现巨核细胞正常或数量增加外,其他亦属正常。
治疗
成年人的治疗通常开始口服皮质类固醇(例如强的松每日1mg/kg)。如有效,血小板计数将在2~6周内恢复正常,然后逐步递减皮质类固醇。但大多数病人的疗效不够满意,或是减少肾上腺类固醇剂量后即复发。脾脏切除可使50%~60%病人得到缓解。对于用类固醇和脾脏切除治疗难以奏效的病人,使用其他药物的疗效尚未证实。由于慢性ITP病程长,同时慢性ITP患者死亡率低,而对治疗方法的利弊仍须慎重权衡。应用合成的雄激素(达那唑),或使用硫唑嘌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或环孢菌素的免疫抑制疗法的疗效并不一致。
对ITP伴致死性出血的患者,可使用免疫球蛋白静注(IVIg),这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清除包被抗体血小板的作用。IVIg剂量1g/kg,1天或连续2天。患者血小板数常可在2~4天内上升,但仅维持2~4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g/(kg。d)静脉输注3天,可使血小板数迅速上升,且费用略低于IVIg。对那些有致命性出血的患者亦应输注血小板。由于糖皮质类固醇或IVIg可能预期在几天内显效,因而对ITP患者不应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患儿治疗与成人相反。使用皮质类固醇或IVIg可迅速恢复血小板数,但不能改善临床结果。由于大多患儿在几天或几周内可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自发性恢复,有时推荐单用支持疗法。对使用皮质类固醇或IVIg无效的慢性型ITP患儿脾切除术应至少推迟6~12个月,这由于无脾患儿增加了严重感染的危险,即使患病经年累月,大多患儿可自发性缓解。
⑷ 血小板太低怎么办
首先了解一下血小板的功能,它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
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
血小板还有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
临床上血小板数量、质量异常可引起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分为:(1)
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2)
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3)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
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引起各类出血:如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它不会像继发于凝血性疾病(如血友病)那样表现出组织内出血(如深部内脏血肿或关节积血)。
所以依据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有无伴血红蛋白及白细胞减少、有无严重出血等治疗不一样,像你若长期存在这种问题,建议早诊断,早治疗。主要行骨髓穿刺、血小板相关抗体等检查。
⑸ 血小板减少如何治疗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为100到300乘以十的九次方每升,血小板减少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1、一般血小板在60乘以十的九次方米以上,患者没有明显的出血情况,可以暂时不予处理。
2、当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低于60×10的九次方每升或者患者出现皮肤黏膜的出血,如口腔血泡、牙龈渗血、鼻腔出血或者是出现其他脏器的出血,就应该立即给予止血,升血小板治疗。
原发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常用的是强的松,每公斤体重一毫克口服给药,大部分患者在使用药物以后血小板会逐渐上升。
⑹ 血小板低如何治疗
血小板是血液的主要成分,血小板低如何治疗?
血小板是我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部分,主要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对于伤口的愈合非常重要。人体内如果血小板的数量过少,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的麻烦,而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也有很多,如果能够及时发现,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否则就会不断的恶化,甚至也会引发其他的疾病,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种治理血小板低下的方式。
1、输血。
血小板减少会导致粘膜出血或者是肝脏出血的现象,如果发现这样的现象,应该尽快的就医,甚至可以到医院里进行血小板的注射,尽快的止血,但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紧急治疗,有的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他们的自身血液你可能会产生对血小板的抗体,所以即使注入血小板,也会很快的遭受到破坏。
5、切除脾脏。如果是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免疫系统就会把血小板当成病毒,从而降低了血小板的存活率,所以如果切除部分脾张,没细胞就会减少对血小板的攻击,从此达到控制血小板数量的目的。切除脾脏也是治疗血小板低下的一种主要方式。
这些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治疗血小板低下的方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疗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能够治疗越来越多的疾病,但是我们也应该在平时的时候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尽量减少身体的疾病。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定期的体检,这样的话就能够及时的发现疾病,然后其扰的开始治疗,因为有很多疾病越拖到后面越难以治疗。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