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推荐首尔最好吃的韩国烤肉店,台湾有干式熟成猪肉吗
韩国经典的肉类料理精髓全集中在这烤肉上,事先用大葱、酱油和蜂蜜等调料腌制好的牛肉或是猪五花等食材,放在铁盘上,和蘑菇、洋葱甚至是泡菜一起烧烤,最后涂上各式烤肉酱,包着生菜一起入口,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美味无法挡。
恒心韩牛(汝矣岛店) 뚝심한우(여의도점)
餐厅介绍
位于汝矣岛站附近的恒心韩牛提供多样的菜单,有非常多的肉类套餐可以选择,而且相对其他韩牛店,恒心韩牛价格亲民,而且就餐环境非常棒,包厢房间都配备了高档、舒适的室内装修,喜欢烤肉的千万不要错过。
本店特色美食
沙拉 , 酱汁 , 韩牛 , 韩牛拼盘 , 烤韩牛 , 雪花拼盘(눈꽃모듬) , 名品里脊(명품등심) , 大酱汤(된장찌개) , 恒心拼盘(뚝심모듬) , 高级拼盘(프리미엄모듬) , 特级里脊(특상등심) , 名品韩牛背部 , 韩牛大酱汤
钟路常青牧场 늘푸른목장
餐厅介绍
常青牧场是位于钟路区的一家人气烤牛肉店。该店提供的牛肉绝对是100%韩牛,所以新鲜度和肉质是不用说的,而且韩国很多知名艺人也经常光顾这家烤肉店。这家店应该是钟路地区非常有名的烤肉店了,来钟路游玩的你不妨来试一试这鲜美可口的韩牛,没准还能偶遇喜欢的欧巴哦!
本店特色美食
生拌牛肉(한우 육회) , 韩牛大酱汤饭(한우된장밥) , 烤牛肋条肉(한우갈비살) , 牛肉大酱汤(한우된장찌개) , 辣拌冷面(비빔냉면) , 汤冷面(물냉면)
朝鲜的韩牛(建国大学店) 조선의한우 건국대점
餐厅介绍
韩牛专门店,拥有全国80多家大型连锁餐厅。选用韩牛中的顶级1++韩牛,肉质柔软多汁,入口即化,味觉的一大享受!吃完烤肉后,来一份大酱汤,堪称极致的美味!店铺装修精致,环境优雅舒适。想吃正宗顶级韩牛,建大“朝鲜的韩牛”是你最佳的选择!
本店特色美食
韩牛 , 南瓜甜点 , 冷面(냉면) , 生拌牛肉(육회) , 烤牛肋条(갈비살) , 石锅酱汤(돌된장찌개) , 烤牛里脊(숙성등심) , 韩牛豆腐大酱汤
‘贰’ 关于台湾省的美食
台湾饮食文化中有着名的“小吃”文化,各式风味小吃云集的夜市是台湾庶民生活文化的代表之一。成千上万种台湾传统小吃中最能体现台湾饮食特点的十种小吃。包括大肠包小肠、鼎边锉、蚵仔煎、棺材板、姜母鸭等。从高档饭店到街摊小吃,无不适风靡全球。
1、牛肉面
台湾素有牛肉面王国之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牛肉面店,且台湾的牛肉面融合了各地料理精髓而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汤头浓郁鲜美、面条筋道、牛肉、牛筋大块又实在,俘获吃货的嘴,也使得游客们来到台湾若不吃碗牛肉面,仿佛就多一分遗憾。
名气店家:林东芳牛肉面(台北)、史记正宗牛肉面(台北)、老张牛肉面(台北)、段纯真牛肉面(新竹)、永康牛肉面(台北)、香园牛肉面(高雄)、真善美牛肉面(台北)、牛店(台北)、满庭芳牛肉面(台中)、七十二牛肉面(台北)等。
2、蚵仔煎
蚵仔煎是很多大陆游客熟悉的小吃,民间传闻,当年郑成功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台的小吃。
名气店家:赖记蚵仔煎(台北宁夏夜市)、七佳蚵仔煎(台南花园夜市)、海埔蚵仔煎(花莲)、王记蚵仔煎(新竹)、清泉号(台北华西街夜市)等。
3、鼎边锉
传统鼎边锉原本是在福州人的家常小吃,后来变成台湾特色小吃之一,以基隆鼎边锉最为闻名。“锉”是台语,为爬滚的意思。以米磨成粉调水成糊,沿火热的大锅边缘一抹而成薄皮,再取出切丝,加入蚵仔、金针、木耳、笋丝、鱿鱼丝,熬成汤料而成。
名气店家:基隆庙口夜市等
4、大肠包小肠
是台湾1990年代兴起的一种特殊小吃,说穿了很简单,就是将体积较大的糯米肠切开后,再夹住体积较小的台式香肠,即成为“大肠包小肠”,与美国的热狗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台湾某些地区的夜市也会提供豪华版本的大肠包小肠,除了香肠之外,还会加上各种如蒜头、花生粉、酸菜等配料,借此创造更丰富的口味及口感。
不同的夜市会推出不同的不同的大肠包小肠版本,有“豪华版”、“国民版”等。
大肠包小肠遍布台北各大夜市,比如士林夜市、师大夜市等。
5、官财板
棺材板是先将厚吐司切开,里面放上各种不同的馅料,然后经过高温油炸后出锅即可。推荐的餐品有:麻辣鸡肉、凤梨虾球等。
6、姜母鸭
鸭肉营养丰富,特别适宜夏秋季节食用,既能补充过度消耗的营养,又可祛除暑热给人体带来的不适。姜母鸭是自1980年代后才流行于台湾冬天进补小吃。店家提供煮熟鸭肉(台湾特产红面番鸭)、老姜(台语姜母)、米酒、胡蔴油、中药药材包,共同熬煮于顾客桌上瓦斯炉或炭火,食后通体暖畅,颇受欢迎。
7、蚵仔煎
蚵仔煎是很多大陆游客熟悉的小吃,民间传闻,当年郑成功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台的小吃。
名气店家:赖记蚵仔煎(台北宁夏夜市)、七佳蚵仔煎(台南花园夜市)、海埔蚵仔煎(花莲)、王记蚵仔煎(新竹)、清泉号(台北华西街夜市)等。
8、甜不辣
甜不辣由日语音译而来,是用鱼肉打成鱼浆,再和上面粉、鸡蛋、海鲜等,然后入锅油炸,可根据个人需求再淋上调味酱。作为台湾名小吃之一,在各大夜市都能找到。
名气店家:赛门甜不辣(台北)、顶级甜不辣(台北艋舺夜市)、吉甜不辣(台北)、食谷饭堂(台中)等。
9、章鱼小丸子
章鱼小丸子,素有皮酥肉嫩、味美价廉之特点,成为家喻户晓的小吃,章鱼小丸子的成份主要是章鱼,章鱼烧粉,柴鱼片,海苔,沙拉酱,章鱼烧酱等。
10、凤梨酥
凤梨酥是台湾最具人气的伴手礼,游客来台不尝一口或带一点回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台湾凤梨酥的酥皮奶香四溢,内陷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传统内馅,用凤梨加冬瓜制成,口味不会太酸。另一种是土凤梨酥,只有凤梨,口味会略酸一些。
名气店家:佳德糕饼、微热山丘、维格、梨记、糖村、郭元益、裕珍馨、旧振南等。
‘叁’ 台湾的有烤串的新疆人吗
没有!台湾日常生活中,或夜市有很多卖烤串的小店,但跟大陆北方口味略有不同。两者各有特色。我在西安住过,我是台湾人。两个地方不同的口味我都很喜欢。台湾少了孜然味道。台湾的酱料味道也不错。我从未看过台湾有新疆人来,更别说新疆的烤串。
虽然有些打着新疆烤串,我吃过还是西安的新疆烤串好吃。到台湾要吃台湾味的烤串才好吃!
‘肆’ 台湾夜市的小吃,具体有哪些好吃的报出它们的名字哦!
台湾
阿国鹅肉 阿嘉伯仔状元糕(民国88年) 阿娟肉粽 阿龙意面
阿美绿豆汤(民国54年) 阿明猪心 阿瑞意面(民国11年) 阿松刈包(民国64年)
阿桃酱园 阿祥虾仁肉圆 爱玉冻(爱玉冰) 安平豆花
粄 包子禄(清光绪年间) 冰镇鸭鲁味 吃冰棒四十年--顺天冰棒
吃过粽叶包的米糕吗?-蔡家米糕 赤崁棺材板(民国48年) 纯正嘉义风味-嘉义廖火鸡肉饭(民国70年) 大同包子(民国54年)
大湾花生糖 淡水小吃----阿妈的酸梅汤 淡水小吃----阿婆铁蛋 淡水小吃----淡水沪尾豆花
淡水小吃----黑店排骨饭 淡水小吃----温州大馄饨 第三代虱目鱼丸 鼎边趁
东门当归鸭 东巧(清珍)鸭肉羹 豆芽面(民国40年) 度小月担仔面(清光绪年间)
凤眼糕 福记肉圆 富盛号碗粿 古堡蚵仔煎
古早味五十三年老店:阿田香肠熟肉(民国36年) 好像又是发明人的-保安叶记虾仁肉丸 胡椒虾 黄家香肠熟肉(民国27年)
鸡茸馄饨 基隆小吃——纪家猪脚 嘉义小吃----阿菁凉菜 嘉义小吃----聪明沙锅鱼头
嘉义小吃----道口烧鸡 嘉义小吃----凤梨虱目鱼 嘉义小吃----郭景成粿仔汤 嘉义小吃----黑人鲁熟肉
嘉义小吃----喷水火鸡肉饭 嘉义小吃----炭烧杏仁茶 叫我第一名:石精臼海产粥 口酥饼
老店专访--候夜担仔面 老师傅鸭肉羹 老唐牛肉面 佬类
凉拌猪肝 鹿港小吃 麦芽酥 蜜桃香(民国53年)
面线糊 牛舌饼 切仔面 青峰酸梅汤(民国85年)
清香生炒鳝鱼面(民国40年) 泉州式半粥料理-阿憨咸粥 荣胜米糕 三好一公道当归鸭面线
汕头鱼面(民国45年) 上好旗鱼羹专访 烧肉棕 生炒五味
石精臼蚵仔煎优质老店专访 石精臼老店~清子香肠熟肉~ 是谁发明了虾仁肉丸? 水晶饺
台南小吃----安平豆花 台南小吃----冰淇淋2 台南小吃----大西洋冰城 台南小吃----干面1
台南小吃----干面2 台南小吃----广安宫虱目鱼粥 台南小吃----黄家香肠熟肉 台南小吃----莉莉水果冰
台南小吃----卤虱目鱼肚 台南小吃----米糕1 台南小吃----米糕2 台南小吃----米糕3
台南小吃----米糕4 台南小吃----庆中街绿豆汤 台南小吃----虱目鱼肚汤 台南小吃----虱目鱼全餐
台南小吃----碗粿1 台南小吃----碗粿2 台南小吃----碗粿3 台南小吃----碗粿4
台南小吃----西瓜汁 台南小吃----杨桃汁 台南小吃----枝仔冰1 台湾的方便面条
台湾小吃多采多姿 台湾粽子 太阳饼 汤圆
天从伯鱼丸汤 天妇罗 万川号糕饼(清同治六年) 武庙前肉圆
武庙前肉圆 虾猴 咸水棕 箱子豆腐
小豪洲沙茶猪牛肉火锅 小南碗粿 小西脚蔡家碗粿 谢万长豆花(民国45年)
新竹小吃----阿城号米粉、鱿鱼羹 新竹小吃----阿春鱿鱼羹、面线糊 新竹小吃----阿富鲁肉饭 新竹小吃----阿满虾仁肉圆
新竹小吃----阿培面线糊 新竹小吃----阿顺冰店 新竹小吃----阿忠冰店 新竹小吃----北门街98号早点、四果汤
新竹小吃----北门炸(米果) 新竹小吃----不好吃免钱面线 新竹小吃----陈记公园干面 新竹小吃----成家肉粽、棵粽
新竹小吃----大陆牛肉面 新竹小吃----戴记公园干面 新竹小吃----刀削牛肉面 新竹小吃----东大冰果店
新竹小吃----飞龙肉圆 新竹小吃----丰谷油饭 新竹小吃----福记润饼 新竹小吃----高记玉米饼
新竹小吃----高家冬瓜茶 新竹小吃----公园肉丸、面 新竹小吃----光复馒头店 新竹小吃----郭记鱿鱼羹
新竹小吃----郭记元祖润饼 新竹小吃----海瑞贡丸 新竹小吃----好吃面 新竹小吃----黑猫店
新竹小吃----黄记清蒸肉圆、传统豆花 新竹小吃----进益贡丸 新竹小吃----居安牛肉面 新竹小吃----老黄猪脚大王
新竹小吃----丽香814冰店 新竹小吃----辽家自制肉圆 新竹小吃----林记烧甘蔗汁 新竹小吃----林家冰店
新竹小吃----林家肉圆 新竹小吃----柳家肉燥饭 新竹小吃----美味沙茶牛肉面 新竹小吃----木易师傅坏馒头
新竹小吃----内天后宫庙口肉圆 新竹小吃----牛肉面大王 新竹小吃----清华馒头专卖店 新竹小吃----荣记客家汤圆
新竹小吃----山东馒店 新竹小吃----上芳木瓜牛奶 新竹小吃----师院红豆饼 新竹小吃----石家鱼丸
新竹小吃----双星甜不辣 新竹小吃----顺记港式鲁味 新竹小吃----太祖鱿鱼羹 新竹小吃----西门大肠蚵仔面线
新竹小吃----喜年年润饼 新竹小吃----香醇素食书香面 新竹小吃----向阳蒸的肉圆 新竹小吃----小叮(口当)刨冰、豆花、汤圆、奶茶
新竹小吃----小洞天烤香肠、烤糯米肠 新竹小吃----新大同饮食店 新竹小吃----新芳肉粽 新竹小吃----新复珍饼铺
新竹小吃----信义福州包、好吃羹 新竹小吃----信义沙茶牛肉面 新竹小吃----雅珍号ㄍㄜㄍㄜ羹 新竹小吃----叶家大粒粉圆
新竹小吃----叶家热芋泥 新竹小吃----雨点自助冰 新竹小吃----渊明水蒸蛋糕、竹堑饼 新竹小吃----曾家公园干面
新竹小吃----正东十二海里 新竹小吃----正宗排骨面 新竹小吃----正宗烧仙草 新竹小吃----郑家鱼丸燕圆
新竹小吃----中山馒头店 新竹小吃----中央市场糯米饺、油皮馄饨 新竹小吃----周家肉圆 新竹小吃----竹山意面
杏仁豆腐 许家芋粿(民国34年) 羊城油鸡(民国39年) 姚记烧鸟
永祺虾仁肉丸 永泰兴蜜饯 有杨桃块的黄澄澄杨桃汤 鱼丸
原国华街小卷米粉 再发号肉粽(清同治年间) 在地人明星虾卷--鸭母寮虾卷 曾家软糕糬
真的让你透心凉-进来凉木瓜牛奶 真味鳝鱼意面 郑记土魠鱼羹(民国25年) 忠于原味:石精臼牛肉汤(民国65年)
周氏虾卷
‘伍’ 台湾小吃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哪些
台湾小吃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蚵仔煎、大肠包小肠、鼎边锉、阿宗面线、甜不辣、棺材板、彰化肉圆、姜母鸭、生炒花枝、台湾牛肉面。
3、姜母鸭
是一种进补的小吃。必须选用台湾特产的红面番鸭,将鸭肉取下,用老姜,胡麻油,米酒,以及中药制成药材包,和鸭肉放在一起,于锅内炖煮,约一个小时打开锅盖,顿时鸭肉的香气弥漫开来,引得人直流口水。
4、大肠包小肠
台湾美食大肠包小肠的糯米肠、香肠,通常都先经过炭烤,而糯米肠切开后,也会再涂抹酱油膏等酱料。是台湾1990年代兴起的一种特殊小吃,与美国的热狗有异曲同工之妙。
5、阿宗面线
是台湾地道小吃,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主要原料为福建米面,其特点是色黑条细,筋韧爽滑,挑起来不断条,清香利口。
将精致的福建米面用温水和成面团,取适量的面团放入面线床内压入开水锅中,煮熟后捞入温水盆中,食用时在上面淋上海鲜、猪肉、菇类等浇头拌食即可。冬可热吃,夏可凉吃,有健胃消暑之功效。阿宗面线有200余个品种。阿宗面线集中地体现了台菜丰盛的原料,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陆’ 过目不忘的烧烤店名字有哪些
过目不忘的烧烤店名字有:
1、百味源、味觉主宰、来串门儿吧、石器时代、串工烧烤、烧林四儿、过把瘾烧烤
2、越烧越旺、天天高烤、烧烤客栈、香烤里拉、滋一味、金炉烤肉
3、恰恰烧烤、味之源、串通一气儿、草原飘香、聚轩烧烤、奇烧妙烤、三味真火
4、夜温馨烤吧、红红火火、烤神烧烤、烧烤之家、铁板vs烧烤、伊光、四季香
5、绿源烤吧、天天、晨升滋、刀山火海、睿思、风雪城、冰河世纪、雁栖、独一味
6、天天高烤、古船、海味园、火上浇油、福仁、民达滋、很久以前、宝隆、常来聚
7、海上故事、坤汇、乌托邦、天第食圣、华地、添天派、欧巴酷烤、兴源、火烈鸟
8、烧烤之家、金渤、烤食尚、煎烤老师、福来、喜豆豆、唇齿留香、烈火、爱烤吧
‘柒’ 台湾好吃的烧烤,台湾哪里的烧烤好吃
表示台湾没有大陆眼中的烧烤、我是台湾的再来大陆之前都没听说过烧烤这东西
‘捌’ 台湾特色美食
大肠包小肠
大肠包小肠是台湾相当普遍的小吃,炭火烧烤的大肠外皮微酥,肉馅米粒饱满,夹上风味绝佳的香肠,铺上酸菜、小黄瓜、姜片与菜脯蛋等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满嘴的美味。而这么有特色的传统小吃,在东海夜市就能找到。位于东海大学西门町的官之霖大肠包小肠,是东海夜市里颇具特色的小吃。
大肠包小肠
鼎边锉
许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尝鼎边锉的口味。日本NHK独家专访,特地来基隆摄影专辑其制作过程。鼎边锉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里这算是家常小吃。里面有肉羹、虾仁羹、金针、香菇、木耳、鱿鱼、小鱼干、竹笋、高丽菜,内容丰富,是标准的汤好料多。然而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称之“鼎边锉”。 “锉”是闽南语,为爬滚的意思。其制作是用米磨成米浆,沿着大锅鼎边滚下,米浆滑滚的动作叫锉,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边锉。鼎边锉以邢家所做最为有名。
鼎边锉
蚵仔煎
台湾小吃销售排行榜第一名,因偶像剧《转角遇到爱》被两岸粉丝追捧。如今从台湾头走到台湾尾,每到一地都可寻到蚵仔煎的芳影。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蚵仔撒在铁板上滋滋作响,浇上稀薄的太白粉浆后,再搭配几片青菜和一个土鸡蛋,最后画龙点睛将酸酸甜甜的特制酱淋在刚离开炉火的蚵仔煎上,扑哧四溢的香气 中,顿时迎来一阵噼噼啪啪的美美响声。
蚵仔煎
阿宗面线
阿宗面线这家面线创立于1975年,卖的是大肠面线,虽然有一块儿小店面,却不提供座位,食客需端着碗,捧着烫嘴的面线或站或蹲,在骑楼下或马路中间吃,蔚为壮观。更怪异的是顾客经常大排长龙等待,再端着那碗面线到店家设在柱子旁边的调酱台,加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辣椒、蒜泥或乌醋。这小小的面线有人叫它面线糊,意谓面线如浆糊般黏稠,而且配料和面线都和在同一锅里。面线里加了鲜蚵,叫蚵仔面线;若以大肠为浇头,则称大肠面线。
‘玖’ 自在台湾(二)舌尖之旅:味蕾的欢愉
以往游记,常以地域为纲,一路写下来倒觉得逻辑有余而故事稍欠丰满。况且篇幅所限,文字不能涵盖途径所有心得,总觉得有所疏漏而遗憾。
周末读书时,瞥见架上林文月所着《饮膳札记》,专记饮食之感悟。我亦恐有些舌尖的记忆会随岁月流失而寡淡,而关乎每一种美味的往事,也同样值得珍惜。
遂决定另辟一篇幅,记述旅途中用舌尖感知的台湾,以存来日之念。
因所忆之事琐碎零落,互不相连,故分别记录那些与味蕾有关的记忆。
台湾夜市闻名遐迩,华灯初上时,整条街都热闹起来。夜市集街头小吃与娱乐游戏为一体,颇似历史课本中描述的那种“瓦肆勾栏”,深受游客青睐。
与内陆一些城市着名小吃街一样,台湾夜市上,宾客无须固定坐于一席细嚼慢咽,倒可以一边品尝一边寻找下一种美食,这种寻寻觅觅的乐趣才是夜市最大的魅力吧。
享用美食之余,亦可以观赏游人如织的娱乐摊位,身心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待尽兴而归,回首灯火辉煌处,方觉无憾。
我独自旅行,行程紧凑,且不宜晚归,故不得不割爱台湾各地着名的夜市。倒是光顾了一些小规模的夜市,自然获得一番独有而新鲜体验。
在高雄时,我住的青年旅社位于高雄车站旁,门前车马川流不息,好不热闹。
四月的台湾已经算是炎热了,若无特别出行计划,我喜欢避开午后烈日,于旅舍内沐浴休息,等到四五点钟日头渐退再出门闲逛。
旅社对面便有一家书局,也就是通常说的书店。我于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下楼穿过马路往书局走去。
不得不感叹,台湾书价之高,踱来踱去,左挑右选,只选了两册书,付款打包,存在前台,待回旅馆时再取回。
出书局沿路边走,几步之遥不远有一条小巷,小巷不知通往何处,或许是六合夜市。远远望去,另一头灯火通明,倒是眼前门庭冷落灯火阑珊。
巷口有一家岩烧店,日式风情的店招和灯笼,在僻静的巷中显得格外温情脉脉。
晚餐尚无着落,不如就选这家一试。
我走到门前无人招待,转身正欲离去,见老板从店内一角起身,很不好意思地灭了烟,赶忙招呼我进店。彼时店内唯我一位顾客,菜品价格故能细细询问,不忧店家忙于生意而心烦。
我点了几样蔬菜和肉,而后入得店中,店面虽小,但清一色榻榻米式的坐席,也显得十分宽敞。暖黄色的木地板,虽食尽“人间烟火”,倒也十分整洁干净,全不似往常光顾的烧烤店那样桌面油腻、空间局促。
左右两边各三张食案,边角一张案上已摆上了酒菜,大概是老板自己的坐席。
我选坐中间一张小案,铺好蒲团,席地而坐。抬头像店外望去,街巷上的行人往来一览无余。眼前飘过烧烤的烟雾,坐在室内闻得肉香,而没有烟熏火燎的感觉。
恍然间,想起周杰伦的《双节棍》,“岩烧店的烟味弥漫,隔壁是国术馆”,那种感觉实在是既温馨又熟悉。
我在杯中倒满茶,看着老板在炉灶前“煽风点火”。这老板好年轻,看样子只比我大一两岁的样子,独自打理一家小店,自谋生计应该很辛苦吧!
不过他看上去年轻俊朗,眉宇间总有点玩世不恭,就像刚才咬着烟,一副懒懒散散的样子。
一会儿工夫,隔壁商铺的小伙计来找他攀谈,我不熟谙台语,不知道他俩谈话内容,只见他俩一边聊天,一边在橱柜里挑来拣去。
看看我甚是疑惑,老板便用国语笑着说道:“我也饿了,烤一些菜来吃”。两个人就像偷吃自家糖果的孩子,自恃财大气粗,自给自足。
我心里觉得好笑,这样经商可不赔本。
顷刻间,烤熟的菜和肉已经端到案前。他招待顾客可算是尽心,食物装盘既随意又美观,菜肉落入亮黑色的盘中,不见一点油腻,色泽更让人垂涎。
他拿起调料随手挥洒,仿佛分量都捏在指尖。动作完毕,请我慢用,随后起身又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到烤炉前收拾自己刚才挑的食物,端回自己的食案上,独自坐下,自斟自酌。
大概觉得在客人面前这样“不务正业”太过失礼,过来请我尝尝他家店里的酒。我自知不胜酒力,啤酒尚且难对付,更不要说烈度比较高的日本酒了。
他倒并不在意,继续在他的杯盘碗盏之间放任口腹。我也安心品尝面前的食物,烤肉割得方方正正,可见店家用心。
就像孔子十分讲究,肉割不正,不食。我姑且冒充一回圣贤,夹起一块烤肉入口。
肉质肥瘦相间,外表焦脆,而内里多汁,如此大火熏烤,熟度竟也恰到好处,锁住纯郁的肉香。
这是一道荤食,却清爽可口,肥而不腻,这位小老板想必大隐隐于市的高手名厨吧。
倘若认真而振奋,应该肉香不惧巷子深,此时门庭若市才对。
细嚼慢咽间也逐一欣赏了店家的手艺,若身处夜市买上一纸盒烤肉,熙熙攘攘之间何从安心品尝,想到此于口舌之快以外,亦复多一重喜悦。
食尽盘中物,遂起身道谢,并赞他手艺绝佳。老板起身送至门外,他很是高兴,大约是少有客来,而橱柜内的菜肉也多入他腹中了吧。
我请他留步,往书局去取书,走至巷口再回头看,他倚在门边又点起烟,慢腾腾地吐着烟雾。目中无人亦无他,只看着某处出神而已。
大概心里也有很多苦吧。
一日,我与亭仪同行,忘记是参观故宫还是中正纪念堂,只记得是个雨天,在外游荡一天,至晚方归。
晚上淅淅沥沥的绵绵阴雨中,走在台大与师大附近,一条很热闹的小街里,仿佛也是一个小型的夜市。
两人饥肠辘辘,更无心在雨天挤在人群中觅食,亭仪提议说去吃冰火菠萝油。以前从未听过,不知是何物,便要亭仪带我去尝尝新鲜。
亭仪轻车熟路,带我在一家很精致的小店门前止步,向柜台窗口要了两份冰火菠萝油,便收了伞在屋檐下耐心等待。
冰火菠萝油,顾名思义,实则是普通的菠萝包,内里灌入黄油。菠萝包形似菠萝,面包上一层薄而香脆的菠萝皮,是用白砂糖涂抹,再刷一层蛋液,烤制后颜色鲜亮,受热后再遇冷,表皮自然龟裂成纹,状似菠萝。
冰火菠萝油之所以让人恋恋不忘就在于外热内冷。虽曰“冰火”,但吃起来温而不火,凉而不腻,喜爱甜品之人自然不会错过。
后来才知道,面包内厚切的冰凉黄油,全赖面包的温度慢慢融化,也逐渐抵消菠萝包烤制时的高温,既不失本味,又互相交融,故而达到一种玄妙的平衡,以及绝佳的口感。
当时站在屋檐下,等这一例面包的情形,现在想起来,颇似中学课本里,王安忆笔下《我们家的男子汉》,生性好动的小孩子,对于食物有一种天生的固执。
“他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看来食色性也,于男女老少,殊无异处。
从窗口取出新鲜出炉的冰火菠萝油,捧在手里温热舒服,咬开一口,外皮甜而脆,还略带烤炉的余温。
面包蓬松柔软,黄油微凉渗入口中,从舌尖缓缓流入,冷热相间,挑逗着舌头两侧的味蕾,唇齿间瞬间流淌着香甜的味道。
那天我和亭仪走在路上,似乎又继续交谈了许久,直到公寓楼下才作别,具体内容已模糊,我只记得当时对菠萝油赞不绝口,即便在分别以后的日子里,依然念念不忘那时候在台湾品尝过的各式吃食。
如果说台湾有什么让人留恋的地方,那么除了宝岛风景,当属“舌品天下,胃知乡愁”的眷恋了。
不论装潢高贵的餐厅,还是夜市上的摊位,追求卫生、健康以及烹制食物的精心细作,都值得我一一留恋和回味。
后来,我回到北京,在工作地门口既有一家港式面包店,看见玻璃柜中陈列有菠萝油,便买来一只。
只不过这家不似台湾做法,直接厚切一片凉凉的黄油夹入菠萝包中,且面包也是制成品而非现烤现卖,吃起来也再没有当时唇齿余香的舒适愉悦。
虽不复往日舌尖的快感,但每日途径橱窗,见整齐摆列的菠萝油,还是会让人不禁遥想在台北走过的日日夜夜。
冰火菠萝油既已让我回味无穷,而另有一种饮料也是回大陆后再无从得见的。
便是饮冰室茶集了。
饮冰室茶集,是一种茶饮品牌的统称,常常出现在各大便利店的冷柜上,共有三种口味,为红茶、花茶、绿茶,我最偏好的一味是绿茶。
在台北迁延数日,并无具体旅行计划,只等亭仪空闲时带我在台北闲逛。而亭仪当时正值台大期中考试前后,亦不敢耽搁。
而我也非常向往台大,故宁愿流连于台大椰林大道、新生南路上的书局商店和校内院所的展览馆。与往来台湾的游客相比,自负多了一重游历体验,心中颇为得意。
难得脱离学业毕业等繁杂诸事,脱身到台湾,怎能不肆意享受这大好时光。在台北每日晨起,一改在学校读书时的严格作息,总是慵懒磨蹭。
拉开窗帘,冲泡一杯咖啡,听着广播里台湾腔国语,也听着窗外机车发动机的噪声,悠哉地看着这座城市,慢慢苏醒,慢慢流动,慢慢热闹。
约八九点钟的样子,我才梳洗完毕,到楼下711便利店买些早餐。早餐内容一贯简单,通常是关东煮或者面包一类主食,有时会加上一小盒水果,不过一定少不了一盒饮冰室茶集。
吃完早餐再取一份当日的报纸,坐下来一边饮茶一边小心阅读,阅读时报纸务必保持干净平整,阅后折叠好再放回架上,这样商店才能再出售,所以格外小心,不使其沾染油污茶渍。
我向来习惯于在旅途中读报,每到一处都尽量找来当地报纸,我相信再如何粉饰太平,我所见与我所读的契合度,大约能估量出一座城市的态度。
台湾言论开放多元,所以有时我会耗费上午大块时间阅读不同媒体的出版物,以期更全面或更多角度地了解一件新鲜时事。
同样,也能从这些互相批驳的文字中,大抵窥视出事实背后,似乎藏着一种隐隐的不安与躁动。
倦时,我再拿出自己的书阅读。台湾很安静,人们在公共场合往往低声细语,全然不会扰到读书读报的人,仿若微型阅览室一般,我便和许多台大学生一样,在这家便利店读书自习。
商超店员也颇为照顾我们这些学生,来来往往也总是轻声慢步,说着一口好听的国语,以应顾客种种需求。
一座尊重读书和学习的城市,是可爱的,也是可敬的。
我想,在这些商超、咖啡厅、书局里留下过身影的学子,许多年后也会深深追忆在这里的年少轻狂、幸福时光。
后来,我从台北出发,环岛而行,不论走到那里,晚上都会到住处附近便利店买上两盒茶饮。
于夏日晚间沐浴更衣后,坐在桌前吹着冷气,或是读书或是休息,时而啜饮一口凉茶,身体和神思都浸泡在这一杯茶里,在国境的一隅,沉沦、摇晃、偏安。
每次慢慢饮茶之时,便会想到在台北悠然快哉、挥霍时光的日子,与匆忙的城市脱轨,在“天地安危两不知”的悠闲中恣意妄为。
回到大陆后,久久不忘当时的茶香沁凉,遂频频光顾商超进口货架,却从未见到熟悉的饮冰室茶集。
冰火菠萝油尚有替代品聊以解馋,而饮冰室茶集却无从回味。
如果有一天,舌尖蓦然感知到那种久违的熟悉的茶味,我想那种味道应该叫做,台湾。
台湾地处热带亚热带交界处,土壤肥沃、雨水丰沛,果蔬品类丰饶、味美多汁。且地理交通也十分便利,亦不乏菲律宾、越南等进口果品。
每日在便利店或者夜市上,都能买到十分新鲜的鲜切水果,哪怕旅途中耽误用餐,也有各式水果可以果腹。
我常常在早晨,买一盒711的果盒,尝着当日最早上市的瓜果。
人尚未醒来,而舌尖却走遍了太平洋左岸。
我最喜食者当属莲雾,此果品大陆北方甚少见到,即便出现在超市货架上,要么价格不菲,要么品相不佳。
台湾的莲雾,且果农几经改良,品种繁多、果味更佳。莲雾果实呈圆锥状,以殷红色居多,也有一些品种的莲雾呈青绿色。表皮有蜡质光泽,果肉清脆,但果核附近略显海绵质的口感。
在垦丁时,吃到了一种名为“黑珍珠”的莲雾,大概是当地特有的品种,色泽暗红,个头不大,但甜度比之前吃过的莲雾都要高一些,有时远远看去仿佛像硕大的黑珍珠摆列在凉棚里。
屏东县盛产莲雾,味美价廉,正好满足我口腹之欲,又不令一个穷游学生宦囊羞涩,现在想想当真是幸福的味道。
台湾大多数的旅舍民宿都配有小型冰箱,我常常在路边或者夜市购一小袋莲雾,洗净后置于冰箱一隅,待次日晨起或午后,随手取一两颗食之,任凭那种清凉的香味沁入心脾。
那种简单快乐的,无忧饮食的日子,是现在独立生活操持柴米油盐而时时怀念的。
独行旅客之不便,大多在于饮食。脾胃不堪大块文章,到一家餐厅又不能一一点来品尝。
于瓜果亦然,西瓜凤梨之类须得切好装盒,而价格也高出许多。莲雾则个小,也较为轻便。哪怕翌日辗转他处,装在袋中,于旅途中亦可享用。
大约由于莲雾质地轻脆,不易存储运输,内地北方才如此稀有,北方人也多不知此物。更有一些水果店以劣充好,买回的莲雾,价格昂贵,也不甚新鲜,其果肉已全呈海绵质,水分清香不如台湾之十一,吃起来索然无味。
若想再咬一口那种果汁清甜的莲雾,以慰舌尖之欲,只怕要再去一次台湾?
环岛之行后,再返台北。
途中所经之地,逛过一些夜市街巷,摊位上的烹饪用具大多是一块铁板,所以一块小小热热的铁板,能制成各种各样的食物。
有一种铁板制的食物,名为“大阪烧”,是一种日式煎制类的食物。我记得那天在垦丁大街上买了不同摊位的食品,带回民宿,所以不记得摊主阿姨是如何在铁板上煎制这种大阪烧的。
等我洗澡后,坐在榻榻米前品尝夜市美食时,才发觉大阪烧十分合我胃口,故而十分遗憾未曾留意摊主做法。
这些铁板烧的味道口感无法逐一评论,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铁板烧的烤肉。
记得夜市上,摊主在铁板或者烤架上,放上分量适中的肉块,徐徐煎制加热。游客购买时,再用喷火枪的火焰直接熏烤,数秒之间便能闻到烤肉的香味。
旅台归来,忆往日独行之种种,莫不如数家珍,唯独台北诸项事宜不甚清楚。因为在台北时怠惰懒散,整日在新生南路悠游闲逛,外出全赖亭仪引路,自己躲懒罢了。
无数次梦回台北,依稀只晃过太子学舍明阔大窗外的景象。
在我周游时,亭仪已经联系上了沂璇——另一位在莫斯科结识的台大朋友。
当年在一国他乡结下的缘分,而今台北重逢,惊喜感叹之余,不免回想三年前莫斯科的夏天。
亭仪是台大外文系学生,沂璇则就读于台大化学系,两人都选修俄文课程,但在台大并不相熟,而是在莫斯科才“他乡遇故知”,故而格外亲厚。
回台北的当天晚上,亭仪、沂璇与我去往一处事先预订好的铁板烧店,欢谈畅饮。
真是怀念那种有酒既饮、有肉既食的学生时代,大家皆年少而不拘,意气风发,百无禁忌,于我们而言唯读书、考试、聚餐饮宴,彼此之间单纯而美好,亦无忧、亦无惧。
阔别已久,三人有说不尽的话,边吃边谈,从莫斯科初识到分别后种种。我不记得当时具体的情形,周围事物也异常模糊,就连大呼好吃的铁板烧的味道,也都因岁月远去而不知其味。
只记得那天灯光温煦,三人的身影与玻璃窗外的城市夜景叠加在一起,杯盘交错,大饮大啖,无话不谈。
这种夜雨连床话不休的乐趣,大概也只有与十分亲近的人在一起才得以享受吧。
进餐时有一插曲,我们正在铁板上料理那些肉食,地震突如其来,以为是那一日上午地震的余震,又感觉仿佛震动幅度比早上余震还要大。
正要出门避险,且看窗外风雨亦大作,只好作罢,继续落座享用烤肉,那时真可谓处变不惊、临危不乱。
现在想来,大概是我们三个“老饕”根本舍不得面前这些烤肉,故能置身事外,显得异常淡定吧。
往事已久,那个欢快而零乱的晚上,有关的记忆已日渐疏远褪色,但那知己重逢、知音解味的意趣,却深刻而隽永。
‘拾’ 顺口的烧烤店名字有哪些
如下:
01、犇犇烤肉。
02、轩辕烧烤。
03、猪八戒烧烤。
04、神仙烧烤。
05、韩尚香烧烤。
06、佳嘉烧烤。
07、恰恰烧烤。
08、津天烧烤。
09、聚轩烧烤。
10、火炎焱烧烤。
11、碳烤天下。
12、客串出品。
13、红火地带。
14、常来聚烧烤。
15、连连看烧烤。
16、烧烤乐园。
17、主烤官烧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