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到北京必吃的十大美食分享
1、烤鴨。
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選用優質肉食鴨為原料,經數道工序後烤制而成。成品金黃油亮、干松酥嫩,食用時,用烙好的薄荷葉餅抹上甜面醬,加京蔥段兒,捲成筒狀,一口咬下去,香、酥、嫩同時涌心間。
2、驢打滾。
老北京傳統小吃之一,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得名。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叫人百吃不厭。
3、艾窩窩。
歷史悠久的老北京風味小吃,主要食材是糯米粉、麵粉做外皮,其內包的餡料富有變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葯泥等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質地粘軟,口味香甜,色澤雪白,常以紅色山楂糕點綴。每年農歷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愛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
4、豌豆黃。
老北京傳統小吃,通常將豌豆磨碎、去皮、洗凈、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成品後,外觀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一口咬下去,香、酥、嫩同時涌心間。
5、涮羊肉。
北京美食的代表,是一道由羊肉為主料的美味佳餚,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純老北京口味,絕對地道。一般都是一邊涮肉一邊涮菜搭配來吃也不會太膩。
6、炸醬面。
老北京富有特色的美食,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面醬炸炒,即成炸醬。面條煮熟後,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面。
7、鹵煮。
最有北京味道的小吃,土生土長,比京劇還要純粹。火燒切井字頭,豆腐切三角,小腸、肺頭剁小塊,從鍋里舀一勺老湯往碗里一澆,再來點蒜泥,豆腐乳,辣椒,韭菜花,熱騰騰的一碗上來,火燒、肺頭、豆腐吸足了湯汁,火燒透而不膩,肉爛而不糟。
8、爆肚兒。
北京風味小吃中著名的回族小吃,多為回族同胞經營。把鮮牛肚或鮮羊肚洗凈整理後,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料吃,質地鮮嫩,口味香脆。
9、炒肝兒。
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
10、豆汁。
北京獨具特色的民間小吃,已流傳上千年,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等功效。
2. 老北京名小吃有什麼
老北京名小吃主要有炸醬面、炒肝、鹵煮火燒、艾窩窩、豆汁焦圏、褡褳火燒、豌豆黃、爆肚、驢打滾、麵茶、 奶油炸糕、冰糖葫蘆。
炸醬面
炸醬面是老北京的特色美食之一,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炸醬」就是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醬或甜面醬炸炒,「菜碼兒」就是黃瓜、香椿、豆芽。
炒肝
炒肝兒,以豬的肝臟,大腸,蒜伴以澱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
鹵煮火燒
鹵煮火燒是老北京名小吃。火燒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腸、肺頭剁小塊,從鍋里舀一勺老湯往碗里一澆,再來點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熱騰騰的一碗端上來,火燒、豆腐、肺頭吸足了湯汁,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鹵煮里的腸酥軟,味厚而不膩。
艾窩窩
糯米做成的艾窩窩色澤雪白,形如球狀,質地粘軟,口味香甜,是一款非常受歡迎的清真風味小吃。其特點是色澤潔白如霜,質地粘軟柔韌,餡心鬆散甜香。
豆汁焦圈
喝豆汁兒的時候再來份焦圈,這是老北京的經典標配。豆汁兒是北京獨具特色的民間小吃,已流傳了上千年。它是以綠豆為原料製成的,顏色暗淡,味道甜酸,一般人第一次品嘗往往會覺得難以下咽。
褡褳火燒
褡褳火燒是老北京常見的傳統名點,製作時,用面片裝入餡,兩面折上,另兩面不封口,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後,起鍋上桌,趁熱食用。其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因其長型,有時對折,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故名褡褳火燒。其口味類似鍋貼,但形狀不同。
豌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春夏季節很常見的一種食物,豌豆磨碎、去皮、洗凈、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傳統做法還要嵌以紅棗肉。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
爆肚
爆肚很多老北京餐廳都有,外形粗糙,焯水蘸醬的吃法也「原始」得很,但爆肚卻精細地區分牛、羊肚,還有百葉、散丹、肚仁、肚領、蘑菇等不同部位,蘸料甚至也劃分著南料、北料,體現著京城小吃看著平凡,吃著講究的傳統特點。
驢打滾
驢打滾兒是傳統北京小吃,知名度頗高。它是用一層層的粘面加上紅糖和炒熟的黃豆面捲成的,入口又粘又甜,還帶有淡淡的桂花的香味,外觀精緻好看,味道也很好。
麵茶
麵茶不是茶,而是一種麵食,是用黍子面或小米麵煮成的糊狀物,再淋上芝麻醬,多在下午售賣。麵茶最講究的是喝的方法,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攏起,貼著碗邊,轉著圈喝。
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是有名的京味小吃,有著老北京十三絕的美譽。奶油炸糕呈圓形,顏色淺黃,質地松軟,口感外焦里嫩,奶香十分濃郁。
冰糖葫蘆
冰糖葫蘆是將山楂用竹簽串成串後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吃起來又酸又甜。山楂的葯用功效很多,它能夠消食積、散淤血、驅滌蟲、止痢疾,特別是助消化,所以這道小吃是好吃又健康的。
3. 北京有什麼著名美食
北京特色美食有北京烤鴨、鹵煮火燒、驢打滾、豆汁、焦圈、爆肚、炸醬面、豆面酥糖、酸梅湯、茶湯、小窩頭、茯苓餅、果脯蜜餞、冰糖葫蘆、艾窩窩、豌豆黃、灌腸、爆肚、炒肝。
1、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
2、鹵煮火燒
鹵煮火燒是北京傳統特色小吃,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內臟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鹵煮火燒。
3、驢打滾
驢打滾又稱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製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4、豆汁
豆汁兒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5、焦圈
焦圈是一種老北京傳統特色小吃,其色澤深黃,形如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在老北京,男女老少都愛吃焦圈。北京人吃燒餅愛夾焦圈,喝豆汁的時候也愛就著焦圈。
6、爆肚
爆肚是把鮮牛肚(指牛百葉和肚領)或鮮羊肚洗凈整理後,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料吃,質地鮮嫩,口味香脆。
7、炸醬面
老北京炸醬面是北京市的一道傳統小吃,屬於北京菜,該菜品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流行於北京 、天津、河北等地。
8、艾窩窩
艾窩窩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北京風味小吃,頗受大眾喜愛。製作時的主要食材包括,糯米粉(江米)和麵粉製成的外皮。其內包的餡料富有變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葯泥等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質地粘軟,口味香甜,色澤雪白,常以紅色山楂糕點綴,美觀、喜慶。因其皮外糝薄粉,上作一凹,故名艾窩窩。
豆面酥糖
豆面酥糖是北京市的傳統名點。細甜香膩,不糊嘴,不粘手,富有豆粉的芳香和玫瑰花香味。採用顆粒飽滿的黃豆,經炒熟以後磨粉,和白糖、麵粉配成豆面胥,與飴糖坯製成酥糖,其工藝和黑芝麻酥糖相同,豆面酥糖具有大豆的芳香,由於物美價廉,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9、豌豆黃
豌豆黃也稱為豌豆黃兒,是北京傳統小吃,也是北京春季的一種應時佳品。製作時通常將豌豆磨碎、去皮、洗凈、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成品後,外觀呈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
4. 北京正宗傳統菜介紹 北京的特色菜有哪些
1、北京烤鴨: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在當時是宮廷食品。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里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
2、蔥爆雞丁:蔥爆雞丁是一道美食。主要原料:雞腿肉150克,筍50克,干澱粉6克,雞蛋清20克,白糖、黃酒、精鹽、蔥、姜、濕澱粉、醬油適量。
3、糟肉:糟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餚,屬於閩菜系福州菜。主要原料是豬後腿肉。
4、炸醬面:炸醬面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面醬炸炒,即成炸醬。面條煮熟後,撈出,老北京人稱作「鍋挑兒」,澆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面。
5. 這些最純粹的老北京家常菜,您最愛吃哪幾道呢
現在生活好了,下館子已成了家常便飯。所以我們現在更願意在家做些外面吃不到的最純粹的家常菜,這樣吃起來又合口又 健康 。老街坊們,您看看下面這些最純粹的老北京家常菜,您最愛吃哪幾道呢?
木須肉 ,據說應該叫「木樨肉」,過去老北京人避諱雞蛋這個蛋字,想盡辦法不說「蛋」字,所以雞蛋最普通的叫法是雞子兒。木樨原本是桂花的別稱,北京人將生雞蛋的蛋清、蛋黃打碎做熟後稱木樨,這是因為雞蛋如同黃色的桂花。大概因為老北京人的語言原因,為了叫著順口,叫成了木須。叫成了「木須肉」,以後就這么叫下來啦。反正要讓我叫它「木樨肉」,我覺得繞嘴,叫不慣。
羊肉丸子蘿卜湯 也是一道簡單的家常菜,羊肉屬於溫,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尤其適合冬天吃。白蘿卜則含芥子油、澱粉酶和粗纖維,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加快胃腸蠕動和止咳化痰的作用。尤其現在秋冬天氣非常的冷,飯前喝一碗,胃裡舒服,也非常暖和。
炒羅鍋菜 ,把白菜幫子順著切成長條,豬肉切絲,大火翻炒。因為菜幫子本身的弧度,這道菜有個詼諧的名字——「羅鍋菜」,透著老北京人平淡之中的幽默。
醋溜白菜 ,剝去老幫子,里邊的菜幫子最適合熘炒。老北京最家常的醋熘白菜主要就是用白菜幫子炒出來的,講究大火熱油,出鍋前勾薄芡,色澤明亮,蒜香撲鼻,下酒下飯都是好菜。
拌白菜心 ,把白菜心細細切成絲,加鹽、味精,再加上醋、醬油、香油,講究點的人家再拌上點海蜇絲,調勻下酒,堪稱至味。
大蘿卜絲湯 ,把紅胡蘿卜和大蘿卜(紅扁而辣)擦成絲,先將胡蘿卜絲入鍋煎出紅油,然後用羊肉絲煸炒,加入兩種蘿卜絲(胡蘿卜絲佔十分之九)後添水,湯不可太多或太少,妙在撥入面魚,撒以蔥絲香菜、胡椒面和醋,味美絕倫。
熬白菜 ,北京熬白菜分兩種,一羊肉熬加醬,味不太好。二豬肉熬不加醬,味道深長,如再加爐肉、海米、豬肉丸子,將白菜熬成爛泥,湯肥似加乳汁,冬日得此,真可大快朵頤了。北京以前喜以「把鈷子」熬白菜,真有幾十年老鈷子的,佐以玉色白米,色味俱佳。
白 菜熬豆腐 是冬天北京人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對於老北京來說,每年一到這個時節,全家老幼便忙活開來,准備冬儲大白菜。小區樓道里,家家戶戶門前都是一堆大白菜。白菜和豆腐搭配,更具口感,且具有一定的減肥功效,對病後調養、減肥、細膩肌膚亦很有好處。
蝦米皮炒小白菜 ,小白菜去掉根部,清洗干凈。切成寸段。控下表面的水分。鍋內倒入適量的油,油熱後加入蝦米皮。加入蔥花、小白菜翻炒。出鍋前放入鹽,翻炒幾下即可出鍋。
獨咸茄 ,也叫煮咸茄,是一道老北京的家常菜,特點是不用油烹,吃著口感清爽又有肉味兒,由茄子與黃豆為主要用料烹制而成,。
大豆芽炒大腌白菜 ,將白菜切成方塊,以鹽微腌,加大豆芽豬肉片炒之,最能下飯。久成北京菜中佳品了。
炒黃瓜醬 ,是老北京四大醬,用精瘦豬肉和嫩黃瓜,以黃面醬烹制,特別的清香脆嫩。
炒黃瓜丁 ,將鮮黃瓜、水芥切丁加豆嘴或鮮豌豆、鮮毛豆皆可,以豬肉炒之。以綠豆水飯佐素炒黃瓜丁,頓覺暑退涼生。
炒水疙瘩絲 ,炒鍋倒油,油熱下姜絲翻炒,出香味下水疙瘩絲和黃豆,翻炒均勻,當然也可以加入肉絲。
炒麻豆腐 ,其實講究一點的家庭做的比羊肉館還要好一點。用真四眼井做的麻豆腐,以浮油、香油和脂油炒,用一點老黑醬油,加入韭菜段、大豆芽,炒熟後撒上羊肉焦丁,拌上一些辣椒油,自然味美了。
燉茄子皮 ,主料是以夏秋吃茄子時削剩下的皮,曬干後到冬天的時候吃。先將茄子皮用冷水泡半個小時。時將切好的肉入鍋煸炒,待出香味時加入料酒少許。把茄子皮入鍋後煸炒兩三番,加入鹽、醬油、高湯。然後倒入粗沙鍋內,改用文火燉煮一小時左右收湯,上桌時盛到大海碗中另加香油少許。
炒三香菜 ,切胡蘿卜、芹菜、白菜成條,用羊肉醬炒,為深秋 美食 。如生吃,只用鹽一腌,再加上一些醋,可以代小菜吃。
炒雪裡蕻 ,用腌好的雪裡蕻或芥菜纓,加大豆芽,以羊肉醬炒,最能下飯。雪菜入淡鹽水浸泡半小時,利用滲透壓逼出雪菜裡面的過量鹽分。清水沖洗,擠凈水分,切成粒。豬肉切絲,加料酒、糖、鹽、澱粉抓勻,靜置一會。炒鍋加稍多一點的油,煸炒肉絲至變色盛出。底油燒熱爆香乾辣椒段和薑末,倒入雪菜翻炒一會,肉絲倒回一起翻炒,加少許生抽和一點點糖翻勻了關火出鍋。
油吃辣白菜 ,這是一道辣味兒素菜,以大白菜幫子切絲,澆上糖醋汁,香油至七成熱時下干紅辣椒八九個,炸制焦黃時趁熱澆在大海碗中的菜上。此時要趕快用碟子蓋上,再燜上一兩個小時後冷食最好。
炒胡蘿卜醬 ,老北京人的餐桌上有四大醬之一。將胡蘿卜切丁,加羊肉丁、豆嘴兒炒之,必須醬大,也是秋末冬初果腹的食品。
炒咸什錦 ,把麵筋、水芥、胡蘿卜、豆腐乾切成極細的絲,用香油醬油炒熟,撒上香菜,最好是涼吃。
大白菜卷兒 ,先將去皮肥瘦豬肉剁碎成泥,把泡好的干海米剁碎,撒在肉泥中;把大白菜頭上的菜葉剝下洗凈,用開水燙一下。燙好的大白菜葉兩三張平放在案板上,將拌好的肉泥二兩左右放在菜葉上包成菜卷兒,然後將菜卷上鍋蒸。
炒醬瓜絲 ,醬瓜是醬漬老菸瓜,最好是醬甜瓜(非夏日的香瓜,是一種小瓜,較老菸瓜短小的小瓜,醬漬後比老菸瓜甜嫩),切絲後用山雞肉或烤裡脊肉切絲拌炒,主要條件是要用香油,肉絲須先用滾水焯過,蔥須炒熟後再加。炒時如能加一點白糖或冰糖,自能別具一種風味。可以下粥,可以滲酒。
芥末墩 ,又名芥菜白菜,將白菜外皮除去,只取內心,切成寸厚小段,用馬蘭葉或錢串拴牢,放鍋內煮熟,取出帶湯放置盤中,撒上高芥末面和白糖,涼食最好,且加一些高醋為宜。
炒蔥頭
炒黃瓜
炒尖椒
炒蒜苗
(蒜薹、蒜毫,目前對於這種菜北京人叫法多樣)
炒蝦仁
爆羊肉 。是老北京的一道傳統菜餚,其烹制的功夫主要是在火候和調料的搭配上。這道菜吃的原本是羊肉的味道,蔥爆羊肉,主要突出一個「爆」字,肉下鍋後要用猛火快速把肉爆熟,才是最地道的製作蔥爆羊肉的正確方法。
燉雞翅
咕嘟豆腐
海米炒冬瓜
燉鯉魚
雞蛋炒韭菜
垮燉黃花魚 ,咱北京人吃黃花魚的 歷史 應該很久了。在過去所吃的黃花魚,都是3月份從天津運北京崇文門。垮燉黃花魚,魚肉軟嫩,味道厚重。燉的時候能配上各種調料,特別是要放,多一點兒的大蒜瓣兒。
燜扁豆
炒芹菜
炒榨菜
燒茄子
炒洋白菜
燉肉
西紅柿炒雞蛋
西紅柿炒茄子
蝦皮西葫蘆
-END-
本文整理:老驥伏櫪的博客和網路文章
圖文轉自@四九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吃喝玩樂大搜索 -
ID:chwl876
每天 17:00-19:00 北京文藝廣播FM87.6
商務合作電話:18801318005
6. 北京特色菜有哪些 有哪些北京特色菜
1、北京烤鴨
烤鴨是北京十大名吃中深受國外友人喜歡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於南北朝時代,在當時是宮廷食品,逐漸傳到民間,製作十分講究,一定要用果木炭火烤制,烤出來的肉質肥而不膩,外脆里嫩,片皮時要有肥有瘦帶皮,配上黃瓜絲、蔥絲卷餅,被譽為「天下美味」。
2、老北京銅鍋涮肉
老北京傳統老火鍋的特點是採用銅鍋炭火,清湯鍋底可以保證羊肉本身的鮮美,講究肉質細而無膻味,食材新鮮。銅鍋涮肉的精髓在於蘸料,一般會由紅腐乳、韭花、芝麻醬、蝦油配成,配上清湯涮肉別有一番風味。
3、爆肚
爆肚是把鮮牛肚或鮮羊肚洗凈整理後,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蘸上用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料食用,又脆又鮮,老北京人有農歷立秋後「吃秋」的講究,因喜食爆肚又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講究。
4、麵茶
麵茶是北京十大名吃中的滋補佳品,一般作為早餐出售。用小米麵或糜子面、芝麻醬、香油、花椒、咸鹽熬制而成的一種粥類食品。喝麵茶十分講究,吃時不能用筷子和勺子等餐具,要用一隻手端碗沿著碗邊轉圈邊喝,從喝麵茶的架勢就能輕易的分清北京當地人。
7. 京菜十大招牌菜有哪些
京菜又叫京幫菜,京菜是與北方菜為基礎在融入各地的風味所形成的一道菜系。由於北京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可以說京菜是集全國烹飪技術之大成,它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吸收各地飲食精華所形成的一種菜系。那麼京菜十大招牌菜有哪些呢?
京菜十大招牌菜有哪些
1、北京烤鴨:北京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在當時是宮廷食品。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里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
2、北京烤肉:北京城專賣烤肉的有三大家,即"烤肉宛"、"烤肉季"和"烤肉王"。烤肉季創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現在只有烤肉宛和烤肉季仍保持著老字型大小的傳統優勢,成為馳名中外的北京清真風味特色飯館。烤肉季坐落在風景如畫的什剎海邊,前門面對什剎海,後門就對著煙袋斜街,周圍是北京民俗旅遊區,這給了這家百年老字型大小更增添了歷史的厚重。而且這樣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可以方便更多的遊客,所以也讓它獲得了更多的口碑。
3、水晶肘子:水晶肘子是用豬肘製作的一道家常菜,屬於魯菜,鮮香味美。豬肘營養很豐富,含較多的蛋白質,特別是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和肉皮一樣,是使皮膚豐滿、潤澤,強體增肥的食療佳品。
4、菜包雞:菜包雞是將雞脯肉切成條,加入薑末、蔥末、紹酒、白糖、蚝油、味精腌漬1小時,分成12份,分別用凈白菜葉包成長方形,然後掛上一層蛋清糊,放入油中炸熟呈淡黃色撈出,配花椒盤上桌。此菜做法別致,外皮酥香,雞鮮嫩,突出本味,是北京的風味菜餚。
5、涮羊肉:在北京,提起「涮羊肉」,幾乎盡人皆知。因為這道佳餚吃法簡便、味道鮮美,所以深受歡迎。
6、老北京炸醬面:老北京炸醬面是以黃醬、精豬五花肉為主要原材料製作而成的一種醬汁。經常用於作為拌面的調料。製作關鍵是掌握好火候。
7、清湯燕窩:清湯燕窩譚家菜是北京地區官府菜中的代表,譚家菜素有「食界無口不誇譚」的美譽。燕
8、京醬肉絲:京醬肉絲是一道知名度很高的京菜,北京菜中的經典名菜之一,選用豬瘦肉為主料,輔以甜面醬、蔥、姜及其它調料,用北方特有烹調技法「六爆」之一的「醬爆」烹制而成。成菜後,咸甜適中,醬香濃郁,風味獨特。
9、抓炒魚片:抓炒魚片是北京仿膳飯庄廚師按照清宮御膳房的抓炒技法而烹制出的一道名菜。
10、汽鍋雞:汽鍋雞原為雲南地方風味菜餚,北京的康樂餐館根據當地口味要求,做了適當改進推出此菜,得到了廣大食客的贊譽,逐成該店名菜。此菜做成後,原鍋上桌,雞肉酥爛,原汁原味,醇厚鮮美。
關於京菜十大招牌菜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8. 正宗的北京特色菜介紹,北京特色菜有哪些
北京菜,又稱京幫菜,是北京地區的傳統菜系,它是以北方菜為基礎,兼收了宮廷菜、魯菜、官府菜等其他菜系,而譽滿天下的北京烤鴨,便是北京最有名的代表菜,那麼,北京名菜還有哪些呢?京幫菜代表菜有哪些呢?如北京烤鴨、涮羊肉、老北京烤肉、京醬肉絲、抓炒魚片、黃燜魚翅、清湯燕窩、宮保雞丁、菜包雞等等北京特色菜,我們一起來簡單了解下這些菜。
一、北京烤鴨
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在當時是宮廷食品。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里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
北京烤鴨第一種吃法:據說是由大宅門里的太太小姐們興起的。她們既不吃蔥,也不吃蒜,卻喜歡將那又酥又脆的鴨皮蘸了細細的白糖來吃。此後,全聚德的跑堂一見到女客來了,便必然跟著烤鴨,上一小碟白糖。
北京烤鴨第二種吃法:甜面醬加蔥條,可配黃瓜條、蘿卜條,用筷子挑一點甜面醬,抹在荷葉餅上,放幾片烤鴨蓋在上面,再放上幾根蔥條、黃瓜條或蘿卜條,將荷葉餅捲起,真是美味無比。
北京烤鴨第三種吃法:蒜泥加甜面醬,也可配蘿卜條等,用荷葉餅卷食鴨肉也是早年受歡迎的一種佐料。蒜泥可以解油膩,將片好的烤鴨蘸著蒜泥、甜面醬吃,在鮮香中更增添了一絲辣意,風味更為獨特。不少顧客特別偏愛這種佐料。
二、蔥爆雞丁
蔥爆雞丁是一道美食。主要原料:雞腿肉150克,筍50克,干澱粉6克,雞蛋清20克,白糖、黃酒、精鹽、蔥、姜、濕澱粉、醬油適量。
①將雞肉切成小丁,撒上精鹽腌一下,再加雞蛋白及干澱粉調拌均勻,連同筍丁放入
旺火濕豬油鍋內炒10多分鍾,瀝去油。
②將蔥切成絲,將酒、醬油、蔥絲、姜、濕澱粉倒入鍋內炒拌幾下即可!
三、芥末雞絲
製作方法
1、將雞脯去皮去筋,切成細絲,放入用雞蛋白、濕菱粉調和的糊漿人喂拌一直。
2、用凈滑油鍋,下豬油燒熱,再將雞絲放入,用筷子將它慢慢地劃熟。油的熱度要適當,太熱了雞絲竄易結塊;熱度不夠,糊漿又裹不上雞絲,雞絲劃熟後,即倒入漏勺,濾去油,推在盤里。
3、將醬油,醋,麻油,味精和芥末調好,澆在雞絲上面即好.
食用須知
1.感冒發熱、內火偏旺、痰濕偏重之人、肥胖症、患有熱毒癤腫之人、高血壓、血脂偏高、膽囊炎、膽石症的人不宜食用;
2.雞肉性溫,助火,肝陽上亢及口腔糜爛、皮膚癤腫、大便秘結者不宜食用;
3.動脈硬化、冠心病和高血脂患者忌飲雞湯;感冒伴有頭痛、乏力、發熱的人忌食雞肉,雞湯。
四、糟肉
糟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餚,屬於閩菜系福州菜。主要原料是豬後腿肉。
糟肉的做法:
1. 將豬肉洗凈後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煮到肉八成爛時撈起,除去肋骨,在精肉一面撒上鹽5克左右,擦勻待用;
2. 將湯倒入鍋內,加入蔥節、姜塊、八角、桂皮、花椒、味精、鹽5克、糖,待燒開後將湯出鍋,盛在盆中冷卻;
3. 將香糟、料酒放入涼湯中拌和,裝在布袋中濾凈渣滓,製成香糟鹵;
4. 將肉切成三大塊,放在糟鹵中,置於貯熟食的冰箱內,將肉凍結,以便改刀;
5. 吃時取出切成小方塊裝盤,澆上鹵汁即成。
糟肉的製作要訣:
1. 肉要煮熟,不宜太爛。鹽要撒在瘦肉一面,擦勻,如不入味,可用竹簽戳上小孔,使其入味;
2. 湯要燒開再放涼,使香料味溶於湯中。香糟與料酒要放在涼湯中,也可用潔凈布包好香糟再放入湯中。
五、炸醬面
配料順口溜,炸醬面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可想而知它的流行程度,
「青豆嘴、香椿芽,
焯韭菜切成段;芹菜末、萵筍片,
狗牙蒜掰兩瓣;豆芽菜喝,去了根,
頂花帶刺的黃瓜切細絲;心裡美,切幾批,
焯豇豆剁碎丁,小水蘿卜帶綠纓;
辣椒麻油淋一點,芥末潑到辣鼻眼。
炸醬面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碼
在北方,常見的是豬肉丁炸醬。是以半肥瘦豬肉丁加蔥、姜、蒜等在油鍋炸炒,加黃稀醬,蓋上鍋蓋小火咕嘟10分鍾。當肉丁被黃醬咕嘟透了,肉皮紅亮,香味四講究的則是裡脊丁炸醬三鮮(蝦仁、裡脊、玉蘭片)炸醬等,還有木樨(雞蛋)炸醬、炸豆腐丁醬、燒茄子丁醬等素品,油而不膩。
老北京人吃炸醬面,冷天講究吃熱的,謂之「鍋兒挑」(完全不過水),熱天吃過水面,但湯要篦盡。根據季節佐以各種時鮮小菜,謂之「全面碼兒」。初春,用掐頭去尾的豆芽菜(稱掐菜)、只有兩片子葉的小水蘿卜纓,並澆上過年剩下的臘八醋。春深,在醬里放上鮮花椒蕊兒,稱花椒醬,面碼兒則是青蒜、香椿芽、掐菜、青豆嘴、小水蘿卜纓和絲(條)。初夏則以新蒜、焯過的鮮豌豆、黃瓜絲、扁豆絲、韭菜段等為面碼兒。
9. 40道北京特色菜有哪些
1、京醬肉絲
京醬肉絲又做京醬菜,是傳統北京風味菜,咸甜適中,醬香濃郁,風味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