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除了餃子還有哪些好吃的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除了餃子還有哪些好吃的

發布時間: 2022-11-26 06:20:42

❶ 除了餃子還有什麼適合立冬吃的食物呢

立冬也是冬季養生滋補的最佳開始時間,「葯補不如食補」,立冬除了吃餃子還可以吃以下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補陽防寒作用。

益氣補虛—羊肉

羊肉屬於味甘不膩、性溫不燥的肉食,具有補腎壯陽、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的功效。可以緩解冬天人體的陽氣潛藏於體內,造成身體出現手足冰冷,氣血循環不良的情況。冬季吃羊肉,可以抵禦風寒,滋補身體。

所以立冬可適當多吃羊肉,燉、煮、炒、涮均可,搭配枸杞滋補效果更佳。

滋陰健脾—八寶粥

粥有著「天下第一補物」的美稱,北宋張耒曾經在《粥記》中寫道:「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就是說粥食柔和,不傷腸胃,有養生保健作用。

食粥可健脾溫胃,正好對抗冬季乾燥的特性。在煮粥的食材上選用偏溫熱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棗、核桃、花生、雞肉、羊肉、糯米、桂圓、山葯、銀耳等,可發揮禦寒的作用。

溫陽儲能—餛飩

餛飩原本是北方盛行的一種食物,但現在南方人們也喜歡立冬吃餛飩。老北京有「立冬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除了形態相似,冬食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與餃子類似,餛飩中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蔥、韭菜、蘿卜等做餡,這些菜均偏溫熱性,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溫陽儲能作用。

健脾抗寒—湯圓

「湯圓」是立冬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立冬吃湯圓又叫「立冬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而做湯圓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花生、紅豆等亦是溫熱性食材,有較好的健脾作用。

脾胃和健,飲食營養才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提高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❷ 冬至除了餃子,還有哪些好吃的美食

冬至時,很多北方地區的人們吃餃子、吃肉湯,南方一些地區吃湯圓,還有地區冬至有著別樣美食,一起看看這一天全國各地吃什麼吧。




北方:冬至餃子不凍耳朵


冬至這一天,北方大部分地區流行吃餃子。俗語說「好吃不過餃子」,冬至也不例外。據說這一天吃了餃子,一整個冬天都不會凍耳朵。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有說法認為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


相傳,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葯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餃子的雛形),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葯物給百姓吃。


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逐漸形成習俗,流傳至今。如今仍有些地區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餃子好吃,不同的餃子餡也有不同寓意,比如韭菜餡中的「韭」帶有「長長久久、天長地久」的美好祈福;白菜餡意為「百財之意」的百財餃,象徵財富




南方:湯圓、燒臘、年糕各有寓意




在南方一些地區,冬至講究吃冬至團(湯圓)


據說舊時每逢冬至清晨,家家戶戶開始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菜、蘿卜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

除了吃湯圓,一些地區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湯圓在不同地區也會發生演變,例如在潮汕,冬至這一天也吃湯圓,當地叫「冬節丸」。


和普通湯圓大小均等不同,外形會特意搓得大小不一,當地人叫「父仔公孫」丸,象徵歲暮之際,一家人圓圓滿滿。

除了湯圓,南方不少地區還有獨特的冬至飲食習俗。例如廣東人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一般吃燒臘與姜飯;而杭州人喜歡吃年糕,


每逢冬至,會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象徵年年長高;在四川人吃羊肉湯來「滋補」;在湖南、湖北一帶,冬至會吃赤豆糯米飯;而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所以流行冬至期間釀酒。

❸ 過年除了要吃餃子以外,還有哪些美食也是必備的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饃頭炒雞蛋、初五捏小人嘴捏餃子、一過初五(破五)就開市納吉新的一年又開始步入快樂的節奏、踏上新征程。春節期間,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所以吃的東西也有所不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北方必吃餃子,南方必吃年糕,我是南方人,大年三十晚上一定會蒸上年糕。

粉湯是回族的一種風味小吃,同時也很受漢族的喜歡,經過漢族飲食習慣的改良,粉湯更加別有一番滋味。

我個人感覺,現在過年的年味越來越淡了,人們對於吃的也越來越沒那麼多要求了,過年期間的大魚大肉,相信很多人都已經膩了,飯桌上被消滅最快的菜,往往是那些蔬菜。

炸薯菜,這是一道超級吃的菜,大人小孩都愛吃,過年必須要做的菜,為了這道菜全家老小都要上,小孩削土豆皮,大人切土豆條,老人燒水,全家總動員,有條有紊的准備著,大魚大肉啊,必不可少的,過年就圖個熱鬧,吃好喝好,玩好。

春節除了吃餃子還有年夜飯,年夜飯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

春節晚上年夜飯,各地風俗習慣不一樣,飲食各有差一,我們當地根本就不吃餃子,吃些雞魚肉等各種菜食一大桌,飯後家人或好友聚一塊玩麻將打撲克牌。




❹ 春節主食除了餃子還有什麼吃的1

一、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台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菜,象徵團圓發財。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吃年糕
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發現了稻種,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人對米糕就有「稻餅」、「餌」、「糍」等多種稱呼。古人對米糕的製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公元六世紀的食譜《食次》就載有年糕「白繭糖」的製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於杵臼凈者,舂之為米咨糍,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即將糯米蒸熟以後,趁熱舂成米咨,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晾乾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
將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這一點可從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得到證明。其製作方法是,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加水、蜜和成硬一點的面團,將棗和栗子等貼在粉團上,用箬葉裹起蒸熟即成。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製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產,在北方有糯米那樣粘性的穀物,古來首推黏黍(俗稱小黃米)。這種黍脫殼磨粉,加水蒸熟後,又黃、又粘、而且還甜,是黃河流域人民慶豐收的美食。
明崇禎年間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每於「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難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諧音而來。
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台灣的紅龜糕等。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咸皆有。
據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雲:「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
三、吃湯圓
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大部分南方人家習慣在春節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據說元宵象徵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四、吃魚
「無魚不成席」。我國八大菜系,都離不開魚菜名饌。尤其是大年三十晚吃年飯,老百姓更離不開魚。「魚」與「余」同音,又象徵吉祥物,如鯉魚,寓「得利有餘」;鰱魚,寓「連年有餘」;鱖魚,寓「富貴有餘」。這是我國千百年來的情結。起源於對魚的原始崇拜。在除夕年飯中,魚除了象徵年年憂郁的吉祥意義外,還有隱秘的鎮邪意義。早在漢代畫師所繪門上的扣環,多有魚餙作鎮邪物。唐代的屋門、櫃門、箱門等,都盛行魚形拉手,以示鎮邪的功能。這影響了後世除夕年飯的魚俗。看來,除夕的魚,在餐桌上是招財,餐桌外是鎮邪,只是後一種功能其隱義,逐漸為人們所淡忘了。

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餘」。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著他,贊他肚裡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著他,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樑。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著誰、尾對誰,擺下後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綵「,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綵」),隨後大家才可以動筷,熱鬧氣氛,歡語一片。

❺ 肉餡除了包餃子,還能做哪些美食呢

肉餡怎麼做最美味?絕大多數盆友最先想起的便是做餃子,包餛飩及其做包子了。實際上餃子餡不但能夠用於製作這種正餐,還可以製作出美味可口的菜式,例如豬肉丸子,實際上便是用餃子餡製作而成的,只不過是里邊與水餃餡不一樣的是不容易有蔬菜水果。那麼問題來啦,肉餡還能夠用於製作什麼東西好吃的呢?

尖 椒 釀 肉

用材:青椒4個 / 餃子餡100g / 生雞蛋1個 / 木薯澱粉少量 / 鹽 / 白砂糖 / 生抽 / 米酒

作法:1. 青椒割開去籽清洗預留

2. 餃子餡加入2克鹽,5ml生抽,3ml米酒,3克白砂糖,1個生雞蛋,適當木薯澱粉朝一個方位翻拌

3. 將調好的餃子餡填寫青椒中

4. 用適當生抽、白砂糖、木薯澱粉,與小半碗調水熬汁預留

5. 出鍋滾油,放進青椒煎煮,見到青椒出虎皮鸚鵡倒進調準的料汁

6. 蓋上蓋子,大火燒開後轉文火煮3分鍾,直到餃子餡燜熟就可以。

❻ 你過節除了餃子還吃什麼

過節除了吃餃子以外,還吃包子,嗯,還吃肉,還吃一些蔬菜和一些水果

❼ 北方過年除了餃子還吃什麼

自己就是地道的北方人,過年除了寓意著招財進寶團團圓圓的餃子,還流行著很多有意義的美食呢。

1,年糕。過年吃年糕,寓意著工作生活一年比一年高。自己最愛吃的就是蒸的黃米糕了。用糯米粉過了篩子之後加入水,蜂蜜,活成比較硬的面團,再把蜜棗或者大棗,貼在粉團子上面上鍋蒸熟。又黃又粘,香甜可口。吃的時候,直接上鍋再蒸熱或者下油鍋炸一下,都是非常美味的。
2,炸丸子。無論是粉條丸子還是,又大又胖的肉丸子,都是過年必備的美食,寓意著團團圓圓,合家團圓的意思。每次過年老媽在炸丸子的時候,自己都會蹲坐在她的旁邊邊炸邊吃,香噴噴的,光是聞著油炸的香味兒,就讓人垂涎三尺呢。之後無論是上鍋蒸,炒菜放,做湯用,都是美味的。而且自己家做的比外面做的澱粉少肉多。
3,吃魚。過年了是一定要吃魚的,大年三十晚上吃,而且不能吃完,留到第二天新年,寓意著年年有餘。而且還要留頭留尾,表示新年有頭有尾。對於魚的做法可就多了,無論是煎炸燒燉蒸,都是美味的,所以過年餐桌上一定少不了魚的。
4,元宵。元宵節吃元宵,合家團圓,萬事如意。不同於南方的湯圓,我們在做的元宵,個兒大,皮兒薄,餡兒足。無論是黑芝麻餡兒花生餡兒的,還是各種水果餡的,在一個圓形的機器裡面滾來滾去,不一會就變成了白白胖胖的大團子,煮一碗咬一口餡都流出來了,吃到嘴裡滿滿的幸福感。

❽ 除了餃子,北方人過年還有那些必吃的食物

南方人對於北方非常的嚮往,嚮往著北方的大雪,嚮往著北方的各種美食。關於過年,很多南方人的印象中北方人就是吃餃子的,其實北方人過年要吃的東西也是很多的,除了餃子,還有各種各樣的美食。

北方人的年夜飯也是很豐富的,所以南方人對於北方人有一些誤解。每個地方的風俗不同,所以飲食文化也是不同的。南方海邊的人喜歡吃海鮮,所以年夜飯上一定要有各種各樣的海鮮。

❾ 韭菜除了用來包餃子,還可以做哪些美食該怎麼製作

韭菜是普通百姓們眾所周知的蔬菜水果,它不但帶有略微的辛辣味能夠消毒殺菌,並且能具有補腎、醒神的功效哦。韭菜雖然是家裡最常見的蔬菜水果之一,那樣它作法毫無疑問都是各種各樣,韭菜除開做餃子之外,還能夠用於炒、用於烤、用於做肉丸子這些。

三、韭菜肉丸子

實際上韭菜還可以製成肉丸子的,最先韭菜要切割成碎屑放進盆中,隨後加入適量的小麥麵粉及其二顆生雞蛋和韭菜混合在一起拌和,加入適量食用鹽、十三香、植物油調料就可以。最終搓成韭菜肉丸子,隨後起鍋燒油,把揉好的肉丸子放進鍋內炸至金黃色就還可以服用啦。

❿ 除了包餃子,炒雞蛋,韭菜還有哪些很好吃的做法

韭菜丸子:1.韭菜整理後洗凈瀝水備用。2.准備麵粉和雞蛋。3.將韭菜抹碎,裝入大碗中。4.放入雞蛋、食鹽、十三香和雞精。5.加入麵粉。6.拌勻備用。7.用手抓一把丸子餡,從虎口處擠出丸子。8.油炸鍋放入食用油,燒至九成熱,下入擠出的丸子,炸至丸子金黃,出鍋瀝油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