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榆樹皮最好吃的地方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榆樹皮最好吃的地方

發布時間: 2022-11-26 04:31:26

❶ 農村老人說榆樹皮可以磨面吃,是不是真的呢

榆樹皮磨面吃,絕對真,這也算是貧困歲月里農人最辛酸的智慧代表作了。

因為這里所說的榆樹皮面,並不是指所有樹皮,而是去掉老皮後很薄的一層內皮,出面率也是極低的。榆樹皮面的作用不是充飢,而是作為食用膠起粘合作用,可以讓高粱面、地瓜面等沒什麼筋力的雜合面粗糧,能夠很容易揉成面團擀成餅,甚至能做成稀罕美食,包包子餃子,做手擀麵等。

3、上碾磨榆樹皮面。

把樹皮磨成面很費勁,是個細致耐心的活兒。榆樹皮面磨出來是紅色的,因具有粘性,清理起來也很難,常常碾子都變了紅色,要認真刮和清理收集。

磨好的榆樹皮面,農家人可寶貝著呢,有了它就可以粗糧細作,主婦終於能鬆口氣,用雜合面給孩子和老人們偶爾改善次生活了。每次使用的時候也不敢浪費,加的量勉強能讓粗糧面粘合起來做麵食就行。

綜上所述,就是阿兮所知道的農村榆樹皮磨面的知識,給大家參考,希望能讓未經歷過挨餓歲月的年輕人了解過去,從中看到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樂觀精神,再困難局面也有勇氣想辦法面對

❷ 榆樹皮面既能救命又能成就美食

榆樹皮能吃,能吃的是剝去外邊褐色硬皮的白色內皮。吃的時候,演先用石臼將榆樹內皮搗成碎漿,然後摻進麵粉加水揉成面團,一般是擀成面條食用。榆樹面非常粘,不好消化,不能多吃,一般是和高粱面和在一起擀成榆樹面面條,如果煮成粥,因為有了榆樹皮的加入,一碗不太稠的麵糊可以黏到一口一個完整的長條扯不斷一口下肚。

榆樹,民間又稱其為救命樹。中原農村過去講究在房前屋後種上幾棵榆樹,就是因為榆樹的這個特點。平時可以在青黃不接的時候吃榆錢兒吃嫩葉,即便是富裕人家也要嘗個鮮兒。荒年,一棵榆樹就是一個救命的糧倉,葉完全無毒,可以吃;皮,無毒,可以配點糧食野菜填飽肚子;甚至榆樹根刨出來,也能再搜刮出來點可以吃的氣和根啥的。榆樹皮面,現在仍然有人會間或吃一點,而且是當作美食來品嘗的,和荒年時吃榆樹皮面的原因完全不同。好像有個地方還把它當成了特產美食來作為吸引顧客的賣點。

還有榆樹的木材,一般不堪大用,因為長到一定年頭,榆樹會長出疙疙瘩瘩的樹瘤,俗稱榆木疙瘩。榆木疙瘩特別堅硬,導致榆樹木料很難開出來像樣的板材。民間形容一個人腦袋笨為「像榆木疙瘩一樣」,就是這個原因。但也有拿榆木板做門板、做箱子、做床框的。

同樣是榆樹,品種也有不同。我家一棵大榆樹的枝條綿軟,就像垂柳一樣低垂,不像多數榆樹枝條是較為挺直的。

(如此之巧,昨天剛說了關於榆樹皮能吃不能吃的問題,今天就看到了電視上剛開始播出的《冀之味》第一集,這部紀錄片介紹的第一種食物就是申家餄餎,申家餄餎的秘訣,就是加入了榆皮粉。)

❸ 榆樹有什麼好吃

榆樹又名榆錢
功效主治
健脾安神,清心降火,止咳化痰,清熱利水,殺蟲消腫。主治失眠,食慾不振,帶下,小便不利,水腫,小兒疳熱羸瘦,燙火傷,瘡癬等病症。
營養成分
每100克榆錢果實含水分82克,蛋白質3.8克,脂肪1.0克,碳水化合物8.5克,粗纖維1.3克,灰分3.5克,鈣280毫克,磷10O毫克,鐵22毫克,胡蘿卜素0.73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黃素0.1毫克,煙酸1.4毫克,抗壞血酸9毫克。
榆樹花粉還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且在葯用、保健、美容等方面也同樣具有神奇的功效,但過敏體質甚用.
至於榆樹皮、葉往往都是中葯里的成分,具有的功效:安神,利小便。用於神經衰弱,失眠,體虛浮腫。內皮: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

❹ 農村老人說榆樹皮可以磨面吃,是不是真的呢樹皮還能磨面嗎

農村老人說榆樹皮能夠壓面吃,是否確實呢?樹皮還能壓面嗎?

由於這兒所指的榆樹皮面,並並不是指全部樹皮,只是除掉厚皮後非常薄的一層表皮,出來率也是非常低的。榆樹皮面的效果並不是果腹,只是做為食用膠起黏合功效,能夠讓高粱面.地瓜面等沒有什麼筋力的雜合面雜糧,可以非常容易搓成麵糊擀成餅,乃至能製成稀奇特色美食,做包子水餃,做燜面等。

磨好的榆樹皮面,農家院人可商品著呢,擁有它就可以粗糧細作,家庭主婦總算能歇歇腳,用雜合面給孩子和老大家有時候改進次日常生活了。每一次應用的過程中也害怕消耗,加的量湊合能讓粗糧面黏合起來做點心就可以了。

❺ 樹皮是樹身上最有營養的部分,聽說榆樹皮可以磨面吃,這是真的嗎

總會聽到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說他們當年是多窮多窮,實在沒吃的,後來扒了榆樹皮吃。後生們疑惑不解阿,「那榆樹不是死了?」老人們會不以為然的說:「人活了!」

現在我國己進入小康社會,人們頓頓白面大米,餐餐蛋肉不離,可有些年輕人還不知足,更不珍惜糧食。我們這些老人們深深感到,這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覺得己生活在天堂里了。老人們都說,是享上毛主席的福,享上了共產黨的福!

❻ 4月,農村這4種樹上野菜記得採摘,都曾是飢年救命糧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4月之後,氣溫逐漸升高,農村野外的各種野生植物也都進入了生長的旺季,發芽的發芽,開花的開花,這樣一個美好的季節,不去野外踏青賞景就太可惜了。而且在踏青賞景的同時,還可以採摘一些野菜回來吃,因為這個季節也同樣是很多野菜剛剛生長的季節,若是錯過了的話,那就只能等明年了。

4月,農村這4種樹上野菜記得採摘,都曾是飢年救命糧,味美營養高,還養肝養胃。

我國可食用的野菜很多,長在樹上的野菜也不少,但有幾種卻不得不認識下,因為它們不僅分布廣,還味美營養高,同時還有養肝養胃的食療作用。

第一種:榆錢

南方的朋友對於榆錢可能會比較陌生一丟丟,但是北方的朋友對於榆錢應該是相當熟悉了吧,在過去的北方農村地區,榆錢可是不少老一輩人的救命糧,特別是飢年時,榆錢那可真的是寶貝,不僅翅果可以作為美味的野菜來吃,就連樹皮,也就是榆樹皮都可以加工成榆皮面來吃。還有它的果實也可以作為野果來吃,並且果實、樹皮和葉子還可以作為葯材入葯,說它是飢荒年間窮苦人的救命糧一點都不為過。

到了如今,吃榆樹皮的少了,但是榆錢依舊十分受人們喜愛,因為它實在是太好吃了,不管是生吃,還是裹上面蒸著吃,還是和米一起煮榆錢飯,都是甘甜爽口。

其實榆錢不僅好吃,其本身的營養價值也是十分高的,現代研究就顯示,榆錢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對人體有著很好的作用。

此外,榆錢本身還是一種中葯材,有安神助眠、益氣養胃的作用,所以在春季食用它,可以起到不錯的食療作用。

第二種:槐花

在4月的樹上野菜當中,有一種花是不得不吃的,就筆者個人吃過的感受來說,實在是太香了,它就是槐花。槐花是槐樹的花,這里說的槐樹不是我國的本土國槐哦,而是洋槐,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刺槐,其樹枝上是長有長刺的。

槐花一般在4月中上旬就會開花(註:北方可能稍晚點),其花色為白色,花朵也很小,整個花序倒掛在槐樹枝上,十分的好看,聞起來也特別的香。

但若是光看光聞,而不吃的話,那可就太可惜了。槐花作為野菜,吃起來也是十分香的,有一股槐花特有的花香味,特別是用它來做槐花湯的時候,那香味讓人聞著就忍不住咽口水。

除了能做湯,槐花也可以用來炒雞蛋、炒槐花飯、做槐花煎餅、槐花粥、槐花餃子等,還可以曬幹了用來泡槐花茶喝,都是十分不錯的。

槐樹在我國分布也是十分廣的,基本上南北地區都有,在農村野外也是很常見,所以在過去的農村裡,它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救荒野菜。

不過到了近些年,槐花也成為了一種比較有特色的春季野菜,它除了好吃,其本身的營養價值也是十分不錯的,同時槐花本身也是一種中葯材,有著清熱、涼血、止血、降壓、養肝的作用,所以十分適合上了年紀的朋友食用。但切記,槐花性涼,脾胃虛寒的朋友不宜食用。

第三種:核桃花

核桃很多朋友都吃過,它可是十分不錯的 養生 保健食物,但要說到核桃花,可能只有在農村生活的朋友才見過了。核桃花其實也是一種十分美味的野菜,而且它的營養價值也不比核桃差,基本上核桃有的效果,核桃花也有,最為關鍵的是核桃花還比核桃好吃。

核桃花主要食用的是雄花花序,一般是將核桃花雄花的花序採摘下來,將上面的擼干凈,只留個花桿子就行,然後就可以用來炒菜吃了。

核桃花的吃法也很多,但要說哪種最經典,筆者個人認為用核桃花炒臘肉是最經典的,核桃花本身比較吸油,還有著核桃花的特殊清香味,用來炒臘肉不僅可以將臘肉榨的油吸凈,還能讓臘肉帶有核桃花的清香味,使得臘肉吃起來肥而不膩,還帶有核桃花香味,極為爽口。

前面筆者說過,核桃花的營養不比它的果實核桃差,其實核桃花的營養價值確實極為豐富,尤其是它的鉀、鈣、鐵、鋅等幾種營養元素,比其他蔬菜都高出數倍。同時核桃花還有著很好的養胃養肝的食療作用,所以在民間,核桃花也被譽為「長壽菜」。

核桃花的花期一般在3、4這2個月份(註:各地氣候不一樣,請以當地開花時間為准),所以想要吃核桃花的話,就得抓緊時間了。另外,不用擔心採摘核桃花會對核桃結果實有影響,採摘的是雄花,結果實的是雌花。

第四種:構樹穗

說到構樹,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不管是農村野外,還是在城市的綠化帶或者公園里,它都算得上是最常見的一種樹了,特別是在農村野外,常常成片的生長在田間地頭,讓很多農民朋友都十分討厭,但實際上構樹主要就是生命力和適應性太強了,它本身並沒什麼害處,反而還一身是寶,而它在4月份左右所開的花,便是一種美味野菜,也曾是農村地區的一種救命糧。

構樹的花不是很好看,因為它的花是穗狀的,顏色綠色的,看起來像一條綠色的毛毛蟲一樣,不過別看顏值不高,味道卻挺好的。

構樹穗主要是吃雄性花序,一般採摘下來之後,清洗干凈就能用來做成吃了,吃法很多,可以用來拌面蒸制、涼拌,也可做成麥飯、炒菜、做湯。至於味道嘛,就筆者個人吃過的感覺而言,還算不錯,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採摘一些來嘗嘗。不過這里要記住一點,要採摘的話就去農村山裡採摘,城市綠化帶、公園等地方的構樹穗不要採摘。

❼ 榆樹皮食用價值

榆樹皮中含有大量的植物黏液,主要由糖蛋白和多糖組成。在水中,它們就可以形成比較強的「食物膠」,類似於谷膠蛋白的作用。所以,如果把榆樹皮磨成面,加入到玉米或者高粱粉中,它們也就能起到小麥粉中谷膠蛋白的作用。吃不起小麥麵粉的窮人們,也就可以「山寨」出餃子皮來。

榆皮面的這種用法,跟現代食品工業中添加食用膠或者增稠劑之類的成分是一樣的。通常的食用膠或者增稠劑,也往往是來源於某些動物、植物或者微生物的「天然成分」。因為經過了分離純化,再加上一些公眾聽起來很陌生的化學名字,也就成了許多人害怕乃至反感的對象。榆皮面實際上就是未經提純的食用膠,只是因為人們可以自己獲取,也不知道它的化學名稱,也就具有了「天然食物」的形象,從而大受歡迎。

當然,從食品的角度說,榆皮面也沒有什麼不好。作為多糖的碳水化合物,往往是不能消化的膳食纖維。它的加入,不僅改善了麵粉的加工性能——把只能捏成團做成饃的玉米粉高粱粉變成了「高級」的餃子皮,還改善了營養價值——對於現代人來說,只提供熱量而且升糖指數很高的白麵粉可以算得上「不健康食品」。榆皮面的加入,有助於降低熱量和升糖指數,理論上說改善了營養價值。

❽ 農村有老人說榆樹皮可以磨面吃,是真的嗎

榆皮直接不能吃,它是用來調劑粗糧用的,如玉米高糧參上它就精道了可口了,就是過去也是和粗糧參和上吃的,不能直接吃它的,這個我也多吃過,它和膠一樣的精道,現在人們還吃,吃粗糧和上它也就順口了。

我們農村那時候糧食不夠吃,因為紅薯產量高所以大量種植,但是紅薯粉粘性小,延展性不強,擀麵條包餃子面發脆,於是人們就發現榆樹皮有粘性,可以做增加粘性的介質,於是人們就把榆樹皮壓碎成面,摻到紅薯面中增加其粘性,解決白面不足的替代問題。實事求是的講,拿東西真她媽難吃,從改革開放後我沒再吃過一口紅薯面。現在看到或聽到紅薯面就不由想起那段非人的歲月,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天天階級斗爭和文革,搞的國家孱弱不堪混亂不堪窮困不堪烏煙瘴氣!

能吃。所有能吃的樹皮,樹葉,各種能吃的野萊,麥苗,棉籽,白菜疙瘩,茅根,紅薯秧粉,就榆樹皮最好吃了,以上我都吃過。

是真的一點不假,60年代,我還幫我母親推碾子砸榆樹皮,把榆樹皮從樹幹上剝下來,取去外邊一層黑粗皮,剩下白皮,然後曬干,用鐵錘砸碎,然後在碾子上碾碎,用面鑼鑼面,反反復復,最後基本上剩的渣不多為止。從生產隊食堂打囬來的浠湯飯,在自家的鍋里再偷的重燒一次,繞開後,將合好的榆樹皮面放在鍋里,原來的浠湯飯很快就糊了,就這樣就是一頓美歺。那時沒有饃吃,我每天下午放學,母親就讓我到五里外的頭車站,那裡有十多棵大榆樹,我當時十一歲,爬上樹,摘榆樹葉子,摘回來後,母親苐二天在外邊捕張席把樹葉曬干,用手揉碎,然後用純榆樹葉蒸饃吃,放到現在,那個父母也不會讓自巳的孩子冒這樣的險,為了話命,父母真的不顧我的生死,現在想起來有些後怕,全是淚。

榆樹皮當然可以磨面吃。三年自然災害時(六十年代初),我就吃過榆樹皮面做的糊糊,粘度很大,必須放涼吃,不然熱的喝一口會一碗都溜下喉嚨,燒得人受不了。不僅吃榆樹皮面,還吃包穀芯,色谷棒子包衣,紅薯蔓磨的面等。樹葉吃過柳葉,楊葉,桃葉,杏葉,棠梨葉,黃菜葉……。那個餓字不是常人能體會的。珍惜如今,好好生活。萬歲。

我是60後的。榆樹皮磨面沒有見到過過多的需要。那時候因為小麥水稻的種植面積少,是什麼條件限制了大面積的種植不太清楚,只是滿地遍野的到處都是種植的地瓜。地瓜可以切開曬干磨面,可以煮塊吃,地瓜葉可以煮湯炒菜,也可以剩餘的喂牲畜,算是多用途吧。提到榆樹皮磨面的問題,是因為以上所說的地瓜,那時候生活條件差的很,每天三頓飯基本都是窩窩頭(地瓜粉的),地瓜面湯,煮地瓜吃。時間久了為了改變吃法,做幾次面條吃,但因為地瓜面的柔弱度不強硬,根本做不成條狀,就只能用裡面的那層榆樹皮用大石磽子搗碎摻和到地瓜面里這樣就做完了。

在那個年代老人們經歷飢餓考驗得出結論榆樹皮能吃是真的。

關於題目里講的榆樹皮可以吃,我真的不得而知,俗語雲:飢餓難忍,樹皮難啃!

在我小的時候,遭遇了災年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年自然災害!

那個時候大多數人都吃過野菜,真的把人餓壞了 食不餜腹。在我的這一生,有兩件東西我從來都特珍惜:一、糧食。二、衣服。在我的耳旁我能感覺到隱隱約約說我閑話的人(有的是小人,小人就是高求,小人能治人與死而不犯法。豪傑確不然…)說我穿衣服不講究,太過愛惜,又老氣又不合時宜…

關於吃飯,也有人認為本人太過小氣,半碗剩飯剩菜都不捨得捯掉;唉๑• ₃• ๑浪費糧食是沒有經過飢荒!

在家吃多少做多少,盡量不要浪費!

在外面吃飯,吃多少買多少,不要耍牌場!

珍惜與浪費耍牌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總有一天假面具會讓你知道天高地厚!

可以的,正宗原始的朝鮮族冷麵其實就是榆樹皮粉和玉米粉做成的,榆樹皮粉比較爽滑。

答:是真的。

剛才有老師已回答過了,我也是經歷過的人之一,一九五九年農業出現壯況,一九六0至一九六三年之間糧食出現了問題,吃不飽有的家裡根本就沒有糧,怎麼辦只能上山挖野菜采樹葉,到了冬天山上什麼也沒有了,只能挖草根刨樹皮,洗一洗亮干磨成粉沬,合成糊做成疙瘩湯,有家庭好一點的加上點胡蘿卜片,有的加上點地瓜乾片,有的家庭蒸成窩頭,在那個年代有這東西吃就不錯了絕對美味。當然當年是暫時的情況,後來慢慢的就好起來了。

❾ 農村老人說榆樹皮可以磨面吃,是真的還是假的

當然是真的了,我就是從小就吃,而且用榆樹皮做成餄餎面條簡直就是人家美味。

榆樹大家都知道,就是可以長出榆錢的樹。小的時候,山上有很多榆樹,看見有人把榆樹皮割回家裡,然後在太陽底下曬干,用斧頭剁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當曬成很乾的時候,人們就會把曬乾的榆樹皮放在碾子上面推。樹皮很硬,可想而知有多麼費力。但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一圈一圈的石碾子,最後會把乾巴巴的榆樹皮碾碎。然後再用篩鑼把細面篩出來,出的細面會很少,所以榆面也就顯得倍加珍貴。有了榆面,人們就會把白面和榆面摻合在一起,活成面團,然後壓成餄烙面。最後配上燒好的湯汁,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我相信,很多人都在自己的記憶中,有著自己家鄉的榆錢,有著自己家鄉的餄烙面,更有著對於家鄉的深深眷戀。而我,就是其中一個。

❿ 老人說榆樹皮可以磨面吃,這是不是真的呢

榆樹皮是根處的最好是,表皮更厚,樹桿其次,而小樹根超薄。可那時候多剝源自較嫩的小樹苗,老樹皮那時候基本上很少見,很不容易找到。一是沒那麼多的榆樹皮面,二來不是摻入其他雜糧的純榆樹皮面是不能獨立食用的,就是少許的加上,加上多了食用之後解不出大便來。的確村裡人都用晾乾的榆樹皮碾成面摻加紅薯面,玉米芯面,麩皮,豆糠中蒸窩頭食用。但這是作為濃稠添加物用的,

在困難時期,基本上凡可用於吃的,人們都想去收集,用於做代食品類,像田野里的稗子,挖紅薯後扔下的頭子,球甘藍種籽,銀杏樹希希,我還吃過,那才稱為慌不擇路,只靠伙飯堂那點,怎麼也食不果腹。可以這么說,那時候伙飯堂三兩、四兩、六2米的罐罐飯放進今天來,怎麼也足夠了,甚至是吃剩,目的是為了肚子里無水油,吃了還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