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在上海做包子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在上海做包子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1-26 02:47:52

1. 上海市閔行區方祥雲包子店在哪裡

上海市閔行區青年路25弄9號~12號。祥雲包子店多年傳承老面工藝,包子真材實料。皮薄餡多。位於上海市閔行區青年路25弄9號~12號。
閔行區,別名閔行,隸屬上海市,閔行區位於上海市地域腹部,東與徐匯區相接;南與奉賢區相望;西與松江區接壤;北與長寧區毗鄰,總面積372.56平方千米。截止2021年,閔行區下轄9個鎮、4個街道,1個市級工業區,截至2021年年末,閔行區戶籍人口123.78萬人 。2021年9月1日,被中國科協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示範期為5年。

2. 「包子」白白胖胖,鮮嫩多汁,全國哪的包子最好吃

上海南翔小籠包

提到灌湯包,外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南翔小籠包。南翔小籠包發源地是上海的一個嘉定區域南翔鎮,這類餃子皮薄、包餡多、鹵菜重,深受上海人鍾愛,上海人早飯不能沒有南翔小籠包。

東北

提到哪裡的餃子最好吃?那樣東北老哥肯定要排到第一的,東北地域大家最愛吃餃子了,南方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裡都能看到「東北餃子」的餐飲店影子,由此可見大家對於東北餃子的美味早已眾所周知了。

東北人隔三差五就需要吃一頓餃子,吉林有水餃,白城地域有驢肉蒸餃,在延邊地域,大家愛吃皮米餃子,在遼寧沈陽地域大家愛吃「湯煸餡」的餃子,在遼東地域,當地人愛吃海產品餃子。

可以這么說東北各個地區都是有當地人愛吃的餃子口味,富饒的黑土不但出產稻米,哪怕是麥子也豐收在望,做出來餃子更為美味可口迷人。

3. 上海都有哪些好吃的小吃,具體位置在哪

值得一去的9家上海小吃店

小吃,按照書面解釋是 一類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由於消費一般不高,所以大家也樂於對此消費,在我看來,現在的小吃范圍很廣:本幫裡面傳統的小籠生煎是小吃;粵菜裡面的蝦餃、腸粉是小吃;舶來的提拉米蘇、cheese cake也是小吃呵呵
這點在上海這個海納百川的城市中顯得尤為突出,在此列一下個人認為上海值得一去的9家小吃店

1.萬壽齋——理想海派小吃店--三鮮大餛飩

也許你會覺得這家店不是很好找

也許你會覺得這個小店不幹凈,還人擠人的

也許你會覺坐在門口的老阿姨不講衛生

用剛剛收過錢的手在抹布上抹兩把就繼續包那些看起來白白胖胖的大餛飩

但是這里的三鮮大餛飩不會讓你失望,肯定是上海最好的三鮮大餛飩了

大大的個頭,飽滿的身材,豐富的餡料,本幫的味道,實惠的價格

走進處在山陰路的老式上海民居小洋房夾縫之中,處在法國梧桐的樹蔭之下的傳統小店

給穿著白褂子帶著老花鏡的老阿姨3.5元錢,

來一碗三鮮大餛飩,QQ的甜甜的香香的飽飽的。。。

這就是我理想中的上海的小吃店。。。(也許,旁邊還坐著對穿中山裝、旗袍的老夫妻?^_^)

地址:虹口區山陰路123號(四達路吉祥路間)人均¥10。

2.蘭桂坊——上海灘面之王者--黃魚煨面,雪菜黃魚羹,炸豬排,桂花酒釀圓子

這個蘭桂坊和那個香港的蘭桂坊可是兩碼事情

這里說得是一家本幫面菜館,是在虹橋,這個上海美食密度最高的地方

這里的面,是上海第一的,當然,價格,也是不菲的

招牌黃魚煨面,勁道的面,鮮美香嫩的去骨黃魚,貝殼類熬出來的海鮮湯,贊。

炸豬排,事先浸過醬汁,嗜甜的人一定喜歡,沾點辣醬油煞是美味

雪菜黃魚羹,真的可以這么形容,鮮的眉毛掉下來

桂花酒釀圓子,黑糯米+「黑洋沙」+桂花糖,香氣四溢,甜中帶點咸

作為愛面之人不可不去的一家店

另外,別拿阿娘來比較,那純粹是兩碼事

地址:長寧區婁山關路417號(近仙霞路口)人均¥50

3.綠波廊——上海正統點心--桂花拉糕,眉毛酥

這里說的綠波廊指的是九曲橋邊上的老店

¥50一人的下午茶點心套餐,可謂是上海的小吃大全

桂花拉糕上海第一,清香可口

眉毛酥這個在其他地方幾乎絕跡的東東這里也有,好吃的很

還有其他數種上海特色的小吃,如小籠等也是不錯

在這里,也許味道算不上頂級,但是這種城隍廟的純粹老上海感覺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三五知己,在這里品品茶,吃吃本幫小點心,聊聊天,很是寫意

但是,作為國營店,服務么,自然還是有待改進。。。

地址:黃浦區豫園路125號(城隍廟九曲橋),人均¥50。

4.美新點心店——湯團上海第一--鮮肉湯團

上海最好的湯團在哪裡?不是那個在豫園裡面名氣響響的寧波湯團店

而是在陝西路上的美新點心店呵呵

這里的湯團,皮薄、糯,看上去幾乎有晶瑩剔透的感覺

鮮肉的餡料尤其出色,肉緊,湯鮮,感覺還帶微量醬油,怎一個美字了得~

黑洋沙的口感細膩,甜而不膩,也是好東東

搞笑的是這家店還有些派頭,中午有休息時間的說,到底是國營老字型大小啊

地址:靜安區陝西北路105號(威海路口),人均¥10

5.阿娘面館(泰和飲食店) ——上海最火的面館--黃魚面+雪菜,蟹粉面

說到店家的派頭,就不得不提上海最火最火的面館--阿娘面館

這家小店,當年是只有馬路東面的6、7平米的小店面

後來發達了在馬路對面也開辟了一塊20個平米不到的戰場

說它有派頭原因有二

第一,一年之中有寒暑假,三伏天和過年期間休息各一個月

一天之中有營業時間段,早6-9,中午11-14。

(不過聽說現在由於生意太好,放假以及營業時間有所調整)

第二,吃碗面要拿號碼,一般來說,吃飯高峰時間需要等40個左右的號

那差不多要等至少是50碗面,一般是40分鍾左右呵呵

我想全上海找不出第二家這樣的了,不過也許正是上海人的「釓鬧猛」的習慣所致吧呵呵

不過實話實說,這家店的面的確是值得稱道的,標準的蘇式白芯面,勁道

澆頭中的黃魚+雪菜可謂絕配,鮮美無比,秋季的蟹粉面也很贊

但是,湯,說到這個湯,我,覺得是味精很多的,雖然那位號稱慈眉善目,但是,在我看來卻是人精的阿娘口口聲聲說自己的湯從來不放味精。。。我個人其實是不喜歡這家店的,卻還不得不把這家給寫進來, 說實話,如果你是作為一個上海的年輕的愛吃之人,而且有點點那麼的小資、小情調,這家店是應該作為小吃店的典型來觀摩學習實踐探討的,絕對是上海小吃掃盲班必修課程之一,絕非吹捧,阿娘面館的地位的確如此,阿娘面館文化?阿娘面館現象?雖然我也不喜歡去排個半小時和5、6個人擠一個小桌子去吃這碗面呵呵,

地址:盧灣區思南路19號(近淮海路),人均¥15

6.佳家湯包——上海最齷齟卻最擁擠的小吃店——蝦肉湯包

前面說到阿娘面館排隊領號碼,這里再說說佳家湯包排隊領撲克牌~呵呵,我沒有打錯,是領撲克牌,不知道是不是佳家的老闆娘有打牌的嗜好,竟然想出這個排隊的方法。按照花色黑桃紅桃草花方塊A-K的次序來排隊,如果你拿的是方塊2,現在正好排到紅桃Q,那說明你還要等15個人次的才能吃上~有創意吧呵呵~不過也說明了排隊的人實在是多啊。。。

說說味道,這里的湯包最大特點是皮薄湯多,餡緊味鮮,味道最贊的是蝦肉湯包,豬肉的鮮美、蝦仁的海味這種配合的確恰到妙處,不過這里的環境實在是上海小吃店中比較差的,5、6個平米的小店面,臟兮兮的桌子,臟兮兮的地面,經常可以看見有隻貓串來串去,小強偶爾也出來探個腦袋。。。

地址:黃浦區河南南路638號(文廟路口) ,人均¥15

7.北萬新--上海的包子--肉包

在我看來,生煎也好,小籠也罷,還比如包子,不單單是看餡料,現在餡料的口味往往差別不是很大,其實皮和底是很重要的,而且好壞明顯,而且,打個比方,一般家或者單位附近總有一些小店,做的包子味道其實也不錯,餡料好吃,但是如果和北萬興的一比,從外表你會覺得平時吃的皮怎麼那麼黃啊,吃口也是天差地別,一個有點粘牙,一個入口松軟,這里的包子可以用「嫩」來形容,白白小小的,餡料是不加醬油的肉,味道鮮美精緻,典型的上海包子。

地址:盧灣區淮海中路462號,人均¥5

8.章氏餐館--鍋貼上海第一--鍋貼,雞蛋排骨

章如花是小紹興創始人之一,是小紹興章潤牛的妹妹 。以前也是一起開小紹興白斬雞的,不過不知道為何自己又開了個章氏,而且就在小紹興隔壁,一邊賣雞一邊賣小吃點心,環境類似於振鼎雞,白斬雞味道好,5元起賣,雖然吃口略遜小紹興但是比起振鼎雞是好上不少,鍋貼值得品嘗,2.2元4隻,是我吃到最好的了。餡料新鮮,湯汁足,而且不粘牙,皮脆是我吃到的上海最佳鍋貼。雞蛋排骨就是炸豬排也要推薦下,和蘭桂坊的有得一拼啊,而且還很厚,嫩嫩的非常好吃,綜合來說,是個有錢途的連鎖店,可惜4家分店都在虹口,影響不是很大。

地址:虹口區涼城路457號,人均:¥15

9.Tima Harbour Caffe--上海性價比最高的cheesecake--marble cheesecake, tiramisu

tima這個名詞的由來有點意思,是中文「鐵馬」的諧音,意為自行車tima harbour直譯就是自行車的港灣了, 由於自行車在中國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這家店的老闆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這里可以成為平民的港灣,似乎現在也幾乎做到了這一點,這家店的cheesecake我不敢說是上海最好,畢竟一些高級的義大利餐廳小弟未曾嘗試 ,但是tima的cheesecake肯定是性價比最高的,¥15一份,味道絕對值得稱道 純,濃,甜,滑 ,正點,贊都是這里的東東的形容詞:尤其適合喜歡甜食的tx ,裡面的大理石芝士蛋糕和提拉米蘇絕對值得一試

而且和中式小吃不同,這里似乎沒有質量不穩定這種問題,介紹去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說好的,尤其是mm,如果想討好某位mm的話可以一試哦~

地址:長寧區遵義路100號虹橋上海城美食街134-137 ,人均40

呵呵,本來想把小金陵鹽水鴨也列進來的

但是由於該店水準不穩定,時好時壞故就不列了

其中萬壽齋,蘭桂坊,美新,章氏,tima這5家是我特別喜歡的

4. 上海哪家生煎包做的正宗有特色

上海哪裡生煎包最正宗?

大家好,說到生煎包這種傳統小吃,上海很少有人不會流口水。它流行在江浙一帶,皮酥,汁濃,肉香,外皮底部焦脆,再伴隨蔥、芝麻的香氣,在口中久久不能散去。

生煎包有利於驅除體內的寒氣,補鈣補鐵,所以特別適合早飯使用,能夠保證一上午的體力。生煎包的製作並不簡單,需要遵守嚴格的流程,才能烹飪出美味的生煎,肉香四溢,口感酥脆。下面就來給大家推薦幾個上海比較正宗好吃的生煎包子店。

大壺春

推薦理由:經典的老式上海生煎包

提到生煎包,大多數人的腦海里就會跳出「大壺春」三個字。作為一家百年老字型大小,大壺春的人氣始終位於榜首。生煎包是全發面的,所以肉餡緊實,一點也不油膩。

招牌生煎是雙拼的,鮮肉和蝦仁,口感略帶甜味。底部焦脆。價格也是非常公道,4個售價9元。配上一碗清爽的小餛飩,午飯就輕松解決啦。美中不足的是,無論什麼時間段來大壺春都是要排隊的。

敲三記生煎饅頭

推薦理由:招牌鹹蛋黃生煎

敲三記的裝修很文藝,走的是小清新風格。店內招牌的仍舊是上海傳統的生煎,鹹蛋黃餡的絕對能吃出青團和月餅的味道。

春季還上新了時令薺菜鮮肉生煎,特色額蟹粉生煎,鮮蝦生煎等。不同口味可以滿足你的各種選擇。店內還供應雙檔湯,一份套餐售價約30元左右。

曉燕生煎

推薦理由:皮薄汁濃肉緊底脆

曉燕生煎的鋪子不大,但總是里里外外排滿了慕名而來的食客。他家新鮮出爐的生煎熱騰騰的,撒上芝麻和蔥花香氣十足。和前面推薦的不同,曉燕的生煎包皮薄汁水多,咬下去一口立馬能嘗到鮮肉的滋味。

除了招牌的生煎包以外,鍋貼也是小滬的心頭愛,焦脆的底皮和鮮嫩的肉餡,一個上午都活力滿滿!

三兩春

推薦理由:上海知名古法生煎

作為滬上的人氣店,星尚頻道的人氣 美食 曾經報道過三兩春。餐廳走的是30年代老上海風格,八仙桌上擺放著清雅的茶壺和餐具,四周石庫門牆面上裝飾著美女月份牌。

背景音樂是周璇的《天涯歌女》,老唱片咿咿呀呀,情調十足。三兩春的招牌生煎的個頭不大,上面的黑芝麻香氣誘人。生煎底又脆又香,蘸上醋,搭配一碗粉絲湯,色色藝藝!

大壺春代表老派上海生煎,小楊生煎代表新派上海生煎,無可否認的是小楊生煎的新派做法已經被多數人所接受,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門店了。

從小到現在一直覺得大壺春的最好吃。但是現在也沒有以前好吃了。

小楊生煎好吃,但不是我小時候吃的味道。湯汁是白色的,上面的皮也是厚厚的。前幾年吃過豐裕的有點像,還有大壺春的。

還是浦東昌里東路的無名生煎做的正宗,它可是上海阿姨親自動手調的餡。

小楊生煎就不錯呀,經常吃。

5. 你覺得中國十大著名包子有哪些哪個最好吃

1:天津「狗不理」包子,2:北京「慶豐」包子,3:西安「賈三」灌湯包子,4:上海「南翔小籠」包子,5:開封「第一樓 」灌湯包子,6:揚州「三丁」包子,7:成都「韓」包子,8:武漢」生煎包」,9:重慶:五餡」包子,10:廣州:叉燒」包子。

最美青海塔爾寺:阿卡包子

阿卡包子是指青海塔爾寺以及安多地區藏傳佛教寺廟的包子,裡面有羊肉、牛肉和大蔥,並且湯汁肥美。

青海塔爾寺以及安多地區藏傳佛教寺廟的包子稱為「阿卡包子」,阿卡是安多藏語中對藏傳佛教僧人的一種尊稱,是安多藏語的漢語音譯。阿卡包子是塔爾寺的一絕,也是安多地區藏傳佛教寺廟喇嘛們的最愛。包子看起來就像大餃子,皮薄餡大,裡面有羊肉、牛肉和大蔥,並且湯汁肥美。蘸點辣椒醬和醋,味道十分鮮美

中國十大著名包子,介紹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我做的包子」研發70多種包子,今天回答10種,此文不看你將錯過成為億萬富翁的大好時機。

1、大盤雞香包。以大盤雞做為基料與五花肉精心調制,採用半發面等而成,口感微麻辣鮮咸香,後香味濃厚。

2、排骨包子。以用30種香料鹵制而成的去骨排骨肉與肉粒做成餡,包在嫩酵面里,具有醇厚的排骨香味。

3、梅乾菜鮮肉包。採用上好的梅乾菜與肉粒炒制而成,香味四溢,梅菜味突出,用大發麵包制而成,聞出來的蒸汽都直流口水。

4、香菇綠白菜素包,主要加入特製的混合香油,溶合在香菇中更加突出香菇的鮮香味,採用嫩酵麵包制而成。

5、四喜鮮肉包,以四喜丸子的製法調製成餡料,用嫩酵麵包制而成,特點看似一團肉一咬而滿口流油。

6、韭菜雞蛋餡。加入精心配製的混合香油,是人人喜愛的精品。

7、韭菜鮮肉餡,肉韭菜味溶合合理,既有高湯的高雅味道,又有混合香油的濃香肉味。

8、大肉包。加以特製的高湯和特製的混合香油配嫩酵面而成,咸鮮湯汁油旺旺。

9、白菜素包。加入木耳粉條配以肉高湯與特製混合香油精準配製而成,用大發麵包制,突出有蔬菜肉香味,包子飽滿松軟。

10、蓮菜肉餡包。用摔打的形式配製肉餡,潔白如玉,湯汁滿滿,加入嫩酵面的韌勁,越吃越幸福。

包子著名(天津狗不理,北京慶豐包,南翔小籠包,山東水煎包,泰州蟹黃包,廣卅叉燒包,重慶紅油粉絲包,新疆烤包子,杭州灌湯包,西安古城水晶包。)我認為的口感、質量好的泰州蟹黃包,新疆烤包子,西安水晶包,重慶紅油粉絲包。至今餘味繞口。發展好壞,不在於包裝,真諦是貨真價實,口感一貫。這樣對於品牌是至關重要的。現在到全國各地遊玩時發現正宗傳統名產,特產。一個地方多的正宗廠家達十多家,二、三十家的都有。這讓遊客無所適從,對傳統特產的發展傳承留下隱患,讓遊客聞而遠之。這是對民族,非遺傳承的致傷害,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正確引領發展。讓我們下一代在成長的過程中能記住民族傳承下來的好的東西,千萬不能失傳,失憶。

你說好吃不算,顧客說好才是真的好!

排名不論第一,說說我吃過的十種包子,個人口味。

1.北京慶豐包子

慶豐包子是北京地方小吃,因包子香而好吃出名。

2.蟹黃湯包

蟹黃湯包是江蘇省的一道傳統小吃,屬於淮楊小吃,蟹黃湯包的製作原料十分講究,餡為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製作工藝精妙絕倫。主要材料有活大閘蟹、母雞、豬肉皮、高筋麵粉等。口感鮮香可口。

3.武漢四季美湯包

武漢的四季美湯包是在蘇式湯包的傳統作法基礎上不斷改進形成的。這種湯包具有皮薄、湯多、餡嫩、味鮮的武漢風味特色,麵皮主要是半發面,餡製作豬肉三分肥七分瘦,加入豬皮凍,香菇,現在四季美湯武漢開了好幾家,記不到以前中山大道老字型大小四季美湯包的味道了。

4.天津狗不理包

狗不理包子是一道由麵粉、豬肉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小吃,始創於公元1858年(清朝咸豐年間).至今有100多年 歷史 的它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狗不理包子的面是發酵麵皮,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餡料豬肉,雞湯調制而成,現在在食客口碑中不太好,變成了人不理了。

5.上海生煎包

生煎包又稱生煎饅頭,是流行於上海的一種地方傳統小吃,簡稱為生煎,上海生煎包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 歷史 。其特點為由於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頭」,因此在上海生煎包一般被稱為生煎饅頭。原為茶樓、老虎灶(開水店)兼營品種。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在鍋中煎制而熟。

6.上海南翔小蘢包

南翔是上海郊區一個小鎮,因小鎮包子好吃而出名,南翔包子完全是死面,肉餡即加水又加皮凍,所以皮薄餡多湯多。

7.廣東叉燒包

廣東叉燒包是廣東名點,茶樓必備早點之一,北方人吃不習慣,主要有叉燒肉作餡,微甜,鮮香。

8.廣東奶皇包

先來做奶黃餡,准備奶黃餡所有材料。(雞蛋2個、黃油40克、吉士粉10克、細砂糖75克、奶粉25克、澄粉10克)。黃油溫室軟化後打至順滑。加入細砂糖。用打蛋器打至發白。雞蛋打散,分次加入黃油里打發。每次打至雞蛋液和黃油完全混合後,再加入下一次雞蛋液。將粉類混合過篩,倒入蛋黃糊里。(吉士粉10克、奶粉25克、澄粉10克)再將粉類和蛋黃糊攪拌均勻。上鍋大火蒸20分鍾,蒸至10分鍾攪拌一下,讓它受熱均勻。出鍋後打散放涼。將奶黃餡過篩,然後放冰箱冷藏1小時。揉光滑的面團,室溫發酵至兩倍大。將發酵好的面團分成小劑子,擀成圓面片。包上奶黃餡。收口向下滾圓。面發酵好後,加入食用鹼,包入奶皇,即成。

9.水煎包

水煎包,特色傳統風味小吃,屬豫菜菜系。豫菜距今已有500多年的 歷史 ,起源於東京汴梁城(古都開封),在華北和中原地區頗為流行。口感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極致。

10.北京醬肉包

北京醬肉包子是以豬肉、傳統發酵面為原料製作的一道菜品。是一道美味的小食。味道咸甜,做法簡單,老幼皆宜。肥廋相間,

所有回答這些問題的,全是在網路搜到的。包子說到底就是一種麵食,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地域范圍的 美食 。合自己口味的就好吃,你叫新疆人去吃廣卅的燒賣。廣卅人去吃新疆的烤包子肯定大多數人吃不來。

我想說一句,慶豐包子絕對良心!!!好吃難吃看個人口味!本人感覺很好吃!這不是重點,重點看價格!去北京南站下面商業區你們可以試試,所有餐飲吃飽為准,慶豐包子絕對是最便宜的!本人屬於正常飯量,去慶豐包子超不過20元!!

中國名吃世界之首,一種食物排名前後不重要,中國太大一種食物要都適合南方北方人的口味很難,重要的是物美價廉,能適合大多數人口味,普通百姓都消費的起才是最好的 美食 ,就象我們濰坊的水煎包外焦里嫩一元一個所有人都吃的起,誠心邀請朋友來濰坊吃水煎包我請客。

慶豐包子不好吃的原因就是包子蒸熟了以後一直在蒸箱里加熱著。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行了。我記得以前慶豐在西單路口的老店都是客人排大隊等包子出鍋,包子一出鍋立刻就被賣走了,然後再排隊。永遠是人等包子。 真心建議慶豐改變現在的經營模式。向 南翔小籠、開封灌湯包學習,現蒸現賣。

上海近幾年來小吃品牌店飛越發展,德志生煎己是無人不知,吃貨們早早的來等待開業,生煎是上海的傳統小吃,最早是在弄堂或路邊灘現煎現賣,記憶中的 美食

6. 上海哪裡的小籠包最好吃

小籠包是上海著名的小吃,上海人稱之為小籠饅頭。不但身在外地的上海人提及小籠包時眼中柔情無限,外地人到上海也是言必要吃小籠包。一個個小巧玲瓏摺皺整齊宛轉如花瓣,軟滑薄韌的包子皮微微透明隱約可以看見餡心。小籠包的餡心是夾心腿肉作成的肉醬,不加蔥蒜僅撒少許薑末,和著肉皮凍、鹽、醬油、糖和適量水調制而成。蒸熟後的小籠包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形似寶塔,一咬一包湯,滋味很是鮮美。那麼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上海有名小籠包的好地方。 可是其實很多人並不清楚去哪裡能吃到正宗、多汁的小籠包,總為了尋覓好地方而頭疼,今天偶為你整理出上海灘美味的小籠店,為你呈上這正宗的上海小吃饕餮大餐,注意口水哦! 萬壽齋地點:山陰路123號(近四達路)
這家店門面實在太小,走過路過很容易錯過。但人氣很旺,每次去總有很多人,還有些人是慕名而去的。那裡的小籠皮薄肉嫩湯汁鮮美,小籠做的很小,用筷子夾起,絕對不會把皮戳破,雖然一籠連一籠的出爐,可是它的湯汁絕對不會燙嘴。個人感覺他家小籠有點偏甜,我很喜歡的,適合上海人的口味。 佳家湯包
地點:黃河路90號(近鳳陽路)、麗園路62號(近南車站路)每天下午4點過後,很多餡就已經沒了,很多次5點左右就已經收攤了。所以只嘗過他家的蟹粉和全蝦仁的,蟹粉的味道不錯,都是蟹膏,配上姜絲,唇齒留香,但是湯汁少了點,有點失望。蝦仁的真的很好吃,湯汁多,蝦仁又多,皮薄而不破! 珊珊小籠館地點:仙霞路(威寧路口)、古美西路(近龍茗路)說到小籠怎麼能少了珊珊小籠館。推薦一下蟹粉小籠,在上海灘上能擠入上乘的了,裡面的湯汁口感濃厚鮮美。他家用的肉還蠻好的,不像有的地方的小籠,肉都散開來的。人均在15元左右,很大眾哦。有機會一定要去試試,帶著你的荷包去那打個小嗝吧。 第一籠地點:航北路275號(近航中路)、紅松路194號這就是傳說中的「第一籠」。現點現蒸的小籠可以用晶瑩剔透來形容,皮子超薄,而且品種多,咖喱的麻辣的都有,價格也不貴。老闆端上來的時候很自信的說:「第一次不來是你們的錯,第二次不來是我們的錯。」說的很有信心的。鹹蛋黃小籠裡面的鹹蛋黃味道不是特別濃,但也算是標新立異的一個亮點了吧。招牌小籠和蝦肉小籠就不用說了,皮很薄很薄,真正吹彈可破。 鼎泰豐地點:連鎖店他家的服務是名不虛傳的,從進門到出門豪無怠慢,比較滿意!雖然價錢是貴了點,但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小籠做得不僅精細,味道也絕對不會令大家失望。這家店的各種點心差不多都嘗過了,還是念念不忘蟹粉小籠,光是湯汁就有「厚厚的」蟹粉味道。他家的蟹粉還是有一定實力的,有一次點了蟹粉豆腐,也無比好吃。 金陵湯包地點:棗陽路465弄內(華師大後門對面小區內)這家店比較隱蔽,但是人氣真的很旺,人多的把小區的出入口都堵住了。他家小籠,有一點甜,皮不是很薄,但這樣就能保證皮不會破,做得恰到好處。雖然個頭不大,但湯汁多,而且便宜啊,這里應該是最便宜的了。再配上隔壁的奶茶,就絕對完美啦。 富春小籠地點:愚園路650號(鎮寧路口)、天山西路159號(近地鐵二號線北新涇站)富春的小籠,悠久的歷史了。特意為他家小籠而去的,把不同餡的小籠都嘗了一遍。還是喜歡蝦肉小籠,裡面可以吃到蝦肉,是一整塊的哦,還很有彈性。總的來說,小籠個頭還挺大的,皮都很薄,湯汁也很鮮美,可以吃到小時候的感覺,最主要的是性價比不錯。 包公公地點:中山公園玫瑰坊一樓包公公算的上玫瑰坊里最出名的店了。它最有名的當然是小籠啦。小籠的個頭不大,湯水到是還有的,肉里加了薑末,味道還蠻香的。小籠皮薄而有韌性,汁水多而不油,基本不會漏湯,一個個很完整,吃完之後還留有回味。 德籠館地點:江西中路473號(近南蘇州路)小店不大,卻干凈明亮。招牌小籠是現點現蒸的哦,鮮肉、蝦肉、鮮蛋黃、辣味、蟹粉,口味多多。吃了他家的小籠就四個字「皮薄汁多」,可比古漪園啊。極力推薦招牌小籠,現蒸出來,熱騰騰的上桌咬一口有很多湯流出來,很鮮,肉也還蠻新鮮,性價比不錯的。 雅瑪地點:虹橋路1482號(近延安西路)典型的台灣餐廳,以「簡單休閑」為主調。他家的環境是沒話說的,更推薦陸家浜路那家雅瑪,因為環境會讓你非常物有所值。小籠的個頭不大,有韌勁不粘牙,皮薄得可以瞧見裡面的湯汁晃動,而且個個汁都很足,這還要考驗一下筷功了。 錫緣無錫小籠館地點:南大街54號(近富強街)、麗水路1號六純香美食廣場6樓(近安平路)超級好吃的無錫小籠,個頭很大,湯汁很多,肉餡香香甜甜的,甜的很正,而且一點都不油膩哦。無錫小籠的皮不是特別薄,但又恰到好處。不容易破。他家的蝦肉小籠,不僅汁多,還很入味,是我吃到的小籠里數一數二的了。愛吃甜甜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無錫小籠哦。

7. 上海比較著名的幾家小吃店在哪裡

上海的各種美食街頗受各地遊客歡迎,其中著名的有雲南路美食街、黃河路小吃街、乍浦路美食街、吳江路美食街、天鑰橋路餐飲街、仙霞路休閑小吃街等。

隨著上海與周邊地區聯系日益密切,在通向江浙兩省的318國道上,崛起一條4公里長的「海鮮一條街」,金粵漁村、雲都海鮮城、天天漁港等不同消費層次的餐館飯店,每天都吸引著各方來客。

雲南路:上海人下「館子」去的最多的要數雲南路了。不僅長安餃子樓、金陵酒家、三和樓菜館、老正興菜館等日漸興隆,並且弄口過街樓下也開始設攤供應宵夜,成為滬上聞名的美食街。雲南路上最有名的當屬北京烤鴨和小金陵鹽水鴨。還有「鮮得來」排骨年糕,「小紹興」的白斬雞,「南翔」的小籠包,天津狗不理包子,山東水餃,「老四川」火鍋等,當然最讓人「牽腸掛肚」的要數「新疆烤羊肉」了,老遠就能聞到羊肉的香味,2元錢買上一串,讓你離開雲南路的時候都有些戀戀不舍。於是有人戲言:「步入雲南路,口福,口福,淌下口水無數」。
交通:220、575、781、782、783路淮海東路終點站,途經雲南路在延安東路上設站的有01、127、202、775、980路,隧道三、五、六線。在金陵東路設站的有42、123、126、503、926路(東向),在淮海東路設站的有42、126、920、926路(西向)。

黃河路:從南京路拐進,你會感覺進入了一條森林之路,高大密集的餐館門牌在向你頻頻招手。你已經進入了一條生猛實惠的餐飲超市。
交通:地鐵二號線人民公園站、地鐵一號線人民廣場站或新閘路站、136路黃河路終點站、210路北京西路終點站、途經黃河路在南京西路上設站的有20、37、921路,在北京西路上設站的有15、21、64、801、939路。

乍浦路:虹口著名的美食街,緊鄰市級商業街四川北路,這里匯聚著各地特色菜餚的飯館、酒樓,是滬上中產階層宴請、聚會的首選。
交通:100、848路乍浦路終點站、63、563路吳淞路終點站,61路天潼路終點站,途經乍浦路,在海寧路上設站的有6、13、14、17、25、147、220、223、510、922路。在天潼路上設站的有19、65、928路。

吳江路的小楊生煎
粗粗地掰一掰手指頭,上海灘的生煎饅頭店少說也有幾百家,比STARBUCKS 的咖啡店要壯觀多了。甚至聽上海的朋友講過這樣一段話,「阿拉等情人超過五分鍾,就要發幾句牢騷了,但等生煎饅頭就沒問題。」可見這小小生煎對於上海人是怎樣的重要。小楊生煎是家有著7年歷史的生煎店,個大湯多是特色,每一隻都像嬰兒的小拳頭那麼大,金燦燦的,皮薄如紙,卻薄而不破,互不粘連,肉餡是用剁碎的豬肉,加上醬油、蔥薑末、花椒面、香油調製成的。
地址:吳江路54號、60號
避風塘的九肚魚
避風塘做的是地道的港式點心,九肚魚是一種海魚,潮汕人稱「豆腐魚」,「造型」特別,像大個兒的泥鰍,肉質有點灰白色,而且綿軟少骨,用筷子夾,就得小心了,稍一用力,可就「分屍」了。油炸時加上麵粉拖,形狀美觀,色澤金黃,口味咸、鮮、香,口感外焦里嫩,夾起一塊就往嘴裡送,湯汁和肉質吸滿油水,嫩滑得像豆腐。不過現在外面 「大興」的避風塘太多了,吃九肚魚一定要認准正宗的6家。
地址:長樂路175號
打浦路1號金玉蘭廣場
南京西路1333號
張楊路501號第一八佰伴
海寧路358號國際商廈
吳中路1258號(合川路口)
四海游龍的鍋貼
鍋貼是四海游龍的特色,鍋貼的樣子也比較反傳統,是條狀的,長長扁扁的,乍一看有點像北京的褡褳火燒,又感覺更像日本蒸餃。吃這樣的鍋貼覺得比較特別,沒有本地鍋貼那麼油膩,味道不錯。
地址:龍川路121號
田林東路456號
茅台路670號
蟹殼黃
用發酵面加油酥製成皮加餡的酥餅。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成品呈褐黃色,吃口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開水專營店)的店面處,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兩件小點心——蟹殼黃和生煎饅頭。
蟹殼黃香酥,生煎饅頭鮮嫩,深受茶客喜愛。20世紀30年代後期,出現了單賣這兩個品種的專業店,如黃家沙、大壺春、吳苑等,名噪一時。
棗泥酥餅
是用油酥面作皮,黑棗泥為餡,經油炸成熟的麵食。其色澤金黃,小巧玲瓏,外皮酥鬆,餡香甜可口,深受港澳同胞及日本旅遊者歡迎。
生煎饅頭
上海稱包子為饅頭,因此,生煎饅頭實為生煎包子。用半發酵麵包餡,排放平底鍋內,用油煎,噴水若干次即熟。其底部色金黃、硬香帶脆,饅身白色,軟而松,肉餡鮮嫩稍帶鹵汁,咬嚼時還有芝麻或蔥的香味。以出鍋熱吃為佳。
生煎饅頭原為茶樓、老虎灶(開水店)兼營品種。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20世紀30年代後,上海飲食業有了生煎饅頭的專業店,餡心花色也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種品種。
蒸拌冷麵
是將面條先蒸後煮,再用冷風吹涼,加調味拌食的麵食。上海飲食市場上,冷麵一向是夏季旺銷品種。1937年前後,製法都是將面條煮熟後,用冷水沖涼而成。1949年後,衛生部門因冷麵用生水沖涼而予以禁售。
1952年,四如春點心店採取將面條先蒸後煮,再用冷風吹涼的辦法加工冷麵,獲得成功。不僅符合衛生要求,且加工後的面條硬韌滑爽,受到廣大顧客的歡迎。
陽春面
又稱光面。民間習慣稱陰歷十月為小陽春,上海市井隱語以十為陽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錢十文,故稱陽春面。開洋蔥油拌面又稱海米蔥油拌面。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米(上海人稱開洋),與煮熟的面條一起拌食。
面條韌糯滑爽,海米軟而鮮美,蔥油香郁四溢。1945年後,城隍廟有個姓陳的攤販運用蘇北家鄉日常的方法熬制蔥油,用來拌面。蔥香濃郁與眾不同,很受歡迎,流傳至今。現為湖濱點心店的特點小吃。百果餡酒釀圓子
以果料為餡,滾包糯米粉的小圓子與酒釀同煮而成。酒釀味濃甜潤,圓子較糯,餡甜香。
擂沙圓
糯米湯團煮熟後滾上一層擂制的干赤豆粉而成。清朝末年,上海城裡三牌樓附近的雷嫗以設攤賣湯團為生。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設法彌補湯團存放和攜帶不便的缺陷。開始,她把湯團表面滾了一層糯米乾粉,後又試制了各類乾粉,結果採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歡迎。
豬油百果松糕
用糯米、粳米摻和,磨成粉,加赤豆、果料等蒸制而成。為舊歲暮新春的時令米食。糕身松軟香甜,糯而不粘,果仁口味多樣。
油氽排骨年糕
豬大排肉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該小吃在上海有二種製法,分別以曙光飯店(原名小常州,號稱排骨大王)和鮮得來點心店為代表,這兩家都以經營排骨年糕而著名,但製作方法不同,口味迥異,各有特色,20世紀30年代初在上海出名。
鮮肉貓耳朵
傳統的貓耳朵是用涼水和面製成貓耳朵形疙瘩,用雞丁、肉丁等作配料,帶湯食用。上海喬家柵的貓耳朵獨創一格,用手□麵皮,包入肉餡或豆沙,油氽而成,風味特異。
糟田螺
選用中等大小的田螺,以調制過的陳糟為主要調料,烹煮而成。田螺肉鮮嫩勁韌,糟鹵香味橫溢,鹵汁醇濃,肉鹵同吃,更加鮮美。
高橋松餅
用精白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精細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為高橋四大名點(松餅,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淮海中路瑞金路口的高橋食品廠門市部專營。
城隍廟梨膏糖
相傳已有1300多年歷史。100多前上海城隍廟開設了果膏糖店,由於業主善於經營,使城隍廟梨膏糖揚名中外。此糖分療效梨膏糖和花色梨膏糖兩類。療效梨膏糖有止咳平喘、生津開胃之效用。
系採用杏仁、桔梗、茯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紅等葯材和白砂糖一起經煎熬精製而成。花色梨膏糖則用砂仁、山楂、丁香、佛手、木香等中草葯加上白糖精熬而成。現由豫園商城上海梨膏糖商店專賣。
奶油五香豆
奶油五香豆以本地綠色蠶豆為原料,伴以茴香、桂皮、精鹽、白糖、香精、奶油等佐料精製而成。其特點是微帶甜味,清醇可口、色澤光潔,回味久長,又能生津開胃。
猴銀魚
楓涇丁蹄
十四種上海經典傳統風味小吃
城隍廟梨膏糖
陽春面
蒸拌冷麵
蟹殼黃
海棠糕
條頭糕薄荷糕

8. 上海小籠包哪家最正宗,城隍廟南翔饅頭店嗎

你好,我是非著名 美食 家靜婧的爸爸,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本期導讀:上海小籠包哪家最正宗,城隍廟南翔饅頭店嗎?

說起上海小籠包最正宗的,在我一個地道上海人心中肯定是位於城隍廟的南翔饅頭店,其實這家是分店,南翔小籠包總店是位於發源地的南翔鎮,古漪園景區門口的南翔饅頭店,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每次去南翔肯定要吃一頓古漪園門口的小籠包,吃了後還要打包回家一份,那就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上海小籠的特色

上海的小籠猶如上海人的精緻,其特點是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態美。

1. 皮薄 上海的小籠皮不是用擀麵杖擀出來的,好的小籠皮是用手按出來的,經驗豐富的師傅可以雙手操作,一下子按壓二個面劑子,一下按出二張小龍皮。

2. 肉嫩 正宗的南翔小籠肉里不添加任何蔥,只放少許的薑末去腥,選用的豬肉必須是當天最新鮮的夾心肉按照四瘦一肥的比例攪成肉泥,這樣做出來的小籠肉才非常的嫩。

3. 汁多 是上海小籠的又一大特色,汁多是因為加入了肉皮凍和肉餡拌在一起,當在籠屜中蒸的時候肉皮凍化開就變成小籠包誘人的湯汁了。

4. 味鮮 上海小籠的味鮮因為使用了高湯,具體為啥這么鮮,這個應該是商業機密,我也不知道。。。。。

5. 形態美 小籠這個名字也是因為它的樣子,小巧玲瓏又不缺乏精緻,好的小籠包必須在那方寸之地褶出32個褶子,好像一隻縮小版的包子一樣,晶瑩剔透剛蒸出來的時候還能透著燈光看見裡面搖晃的湯汁。

小籠包吃法十二字秘訣:

輕輕提,緩慢移,先天窗,後喝湯,可以說這區區12個字充分講明了小籠包的吃法,我喜歡剛出籠的小籠包,沾上點香醋,放在湯勺里,熱氣騰騰的,咬一個小口,湯汁順著口慢慢流出在湯勺里趁熱把湯汁先喝了,等小籠饅頭稍涼後一口一個小籠包,鮮香嫩,吃完後有回味,嘴唇上還會黏黏的感覺,這個就是豬皮凍的作用歐冠了。

最後,作為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小籠包,它的美味已經得到了廣大饕餮愛好者的喜歡,希望廣大來上海 旅遊 的遊客一定去城隍廟品嘗下美味的小籠包,關於小籠包的任何其他信息也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謝謝

我是凱迪,我知道有幾家上海小籠包特別好吃有幾家把 老外都吃哭了

要是來上海,上海小籠包是必須要品嘗的,上海小籠包,又叫南翔小籠包,位於上海嘉定區南翔鎮。該品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喜愛的風味 小吃。

還不多說直入正題。

佳家湯包

佳家湯包是上海有名的湯包館了,在上海有許多家分點,要是最好吃的還是黃河路這家。

他家小籠種類相當多,鮮肉、蟹粉、蛋黃、蝦仁等等,鮮肉的味道最正,湯鮮皮薄,肉也很筋道。

地址:黃浦區黃河路90號(近鳳陽路)




屋有鮮

屋有鮮在日文里"好吃"的意思,屋有鮮是一家專門賣蟹肉小籠包的店,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蟹粉小籠包(蟹肉+豬肉),還有看起來異常豪華的純蟹肉小籠包。一整個小籠包包裹著滿滿一包蟹腳肉或是蟹黃,讓人想起中華小當家裡的宇宙大燒賣。

地址:閔行區召稼樓沈杜公路2073號


富春小籠

富春小籠那可是上海人的心頭好了,所以不遠萬里趕來的大有人在,找位置,是萬年難題,拼桌是必然,不要太考究才好。

小籠、豬排、雙檔,絕對標配之一,小籠最好選蝦仁額,肉餡里包著的河蝦仁個頭小小、卻有海蝦仁及不上的鮮甜(純屬個人意見,招牌小籠和蟹粉小籠當然也不落其後!)對了!一定要去愚園路那家!味道最對!分店么…還是無視吧。

地址:靜安區愚園路650號



熙盛源

熙盛源是正宗的無錫小籠,在上海只有這一家,很多吃貨朋友都大老遠來這家品嘗啊,小籠包湯汁很多甜蜜蜜的,肉非常大,不是碎碎的那種,真的是良心肉塊!個頭實在是很大,女生吃四五個就飽了!
地址:嘉定區豐庄路389號(近曹安路

)

曉賢生煎

服務員愛吃不吃的態度源自好味道得來的底氣,半發面的薄皮子有些功力的,豐富湯汁也不全來自肉皮凍,跨啦生脆的底子焦度剛好,難怪人家傲嬌了。

老規矩,配一碗上海特色咖哩粉調味額牛肉湯,牛肉么,幾片就夠,關鍵香菜要放放足,老上海早飯,必須有這一出。

地址:黃浦區董家渡路385號


萬壽齋

萬壽齋可是幾代人的回憶啦,環境境實在說不上好,不過,從來沒有變過味道的小籠包,湯汁不會很多,吃起來很真實;辣肉涼面是每個上海人首肯的經典味道;不過論壓軸,非要是三鮮餛飩才行,上海人對開洋和榨菜的愛是情真意切的難舍難分,加上鮮肉入餡,湯頭,則必須是味精調至,幾片紫菜,一勺豬油…

地址:虹口區山陰路123號


可惜,上海不叫小籠包,叫小籠饅頭,叫小籠包的基本都是外地人,正宗?那有標桿嗎?還是憑口味?南翔古漪園門口那家,已經一塌糊塗,城隍廟還可以,佳家湯包,萬壽齋的小籠饅頭還不錯

在上海呆了二十多年,吃過兩次城隍廟的南翔小籠包,好吃,但隊伍排太長。

您好!我是食域先生!「每天一道菜、有我有食慾」,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

你說的南翔饅頭店是上海小籠包最經典小吃,位於老城隍廟九曲橋畔,創始於光緒二十六年,是上海著名小吃,因製作精良、質量、口味佳在1989年榮獲「金鼎獎」,2001年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華餐飲名店」等多個榮譽。

南翔小籠包特點以皮薄、餡豐、汁多、味美、形美著稱,堅持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小籠包外觀光亮呈半透明,再收口處打16個以上的褶皺,形狀像寶塔。

出籠時玲瓏剔透、色澤如玉、汁水可溢滿一勺子、入口鮮香有嚼勁、回味無窮。

有經典蟹黃鮮肉小籠包、蟹腿鮮肉小籠包、傳統鮮肉小籠包等口味,適合不同口味的消費者

購買需要排隊哦!因為是在城隍廟鬧市區,又是 旅遊 必打卡之地,所以人流量非常大,整體環境干凈,服務較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豫園南翔小籠饅頭店算是最老牌最正宗了,就是排隊最長的那家。豫園其他小籠店,古漪園和南翔鎮上大大小小的小籠饅頭店味道都一言難盡。看是不是上海傳統小籠,只要看肉餡是否放醬油,不放的基本是上海本地味道,放醬油的應該是蘇州,泰州那邊的口味。

據說,最早是一對夫婦從南翔到上海豫園擺攤賣小籠,因為是南翔人,所以就叫南翔小籠饅頭,一直傳到現在。南翔原來並不以小籠出名,等到豫園的南翔小籠饅頭店出名了,南翔就遍地都是小籠饅頭店,然後小籠饅頭成了南翔特色小吃。

南翔小籠包

9. 上海有哪些地道的美食好吃在哪裡

作為一個北方人,其實對於上海的許多經典小吃感覺一般。

比如著名的蔥油開洋拌面,我不愛吃海米;

比如著名的兩面黃和排骨年糕,雖然味道不錯,但也算不上驚艷。

其他的各種中式糕點,比如崇明糕、青團、海棠糕之類的,因為地域差異造成的口味問題,所以體會不到其中的美味。

3、小籠包

每一次去豫園/城隍廟,那裡的南翔小籠饅頭店都在排長隊,下雨的時候也會撐著傘排。吃貨之魂在燃燒~

透明的肉皮,細嫩的肉餡,最喜歡的還是熱熱的肉汁!一隻小籠包的精華就在肉汁中。最好配上上海的米醋,味道會更好。

註:吃小籠的時候,需要先在皮上咬一小口,然後慢慢地把肉汁吸出來,最後再吃肉,不然會被肉汁燙到。

4、蟹粉豆腐煲

雖然賣相並不太好,但是味道很贊!

蟹黃濃郁的味道、豆腐滑膩的口感、蘿卜清爽有嚼勁。

這道菜是江南地區的特色名菜,比起八寶辣醬、響油鱔糊更讓我驚艷。

5、八寶鴨

八寶鴨是上海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是我在上海每次聚會必點菜,因為不存在地域差異,各地小夥伴都很喜歡八寶鴨。

鴨中填入筍干丁、香菇丁、火腿丁、栗子丁、糯米等輔料,在蒸的過程中,不僅鴨肉蒸得酥爛,鴨肉中的油滲入了輔料中,味道相輔相成,又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