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臨潁哪裡燜燜面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臨潁哪裡燜燜面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1-22 19:58:52

① 河南燜面的做法及技巧 哪裡可以學到正宗的河南燜面

河南燜面是用五花肉、各種蔬菜與鮮切面燜制而成的,是河南地區一道極為家常的傳統麵食。 河北育英小吃培訓中心專業傳授河南燜面、河南燴面、山西刀削麵、蘭州牛肉拉麵、安徽牛肉板面、武漢熱乾麵、加州牛肉麵、四川擔擔面、四川肥腸面、陽春面、小肥羊手撕面、羊湯燴面、蓋澆面、老北京炸醬面、東北打鹵面等,在這里學習技術都是現場實際操作、有高級技師(苗會敏老師)任教、一對一、手把手教、單人單間授課、學會為止、配方比例精確、每年免費技術升級、終身技術免費跟蹤服務,重德守信是我們的宗旨。 河北育英小吃培訓中心專業傳授、加盟各地特色小吃。學習技術都是准確比例配方、現場實際操作、名師手把手教、入學簽保會合同、隨到隨學、學會為止、每年技術免費升級、終身技術免費跟蹤服務。河北石家莊育英小吃培訓中心,可視頻教學,也可郵寄光碟。河北育英小吃培訓中心,各地特色小吃,誠招各地加盟商代理商。 育英小吃培訓是河北省正規國有學校,屬河北省婦聯創辦、成立於1998年,十幾年來誠信育人,規范辦學、有高級技師授課、超前的技術 、一流的口味、是你成功創業的好去向。河北育英小吃培訓中心專業傳授 各種面點:饅頭 油條 煎餅 烙餅 燒餅 餃子 包子 混沌 湯圓 面條 中西糕點..等~我們學校還傳授:火鍋、砂鍋、熏鹵醬肉、麻辣燙、燒烤、油炸食品、熏肉 腸、各地風味…等上千種特色小吃。加盟各地特色小吃! 河北石家莊廚師學校 河北石家莊小吃培訓學校 河北石家莊糕點學校 石家莊面點學校 小吃培訓 石家莊小吃培訓 小吃學校 哪裡教小吃技術 哪裡的小吃技術教的好 我想創業 我想學小吃河北小吃培訓石家莊小吃培訓 石家莊小吃培訓 哪裡傳授河南燜面技術 哪裡教河南燜面 正宗河南燜面學習 正宗河南燜面培訓 河南燜面製作 河南燜面培訓 想學正宗的河南燜面到哪裡 我想學河南燜面 河南燜面配方 我想吃河南燜面 春

② 許昌哪的燜面比較好吃呀!

我知道許昌襄縣,有一家王記燜面比較不錯
,那生意挺好的,但是在襄縣!

③ 漯河臨潁的南街村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到現在為止,這里已經全面的實現了子女入托上學,住房和醫療等完全免費的政策,而且通過艱苦的奮斗,南街村的 旅遊 已經比較具有規模了,有非常獨特的工業園區,還有植物園,高新農業園區,村民住宅區,還有廣場文化的展示區,喜歡紅色文化的話,還可以去看看革命傳統教育區,這些都是裡面不錯的景點。

如果想要在南街村這邊游覽的話,可以在南街村這邊乘坐電瓶車,當然,電瓶車費的費用是包含在門票的費用裡面的。在南街村裡面還有一個放映廳,這個放映廳主要是用於講述整個村落的 歷史 和現狀的,所以在放映廳裡面可以看到的是一個報告錄像,講解人是這里的村黨委書記,錄像大概是40分鍾左右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坐下來聽一聽,這對於 歷史 愛好者來說,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每一天播放《東方紅》的時候就是人們開始集體勞動的時候,而在吃飯的時間聽到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下班之後還有一首《 社會 主義好》,所以這裡面的教育氛圍也是非常濃厚的。 如果在東方紅廣場那邊走一圈的話,基本上可以看到一天24小時之內都會有民兵在那邊站崗。可以說,南街村是全面貫徹落實了 社會 主義發展的觀念,因此這里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

南街村位於中國休閑食品名城漯河市,中國休閑食品產業基地臨潁縣。是中國十大名村。紅色億元村。


景區有南街村植物園、南街村方便麵廠、南街村村民樓、電影院等等

另外在南街村朝陽門北約500米就是臨潁縣的鍾鼓樓譙樓。現在鼓樓附近已經開發成了隋唐商業街,非常不錯。有很多 美食 ,而且有很多好玩的。


南街村是國家的4A級 旅遊 景點。裡面好玩的還是有很多的。

鼓樓那一塊也是非常的熱鬧,尤其是鼓樓的豆腐片夾饃,在那一塊還是比較出名的。

現在正在建造仿古的步行街,預計今年能完工。一旦完工,可就更熱鬧了。北有黃龍濕地公園,南有植物園。

既然被稱為「紅色億元村」,村裡有好多當時革命時期留下的東西。村裡依舊走的毛主席當時的道路,到處可以看到有關革命時期的文化。

南街村還是挺有名的,南街村觀光園,南街村熱帶植物園,鼓樓,都挺好玩的。

1、小商橋

小商橋為古時商王經此而得名,橋因河而取名,河因橋而出名。小商橋始建於隋代開皇四年(584年),宋代大修,元大德年間重修,明正德年間整修,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再度整修.2001年06月25日,小商橋作為宋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這個很不錯的,基本一天就可以玩過來

2、黃龍濕地公園

黃龍濕地公園是臨潁縣實施的重大民生工程、生態工程,屬省級濕地公園。黃龍濕地公園建設的主題核心,是利用原有的大面積連片窯坑廢棄地,依託南水北調蓄水調節池,高起點規劃建設的集蓄水、生態、景觀、休閑、文化一體的綜合工程。很不錯的

3、南街村

南街村是臨潁縣城關鎮緊靠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107國道的全國十大名村,它是集體主義經濟的代名詞,著名紅色 旅遊 景點之一,全國農業 旅遊 示範點,國家AAAA級 旅遊 景區。到臨潁不來南街村是會後悔的!^_^希望這些能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來玩可以安排2天時間,可以到漯河許慎文化園、神州鳥園河上街古鎮,沙澧河風景區看看都是很不錯的景點

在臨潁貼吧看到有老鄉問,來臨潁出差,有什麼好推薦的?其實這種問題很多臨潁人都遇到過,無論是出去上學還是工作,被問及你們臨潁有什麼的時候,總是不知道說什麼?想了一下之後會小心翼翼地問,南街村你知道嗎?如果對方不知道,也許就會很尷尬,因為咱們臨潁人覺得咱臨潁還是挺好的啊!為啥不知道咋介紹呢?

為了解決這個尷尬的問題,我來寫一個臨潁 旅遊 攻略,方便臨潁人了解家鄉,也方便外來人了解臨潁,從給個維度逐漸把臨潁介紹清楚。

一, 歷史

臨潁的文明大概從五千年前開始,當時在潁河附近已經有咱們的祖先繁衍生息,臨潁之所以叫臨潁就是因為濱臨潁河,西周時期開始臨潁地區有兩個大鄉鎮基本的行政單位,城潁邑(今固廂鄉城頂村),大陵邑(今巨陵鄉巨陵村),西周屬於許國,許國就是許昌的許,許國後來被鄭國滅了,後來鄭國又被韓國所滅,但是臨潁沒有屬於韓國,而是歸了同是從晉國分出來的魏國,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戰國時候臨潁屬於魏國,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廢除分封設郡縣之後,臨潁屬於潁川郡,就是臨潁鼓樓上的潁川古郡。

真正意義上的升級成縣是西漢時期,成為縣級行政單位之後,縣城在固廂鄉城頂村,三國時期臨潁屬於曹魏,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就是在臨潁舉行的禪讓典禮,隋朝隋煬帝楊過時候因為潁河發大水,城頂村被淹了,所以縣城就遷到了現在臨潁老城區鼓樓周圍,一直保持至今,臨潁跟漯河原來都歸許昌地區管,後來許昌地區拆分,1986年漯河成為省轄市,臨潁就跟隨漯河從許昌拆分出來。隨著臨潁火車站的建立,新時代的臨潁城區逐漸西移,鼓樓附近就成了老城區,現在臨潁已經有了新區,火車站附近也屬於老城區了,現在臨潁新區是潁川大道周圍。

二,景區

臨潁縣境內的名勝古跡有很多,但是能夠吸引人的以小商橋、楊再興陵園、三絕碑、受禪台、鼓樓、陳星聚紀念館等為主,因為這些都有大眾感興趣的 歷史 文化在裡面,除了名勝古跡還有南街村、北徐村、龍堂村、胡橋村這些知名村莊也在開發 旅遊 項目,以南街村最為知名。千畝湖作為臨潁最大的濕地公園,近幾年也非常熱鬧,值得一去。

小商橋是中國目前現存最古樓的石拱橋,始建於隋開皇四年(隋文帝楊堅時期),比趙州橋早上十來年,被譽為天下第一橋,所以來臨潁必須要參觀小商橋,小商橋被譽為天下第一橋是在1982年被橋梁專家茅以升發現之後,而之前小商橋的名氣來源於宋朝時期,岳飛楊再興曾在這里大戰金兵,楊再興將軍就是犧牲在這里,岳飛從親筆在楊再興墓碑上刻字。目前小商橋和楊再興陵園已經合並成小商橋景區,屬於國家4A級景。

「受禪台」、「三絕碑」位於漯河市臨潁縣的繁城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以人文景觀為特色的三國文化遺址。在繁城鎮還建有漢獻帝廟,廟內原有建築已毀,現修建有保護房和西廂房。受禪碑與《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兩通石碑,系魏黃初元年所立,具體記載了魏公卿將軍勸進及漢獻帝禪位於曹丕的 歷史 經過。這二通碑由司空王朗撰文,尚書梁鵠手書,侍中鍾繇鐫刻,因撰文、書法、鐫刻俱佳,故稱「三絕碑」,是魏漢政權交替的 歷史 見證。

譙樓位於臨潁縣老城東大街北側,又稱鍾鼓樓。譙樓建築面積為168平方米,為磚築樓台式建築。台高6米,平台東西長14.7米,南北寬9.5米;拱形門洞可以通行車馬行人。拱門上方有青石匾一塊,橫額為「譙樓」二字。拱門北面上方有「潁川古郡」陰刻石額一方。譙樓始建於明清洪武三年,登上譙樓可遍觀全城景色。明嘉靖年間的《臨潁縣志》記載:「譙者,樓之別名也,謂為高樓於門上以望遠,故曰譙樓。景泰二年重修譙樓,架層樓高五丈,鑄造鍾兩千斤,增置鼓大十圍,民興寢之便焉。」明天啟年間,知縣靳光先於譙樓兩側,建鍾鼓二樓。

陳星聚,字耀堂,河南臨潁縣陳台鄉陳村人,公元1817年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先後中過秀才、舉人。47歲被任命為福建省順昌縣知縣。為政清廉,政績斐然,博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評。光緒初年,陳星聚被調往台灣,任鹿港、淡水同知,不久又擢升為台北知府。陳星聚上任伊始,便召集民工,修築加固台北城池。中法戰爭爆發後,他又積極購置武器,擴充軍隊,擊退了法軍的進攻,取得了台北保衛戰的勝利,為中國人民譜寫了一曲響亮的正氣歌。但不幸的是,陳星聚由於夙夜憂勤而積勞成疾,背上生了毒疽,疾病纏身,於公元1895年去世。清朝政府追封他為三品道台「御賜祭葬如例」。他的遺體由海運轉入運河,又轉陸運到河南臨潁,在他的家鄉陳村安葬。後人為紀念陳星聚,故改陳村為台陳。

南街村是臨潁縣城關鎮緊靠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107國道的全國十大名村,它是集體主義經濟的代名詞,著名紅色 旅遊 景點之一,全國農業 旅遊 示範點,國家AAAA級 旅遊 景區。

龍堂村位於臨潁縣潁北新城區西側2公里,1個自然村,7個村民組,800多戶,3095口人,2600畝耕地。由村黨委、村委會創辦的河南省龍雲集團有限公司是村級經濟實體,是農業部等九部委聯合認定的農業產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建成的農業高新 科技 示範園區,已成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樣板。龍堂村成為省內外知名的「小康村」、「文明村」、「明星村」、「國家級生態村」,被國家 旅遊 局命名為「全國農業 旅遊 示範點」

北徐庄村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杜曲鎮北部,地理位置優越,距縣城僅5分鍾車距。全村有2530口人,12個村民組,2429畝耕地。目前有四家全國500強企業與北徐集團進行合作合資,其工農業 旅遊 為特色,循環經濟是亮點。相繼建成農業觀光示範園、文化 科技 大院、北徐廣場、綠色游園等 旅遊 景點。目前是以工農業觀光 旅遊 為主的鄉村 旅遊 景區。

胡橋村景區隸屬臨潁縣大郭鎮胡橋村。依託胡橋村綠色生態、水體景觀、民俗特色3大 旅遊 資源,胡橋景區於2014年10月開工建設,以鄉村休閑、農事體驗等功能為主,兼顧養老 養生 、科普教育、商務會議、 美食 體驗等輔助 旅遊 功能。

千畝湖也叫臨潁縣黃龍濕地公園始建於2013年,是臨潁縣委、縣政府實施的重大民生工程、生態工程,它是利用原有大面積連片窯坑廢棄地,依託南水北調蓄水調節池,高起點規劃建設的集蓄水、生態、景觀、休閑、文化一體的綜合工程。黃龍濕地公園佔地1600畝,其中水域濕地面積800畝,公園以豐富的水景為主題,形成"一心、兩軸、八區、十二景"的景觀結構。公園內有大小橋幾十座,這些橋設計精巧、姿態優美,是公園內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下面分別對幾座名氣較大的橋作以簡單介紹。

除了這些臨潁還有十六連城故事、文峰古塔、王曲橋口古橋、大溝橋、王曲古銀杏樹、崗張古銀杏樹、紂城的古建築、大郭水閘、華嚴寺、百畝湖等地方可以去遊玩。

三、 美食

臨潁是典型的中原地區的飲食特徵,家裡面是早上晚上稀飯加饃炒菜,中午面條,米飯偶爾會吃,在外面吃飯的話,早上是以主食加湯或者稀飯,例如胡辣湯加水煎包,除了胡辣湯也有各種稀飯和粥以及豆腐腦等喝的,除了水煎包也有蒸的包子、菜饃、油饃、千層餅、油條等饃類主食,所謂包子油饃胡辣湯胡辣湯是最暢銷的早餐,當然早上也有部分人會吃熱乾麵,臨潁的熱乾麵跟武漢的不太一樣,煮的比較軟,調的時候也會加點湯,多放點芝麻醬別具一番風味。面類有湯面條(熗鍋面為代表)、燜面、撈面、燴面為主,餄烙面、拉麵、刀削麵也有,但是比例不是很大。

胡辣湯有三個流派,逍遙鎮和北舞渡比較出名,別的地方一般都是這兩種,臨潁多了一個繁城的胡辣湯,屬於臨潁本地的,三個流派各有特色,臨潁賣胡辣湯的很多,隨便就能找到,說起繁城算是臨潁 美食 的代表鄉鎮之一,繁城鎮屬於回族鎮,比較知名的 美食 有五香牛肉、羊肉湯、油酥火燒、燒雞等,五香牛肉臨潁除了繁城還有黃連城的牛肉也比較知名,同樣也是回民老鄉做出來的。羊肉湯分為清湯和紅燒兩種,清湯跟各地羊肉湯區別不大,紅燒的羊肉湯比較具備臨潁特色。

熗鍋面、燜面、撈面、餄烙面、拉麵、刀削麵跟別的地方區別不大,臨潁的燴面跟各地都不一樣,臨潁燴面是麻辣風味,當地稱之為雞絲燴面,其實就是雞塊,以麻辣大料鹵制雞塊作為鹵,煮好面之後澆蓋燴面之上,其中以項記最出名,因為麻辣很重,又比較油膩,很多人排隊吃的同時也有部分喜歡清淡的人不喜歡吃,除了項記臨潁還有很多麻辣雞絲燴面館,對麻辣不是很喜歡的也可以考慮別的稍微味輕一點的燴面館,如果真的是吃不了麻辣,那就可以選擇高湯燴面,高湯燴面是以鄭州高湯燴面最知名,臨潁也很多羊肉高湯燴面。

除了胡辣湯、水煎包、五香牛肉、羊肉湯、燴面等之外,臨潁還有一樣小吃必須嘗一下,那就是豆腐片,豆腐片以鼓樓豆腐最出名,豆腐切薄片,油炸之後放入雞湯裡面煮,鼓樓豆腐片可以說是很多臨潁人的童年味道之一。

臨潁還有一個身份不能不說,那就是中國休閑食品之都,在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第五屆三次理事會暨2016中國休閑食品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臨潁縣正式被命名為「中國休閑食品之都」。目前諸多中國名牌食品企業在臨潁都建有生產基地,休閑食品產業已成為臨潁縣的支柱性產業及戰略性主導產業。 南街村、上好佳、加多寶、盼盼、親親、雅客、養元、中大、雨潤、喜盈盈……中國馳名商標達15個;巧巧、巧玲瓏、香當當、琅琅脆、萬事興……省級著名商標33個。

食品工業很發達,但是這些主要都是銷售全國各地的食品,多是知名品牌,臨潁屬性不強,而臨潁本地能帶走的食品以南街村北京方便麵和真空包裝的五香牛肉為主,來臨潁回去時候可以帶這兩樣,很多外出打工的臨潁也是帶這兩樣,現在南街村北京方便麵網路銷售發達了,所以帶的也少了,而五香牛肉作為禮品的慢慢在興起。

臨潁的農產品特產以前沒有一個品牌,很多人說起土特產就頭疼,別的地方都是有各種水果啥的特產,臨潁讓人想起來的就是小麥,其實不然,只是水果之類的特產容易讓人津津樂道易於傳播,而臨潁的特產像大蒜、小辣椒是作為烹飪調料的身份出現的,不容易形成話題,所以一直品牌性不強,近些年隨著政府的宣傳和種植規模不斷變大,已經名聲在外了,臨潁的王崗鎮也被譽為中國辣椒第一鎮,皇帝廟和台陳大蒜也日漸出名,所以帶點本地大蒜和小辣椒也很合適,如果季節合適也可以去看看農田的種植場面,也很壯觀。

總結:

來臨潁玩一定要去小商橋、楊再興陵園、南街村、鼓樓、陳星聚紀念館、受禪台三絕碑,在縣城可以先去南街村和鼓樓,順道去一趟千畝湖,小商橋和楊再興陵園在一起,去的路上可以看看大溝橋,回來時候可以繞道台陳去台陳看陳星聚紀念館,受禪台三絕碑在繁城,需要單獨去,繁城可以多轉轉,玩的地方比較多,臨潁的母親河潁河就是從繁城進入的臨潁,新老潁河也是在繁城交匯,潁河也值得一去,目前政府在開發老潁河周邊,去繁城的路上會經過龍堂村和北徐村,順道可以停車看看,胡橋村在大郭鎮,去的話也要單獨去,當然跟繁城一樣會路過北徐和龍堂,大郭除了胡橋村還有大郭水閘可以看一下,平原上的水閘。各個鄉鎮也都各有特色,歡迎都去走走。

吃飯的話早上建議包子油饃胡辣湯,中午雞絲燴面或者羊肉湯,晚上豆腐片或者熱乾麵,包子油饃胡辣湯和燴面臨潁很多地方都有,隨便找找就行,豆腐片在鼓樓附近,豆腐片可以陪著火燒吃,去繁城時候可以在繁城多吃點繁城的 美食 ,繁城街上路邊飯店很多,各種 美食 都不錯,離開時候可以帶五香牛肉、北京方便麵、大蒜、小辣椒等特產

來南街村不是看景點的,是來看集體發展成果的!

小商橋,楊再興紀念館。

免費的有陳星聚紀念館。(台北首任之府。)

王曲村的千年銀杏樹,抗美援朝葛洪臣英雄紀念碑。

④ 臨潁有什麼特色小吃

項記燴面、鼓樓豆腐片、繁城羊肉湯、胡辣湯水煎包,熗鍋面,大盤雞、熱乾麵、烙饃、五香牛肉、砂鍋、燜面撈面、火鍋、餃子、啤酒鴨、等等。

⑤ 怎麼做燜面好吃 燜面好吃的做法

1、主料:濕面條300克、豬肉50克、豆角150克、黃豆芽140克、蒜薹100克。

2、輔料:蔥適量、姜適量、蒜適量、干辣椒適量、八角適量。

3、配料:老抽適量、生抽適量、鹽適量、料酒適量、香油適量。

4、濕面條中加少許油拌勻。

5、豆角洗凈斜切成段。

6、蒜薹切段。

7、黃豆芽掐掉根部,洗凈瀝干。

8、豬肉切絲,加少許鹽、料酒、生抽抓勻腌製片刻。

9、蔥姜蒜切末,准備干辣椒段適量,八角1個。

10、鍋中加適量油,油熱後倒入肉絲劃散至變色。

11、下蔥薑末、一半的蒜末、干辣椒、八角炒香。

12、下豆角、黃豆芽、蒜薹翻炒。

13、加適量生抽、老抽、料酒、鹽炒勻。

14、倒入熱水,水量沒過菜。

15、湯汁燒沸後,轉最小火,將面條鬆散地鋪在菜上,蓋上鍋蓋燜5分鍾。

16、5分鍾後,將面條整體翻個兒,再燜5分鍾。

17、將面條和菜拌勻,最後加入香油和剩下的一半蒜末再次拌勻。

⑥ 怎樣做燜面好吃 燜面好吃又家常的做法

1、食用油、花椒、大料、豬肉、蔥、姜、蒜、鹽、醬油、扁豆、土豆、西紅柿、面。

2、先把油熱了,放花椒、大料熟一下,然後花椒、大料撇掉;

3、把少量肉餡(喜歡肉片的可以用肉片,喜歡素食的可以不放)、蔥、姜、蒜、少量鹽、醬油大火煸炒一下,然後放洗好的扁豆和切成塊的土豆(塊不要太厚),再放適量的鹽和醬油然後翻炒一小會;

4、放入一個或兩個西紅柿再翻炒一下;

5、然後放入水(水放的不要沒過菜,水的量很重要),等水沸騰後把面放在上面,蓋好鍋蓋,大概中火燜15分鍾左右(要定時去看下水,可不要糊鍋哦,如果水不夠,可以適當加點);

6、水基本沒有後關火,然後把面和菜翻勻就可以了。

⑦ 燜面是哪裡的特色

燜面是哪裡的特色

燜面是哪裡的特色,燜面想必很多人都吃過,是傳統的麵食小吃,在陝西、山西、河南等地區非常常見,葷素搭配,營養美味,所以深受很多人都喜歡,那麼燜面是哪裡的特色?

燜面是哪裡的特色1

燜面和鹵面哪個好吃

看個人口味選擇。

燜面和鹵面都是面條中的精品,二者食材中都包括面條、菜、肉三種,但是燜面比鹵面的面條要更粗一些,鹵面一般選用的是集齊軋成的半干細細的,而燜面選用的是鹼面,燜面的口感比鹵面來說稍微豐富一些。它們的區別在於:

1、二者流行地區不同

雖然二者都是中國具有特色的傳統麵食,但是主流行地區不同。

燜面,主要流行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地區,包含陝西,北京,內蒙古等黃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區,除此之外,它也有很多其他的名字,例如蒸面、爐面等。

鹵面,是屬於福建漢族傳統風味的特色小吃,在福建是非常出名的,被福建部分城市的.人民在逢年過節或喜慶壽誕時,作為用來請客的禮食。在現如今的飲食行業,已把鹵面列為一項名點了。

2、二者製作工藝不同

首先,燜面主要在於燜,鹵面主要在於蒸。二者的主要原材料,顧名思義,肯定就是面條了,至於相關的配菜大家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添加。但是,燜面,配料主要是捲心菜,豆角和豬肉;而鹵面關鍵是需要調好湯汁,在熬湯的時候可以選擇加入肉片、花菜、香菇,木耳等原料。

其實兩者在前期都是炒菜,但是鹵面是面條和炒好的菜拌一拌,再蒸。燜面就是面條和菜一起拌好後,直接在熱鍋裡面燜。除此之外,燜面對於水的多少以及火候都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做燜面在加水時,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容易成為煮麵,少了容易導致水煮幹了面還沒有熟,火也不能太大,容易糊鍋,會降低口感。

3、二者口感不同

口感當然跟製作工藝密不可分,由於二者在對於用水和面條的濕潤程度不同;由於燜面和菜是直接放在一起蒸,因此燜面相對來說更油一點,但是鹵面就不會,依然可以品出面的香甜味道。

燜面是哪裡的特色?

燜面是中國中部和北部地區的傳統麵食之一。

燜面也叫蒸面、爐面、糊面、鹵面,主要在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安徽,湖北等地區流傳的比較廣,主要是由生鹼面、豬肉、豆角組成,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其它食材。燜面主要就是靠燜,燜出來的面,蔬菜中的養分和水分流失最少,所以燜面更加營養,口感更好。

燜面用生面還是熟面

燜面應該選用生面。

燜面一般都是用生的鹼面燜,因為鹼面在燜煮後不僅更能吸收湯汁中的味道,還能保證在有嚼勁;如果用熟面的話,面條經過長時間的燜煮還會吸收更多水分,非常容易導致面條變軟,吃起來沒有嚼勁,影響口感。

燜面是哪裡的特色2

1、燜面怎麼做

(1)食材准備

1、面: 提前和好面(餳1小時最好),比煮麵條的而稍硬即可。(或買機器, 要細的那種)。

2、豆角: 洗好,掰成約1寸的小段。(三口之家, 2斤左右即可)

3、豬肉: 切小薄片(多少、肥瘦根據個人喜好。如果偏瘦, 炒制時要稍多放油)

4、蔥絲、薑片、大料。

5、半小碗開水(或涼開水、純凈水均可)+ 醋1小勺(根據個人喜好可多可少)+ 香油少許 + 蒜泥+炒過豆角和肉後所用的湯汁(可根據喜好可放可不放)

2)製作步驟

3、這時再看已炒好菜的鍋,改成中火,以保證有足夠的蒸氣(如水多可先倒出一部分,鍋內留的水以剛不漫過豆角為宜)將二分之一的面均勻撒在菜上,蓋蓋燜2-3分鍾,用筷子將面條抖一抖,以免粘連,再放剩餘面,再燜2-3分鍾。

最後將配好的半碗水(備料5中所示)澆在面上,再蓋蓋燜1、2分鍾,(如水多可多燜一會兒,關火前鍋內的水應只有1cm為最好)關火。再蓋蓋燜1、2分鍾。掀蓋,拌勻即可吃了。

(3)注意事項

1、如果是買的面條,步驟2可省略。如想吃自己擀的面條,如果足夠熟練,方可按照步驟2做,如果不太熟練,可將步驟2提在步驟1的前面,但要注意不要讓面條粘連了。也可兩人合作,一個人做菜,一個人做面

2、放面條的次數可根據面多少定。

3、燜的過程要隨時注意鍋里的水,如果水少了, 可分次將倒出湯或開水順著鍋邊分次倒入鍋內,以保證鍋內有足夠的水。

2、面條什麼時候吃好

1、面條中午吃會更營養

面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條煮熟後會變成400克左右,因此能產生較強的飽腹感。

此外,面條能夠刺激人的思維活動,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需要一種碳水化合物佔50%的食品,面條就是人的大腦所需要的食品。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它們對腦細胞有刺激作用,所以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面條是不錯的選擇。而早上應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晚上吃面則不利於消化吸收。

2、原湯化原食有道理

傳統飲食中有「原湯化原食」的說法。人們在吃完面、水餃或元宵後,都要喝點原湯。從營養學觀點來看,這樣做是有道理的。煮澱粉類食物時,其表面的澱粉會散落到湯中,當加熱到100攝氏度時,澱粉顆粒會分解成糊精,能幫助消化食物。而且面湯中含有消化酶,在煮的過程中不會被破壞,也可幫助消化食物,所以喝原湯可以幫助減少積食。

3、面條並非越筋道越營養

面條的彈性和麵粉中的蛋白質關系密切;而麵粉的蛋白質含量及麵筋的質量,都和小麥的品種有關。一般來說,麵粉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在什麼添加劑都不加的情況下,它的韌性和彈性越好。但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跟筋道程度完全沒有關系。很多非常筋道的面條,其維生素含量甚至比普通面條還要低。

4、面適合溫乎乎的吃

面的吃法豐富多樣,有過水涼面,也有溫度極高的油潑面,但孫孟里建議,不應為了貪圖涼爽和刺激吃過涼或過熱的面。太熱的面對食道會有損傷,太涼則不利於消化吸收,大部分時間,吃碗溫乎乎的面最合適。

⑧ 燜面是哪裡的小吃 源自哪裡

山西麵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可以考證的時間算起,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麵食品約280種之多。一般家庭婦女能做幾十種,到了廚師手裡,更是花樣翻新,達到一面多樣、一面百味的境界。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的是山西燜面,這種麵食因為面的加工和平常我們印象中的煮不一樣,他是蒸熟的,所以吃起來的感覺勁道而具彈性,有嚼勁,再拌上豆角炒肉,那種感覺是很美妙的,這就是我們的美食文化吧!愛吃的朋友一定要學學。

作料:五花肉,豆角,蔥姜蒜,醬油,味精,鹽,西紅柿,糖,麵粉
做法:1.我們必須先把和好的面醒一醒,大約十分鍾,再 按手擀麵的方法切成細條,放進蒸籠中蒸大約半小時。(記住面一定不能和的軟了,不然會粘鍋和面條間相粘,所以面要和的硬點好)蒸好的面取出放一邊涼的,並用筷子把面條大概分開些.
2.開始炒菜了,炒菜大家都會,這沒什麼特別的了,先炒五花肉片,放進蔥姜蒜,翻炒後再加入適量糖提鮮,過後放入豆角翻炒,放醬油,大家知道豆角難熟,而不熟的豆角有毒,所以多炒會,五成熟時放入少量西紅柿,這個是為了提色,七成時放入鹽,直到豆角炒熟為止,放入蒸好的面進行翻炒,放味精和蒜末(按個人口味),再進行翻炒一兩分鍾,完工了,呵呵!

這就是我為大家介紹的山西麵食之一的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