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北京有哪些美食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北京有哪些美食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0-03 23:44:16

『壹』 北京特色美食小吃有哪些

北京特色美食小吃有炸醬面,北京烤鴨,驢打滾,豆汁,豌豆黃,涼糕,青團,臘八粥,爆肚、薄脆等等,其中的炸醬面是中國傳統特色麵食,被譽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

北京特色美食小吃有哪些

羊爆肚的吃法在過去很講究,要按羊肚部位選料加工成肚板、肚葫蘆、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顧客願吃哪個部位,隨便選擇。

薄脆也是北京傳統風味小吃,薄脆,故名思義,即薄又脆,但薄而不碎,脆而不艮,香酥可口,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北京吃早點,常向賣炸油餅的要個薄脆。

北京小吃可分為漢民風味、回民風味和宮廷風味三種,在烹制方式上又有蒸、炸、煎、烙、爆、烤、涮、沖、煨、熬等各種作法,共計約有百餘來種。

『貳』 北京有哪些美食推薦

1.四季民福
這家餐廳都是逢年過節,或者過生日,我帶爸爸媽媽常去的餐廳,烤鴨鮮嫩,鴨皮香酥,口感細膩,蘸白糖那叫一個地道。炒菜與其他京味兒餐廳相差不大,可根據自身口味兒選擇,推薦秘制酥皮蝦、干炸小丸子。
2.聚寶源
提起牛街 ,除了老北京小吃,人人皆知的就是聚寶源的銅鍋涮肉了,非常火爆,等位時間很長,不過這兩年開了幾家分店,也沒必要都擠到牛街總店去吃了,我去過牡丹園店,味道、肉質也很不錯~手切、爆肚必不可少!!

3.炙子革命老北京炙子烤肉
炭盆上放上棱條的烤盤,一盤肉下去,滋滋冒著油和香氣,有比這更適合貼秋膘的嗎?曾帶爸媽和朋友多次來吃的一家店,想吃老北京烤肉就來這兒准沒錯~腌制過的牛羊肉、雞翅、烤魚豆腐、肉餡香菇、土豆片,蘸著秘制小料,這是什麼神仙美味!

『叄』 北京旅遊經典小吃推薦,27種地道小吃,你應該知道的美味

北京這座城很大,好吃的很多,似乎全世界的 美食 都能在這找到。我們現在要推薦的是屬於老北京地地道道的小吃。一種胡同兒的味道,更是一種飲食的文化。

帶朋友來北京玩,想吃北京特色小吃的時候,不要只知道烤鴨,炸醬面了。下面這些 美食 ,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個遍。

1、北京烤鴨

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特產,由中國漢族人研製於明朝,在當時是宮廷食品。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其中以全聚德最為出名。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

2、 豆汁兒

豆汁兒是老北京獨特的漢族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 歷史 。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提起北京小吃,首先讓人想起豆汁。豆汁兒具有色澤灰綠,豆汁濃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獨特風味的冬、春季流行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對它有特殊的偏愛。北京賣豆汁兒的小店雖然不像以前那樣多了,但是像德華居小店、錦馨回民豆汁兒店等生意依然和以前一樣火爆。尤其是錦馨回民豆汁兒店,因為這里的豆汁兒和焦圈都有「中華名小吃」之稱,都得到了原來花市火神廟「豆汁丁」的真傳,十分地道,所以生意更是紅火。

3、老北京炸醬面

老北京炸醬面在北京十分流行,而上海、廣東、東北也有不同製法的炸醬面。韓國亦有炸醬面,是由華僑帶入韓國,以春醬(黑豆醬)為調味料,加上洋蔥、蝦、肉類等。在老北京,常見的是豬肉丁炸醬。老北京人吃炸醬面,冷天講究吃熱的,謂之「鍋兒挑」(完全不過水),熱天吃過水面,但湯要篦盡。根據季節佐以各種時鮮小菜,謂之「全面碼兒」。

4、 鹵煮火燒

鹵煮火燒是北京漢族特色小吃,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鹵煮火燒。地道的北京人估計沒幾個不好吃鹵煮火燒的。鹵煮火燒是老北京純粹的東西,土生土長,比京劇還要純粹。最初的鹵煮出自於宮廷的「蘇造肉。」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鹵煮火燒。

5、 豌豆黃兒

豌豆黃兒是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原為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清代宮廷的豌豆黃兒,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按北京習俗,農歷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因此每當春季豌豆黃就上市,一直供應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黃兒有兩種,一種是北海公園仿膳製作的所謂宮廷小吃。另一種則是走街串巷的小販出售的製作較粗糙的豌豆黃兒,這兩種小吃都叫豌豆黃兒,但用料、工藝、價格有天壤之別。

6、 炒肝兒

炒肝兒是北京地區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之一,清末由前門外鮮魚口「會仙居」的「白水雜碎」改進而成。名炒肝兒,其實以豬肥腸為主,豬肝只佔1/3。製作方法是先將豬腸用鹼、鹽浸泡揉搓,用清水加醋洗凈後再煮。開鍋後改用文火燉,鍋蓋蓋好使腸子熟透而不跑油。爛熟後切成5分長的小段,俗稱「頂針段」,再將鮮豬肝洗凈,用刀斜片成柳葉形的條。

7、 爆肚

爆肚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吃,多為回族同胞經營。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記載。過去和現時,每當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館和攤販就經營爆肚。北京天橋有「爆肚石」,門框胡同有「爆肚楊」,還有「爆肚馮」、「爆肚滿」等最為出名。爆肚是個統稱,它分羊爆肚和牛爆肚,牛爆肚分兩種———牛百葉和牛肚仁;羊爆肚分9種———羊散丹、羊肚領、陽面肚板、陰面肚板、蘑菇兒、蘑菇兒尖、食信兒、葫蘆兒、大草牙。爆肚王一般只做5種大眾易於接受的品種:牛百葉、牛肚仁、羊散丹、羊肚領、羊肚板(陽面肚板)。

8、 油茶

油茶是北京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中的滋補佳品,它是用麵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麵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沖成漿糊狀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為早餐或午點,很受百姓喜愛。

9、京式果脯

果脯,也稱蜜餞,是以桃、杏、李、棗或冬瓜、生薑等果蔬為原料,用糖或蜂蜜腌制後而加工成的食品。除了作為小吃或零食直接食用外,蜜餞也可以用來放於蛋糕、餅乾等點心上作為點綴。果脯是明朝時期的御膳房發明的。北京和台灣為蜜餞生產重鎮。北京所產的果脯稱為京式果脯,是北京特產,中外聞名。果脯種類繁多,著名傳統產品有蘋果脯、酸角脯、杏脯、梨脯、桃脯、太平果脯、青梅、山楂片、果丹皮等。

10、 炸灌腸

炸灌腸是一種北京特有的風味小吃,早在明劉若愚所著《明宮史》中就有記載。清光緒年間福興居的灌腸在京城小有名氣,福興居的掌櫃被稱為為"灌腸普",傳說其製作的灌腸為慈禧所喜。老北京的灌腸以長安街聚仙居的最好。最初的灌腸是用豬大腸灌制進澱粉、碎肉製成的,後來隨著 歷史 的發展,灌腸的製作工藝發生了變化,改用澱粉加上紅曲和香料灌在豬小腸中成型,而超市中能夠買到的灌腸則把紅曲和小腸都省去了,僅僅是用綠豆澱粉加香料灌製成型的一個長長的澱粉腸。

11、 糖火燒

糖火燒是是北京地區漢族傳統小吃。北京人常吃的早點之一,已有 300多年 歷史 ,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缸爐燒餅原為河北省小吃,後傳入北京,成為北京小吃。其特點是用缸作成爐子,將燒餅生坯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12、 芸豆卷

是北京地區漢族民間傳統名點,後流傳入清宮。具有色澤雪白,質地柔軟細膩,餡料香甜爽口的特色。傳說是慈禧太後聽見宮外有小販叫賣,便召進宮內品嘗,覺得很好吃,於是命令御膳房專門製作,芸豆捲成了慈禧的御前御點。

13、 焦圈

焦圈是一種北京特有的炸制食品,碗口大小,形似西方的炸麵包圈,但口感更酥脆。可貯存十天半月,質不變,酥脆不皮。焦圈常作為另一種北京特有小吃豆汁兒的配菜食用。
老北京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酥脆油香的味兒,真叫人吃不夠。北京人吃燒餅,常愛夾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種古老食品,製作比較麻煩,由於勞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願製作,故有一段時間常斷檔。說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知道一個「焦圈俊王」,原是「南來順」職工,已故去。他的技藝一般人不能與之相比,炸出的焦圈個個棕黃,大小一般,特別是具有香、酥、脆的特點,放在桌上,稍碰即碎,決無硬艮的感覺。

14、 麻豆腐

麻豆腐是北京的特產,河南安陽也有類似食物,稱為粉漿坨子。此物出自舊京的粉房。粉房原來是出產粉皮澱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隨碾隨加水,同時這豆子就分成了三種東西。頂細的成了豆漿,是正品,用來做澱粉;頂稀的成了汁兒,即是豆汁;中間一層稠糊凝滯的暗綠色粉漿,裝入布袋加熱一煮,濾去水份,就是麻豆腐。一般百姓炒麻豆腐要用羊油、黃醬加上黃豆芽或青豆芽以及雪裡蕻要炒至黏黏糊糊的,呈灰綠色,炒好後,將炸好的紅辣椒油潑在上邊即成,呈紅、綠、黃色,口感香醇味厚,酸咸適口,別有風味。

15、 驢打滾

驢打滾是老北京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驢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面、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製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16、 艾窩窩

艾窩窩,是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是用糯米製作的清真風味小吃,其特點是色澤雪白,形如球狀,質地粘軟,口味香甜。不僅北京人喜歡這款小吃,就是進京的外地人也常常要品味下這款聞名全國的清真小吃。每年農歷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艾窩窩 歷史 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 《酌中志》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 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

17、 豆餡燒餅

豆陷燒餅又稱蛤蟆吐蜜,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見品種,因其以豆沙為餡而得名,在烤制過程中,因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豆餡,掛著燒餅邊上,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種燒餅為蛤蟆吐蜜。

18、 燒賣

燒賣在中國南北方都有,是一種面制的食品,品種繁多,在江蘇、浙江、廣東一帶,人們把它叫做燒賣,而在北京、內蒙古等地則將它稱為燒麥、稍麥、稍美(北方稍美與南方燒賣不同,以羊肉大蔥為主)。燒麥是北京久負盛名的漢族小吃之一。燒賣起源於元大都(今北京),是地道的京味小吃。現在我國各地均有。燒麥起源於包子,它與包子的區別在於頂部不封口,作石榴狀。明代稱燒麥為紗帽,清代稱之為鬼蓬頭。清乾隆年間的竹枝詞有「燒麥餛鈍列滿盤」的說法。北京燒賣根據季節不同四季餡料有別:春季以青韭為上,夏季以羊肉西葫蘆為優,秋季以蟹肉餡應時,冬季以三鮮為佳。

19、 褡褳火燒

褡褳火燒是一種北京常見食品,用面片裝入餡,兩面折上,另兩面不封口,放入油鍋煎熟,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因其長型,有時對折。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故名。其口味類似鍋貼,但形狀不同。褡褳火燒與天津的鍋貼較為相似,但餡料和製作方法上不同。

20、 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是有名的京味小吃,其有著老北京十三絕的稱號,也是北京小吃中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奶油炸糕呈圓形,外焦里嫩,香味濃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

21、 酸梅湯

酸梅湯是老北京傳統的消暑飲料,在炎熱的季節,多數人家會買烏梅來自行熬制(也有用楊梅代替烏梅),里邊放點白糖去酸,冰鎮後飲用。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這幾種材料。《本草綱目》說:「梅實采半黃者,以煙熏之為烏梅。」它能除熱送涼,安心止痛,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亂、痢疾,神話小說《白蛇傳》就寫了烏梅辟疫的故事。該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確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北京製作酸梅湯,當以琉璃廠的信遠齋為最有名。

22、 冰糖葫蘆

糖葫蘆是中國漢族傳統小吃,它是將野果用竹簽串成串後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北方冬天常見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被凍硬,吃起來又酸又甜,還很冰。

23、 灌腸

灌腸是北京地區漢族傳統名吃之一。是北京人喜愛的一種大眾街頭小吃。北京最早的「灌腸」鋪是後門橋頭路東的「福興居」,清光緒年間開業,掌櫃的姓普,人稱「灌腸普」。他家以真正的豬肥腸灌上碎肉、澱粉 和其它香料,煮得不軟不硬、烙得不老不皮,外焦里嫩,澆上鹽水、蒜汁兒,吃起來別有風味。 據說慈禧太後在地安門火神廟進香之餘,曾到這里品嘗,並大加贊賞。

24、 薩其馬

薩其馬,又稱沙琪瑪,滿族的一種食物。清代關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將面條炸熟後,用糖混合成小塊。薩其馬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點之一,北京十三絕之一。過去在北京亦曾寫作「沙其馬」、「賽利馬」等等。薩其馬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郁的特色。

25、 饊子麻花

饊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北京十三絕之一,很受百姓歡迎,它的製作比較麻煩。在事先將礬、鹼、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溫水溶化,再將麵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後挫長條盤起來餳一會兒,然後揪成40克一個的小劑。饊子麻花古名為「環餅」、「寒具」,質地酥脆,香甜可口。環餅據說遠在戰國時代就有,秦漢以來成為寒食節的必吃食品。

26、 薑汁排叉兒

薑汁排叉兒是北京十三絕之一,從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鮮姜,因而食用時有明顯的鮮姜味而得名。據《天橋小吃》作者張次溪先生說:"舊天橋有專門賣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紙包裝,加上紅商標,時過年送禮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對這種小炸食前人還有詩稱贊說:"全憑手藝制將來,具體面微哄小孩。錦匣蒲包裝飾好,玲瓏巧小見奇才。

27、 蜜麻花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見名品,又稱糖耳朵,北京十三絕之一,因為它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詩說:「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侶蜜麻花,勞聲借問誰家好,遙指前邊某二巴」。並注說:「糖耳朵蜜麻花,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麵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稱之稀也」。

不斷更新全國各地小吃推薦。關注我,點擊文章看配圖小吃。

『肆』 北京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到北京必吃的十大美食分享

1、烤鴨。

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選用優質肉食鴨為原料,經數道工序後烤制而成。成品金黃油亮、干松酥嫩,食用時,用烙好的薄荷葉餅抹上甜面醬,加京蔥段兒,捲成筒狀,一口咬下去,香、酥、嫩同時涌心間。

2、驢打滾。

老北京傳統小吃之一,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得名。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叫人百吃不厭。

3、艾窩窩。

歷史悠久的老北京風味小吃,主要食材是糯米粉、麵粉做外皮,其內包的餡料富有變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葯泥等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質地粘軟,口味香甜,色澤雪白,常以紅色山楂糕點綴。每年農歷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愛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

4、豌豆黃。

老北京傳統小吃,通常將豌豆磨碎、去皮、洗凈、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成品後,外觀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一口咬下去,香、酥、嫩同時涌心間。

5、涮羊肉。

北京美食的代表,是一道由羊肉為主料的美味佳餚,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純老北京口味,絕對地道。一般都是一邊涮肉一邊涮菜搭配來吃也不會太膩。

6、炸醬面。

老北京富有特色的美食,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面醬炸炒,即成炸醬。面條煮熟後,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面。

7、鹵煮。

最有北京味道的小吃,土生土長,比京劇還要純粹。火燒切井字頭,豆腐切三角,小腸、肺頭剁小塊,從鍋里舀一勺老湯往碗里一澆,再來點蒜泥,豆腐乳,辣椒,韭菜花,熱騰騰的一碗上來,火燒、肺頭、豆腐吸足了湯汁,火燒透而不膩,肉爛而不糟。

8、爆肚兒。

北京風味小吃中著名的回族小吃,多為回族同胞經營。把鮮牛肚或鮮羊肚洗凈整理後,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料吃,質地鮮嫩,口味香脆。

9、炒肝兒。

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

10、豆汁。

北京獨具特色的民間小吃,已流傳上千年,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等功效。

『伍』 北京美食排行榜前十

北京美食排行榜前十有以下這些:

1、北京烤鴨

烤鴨是北京十大名吃中深受國外友人喜歡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於南北朝時代,在當時是宮廷食品,逐漸傳到民間,它被譽為「天下美味」。

『陸』 北京美食推薦

北京美食推薦如下:

1、炒疙瘩

炒疙瘩是一種老北京的特色麵食。炒疙瘩顏色深黃,黃綠相映成輝,入口綿軟柔韌,醇香可口。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它屬於清真小吃中的一道美食,深受大多數北京人的喜愛。

『柒』 北京特色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1、北京烤鴨

烤鴨是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的北京知名菜式,只選用優質北京肉鴨,用帶有天然香氣的木材烤制,鴨皮色澤透潤,肉質肥而不膩,外焦里嫩,令人入口難忘,口齒留香。細分的北京烤鴨又分為掛爐烤鴨和燜爐烤鴨,如今較多的店採用掛爐烤鴨製法。

是北京非常具有特色的一道小吃。麵茶不是茶,而是一種麵食,是用黍子面或小米麵煮成粥狀,再淋上一層厚厚的芝麻醬,美味咸香。

『捌』 北京有哪些特色小吃和美食

提到北京有名的小吃,你會想到什麼?豆汁?不過這老北京喜愛的豆汁一般外地人接受不了。我記得我第一次喝這玩意時,差點沒吐出來。實在不習慣。雖然朋友說再多喝兩口,你就會愛上它。但是我總覺得這是一段孽緣,還是不要開始比較好。不開玩笑了,言歸正傳,北京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自然有來自世界各地的 美食 ,這些我就不介紹了,給大家介紹一些北京傳統小吃。

一、熏魚兒

這熏魚兒是極好的下酒菜。雖然被叫做熏魚兒,其實和魚一點關系也沒有。老北京人喜歡把豬頭肉煮熟後再熏上一番。熏制過後,這顏色也變得頗為好看,入口呢,卻沒有一般豬頭肉的那種膩。

二、炒肝兒

這是一道極具民間特色的小吃,為什麼這么說呢?擱古代,那個貴族吃內臟啊。這都是「下等人」才吃的食物。不過這並不妨礙它的美味。以豬的肝臟和大腸為主料,再用澱粉勾芡,輔以蒜泥等配料。這道小吃其實極考驗廚師功力,因為用豬大腸做過菜的人,處理不好,別說好吃了,恐怕你都不願意吃第二口。

三、炸醬面

記得很早之前看《家有兒女》的時候,劉星的姥姥經常給他做炸醬面。我是南方人,麵食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多見。我們主要還是吃米飯,所以根本不知道炸醬面是啥物,但是總感覺很好吃的樣子,作為北京的傳統小吃之一。炸醬面算是一款深受大家喜愛的 美食 。一般最常見的炸醬面是豬肉丁炸醬。當然什麼醬這完全取決於你的口味,在加上當季特有的各種面碼兒,可以多吃兩碗。

四、豌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將豌豆煮爛後,加入白糖,桂花等配料熬成糊狀。和豆腐的製作過程還有點類似,都需要點石膏。最後冷卻後切成方塊即可食用了,不過我比較喜歡放入冰箱中凍上一會,再吃。夏天吃的時候不要太舒服。

篇幅有限,不能給大家一一介紹,歡迎大家留言補充哈。

Cola

我把冠絕京城的黑窯廠糖油餅包場了,還有誰?!

原創 沈一點北京 2017-03-26 17:38

糖油餅,作為老北京早點里特有的小吃之一,一碗豆漿加倆兒糖油餅是50年前老北京早點攤上的標配,是獨屬於80年代前的重要記憶,當年遍布大街小巷的炸糖油餅早點攤兒,熱情的吆喝聲,現炸現吃的糖油餅、油條,美味的豆漿,都是記憶里的味道。不知何時起,清晨遍布大街小巷的糖油餅攤販越來越少,那樣熙熙攘攘的人群,熱熱鬧鬧的景象都不復存在。

為了一嘗這記憶中的老北京美味,今天胖花特地去尋味傳說中冠絕京城的黑窯廠糖油餅,據說每天早上能賣出上千份,甚至好些人從北城、昌平為了吃上這一口,大清早的趕過來排隊。

都說混北京若沒有吃過黑窯廠的糖油餅,怎能算圓滿。所以,胖花今日冒雨和寒風,特地七點多早起去拔草這家店,嘗嘗北京排隊排到哭的南城黑窯廠糖油餅的味道到底有多迷人。

坐公交到陶然亭北門,下車後向東走近100米,看到陶然亭公園北門在馬路對面的巷子,過馬路,沿著巷子一直走,就能看到左手邊的黑窯廠路牌,繼續直走,你就能看到那家傳說中的老北京炙子烤肉,沒錯他家就是黑窯廠糖油餅的店。



你經歷過嗎,吃完一頓早飯,走出店外,發現整個世界都變了,難道黑窯廠的一個糖油餅,可以讓我穿越時空嗎?要知道,前一會進門前的世界可是這樣的啊!



可是萬萬沒想到,胖花硬生生把每早座無虛席,排滿長龍般隊伍的爆火小店,吃出了包場的感覺,享受了VVIP的高星級待遇。胖花內心微微有點小惶恐、小忐忑。



看吧,胖花一到店,原本想把每樣早點各叫一份來為大家好好測評一番,可是老闆說沒有那麼多了,所以胖花趕緊要了一份白油餅,一份糖油餅,一碗羊雜湯,一碗豆漿。回頭看看後面的隊伍,只怕稍稍晚一點,就啥也沒有了。

↓↓↓

Contents

黑窯廠白油餅

黑窯廠糖油餅

黑窯廠豆漿

黑窯廠羊雜湯

湖北油餅

黑窯廠油餅的由來

-大合照-

黑窯廠白油餅

親測:外表焦香酥脆,內里偏軟厚實,撕開時,有筋道,吃起來帶點嚼勁,口感不錯,但,就個人喜好來說,味道偏淡了點。

推薦指數:☆☆☆☆

適宜人群:清淡愛好者

黑窯廠糖油餅

親測:因為是要的單糖,所以只有一面有糖衣,被胖花打開壓在了下面,從照片上打開的那面看起來跟白油餅外表色澤一樣,其實掛上糖衣的那一面色澤暗紅偏黑,因為油餅太香,因為天氣太冷,忍不住就趕緊吃了一口,簡直美味,厚實的面餅上掛著甜脆的厚厚糖衣,愛的簡直無法自拔!

剛出鍋的糖油餅,內里松軟厚實,外面的紅糖衣焦脆,吃起來外酥嫩,搭配的剛剛好。聽拼桌的阿姨說,他們都是這兒好多年的老顧客了,每天早上就愛和叔叔來這邊吃上這一口,而且,還可以多加一點錢,在油餅上掛兩面糖。唉~趕緊沖出去說再來一個加雙面糖,被告知,沒有了。好吧,下次趕早!

推薦指數:☆☆☆☆☆

適宜人群:除了戒甜食的普羅大眾

黑窯廠豆漿

親測:正宗老豆漿,豆味十足,相比於現在外面賣的那些現磨豆漿,我還是更懷戀這口童年的老味道,醇醇的豆子香味,加點糖,喝上一口,彷彿回到了兒時,每天上學都會早點攤前買上一碗,5毛錢,喝的心裡暖暖的。最愛這口,再配上一根剛出鍋的油條,蘸著豆漿吃,別提多美味了。所以,忍不住。。。。

是的,你沒看錯,胖花忍不住用糖油餅蘸了豆漿,這味道妥妥的。別跟我說糖油餅應該卷牛舌餅,我偏愛這樣!也別問我為什麼?我不會告訴你,我就是叛逆!

推薦指數:☆☆☆☆☆

適宜人群:就愛這款豆漿者

黑窯廠羊雜湯

親測:滿滿一大碗,羊雜豐富的快要溢出來,分量十足,撒上一把香菜,來勺麻醬,在這雨夾雪的天氣,來上一口,簡直倍爽。前幾口鮮香,吃了一半,有點開始膩味,回味一般。

推薦指數:☆☆☆

適宜人群:對羊雜湯里的羊雜分量極度強迫症者

湖北家鄉油餅

沒圖,我沒圖,親手畫的,將就著看看吧。

吃完這黑窯廠糖油餅,喝完他家豆漿,突然有點懷戀家鄉的油餅了。離家快一年了,就算回家過年也只待了七天,緊迫的行程,都沒好好嘗一口家鄉的油餅和米餃。

家鄉的油餅相較於北方的油餅,沒有那麼的厚實,薄薄的面餅中間夾著些許榨菜、韭菜還有肉沫,入鍋炸的兩面金黃,在油鍋的架子上濾掉多餘的油分,微微冷卻。油餅的兩面焦酥,中間夾餡豐富,小時候最愛吃的油餅裡面的榨菜粒,還時常和小夥伴比賽,誰能夠一口吃到油餅里的夾餡!哈哈,雖然幼稚,可透著純真的快樂。

還有那米餃子和團子,說不下去了,再說就該哭了。

黑窯廠油餅的由來

陶然亭公園北門對面的黑窯廠街清真早點鋪:黑窯廠糖油餅,只此一家!老闆說,當初2001年開業的這家小店,原本是做老北京炙子烤肉,早點做糖油餅也只當做是副業,沒想到一來二去名氣傳開了,大家紛紛過來購買。所以,這家店的大招牌是老北京炙子烤肉!營業時間周一到周五,6:00~9:30;周六到周日,6:00~10:00。

總有一個人在堅守,總有一種味道讓你記憶猶新。

感謝黑窯廠糖油餅店裡的店員們,在我忘情的品味 美食 的時候,縱使收了攤,那麼疲憊,也沒有出聲打擾我,謝謝,非常感謝,下次外出采訪,不會這么迷迷糊糊啦~

如果你有什麼 美食 故事,期待你與我分享,歡迎來稿,我是胖花~

人間有至味 最饞在北京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北京小吃太多了,比如,北京烤鴨,鹵煮,炒肝,豆汁,焦圈,爆肚,冰糖葫蘆,護國寺小吃等等…

我主要說一下:豆汁膠圈和麵茶兩個吧。豆汁膠圈是絕配,一般人喝不慣,因為豆汁是豆腐的渣子發酵做成的,豆腐的渣子以前都是老北京的窮人才喝。所以說,民間的飲食文化才是源遠流長的。豆汁膠圈和鹹菜絲是老北京的老百姓的早餐,目前年輕人不怎麼喜歡這口了,上了歲數的人喜歡這口。麵茶我去吃的時候雖然大家都有在喝。但是,喝的這種文化已經沒有了。喝麵茶不能用勺子,嘴留著碗邊喝。其實在傳承下來飲食文化有的沒有全都傳承下來

北京的小吃太多了,如果說最具特色的也是非常多。

首先北京的小吃有個特點,就是把普通的食材精細加工,比如鹵煮火燒,炒肝,炸灌腸。在舊 社會 都是下水,味道都比較大。權貴階層根本不會吃,也是北京獨特的 歷史 背景造成的,兩朝古都太多的達官顯貴,和皇族。造成普通老百姓物資的匱乏。所以各種平時不被關注的下水或者邊角料也被精細加工成為流傳百年的經典 美食 。

下面是幾種北京非常有特色的小吃,水爆肚,門釘肉餅,燒餅夾牛肉, 炸灌腸。

一天菜譜

早餐:焦圈豆汁,炒肝包子,

午餐:北京烤鴨,北京烤肉,

晚餐: 老北京炸醬面,水爆肚。

最後,小吃推薦去牛街,那裡比較全。烤鴨可以去四季民福,還有一個在故宮里開的,就是得排隊。剩下一般都可以味道差不太多。

北京的 美食 ,首先我會想到炸醬面,烤鴨,鹵煮小腸,爆肚,涮火鍋豆汁,炒肝,等等很多,個人認為什麼是 美食 ,首先自己喜歡的就是 美食 ,別人說的再好自己不喜歡也沒有關系對吧。

北漂周一為您介紹下北京的特色 美食 和小吃

北京特色小吃有北京烤鴨、鹵煮、驢打滾、老北京炸醬面、炒肝、爆肚、涮羊肉、麵茶等等。

我不是北京的,但我知道北京有北京烤鴨,還有就是早餐非常有特色,有焦圈和豆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