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潮州海鮮哪裡的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潮州海鮮哪裡的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8-11 22:21:34

『壹』 潮汕美食有那些

1.潮汕腌蟹
許多潮汕人喜吃腌制水產品,因為水產品經過腌制後,鮮香甜美,極為可口,比煎煮燜炒更具美味。腌蟹雖好腸胃不好的人不能多吃喲。

2.蚝烙
就是把薯粉跟生蚝和在一起,打入雞蛋,放置在平底的煎鼎中輕輕翻烙,不一會兒,煎好的蚝烙就像張大薄餅香噴噴地吐著金黃色的泡泡呈現在眼前,把它盛在盤中,撒上青翠的芫荽,一盤色香味俱全的蚝烙就出爐了。

3.菜脯煎蛋
菜脯煎蛋很簡單,主要材料就是菜脯和雞蛋。但是這道菜,卻可以說是所有潮汕人的最愛。香嫩的雞蛋中,還有爽脆可口、略帶甜味的菜脯,無論是吃飯、喝粥、吃蚝烙都可以配上那麼一碟菜譜煎蛋。小編的最愛,沒有之一!

4.牛肉
潮汕牛肉丸最好吃,牛肉丸又分牛肉丸和牛筋丸,小編最喜歡牛筋丸,非常香。傳統上好的牛肉丸都是手打的,非常彈口。吃牛肉丸還要配上本地的沙茶醬才更有風味哦。

5.宮粽球
老媽宮粽球指汕頭市昇平路頭媽祖宮(即老媽宮)附近的順德號的粽球。由於粽是用竹葉包裹,要打開吃了才知道味道,於是有此俗語。喻事久見人心。由於潮人有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而且在南方過了端午節,氣候開始轉熱,故俗語中還有「五月未食粽,破裘唔敢放」的諺語。

6.蝦棗
用鮮美海蝦肉和清甜的荸薺,外加豬板油,蔥等炸成的超級好吃的蝦棗。

7.糯米脹豬腸
可以蘸甜醬油,也有人喜歡蘸桔油,地域不同,吃法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這糯米脹豬腸都非常非常的好吃。一般製法是取豬大腸中段,搓洗至無異味,將糯米、豬肉、香菇、蝦、蓮子等輔料拌勻,然後填裝入洗好的豬腸中,兩端用紗線扎緊,放開水鍋里煮約1小時,撈出斜切成小片,就可以蘸醬吃啦。

8.潮州魚餃
潮州魚餃與其他餃類不同,取海鮮為原料製成餃皮。餡里有肥、瘦豬肉、蔥末、蝦米末、荸薺粒……

9.砂鍋粥
潮汕砂鍋粥是專用砂鍋煮出來的咸香粥,粥是主料,配料一般有河海鮮、禽類、蛇龜等,此粥是一種近幾年新興起的產業.潮汕砂鍋粥最早出現於深圳地區,目前遍及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幾千家專門煮潮汕砂鍋粥的店鋪。

10.鴨母捻
潮州傳統名小食,首創於清代初年,類似於北方的湯圓,但潮州叫「鴨母捻」其實是取它的形狀像母鴨在水上漂浮游盪的意思。鴨母捻傳統製作要求嚴格,要求皮柔韌,餡軟滑。鴨母捻有多種餡(綠豆、紅豆、芋泥等),為便於區分,不同餡的鴨母捻都有自己的記號,如有的形狀圓、有的橢圓,有的有紅點。還可以把「鴨母捻」撈干,灑上花生芝麻碎,這樣就成了另一種美食「鳳凰春」。

11.鹵水鵝腸
經過鹵制以後,去除了鵝的腥味,吃起來軟中帶脆,吃完以後有回味,吃的時候喝點酒最好了。

12.蚝
小時候的時候試過自己開蚝,帶著手套和蚝鉗撬開以後,輕輕地用水洗一洗就吃,真心鮮甜無比。現在的小編已經沒有勇氣生吃了,但是蚝粥、蚝烙……還是超級超級喜歡的。

13.薄殼
薄殼學名「尋氏肌蛤」,是潮汕人極為喜愛的一種殼類海鮮,其營養價值頗高。一般家常的吃法除了用「金不換」清炒外,還能煮粿條,去殼的「薄殼米」炒蔥則成為佐粥的美味小菜。 小編喜歡吃薄殼烙,薄殼也是小編至愛之一呀。

14.炒田螺
炒田螺哪裡都有,但是家裡的味道總是最好的。靠海的潮汕人啊,似乎喜歡夜晚坐在路邊,吸幾顆田螺,再喝一口酒,和兄弟談天說地。

15.菜頭粿
即蘿卜糕,菜頭粿原料很多,有芹菜、蒜花、花生仁、胡椒粉等,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蘿卜。吃菜頭粿時要先切成小塊,用油煎成金黃色,吃起來外皮酥脆,內里柔軟香甜。小編喜歡蘸點辣椒醬吃,真是白吃不厭。

16.血蛤
經開水燙幾秒之後就可以吃,撥開殼可以看見血一樣的分泌液,所以稱之為血蛤。雖然很多人表示接受不了,但它是小編的心頭菜啊!這東西除了可以補血還可以潤五臟、健胃、清熱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熱咳嗽、胸脅疼痛、痰中帶血等。

17.蝦姑
蝦姑的正規寫法應為「蝦蛄」。別名「攋尿蝦」(常誤寫為瀨尿蝦或賴尿蝦)、「螳螂蝦」、「爬蝦」、「口蝦蛄」,「皮皮蝦」,「蝦狗彈」,又稱「富貴蝦」、「琵琶蝦」等。鮮甜的蝦姑,可以生腌了吃,也請可以清炒……

18.鹹水粿
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形狀小巧,貌似小碗碟,中間盛著加了少許辣椒醬的潮州特產菜脯粒,色澤潔白如豆腐,口感滑潤柔軟,突出菜脯的咸芳味。小編偶爾回去,總會找一餐只吃鹹水粿,吃到飽為止。

19.豬腳圈
豬腳圈是一道頗具特色的油炸粿類小食,餡料有芋頭、紅豆、生蔥珠、五香粉等。因形狀類似豬腳而得名。小編小時的至愛之一,記得還有種醬酸酸甜甜的可以蘸著吃。

20.炒糕粿
以優質稻米為原料,經浸洗後磨成米漿,用專門的蒸具將米漿逐層加工蒸熟,製成軟硬適中的大塊白米糕,再均勻切成小塊,加入魚露和紅色的甜醬油調勻後煎至金黃。煎好後再和入芥蘭菜、鮮蝦肉、瘦豬肉、鮮蚝仔、鮮雞蛋等多種配料,加入沙茶醬、辣椒醬、味精、雪粉水、上湯,使其成品達到外酥內軟,色澤金黃艷麗。喜歡吃香辣者則佐以辣椒醬或者沙茶醬吃之,喜歡吃香甜者則佐以白糖粉吃之,口味各有特色。

21.草粿
「叮叮叮叮,豆花,草粿,凍~ 」,草粿,也叫仙草蜜。製作草粿需用一種稱為草粿草的植物。小時候總會央求賣草粿的給多些、多撒一些糖。

22.揭西擂茶
主料是大米或爆米花,但配料比較復雜,先把花生、芝麻、茶葉、金不換或者苦辣芯,放在擂缽里,用擂茶棍擂成糊糊,沖上開水,然後在砂鍋里炒些蘿卜干、甘藍菜、大蔥、青蔥、黃豆、樹菜等等。或者再配些瘦肉絲、蝦仁米、魷魚等,最後混合炊熟的白米飯(或者爆米花)。這樣的擂茶吃起來甜、酸、辣、苦、咸五味俱有,大開胃口,饒有風味。特別是到了每年正月初七,家家戶戶都吃擂茶,因是初七用七種菜,故稱「七樣菜茶」,也有用十五種菜的,則稱「十五種菜茶」。

23.腸粉
腸粉也是潮汕的風味小吃。在大街小巷隨處都可見大大小小的腸粉店,每天早晨,學生和上班族都紛紛光顧腸粉攤,攤主熱情地招呼,忙得不可開交。一盤熱氣騰騰的腸粉白色的粿條好似一張薄紗包裹著各式食物——有蝦仁的、有豬或牛肉末的、青菜、蛋花……,要不是為了品味這份美食,還真讓人不忍心破壞它的這層雪白外衣。

24.綠豆餅
綠豆餅是選擇優質麵粉深加工後,配備營養豐富的綠豆餡,並運用專用的配料,加工而成,其松、香、酥、軟、香醇誘人、細膩香軟,是市場火爆的特色傳統糕點小吃。

25.白皮餅
由麵粉,豆沙或芋泥製作而成。

26.春餅
原是立春日的食品,現代潮汕春餅的用料和製法:將面料製成的薄餅皮披開,放入用魚露、味精、胡椒粉、麻油、豬油攪拌均勻的綠豆瓣,豬肉,鮮蝦肉,香茹,蝦米和蒜茸,包成卷狀,用稀麵糊粘緊接合處,放入約180℃的油鍋炸至呈金黃色。其特點是:外皮酥脆,餡料濃香。

27.翻砂芋
翻砂芋,過去是中秋節的應時食品。芋頭去表皮後,切成指狀小塊,放入油鍋中炸熟撈起。隔一會兒,再將芋塊放人油中,以除去水汽。然後用白糖加水適量,放入鍋中煮,到糖水像膠水一樣粘時,即將芋塊放入,拌勻撈起,並馬上從爐上拿開。

28.腐乳餅
腐乳餅是潮州的著名小吃,有獨特的南乳蒜頭和醇酒的氣味,味道濃郁、甜而不膩。用精麵粉制皮,餡中添加豬肉,烘烤後皮薄而不裂,是餅食中的佼佼者。

29.粿條湯
粿條湯一般可分以豬骨或雞骨頭熬煮的湯底,或牛肉粿條湯。

30.粿汁
在街上,隨處可見賣粿汁的小食攤,叫一碗熱騰騰好像粿條般滑口的粿片,淋上淺棕色的鹵汁,再點些鹵豬腸、鹵肉、鹵蛋、豆乾或菜尾等,這就是粿汁了,粿汁要趁熱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

31.干粿

32.尖米丸
用潮汕優質稻米做成的圓形兩頭尖的米類小吃。尖米丸烹調工藝講究「清、鮮、巧」風格。丸體佐料保持新鮮,先將丸體在清沸水中泡過,再匯入滾燙的豬骨原味湯,加上肉片、魷魚、墨魚脯、蝦仁之類佐料,調以魚露、胡椒粉之類配料,最後,在清湯面上撒下幾片青翠的香菜或蔥珠,與潔白的丸體和鮮艷的肉片,構成和諧的色調,清美的味道,美觀的造型,令顧客贊嘆不已,在品嘗之餘,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33.糕燒番薯
「糕」在潮汕話中是液體濃度高的意思,所以糕燒的特點是糖漿濃度很高的菜。主要食材是紅薯,是一道傳統的潮汕小吃,歷史十分悠久。

34.金玉滿堂
又是一道甜食。鍋中放水加入白糖、煮開溶化成糖漿,然後將炸過的,芋頭、紅薯、姜薯和白果扔進去慢火熬熟,出鍋後撒上一些白芝麻就好了。

35.鼠殼粿
鼠殼也稱鼠曲粿、茨殼粿。取田埂野生的「鼠麴草」熬成湯汁,調入豬油及糯米粉製成粿皮,包上豆沙或糯米、花生仁、蝦仁、豬肉調成的餡料,咸甜隨意,再用圓形或桃形印模壓印成形,放新鮮竹葉上或香蕉樹的葉子上面,然後上鍋蒸熟,這也是鼠殼粿不同與其他粿的一點。

36.鱟粿
製作鱟粿,要浸米磨漿,然後按比例混和薯粉,和鱟汁盛在模具中,嵌入鮮蝦或肉碎,炊熟後,將粿取出,放在油鍋里用文火煎至粿心熟透,但粿面不黃不焦,撈出後加上適量的辣椒醬或豉油,就可進食了。

37.干同粿和芋粿
干同也是就馬鈴薯。皮是薯粉做的,裡面黃色的,包著馬鈴薯的是「干同粿」,裡面紫色的,包著芋頭絲的就是「芋粿」。

38.韭菜粿
裡麵包著韭菜的粿。

39.無米粿
無米粿,有人叫它水晶球,其實兩種東西是不同的哦。無米粿用的是茨粉,水晶球用的是生粉。從明代開始無米粿就在潮汕地區流行了,在饒平還流傳著關於無米粿的美麗傳說,真是典型的巧婦能為無米之炊。

40.水晶球
水晶球用的是生粉,做出來的皮薄、厚度均勻、有韌性、光滑、透明,粿體呈球狀,能夠明顯地看到裡麵包的餡。餡有甜有咸,如綠豆餡、豆沙、芋泥等等。因為熟的生粉不易沾手,相對無米粿來說還是比較容易做,但要做成皮厚度均勻和做得更圓也並非那麼容易。

41.乒乓粿
採用白砂糖、芝麻仁、花生仁、檳醅麩、蔥珠油為粿餡。統的乒乓粿餡內含黑芝麻,糖粉,碾碎的花生;後來又增加了豆沙餡、香芋餡,為了滿足高血糖患者的要求,近年來更是增加了鹹味的乒乓粿,種類多樣。一般可以煎、蒸著吃。

42.卷煎
製作卷煎的原料較多,首先要准備的主料是用清水浸一個多小時的糯米,接著要准備的配料有濕香菇、蝦米、用老抽、白糖腌制過的豬五花肉、栗子、蓮子、芋、蓮角等,還要少許的芹菜珠,調入味精、胡椒粉、魚露,最後還需要取腐皮一張,把攪拌均勻的糯米飯放在腐皮上捲成條狀長卷,放到蒸籠上蒸3分鍾左右,香噴噴的卷煎就可出爐了,吃時憑個人喜好也可把卷煎切成塊狀下鍋略煎再吃,所以賣卷煎的小食店也有提供為客人把卷煎切塊略煎熱的服務。

43.落湯錢
也叫「軟果,用花生、芝麻炒熟壓爛與白糖粉混合,將糯米粉和成粉團,蒸熟,然後切成小件,沾上以配料即成。有益氣止泄,補中益氣,主消渴,暖脾胃之效,既是葯膳,又是美食。

44.米潤
米潤是由糯米、白糖、麥芽糖和豬油等加工而成的。米潤呈板塊狀,潔白晶瑩,入口膠粘而不粘牙,甜而不膩,香醇清爽。

45.糯米糍
吃上去黏黏的,但又爽口彈牙的糯米糍。

46.糯米塞藕
主要用藕、糯米、花生、紅棗、蓮子、紅豆、紅糖做成。黏黏的糯米加上脆脆的蓮藕,吃了一個之後根本停不下來。

47.咸雜
潮汕地區的配粥咸雜,品種之多,令人眼花繚亂。有咸酸菜、貢菜、烏欖、橄欖菜、菜脯、薄殼米、魚飯、各種腌制的小海蟹、咸薄殼,咸蝦蛄……小編最愛的是酸酸咸鹹的橄欖糝,

48.普寧豆腐(豆乾)
將普寧豆腐切件,放入熱油中炸制而成,吃時蘸上韭菜鹽水,外酥內嫩,風味相當獨特。普寧豆腐呈方塊狀,有黃、白之分,以黃皮的普寧豆腐為多見,可以焗、煎或油炸,普寧炸豆腐就用了油炸之法。

49.書冊糕
書冊糕,又名雲片糕、燉糕。之所以稱「書冊糕」,是因為這種糕點一片片緊相貼,形似一小本裝訂成冊的書而得名。有點甜,配茶還是不錯的。

50.酥餃
每當有隆重的節日時,潮汕人家都會做酥餃。一口咬下去,就咬到了餡,餡料里糖漿的甜、花生和芝麻的香讓人滿口留香,那種感覺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51.酥糖
口感鬆脆、香甜的糖食。

52.宵米
燒賣,潮汕人叫宵米,其實燒賣是起源於北方的,但是在潮汕地區非常流行。

53.油索
看起來像東北的大麻花,但潮汕的油索卻有著其獨特的風韻。潮汕油索甜而脆,裡面濃濃的香蔥味道總是讓小編流連忘返,還有油索外面一層薄薄的白紗糖,嘗起來甜而不膩,新鮮出爐的油索香脆可口,咬一口脆脆的,吃一口甜甜的,聞一口香香的。哎呦,油索還有鹹的喲。

54.芋泥
以芋頭煮熟搗爛加紅棗、櫻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豬油等輔料製成。要做好的芋泥,除了採用好的芋頭,那勺豬油也很關鍵喲。

55.芋丸
拳頭那麼大的芋丸啊,可以蒸、炸著吃。芋頭的質量決定了芋丸好不好吃。

56.芝麻茶和杏仁茶
杏仁茶和芝麻茶都是源於潮州府城,大都是小販挑一副小擔,擺一小牌(或在擔上書寫「杏仁茶」、「芝麻茶」字樣),擺賣於路口小巷邊,讓路人於小桌旁坐下慢慢品味,此情此景,真有點古城風韻。杏仁茶、芝麻茶味道濃香,獨具風味,令人回味無窮,值得一嘗。

57.功夫茶
壓箱寶當然就是能夠代表潮汕美食文化的——「 茶」 啦!

『貳』 潮州特產有什麼在潮州哪裡可以買到正宗的特產

純復制黏貼
潮州特產
◇ 鳳凰單叢產於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烏崬山。其成品條索緊結重實,茶湯金黃明澈,具有獨特的天然花香,口感香醇,喉底回味甘鮮,且頗耐沖泡;飲畢聞杯,余香留底,大有「繞鼻三日不絕」之勢,堪稱「天、地、人」具備之佳茗。 ◇ 嶺頭單叢 產於潮州市饒平縣北部山嶽,系採用二十年以上高山單叢茶精細製作而成。外形條索緊結、挺直,香氣獨特,滋味濃醇,「蜜韻重」,回甘力強,湯色金黃透亮。 ◇ 石鼓坪烏龍石鼓坪是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著名畲族鄉,所產烏龍茶最負盛名。 ◇ 蓬萊茗產於潮州市潮安縣赤鳳鎮。揉合綠茶與烏龍茶制和工藝研製而成之新品種,兼有綠茶的青湯綠葉、清醇回甘和烏龍茶的天然花香特點。 ◇ 楓溪陶瓷潮州生產陶瓷始於新石器時代;到了兩晉、南北朝,逐步趨向瓷化;唐代,古城北郊已有瓷窯;北宋,古城東郊的筆架山,出現了百窯村瓷製品除日用瓷、衛生瓷,以及工藝瓷等6000多樣花色品種。潮州陶瓷的裝飾,有潮彩、粉彩、釉下彩、貼花、印花、裝飾土等。生產量已經佔全國百分之五十。 潮州陶瓷製品遠銷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瓷塑通花和瓷花,是最具特色的傳統美術工藝,深受歡迎。1978年10月,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訪問朝鮮時,便以楓溪產的1.2米高的層鏤空「友誼」通花瓶作為珍貴禮品送給金日成主席。 建於楓溪區的「南國瓷鄉陳列館」,陳列的產品集中了大部分楓溪陶瓷的精品,是楓溪陶瓷傳統藝術的縮影。國內外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對楓溪陶瓷給予很高的評價。 ◇ 抽紗潮州抽紗是傳統的潮州刺綉與歐洲抽紗相結合的產物,有著百年的歷史,以其技藝精巧、輕盈淡雅見長,被譽為「南國名花」。潮州抽紗的特點是按一定圖案抽出布料中的某些經緯線,以針線縫鎖抽口,再加花紋刺綉。潮州抽紗通過400多種巧妙的針法工藝和繁復精緻的設計布局,變化出千姿百態的圖案。潮州抽紗的主要品種有手巾、檯布、綉衣、床罩、被枕套、靠墊、餐套等,產品遠銷美國、日本、義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不少產品多次作為國禮品贈送外賓。 ◇ 金漆木雕潮州木雕萌芽於唐宋時期。潮州金漆木雕是在木雕作品上聚漆貼金,使其具有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潮州木雕作品款式多樣,有廳堂用的門窗、屏風、櫃櫥、幾案床榻、橫披條幅,有迎神賽會用的香爐、神龕、燭台、饌盒,還有人物、花鳥等各式各樣的藝術品。木雕雕刻技巧有浮雕、沉雕、鋸通雕、通雕、圓雕等。玲瓏剔透的木雕作品,聚漆貼金以後,顯得更加華貴。潮州金漆木雕遠銷德國、加拿大、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 玉雕明代,潮州已有生產玉器的作坊。潮州玉雕以南方碧玉為主要原料,近年兼用遼寧岫玉、河南獨玉和加拿大碧玉。產品古樸典雅,主要品種有首飾、人物、盆景、爐瓶、茶酒具、碗類等。潮州的玉雕製品,深受港澳同胞和東南亞僑胞的喜愛,在國內旅遊市場也很暢銷。 ◇ 金銀首飾潮州金銀首飾工藝始於晚清。潮州金銀首飾品種繁多,有手鐲、手鏈、戒指、胸花、項鏈、耳環、頭結、發夾、釵牌、墜等1000多個花色品種;造型除部分採用幾何圖形外,大多以象徵吉祥、平安、友愛為題材,構思獨特,美觀新穎,富麗華貴。潮州金銀飾品暢銷歐洲、東南亞、中東、香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部分內銷旅遊市場。 ◇ 香包香包是潮州民間獨特的傳統工藝品。其製作方法是在綢緞或布料上綉制各種花卉鳥獸,內包香料。香包外觀精巧,氣味芬芳。傳統香包有香囊、粽球、針包、瓜子雞、紐絨、結帶等,造型美觀,品種多樣。香包主要用於佩帶或作為吊墜飾物。 ◇ 麥桿畫潮州麥桿畫是一種洋溢著濃郁鄉士氣息的民間藝術,其製作方法是用刀具裁剪麥稈片貼成各種畫面。潮州麥桿畫的創作始於本世紀40年代,品種有掛屏、日歷板、書簽、賀片、仿古小畫片和仿郵票小彩片等欣賞品,也有立體造型的首飾盒、茶葉盒、鏡框、文房四寶等衫品的裝飾。麥桿畫利用麥桿的反光作用,產生特殊的藝術意境。麥桿畫內空豐富,構圖獨特,生動傳神,多彩多姿。 ◇ 竹製品潮州東北部山區盛產竹子,有毛竹、綠竹、厘竹、桂竹,為生產竹製品提供豐富原料。潮州生產的竹製品除桌、椅、幾、谷答、畚箕、竹簍、扁擔、籮、筐等傢具和傢具外,還有窗簾、門簾、燈罩、扇子、吊籃、花籃、涼席等日用品和工藝品。潮州竹製品遠銷美國、加拿大、法國、挪威、義大利、德國、芬蘭、荷蘭、瑞典、比利時、日本、東南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 茶葉潮州茶的種植和製作歷史長、品種多。目前潮州茶的品種,主要有鳳凰水仙、福建水仙、烏龍、石古烏龍、梅占、名花、奇蘭、黃旦、鐵觀音、本山、大紅、黃金香、肉桂等10多個。其中鳳凰水仙最多,為潮州的當家茶。據林業部門統計,全市現有茶園85000多畝,擁有中小型初、精製茶葉加工廠120家。潮州茶葉以其品質優良飲譽海內外,遠銷歐美和東南亞,是本市的重要創匯商品。 潮州生產的茶葉,較著名的優質品種是鳳凰單叢,以其形美、色翠、香郁、味甘稱絕。鳳凰浪菜、石古坪烏龍、嶺頭白葉單叢茶多次獲國家部級優質品獎。名優良種還有鋪埔白葉、大山黃旦等。 ◇ 水果涼果潮州是南方的水果之鄉,應時水果琳琅滿目,潮州柑更是名聞遐邇。各類水果緊隨季節變換而相繼上市。春有枇杷、楊梅、青梅、桃、李;夏有荔枝、菠蘿、芒果、沙梨;秋有龍眼、楊桃、柚、柿、番石榴;冬有橄欖、柑、桔、香蕉等。四季佳果令人垂涎。 全市常栽果樹有22科128個品種,其中名優稀果有鸛巢柑、孚中選蕉柑、錢東新坡蜜柑、古樓山烏葉荔枝、溪口香蕉、草埔種龍眼、風來朵龍眼、大紅柿、紅種甜楊桃、青皮香橄欖、獨核黃皮、漁村楊梅、白飯桃、紅肉枇杷、紅毛梨、菠蘿等。 用潮州水果加工製作的各式涼果,從內容到包裝都很有特色。化皮橄和糖金桔等獲部優產品獎。此外,全市加工的涼果有甘草橄欖、青李、加應子、話梅、五香梅、糖楊桃、話芒果、蜜芒果、話桃條、蜜桃條、柑餅、蜜柑、九制陳皮等50多個品種。 ◇ 潮州柑 潮州柑是柑中最有名的世界良種,春末夏初開白花,秋季結果,冬季收獲。 潮州柑有碰桶柑、蕉柑、雪柑3個品種,碰桶柑果碩大,朱黃色,皮鬆脆而浮凸,不緊黏其瓣,故最易除皮。瓣肥汁多而少核,味甜如蜜,有「蜜柑」之美譽。蕉柑形狀略小,皮較厚硬,與瓣貼實,這種柑稍遜碰桶柑,蜜餞的柑餅多用它製成,雪柑有點近似新會橙,汁多,但稍酸,適宜切開吮汁。 潮州柑種植歷史悠久。唐初漳州別駕丁儒題詠的詩中有「蜜取花間液,柑藏樹上珍」之句,說的就是潮州柑。潮州柑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明人有「潮果以柑為第一品,味甘而香,肉肥而核小……」的記載。現在,潮州柑不僅在東南亞揚名,甚至遠至美國、歐洲,其罐頭製品,也遍銷全世界。 ◇ 潮州菜潮州菜源於潮州,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潮州菜可追溯到漢。盛唐之後,受中原烹飪技藝的影響,發展很快。唐代韓愈臨潮時,對潮菜美味贊嘆說:「……章舉馬甲柱,所以怪目呈。其餘數十種,莫不可嘆」。至明末清初,潮州菜進入鼎盛時期,潮州城內名店林立,名師輩出,名菜紛呈。近代,由於潮籍海外華僑的往來,潮州菜博採海內外名食之精華,菜式更加豐富多彩,質量精益求精。時至今日,潮州菜已經發展成為獨具嶺南文化特色、馳名海內外的我國名菜之一。潮州地處亞熱帶,南臨大海,海產豐富。潮州菜的最突出特點,是以烹制海鮮見長。對海鮮的烹調選料考究,製作精細,至於以醬碟佐料,達到新鮮美味,清而不淡, 鮮而不腥, 郁而不膩。如鴛鴦膏蟹、生菜龍蝦、紅燉魚翅、蚝烙、清燉烏耳鰻、清湯蟹丸等,是潮州菜海鮮類的代表名作。潮州菜的另一特點,是善於烹制以蔬果為原料的素菜。 有煎、炒、烹、 炸、燜、燉、烤、焗、鹵、熏扣、泡、滾、拌等,而且刀工講究。多樣化的製作方式,形成了潮州菜的風味特色。

『叄』 潮汕地區有哪些美食

胡榮泉的「鴨母捻」
說甜湯,許多人會想起潮城大街(太平路)胡榮泉的「鴨母捻」。
胡榮泉的「鴨母捻」,就是廣州,客屬的大(米志)耙<潮稱落湯(米志)>包上甜餡。昔時胡榮泉店中有一姓鄭名手,他做的「鴨母捻」,潔白柔韌甜滑。王雯墨以上等糯米浸透,用石磨磨成粉漿,再把粉漿倒進一個質地較疏的布袋中,讓它把水分一滴滴的滴出來,到一定時間,使漿粉保存適當水分,然後倒出來用力揉壓,直至它又柔又韌,再做成小酒杯般的(米志)耙皮,包上精製的黑、綠豆沙、芋泥或水晶(冬瓜冊、香黃片制的)甜餡,捏成一粒粒較荔枝果大些的「鴉母捻」,放進白糖湯中煮熟,每碗四粒,配上甜湯;冬夜夏日進店去,來它一碗,不太甜,也不過飽。潮州人多喜歡它。
由於時間的推移,胡榮泉前日名手已年老離去,店也改營餅食,但潮城還有幾檔賣甜湯,「鴨母念」的,目前以下市的一檔,顧客們認為較有昔時風味。

「右營前」周伯的蝦丸魚餃
在西馬路上,距名勝境百米地方,前稱「右營前」。解放前有一間果條鋪「周順興」,主人周海清伯,身材高壯,滿頭白發,圓圓的臉。這周伯目賣果條面湯,可是出名的是蝦丸魚餃湯。他的蝦丸鮮紅甜脆,魚餃更是皮脆餡香。這主要是制魚餃皮的魚,堅持用池魚,不雜海魚腥味。蝦丸全用較大條鮮蝦,捶制夠工,料真物美。白天,入夜,路經右營前,來一碗蝦丸魚餃湯,真是令人腹飽口香,久久不忘。今日「右營前」已不復見這果條鋪,筆者了解,周伯也已逝世,有女兒於西馬路十八曲巷口售賣「魚餃」,甚得好平。現在義安路新街頭市場中,也有幾擋賣蝦丸魚餃的,多已不及周伯所制風味,惟一姓辛的夫婦所售的魚餃,肉香皮爽,日日生意興隆,如遇節日更有應接不暇之慨。

「吉成」的鹵豬母肉
在今日太平路的衛星一路口北面,昔時有一較大間的出名飯萊店——吉成號。進店正中就是樓梯,上面大木樓,安置好幾套桌椅,當日就以售賣鹵豬母肉出名。
「吉成」的鹵豬母肉,尤以乳渣肉最佳。他們把豬母肉{及乳渣肉)裝進一大鉎鍋,這鉎鍋是另加工特製的,上圈加錘下底缶的,慢火精燉,配以上等鼓油,甜鼓油,因時間久,火候夠,故肉糜又香又夠味,色澤棕紅,用筷輕輕一挾,如挾豆腐。這豬母肉下酒、送飯、配粥皆宜,老年人和牙力差者更感妙不可言,故亦名揚遐邇。
「吉成」出名鹵豬母肉外,如鹵鯽魚,也以火候夠,魚腥盡消,肉實味美受人贊賞,另有雞鴨、肉芽炒盤。殘冬寒夜,三五良朋,到吉成樓上,先來幾兩燒酒,夥計送過小邊爐來,溫酒,燉菜,豬母肉,鹵鯽魚,或許多一小碟雜菜,三杯下肚,再加一小碗白粥,酒美、菜香、肚飽,寒氣全消,然後慢步回家,真是不亦樂乎!
聽說吉成號開創早在一百多年前,解放初才停歇,有說「吉成」當日贈豬母肉的大鉎鍋,天為燉煮豬肉,從不間歇,二三十年來日日如是,使鍋里滿布豬朥肉味,甚為香美,是巨富人家與遠近菜飯店所望塵莫及的,曾聞有人願以高價,要求買此鹵缽,吉成號東家還不肯出讓哩!
今天,旅外老一輩鄉親一談起潮州鹵味,吉成的鹵豬母肉,尤為大家所樂道的。

「城守頭」妹仔兄「粿汁」
多點年紀的潮城人,終會記著:「城守頭」妹仔兄的「粿汁」是一件令人喜愛的小食,價低物美,老少不分,貧富能嘗。
『城守頭」,乾隆《潮州府志·卷七·署廨》:「城守營都司暑在城西石人橋,康熙十六年丁已建」。在今日中山路打銀街頭(同仁里對面),現路牌還寫著「城守頭」。
妹仔兄原名鄭賢業,昔年他家就在城守頭,且在家的左釁設店出賣「粿汁」著名。「粿汁」得先用上白米浸後磨成米漿,然後一瓢瓢的倒到平面煎鼎上,烤成一圓張一圓張的「棵汁皮」,但又不能烤得太乾太熟,就這樣一張張掛到竹竿上涼乾,拿下來切成三角形一片片的,放進鍋里,用剛開的水一沖,再配上些適度鹽水,米漿水,然後再放到爐上一滾,拿起來,倒到備好的另一大缽,這樣,便一碗碗的盛起來,再配上一些香味熏人的「蔥珠膀」——用鮮蔥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慢火厚膀(或油)煮起來,到蔥塊赤熟,但不燒焦又飽吸油席香味———這樣香熟可口小配料供應,每碗過去三五個銅板 (幾分錢,今賣一角),這樣,妹仔兄的「粿汁」,每一小片既熟透又不太糜,且有韌、爽、加上蔥珠膀,真是一想起令人饞涎欲滴,何況妹仔兄還經常備有煮得很夠味的「甜豆乾」,鹵肉,帶甜味的臘腸,冬來又有「熟凍肉」。冷天晨早,北風襲人,到妹仔店,來一二碗「粿汁」,加些小雜咸,其妙處,閣下當可理解。他如每近中午,下午三四時,在他店前特備的長凳上,坐的,蹲的滿是顧客,不論大戶人家,或挑擔路過,各來一碗,耗費不多,大家都吃得開,大家都齊聲叫好。妹仔兄的「粿汁」,就這樣,揚名遐邇。在今日,就是海外歸來的老鄉親,提起吃粿汁,大家都會憶起妹仔兄的。妹仔兄的粿汁店,一直供應至抗日戰爭,潮州淪陷。
潮城陷敵,妹仔兄舉家避難歸湖葫蘆市,初時賣粿汁,仍甚暢旺,後來增加妙賣,作為飯店。不久,日機瘋狂轟炸葫蘆市——當日葫蘆市為一村埔臨時集市,鋪店均系以竹篷搭建——妹仔兄的店鋪,與其他商店一樣,均遭焚毀,損失頗重。妹仔兄,一售雜食小販,隨大家守義在外,刻苦六年,更值得贊許,直至抗戰勝利,才與大家一起回城。
現在妹仔兄已逝世,但城守頭仍有一攤賣粿汁的,主人正是妹仔兄的小兒子,每天上午可能備料,未得供應;下午出售,潮人過此仍樂意來一碗粿汁,一二塊甜豆乾,有的憶及妹仔兄的,故也特往嘗味,還是不錯。看今日「城守頭」,憶及妹仔兄,令人深有流光電逝之感。
這攤粿汁,也很熱鬧,祝願小食攤興隆昌盛!

劉察巷頭「禧盛」筍粿
多點年紀的人,大都還記著過去城內劉察巷頭「禧盛」的筍粿很有名。說准些,「禧盛」粿鋪地點是靠宰輔巷尾那一畔,距今已有八九十年了,主人黃錦銳,個子較高,清瘦,為人老實誠摯,二十多歲便創這「禧盛」號,他老人家住在鋪對面,人稱:「黃厝內」。初時鋪面並不寬敞,只雇一、二個幫手而已。經營「紅桃酵粿」雇賣,兼做筍粿。筍粿先以上白米磨粉,以開水沖熟,揉壓拌成柔韌粿皮,再包上筍餡。
潮州竹筍,早巳遠近知名,新宮、鳳山筍,上埔紅塗筍,農歷五月上市,真是嫩且甜。不論煮湯炒盤,嘗者大呼:「甜過雞肉」!老年人寫信海外兒孫,還有「四月楊梅五月筍,你身緣何來歸來」句子。憶起旅外親人,在鄉時喜食竹筍,今五月竹筍上市,還不歸來;古代詩人也為竹筍寫了不少詩,唐代白居易有「且食勿踟躕,南風吹為竹」詩句,大叫好筍快吃,遲些時作竹了。宋時僧人贊予還撰寫了《筍譜》,說宋時竹筍已有一百多種,產地及如何加工都有記述。
筍,潮州竹筍,做起筍粿,更不簡單,「禧盛」筍粿,先選鮮嫩好筍去掉粗老筍頭,切成碎粒,使之煮熟後吃起來不礙嘴,再配上豬肉,香菇蝦米,名豉油,合成粿餡,包作一個個像餃形的筍粿,蒸熟起來,香味四溢,今日想起,還令人饞涎欲滴。有人再於鼎上一煎,沾上浙醋吃。每天上午九點多種「禧盛」鋪前已有不少購買筍粿的人。就這樣,這劉察巷頭筍粿,稱譽數十年直至解放後黃錦銳本人年歲多,兒子赴港營商才停業。當日他做的紅桃<潮人稱紅色糯米桃)酵粿,甜糯米粿也極出名,昔時每年正月安濟聖王出遊,民間,尤其是那時設於西平路頭趙森記、森茂等幾間打錫薄工場,大量訂購,真是供不應求。由是再擴展鋪面,左邊原裱畫店及右邊轎鋪,均給他收並起來,同時也增加伙計,生意暢旺。
潮州筍粿,今日已有好多攤店出售,蒸後還加撒上油蒜花。然多未及昔日「禧盛」筍粿風味。大家談今日西平路近黌門亭巷口有一叫李阿才的兄弟在家制筍粿出售,筍粒切得好細小,配料也佳,每個一角五分,物好價平,頗獲好評。另潮州名甜湯店胡榮泉也賣筍粿,每天上午九時至十時做好出售購者甚眾,常於過午即已售賣一空,價售二角,一並志之。

太平路宮仔巷頭鷺敘「蚝煎」
昔日大街(太平路)宮仔巷頭有一名叫鷺敘的,賣「蚝煎」十分出名。他姓黃,家在石碑巷內。潮州人叫「鷺敘」的意思是身材較為肥滿而帶點笨相,然宮仔巷頭的鷺敘,卻非如此,人既不肥,且是機警靈活,這名兒可能是童年時得來的,長大來相貌變了。
每年初秋,氣候漸涼,鷺敘便開始賣蚝煎,直至翌年盛夏天熱,他才改炒「糕粿」,亦甚得好評,生意一樣興旺。
潮州人向來多喜吃蚝,有一些人喜吃生蚝,但煎蚝煎,更可說普遍愛好蚝,屈大鈞的《廣東新語·卷二十二·介語》中說:「蚝,鹵水所結,其生附石,鬼壘相連如房,故一名蚝房,房房相生,蔓延至數十百丈。潮長即房開,消則房闔,開所以取食,闔所以自固也。鑿之,一房一肉,肉之大小隨其房,色白而含綠粉」。他又說蚝本寒,得火氣其味益甘。濱海養蚝地方。婦女多能打蚝,且有《打蚝歌》時時唱和。
鷺敘賣蚝煎,蚝選鮮美,不過大也不太小,適中易熟。煎蚝以雪白佳質茨粉,加水拌勻後,再加一些小段生蔥,助辟腥味,用平面煎鼎,猛火厚朥(豬油),當蚝與粉漿煎至適當程度,即加上雞(或鴨)旦,抑再加一些小片臘腸,加旦時得先將蚝與粉攤開,騰出中間多油朥而火力強猛鼎面,使旦易熟而香,一會,即以鼎匙全部過來,使整鼎蚝煎熟得均勻,香透。鷺敘賣蚝煎,名固叫鷺敘,但卻終日嘻皮笑臉,一邊煎蚝煎,邊是小動作,瞬息不停,潮州人所謂「促促跳」,有時還哼小調:「鑼鼓詩」,煞是有趣;每當蚝煎至加旦後,要翻過來時,這一著,正是鷺敘大展功夫之時,只見他一手拿著鼎匙,一手緊抓銀筷,當火熱朥跳,他即擺好架勢,說時遲,那時快,雙手齊舉,只一翻,就把滿鼎蚝煎翻了過來。蚝粉熟,旦又香,鷺敘煎蚝煎,由此出名。
大家見到這一盤熱騰騰,香噴噴的蚝煎,再加上一小碟頂上「魚露」和辣椒醬(沙茶),於秋風涼爽,抑殘冬寒夜,三二良朋,靠攤旁椅上一坐,叫鷺敘來一盤蚝煎,既富營養,價又不昂,這雖是潮州小食,卻予人深刻印象。旅外親人,偶談起家鄉蚝煎,更感意味無窮。
今日潮州蚝煎,由於交通方便,客旅繁榮,來往人盛,飲食業隨之發展,食店、路攤,煎賣蚝煎的更多,知名飲食店胡榮泉,潮州餐室,東門飯店等,常有出售,且因用料多種,煎炒上亦力求改進,較之昔日鷺敘蚝煎,已更勝一籌矣。

「兵馬司林」宅北側鳳陽春餅
潮州人一提起春餅,大都有較美好印象。但潮州何時就有春餅,大家多不清楚,聽父老說已有三二百年了。至於全國何時有春餅,這在《清稗類鈔·卷十三·飲食類》就有說:「春餅,唐已有之,槌面使極薄,煤熱即置炒肉絲於中,卷而食之;亦有置於油中煎之者,初為春盤所置,故曰春餅,後則至冬即有之」。唐代最末時間為907年,距今亦一千零八十多年。所以我國之有春餅,當在千年前之事。書中言用面槌之使其極薄,煤熟,包上肉絲食之,這便是潮州的「薄餅」,惟我們一向先制好餅皮而包的多是「糖蔥」或「炸蝦仔」加漿吃,這一點不同而已。至書中說「亦有置於油中煎之者」這就是春餅了。雖叫「春餅」,後來「至冬」天也有了。而在潮州,一年中好幾個月有春餅供應,說春餅,宋代吳自牧《夢梁錄》中的《常熟從食店》,清朝潘榮升之《東京歲時紀勝》中的《春盤》,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紀》的《打春》等都有述及。
今日在潮州談春餅,大家都是說:「太平路胡榮泉的春餅好」!這固然是事實。但在過去——抗日戰爭時,潮州淪陷,至復員後一段時間,大家即以為南門「兵馬司林」宅北側、鳳陽的春餅為佳。
鳳陽姓黃,個子不大,但頭卻好大,初於宮仔巷頭擺小攤,賣小雜食,至中年才賣春餅。由於他聰明,選好麥粉拌為干漿,制餅皮時,用火適度,手勢快,烤起來餅皮薄,炸起來香脆。餅餡用好豆,大蒜白,加上小塊鮮肉絲,有時也加點香菇,包起來,一炸,皮脆餡香,甚得好評。另一點由於當日家鄉陷敵六年,這段時間,食物供應少,他堅持於城內搞小食,又能多方面找配料,在那個歲月,大家也要求不高,所以當日鳳陽春餅,確也是眾口同聲贊賞的。
隨著歲月推移,社會發展,物資充裕,大家生活提高,對食物要求也隨之迥異,所以潮州小食,當然也隨之精中求精,美上加美,一方面黃鳳陽已不存在,而今日潮州春餅,胡榮泉當屈第一。
胡榮泉春餅,一是制餅皮時,師傅用火准,手勢快,一手抓鼎,一手抓那麵糊漿(含水很少的麵糊),動作迅速,焙煤餅皮,薄而勻,這樣一經油炸,餅皮脆而香,入口快化。餅餡上他們用好綠豆,蒸透而香,特別是選用蒜白——大蒜近頭部的白莖(蒜青莖不用)洗凈,以尖刀割用四瓣,切細,再配以香菇,好豉油香料作餡,炸起來皮脆入咀即化,餡又香美。所以今日胡榮泉春餅便惟他獨尊了。
潮州小食,當日有它的特色,亦多隨時代的演進而改良。

開元寺前阿宋魚生
大家都知道,解放前潮汕人很盛行吃「魚生」。事實不止潮汕,吃「魚生」粵人多喜愛。清番禺屈大鈞的《廣東新語·卷二十二·鱗語》說:「粵俗嗜魚生」。他又說「魚生」以鯇魚最好(《辭源·四冊·部首·「魚」》釋鯇魚即草魚。《潮汕新字典》651頁則說:「鯖魚,潮屬叫草魚。),「鯇魚以初出水潑刺者,去其皮劍,洗其血腥,細劊以為片,紅肌白理,輕可吹起,薄如蟬翼,兩兩相比。沃以老醪,和以椒芷。入口冰融,至甘旨矣」。屈大鈞又擅詩,且為「魚生」賦詩。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第十三冊》飲食類中也修《粵人食魚生》一則,內容與屈相同,故不贅述。
「魚生」是一種很多人喜愛小食,多以草魚為主,殺後去鱗和皮,切成薄片,其餘魚皮、脅骨肉、魚朥等合稱「腹內」,另置一盤出賣;即加湯於「邊爐」,或煮香芋都極可口。
潮州人吃魚生,把魚片沾「梅醬」或「醬油」吃,魚生沾上酸、甜或咸、辣、香的醬料,辟去腥味,更香甜適口。如依屈大鈞說,「沃以老醪」,那真言之甘旨而無愧矣。盛夏深夜,天氣漸涼。抑殘冬臘月,霜風刺人。邀三、二良朋,來兩盤魚生,加點白酒,抑再來一個熱騰騰的魚頭邊爐,大快朵頤,真樂也無窮。
潮州「魚生」,昔日以開元寺偏門前(今太平路三家巷頭對面)阿宋(黃孝先)「合裕」號最負盛名,他每天早選買了草魚,裝於筐內養於東門外韓江邊,入夜出賣時才用,且把魚肉一大片一大片掛於鉤上涼風,故魚肉實而鮮美。阿宋魚生切得夠薄,醬料均上乘,所以名響一時。至他的「魚頭芋」,亦稱佳品。
解放後,由於人民增進衛生知識,有認為吃「魚生」有傷腸胃,且易生蛔蟲,食者極少,或改吃魚粥。然有說吃魚生時,所用之醬油已具滅蟲菌作用;且今日科學文明進步如日本,其人民吃「魚生」如舊,筆者對此,殊乏專長學識,言之以存事實已耳。

培基伯油炸果肉
每天早上九時左右,潮州攤中新街頭,十字路口、偏西側,一間賣油炸果肉,大包的店前,常站著許多人在購買。店主人培基伯已七十六歲了,老家住上西平路膠柏街東畔;他姓鄭,俗名冬瓜弟,因哥哥名冬瓜,小時很肥胖,圓溜溜像個冬瓜,故名;現年老已消瘦些。冬瓜弟倒肥壯豐滿,人們說冬瓜弟大過冬瓜兄了。培基伯為人慈祥和氣,勤奮老實,從壯年便學得一手擅摘小食的好技藝,不止油炸果內,名響遐邇,就是大包,咸酥餅,都十分宜人。
培基伯原於上西平路開店,教後代人做油炸果肉,大包,咸酥餅,他們學會了,他便到新街頭店來,向女兒們傳藝。所謂油炸果肉,北方作油炸肉徐珂《清稗類鈔·第十三冊·飲食類·油灼肉》:「油灼肉者,以豬肉之俗謂短勤者,切方塊,去筋,醬油浸之,入滾油炮炙,將起鍋,微噴以醋」。這是一種製法;培基伯的油炸果肉,不像書中所說,他另有一種製法,是個余年來經驗總結出來的,以鮮瘦肉搗碎,用豉油、香料腐乳汁和少許糖鹽每依比例配准。然後揉成一粒粒像小粒荔枝那麼大,再另調配好面漿,繼著每整粒沾滿一層簿簿面漿,於滾油中炮炸,約一會,一粒粒黃澄澄的果肉,涌將上來。皮酥肉香,吃時再沾一下甜漿,爽口宜人,既可助酒,也可送飯配粥。培基伯每天一早開店,八時多果肉炸好,約九時店前已站滿顧客。紛紛購買,只兩個多鍾頭,三幾大筐盤,已瞥賣一空,店內還在炸著赴賣。
再說說培基伯的大包。大包在解放前是林權記的著名,近這些年來,城中雖有不少間賣包的,但大家評論,還是培基伯的好。用上等麵粉,發酵好蒸起來,雪白松若海綿;包餡以鮮豬肉,不多用白肥肉,瘦多肥少,加腐乳汁、蔥粒等配料,味鹹淡適中,香咸可口,雖是點心小食,也予人美好印象,故並志之。

河頭陳家粽球
說起吃粽,使人想起端午節,潮州人於農歷五月五日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吃粽球。何謂端午節?古來何時有端午節?有一說:「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午是五的順號,五與午同音又通用,所謂端午就是初五,故原采「端五」,而作為「端午」(參看《中國文化知識精華》)。又一說,五月五因重五,月日均是逢五,故又有稱「重五」。此外還有天中節,端陽節,蒲節等名稱。我國古來何時有端午節,一說是為紀念戰國時楚愛國詩人屈原於五月五日自投汩羅江而死,以此日為節日,又一說古時端午節是龍的生日,來源是吳越人民昔日舉圖騰祀祭的節日。三是認為起源於夏、商、周的夏至節。四是說唐時為慶祝玄宗李隆基的生日定為節日。五說始於南北朝等等,今日固然許多人認為是為紀念屈原而起,但學術分析,古代吳越人民以五月五日為龍的生日與原來的圖騰祀祭這一說,更為人信服。
端午節吃粽及祀屈原,、南朝吳均撰《續齊諧記》說:「屈原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楚人哀之以彩色系菰謂之角黍,投江以祭」。可見早在南北朝民間已用角黍(早期的粽)祭屈原。
南北朝時有以粽祭屈原並食粽之事,據記載吃粽不一定在五月五日,夏至日也多吃粽。如西晉周處《風土記》說,粽子「於五月五日及夏至日啖之」。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則說「夏至日食粽」。夏至日不一定在五月五日。到後來才盛行五月五日吃粽。到唐時,粽子已成節日佳品,唐明皇有「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詩句。有九子粽,同時有紮成錐粽、菱粽、角粽、秤錘粽,逐漸為民間食物。如當日詩人姚合有「鬧渚漁歌響,凡和角粽香」句,近代來,清徐珂《清稗類炒·第十三冊·飲食類》載:「粽,食品,大率以為點心,以若葉裹糯米,煮熟之,形如三角,古用黏黍,故謂之角黍;其中所實之物,火腿、鮮豬肉者味咸;蓮只豆沙味甜」。這大祗與今日所食相同,惟今日粽球配料多種,並喜咸甜合縶,成為「雙烹粽球」。
潮州人吃粽,昔日均於斕午節作為果品食之,民國初年,已有攤販製成點心供應,抗日戰爭前漸盛,以開元寺前阿宋最知名,他白天賣粽,傍晚至夜呼賣魚生。近年賣粽更盛,據嘗過人稱:城中許多攤粽球中,做得最好要推西湖河頭——昔日敵山台,也可說國王宮巷尾——姓陳的一攤。他們每天清早賣一道白粥小菜,供應趕車趁早的人之後,約九時粽球便煮好發賣。據說經營的是一個中年人,發賣的一個青年婦人,態度溫和,熱心經營。此攤口地點適中,過河頭,赴車站,出國王宮巷者,都必經過,人物熙攘,故食點心的人也多,陳家制粽選用上等糯米,大小均勻,粒粒飽滿;配料有豬肉、香菇、蝦米、鵪鶉卵,蓮只及味精咸料及甜豆沙等作餡。製作精細,先以竹葉扭成三角粽形,包進豆沙甜料,然後再裝上糯米與各種咸餡,縶成雙烹粽球,蒸煮熟後,再送攤前發賣;每個1元,較小的,不配鵪鶉卵的5角.當你在攤側小凳坐下,旁邊小桌上早已有甜漿、燒茶,來一二個粽球,把粽上面竹葉打開,又熱又香,有咸有甜,再沾點甜漿,鮮、美、香、滑,真是爽口宜人,每天買回家的之外,過路的人,已知陳家粽球香味者,行經河頭,都樂意嘗嘗一二個粽球再走,據說他們每天銷售粽球幾百個。

膠柏街才叔筍粿
說潮州小食,老年人都會憶起了抗日戰爭前,劉察巷頭「禧盛」筍粿十分知名;時序沿變,「禧盛」粿鋪已停歇數十年,昔日店址已改建為洋樓。所喜相繼有人,在上西平路膠柏街,靠黌門亭巷一側,近年來有一處張著一扇小門,不設鋪面,在門前安置一張桌子賣粿的,人稱才叔粿店。每天八點多鍾粿熟,便有許多顧客買粿,直到傍晚不斷,更要點還有人來訂購,約明天取貨。
店主人才叔,已有七十多歲了,戴著深花眼鏡,中等個頭,沉靜干練,誠摯待人,抗日戰爭前就從事粿業,學得一手技術經驗。尤擅做筍粿筍粿之類,今日年老退休,帶著家人做粿出賣,也為傳藝後代。潮州竹筍,名聞遐邇,今日雖無新宮名筍,但鳳山、上埠及新發展園地,好筍也已源源應市。竹筍盛產於我國南方,自古以來,為絕大多數人所喜愛,詩人文士多所贊頌如唐代待人杜甫有「色如玉版貓文筍,味抵駝峰牛尾狸」句。宋大文豪蘇東坡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南方友人託人帶竹筍給他,他即賦詩:「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可見他不僅愛竹,也極愛「筍」。清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寫竹筍詩有「江南新筍趁鮒魚,爛煮春風上已初」句,抒發了他的嘗新情趣,這種爽甜鮮美的竹筍,做了筍粿,更為令人喜悅。
膠柏街才叔的筍粿,實在不簡單,日間買來幾滿大筐竹筍,經一個個砍去老筍頭,剝去外殼,切成砰粒,再配上豬肉、香菇、蝦米,好鼓油,煎熟作餡。另用上等白米輾粉,用開水沖熟,揉壓成為粿皮,做成一個個餃形般的筍粿,蒸熟來,鮮艷宜人,香氣四溢。如果再於油鼎一煎,沽上浙醋,更美妙無比。才叔家同時還做韭菜粿,菜頭粿,紅、白桃粿及發粿出售。他所制韭菜粿,也甚聞名,韭菜四季生長,菜又脆香。才叔的韭菜粿,先將韭菜切小碎頭,煎上厚朥,時或配上一片豬油渣作餡,同樣噴香可口,且價格低廉,每個1角,尤為人們所歡迎。
才叔搞這項生意,件件必須用心經手去做,今日子女皆已成長,且各有工作,能幫他老人家的人手不多,只在下班工余,就來幫做幫賣。大家稱贊他粿美,生意暢旺,他曾向人表示:「靠全家人手腳操勞來換取溫飽,以薄利多銷來做好生意」。對照他一家數口終日辛勞,儉朴度日,正是如此。

牛肉圓和燃豆腐
牛肉圓是一種極普通的小食,抗日戰爭前,來潮製作販賣牛肉圓的多數是客籍人,當日最出名的是大埔人鄒伯,年約五六十歲,他的牛肉圓,精工槌煉,清脆爽口,每天傍晚至夜間,點一盞小汽燈,歇於太平路頭,現第一招待所門前,生意興旺,至晚十時許才收檔,老點的潮州人可能追憶得起。
牛肉圓在製作上,首先得選用新鮮的牛腿肉,把牛筋剮得乾乾凈凈,再放於厚砧上,用厚刀板(現多改用小棒槌)猛力反復勻稱地槌打,直打至牛肉爛碎像稠糊醬一樣,加上魚露及一些粉精,再和上少量的細小白豬肉丁,而後用手抓擠成一圓粒,以匙尖刮下來成丸。煮牛肉圓更應注意:不能一意猛火,火太猛時常會造成牛肉圓夾生;但也不能火力太緩,緩火會使它的表皮不夠光鮮質不爽脆;所以火力猛緩要調節得宜。
潮州賣牛肉圓擔子不很多,目前西門古於每天下午至夜間,有一擔歇於西葯房門前售賣,主人宏才伯的牛肉圓甚為講究,光滑香脆,富有彈性,十分爽口,每天入夜,過路的人都樂意到他擔邊來一碗牛肉圓,沾沾辣椒醬,口味甚佳,人人贊賞。
說到燃豆腐(潮州人叫咽豆腐),是把豆腐(即豆乾)切成一小塊一小決,在上面挖一小渦,放進切碎的豬肉醬,並把這一面於鑊中煎赤,使豬肉香味滲透於豆腐上,然後放進牛肉圓湯或豬骨湯中滾煮,香軟可口,作點心。抗日戰爭前賣的人不多,多在竹木門、東門街一帶販賣。經營這種檔口的也多為客藉人。解放後經營燃豆腐的漸多,西門真君宮巷頭,進巷約十米處,每天下午三時至晚間即有一攤出賣燃豆腐的,叫袁如強伯,看來有六十多歲,身體壯健,態度溫和,他賣燃豆腐已有三十多年經驗;他的燃豆腐,精工巧間,熱騰騰,香噴噴,滿鍋香味,引人駐足。每天下午,在他這一攤前的小桌凳,經常顧客滿座,所費不多即可飽嘗適口點心,自然顯得十分熱銷啊。

『肆』 廣東潮州有哪些特別好吃的東西

廣東潮州有很多好吃的東西,比方說腸粉,牛肉丸,生腌海鮮,腐乳餅。我們國家幅員遼闊,所以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飲食文化,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飲食習慣。南方和北方的飲食習慣就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廣東潮州也有自己的飲食文化,潮州菜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潮州菜也在逐漸貼合現代人的口味,但是潮州菜也是有自己的獨特的特點的,很多潮州菜都非常的好吃。

如果大家比較喜歡吃火鍋的話也可以買真空包裝的牛肉丸回家吃火鍋吃,也非常的好吃。還有就是潮州的生腌海鮮,因為廣東靠海,所以廣東的海鮮也是非常的好吃的,大家去廣東一定不要忘記吃當地的海鮮。潮州人非常喜歡吃生腌海鮮,生腌海鮮不僅非常的入味,而且還可以保證海鮮的新鮮度,所以如果喜歡吃海鮮的人一定不要錯過了。

『伍』 潮州小吃分布在什麼地方

好吃小吃: 名稱:西湖畔鎮記牛雜 主營:牛雜果條 特色:白燉牛雜 地址:西湖畔涵碧樓對面 名稱:金谷炒冰花 主營:快速炒冰花 特色:價平、樣靚、味正地址:城新路潮州醫院正門斜對面名稱:皮蛋粥 主營:皮蛋粥 特色:味道好,在市區算是吃過的最好吃的皮蛋粥。 地址:新安街大倉百貨超市斜對面,晚上營業。 聯系方法:生意好,所以沒有外送,服務態度一般。 名稱:老彬蚝烙、糕粿 主營:蚝烙、糕粿 特色:蚝烙酥脆可口,在市區算是吃過的最好吃的蚝烙,粿糕還沒有吃過不作點評。 地址:下水門中段,晚上營業。 聯系方法:生意很好,沒有外送,服務態度可以。 名稱: 炒粿條 主營: 炒粿條 ,炒米粉 地址: 南橋市場對面原七叢松粿條鋪 主營:灌果條及牛雜 地址:趣春後面南溪巷巷口 名稱:鱔魚粿條 主營:鱔魚粿條、魚片湯 特色:反正就是好吃。。。。我最喜歡吃炒的 地址:西馬路對面巷子,走進去第二家 聯系方法(或者送餐電話):2680374 名稱:沒有(不過有個招牌寫著:蚝、牛肉腸粉) 主營:腸粉 特色:陷多皮Q醬好吃。選擇比較多,有蚝、牛肉、豬肉、香菜、筍 地址:師范對面巷子裡面 聯系方法(或者送餐電話):沒有。。。(早上至中午經營) 名稱:沒有 主營:炸餃、冠果條、果條面米粉湯 特色:炸餃香脆可口、回味無窮,湯水鮮美。 地址:義安路原鳳城影劇院斜對面十字路口,晚上營業。 聯系方法:生意很好,沒有外送,服務態度一般。 稱:商貿城海鮮大排檔 主營:海鮮 特色:鮮、平...。 地址:南較路商貿城 名稱:森之味 主營:雞尾酒 特色:中看,中意 地址:中山路小學旁邊 聯系方法:13727927875 名稱:不知名 主營:果條湯、灌果條(或者還有其他,忘了) 特色:他們灌果條的果條是用沙茶醬煮的,特香 地址:西馬路和大街交界處,原華僑商場對面,晚上才有開 名稱:!! 主營:菜頭丸、麥烙... 特色:菜頭丸用菜頭絲和米醬做的,很清甜 ,蘸那種稀稀的辣椒醬,好吃! 麥烙也好吃 地址:永護路金航旁小巷子第二攤,記得是第二攤 名稱:清燉家雞 主營:葯膳雞煲 特色:採用火炭,衛生,可口,價平,有益身體 地址:新洋路銀豐花園12號鋪面(原新橋東路陳厝池) 聯系電話:3843726或13112516761 名稱:前進大排檔 主營:小炒 特色:色香味具全 地址:楓溪車頭沒到火車橋 名稱:牛家莊 主營:牛肉.牛雜粿條.面條 特色:紅燉牛雜 地址:環城北路陳厝樓(要上北堤那裡) 名稱:不知 主營:砂鍋果條,砂鍋米粉等等~~~ 特色:用砂鍋煮,湯特濃,果條也入味.牛雜更是嫩. 地址:吉怡路尾(原」韓城」附近) 主營:糯米豬腸.豬雜湯 特色:好吃 地址:傢伙巷對面巷直入50米 鑫華清燉雞 主要。老式火碳轉爐。 特色,復古式。 廣場新春園榕樹旁。 室內場,不怕風吹雨打 名稱: 主營:魚腸果條 特色:好吃、料足、大碗、價格適中(5元)。 地址:城基中學隔壁 名稱: 主營:炒雞飯 特色:好吃、料足、大碗、價格適中(3元)。 地址:太平路宏興大葯房隔壁 名稱:海鮮燴意粉 地址:彩虹路品味軒 特色:夠鮮、夠韌 價錢:28元一份送例湯 名稱:金信四樓西餐廳 主營:中西餐、自助早點、小食品、咖啡、煙、酒、茶! 特色:便宜又好吃 地址:潮楓路中段79號金信大酒店 電話:0768-2132222 名稱:不知名 主營:果條湯、灌果條(或者還有其他,忘了) 特色:他們灌果條的果條是用沙茶醬煮的,特香 地址:西馬路和大街交界處,原華僑商場對面,晚上才有開 名稱:!! 主營:菜頭丸、麥烙... 特色:菜頭丸用菜頭絲和米醬做的,很清甜 ,蘸那種稀稀的辣椒醬,好吃! 麥烙也好吃 地址:永護路金航旁小巷子第二攤,記得是第二攤 名稱:清燉家雞 主營:葯膳雞煲 特色:採用火炭,衛生,可口,價平,有益身體 地址:新洋路銀豐花園12號鋪面(原新橋東路陳厝池) 聯系電話:3843726或13112516761

『陸』 潮州哪裡吃魚生蝦生比較好吃也比較好找的,不要太偏僻的。

潮州的龍泰海鮮小吃

『柒』 廣東潮州有什麼特產

1、潮州柑

潮州柑是柑中最有名的世界良種,春末夏初開白花,秋季結果,冬季收獲。潮州柑有碰桶柑、蕉柑、雪柑3個品種,碰桶柑果碩大,朱黃色,皮鬆脆而浮凸,不緊黏其瓣,故最易除皮。瓣肥汁多而少核,味甜如蜜,有「蜜柑」之美譽。現在,潮州柑不僅在東南亞揚名,甚至遠至美國、歐洲,其罐頭製品,也遍銷全世界。

『捌』 潮州汛洲島跟東山島那個海鮮好

建議汛洲島比較好。

『玖』 廣東的潮州市的夜市(吃小吃,海鮮)是在哪裡住哪裡比較方便

一般比較有特色就是牌坊街,那裡最具潮州特色,有胡榮泉的鴨母捻,春餅,餃子都很好吃;還有一間腸粉很好吃,一份5元;老鄭蚝烙也從小吃到大;開元路有一個老阿姨在賣鹹水果也很好吃;然後就是沙茶果。南較路是出了名的牛肉街,你喜歡吃牛肉火鍋可以去那,那的牛筋丸特別爽口。西馬路那的豬腸脹糯米最出名。西湖邊的鎮記牛雜果條是我爸爸從小吃到大的老字型大小,15塊一大碗。海鮮的話建議不要再市區吃,不新鮮而且貴,在黃金塘那有一間專門吃海鮮的,如果是河鮮的話就建議去韓江邊吃,又能欣賞美景,又能吃美食。潮州遍地是小吃,你走幾步就可以發現一個小吃攤了。

『拾』 潮州是最能體現世界上舌尖文化的地方嗎最著名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牛肉火鍋可以說是來潮州必吃的美食,由於這兒的牛肉火鍋店口感最正宗,牛肉注重「現切」,你可以品嘗到牛肉那類細嫩緊真實感,煮下來的牛肉是一種原生態的牛肉鮮香。

每每說起潮汕哪裡的鹵鵝最出名?那肯定是潮州市湘橋區磷溪鎮的溪口鹵鵝肉了,這里的人擁有出眾的鹵煮技藝,不增加一切添加劑和香料,就可以把鴨肉鹵煮的美味可口,軟嫩進味,吃一次便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