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貴州特色小吃有哪些
1,青岩玫瑰糖
青岩玫瑰糖是貴陽市的地方傳統名點。鮮香酥脆,味道回味無窮。問世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1874年青岩街上平正寬家首創的,相傳,一天平正寬逛街看到一小孩叫賣玫瑰花瓣,他想,玫瑰花瓣香味誘人,摻在糖里,又香又甜,一定好。於是就買一些玫瑰花來切碎,加入碗兒糖舂成密餞,用陶缽裝上在太陽下曬干。
然後用糯米和小麥製成麥芽糖稀,加上芝麻、核桃仁、沙糖和玫瑰花蜜餞,搓均後切成薄片或長條,這就成了香甜酥脆的有玫瑰香味的麻片糖。
2,遵義豆花面
遵義豆花面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小吃。柔軟滑爽,辣香味濃,風味特殊。最初由佛教素麵,創制於20世紀初。遵義豆花面遵義豆花面是很有特色的貴州特色小吃,遵義豆花面以面條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以煮菜為主,口味屬於咸鮮。
3,遵義羊肉粉
遵義羊肉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小吃。用鮮羊肉熬湯,澆米粉,放羊肉片、調料而食。已有300餘年製作歷史。貴州各地均產羊肉粉,唯有遵義羊肉粉馳名。遵義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館櫛比鱗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曾獲得第二屆「中華名小吃」稱號。
4,劉二媽米皮
劉二媽米皮是遵義老字型大小的名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米皮,卷粉、大頭菜等。它起源於90年代,已遍布遵義各個地方。
5,南白黃糕粑
南白黃糕粑為遵義縣南白鎮特產,原料普通,製法獨特,兼具"糕"、"粑"的特點,富有傳統風味。其原料為上好的大米,糯米各一半,再加兩米總和8%-10%黃豆。
將米磨成粉,糯米蒸熟,黃豆磨漿,摻合拌勻,待漿干後搓揉成團,打成長條形塊狀,外包斑竹筍殼,用繩扎緊,然後上甑猛火蒸2-3小時,讓粑熟透。再小火悶24小時左右即可出甑。出甑後水分蒸發"收汗",粑表面黃亮油潤,不沾手、不稀皮。
❷ 豆腐魚怎燒好吃
麻婆豆腐魚:
材料豆腐魚(別名九肚魚,約20厘米長,體白色)350克,牛肉末20克,泡椒末5克。
調料:郫縣豆瓣醬30克,生粉50克,薑末、蒜末、蔥花各5克,花椒面5克,鹽6克,味精3克,鮮湯100克,料酒5克,紅油30克,色拉油1000克。
做法
1、將豆腐魚宰殺洗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放姜、蔥、鹽、味精、料酒腌漬10分鍾,拍上生粉。
2、鍋放少許底油,中火燒至四成熱,放牛肉末小火炒香。
3、鍋放油燒至六成熱,放豆腐魚炸2-3分鍾到定形撈出。
4、鍋內留底油,中火燒至五成熱,加入豆瓣醬、泡椒末、薑末、蒜末、牛肉末大火炒香,再放入料酒、鮮湯、豆腐魚大火燒開,放鹽、味精調味,淋紅油、勾薄芡出鍋撒上蔥花、花椒面即可。
❸ 貴州美食大全
1、 辣椒炒辣椒
在貴州各地,不僅有數不勝數的獨立辣椒菜(干辣椒系列、糍粑辣椒系列、糟辣椒系列、煳辣椒系列、青辣椒系列、特色辣椒如腌辣椒系列、陰辣椒系列、外來辣椒如野山椒系列)。還有辣出特色、辣出品位的辣椒炒辣椒。即多種辣椒炒一鍋。不僅家庭會做,人人愛吃,而且早就近入餐廳酒樓,甚至星級酒店。成為貴州獨特的一道怪異菜。炒三椒即為其中的一款。
2、 怪嚕菜
在貴州還有許多黔菜系列沒有適當的稱謂,人們便隨意地稱為怪嚕菜。即將各種主料、輔料、調料混在一起 拌、炒、燒、燉等製作出來的,如怪嚕花生、怪嚕雞絲、怪嚕回鍋肉、怪嚕紅燒肉等。還有炒隨便(將各種時令蔬菜或肉類在同一鍋中加調料隨便炒制,只要味道醇正可口即可)、煮隨便、燉隨便、燒隨便等。
3、戀愛豆腐
戀愛豆腐相傳起源於抗戰時期。豆腐先經鹼水洗泡發酵,然後切成長方形小塊,用無味的柏木鋸面作燃料,烤至兩面發黃,食用時用薄竹片將豆腐當腰剖開,添進由胡辣椒、生薑米、點蔥、蒜泥、醬油、醋、味精等調制而成的佐料,趁熱吃下,咸辣爽滑、滿口噴香。
4、娃兒糕
碗耳糕又名「娃兒糕」,形狀像一個小茶碗,因用「碗耳糖」製作,小孩特別愛食,故名。碗耳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貴陽的傳統著名風味小吃,它呈金黃色(也有白色),有彈性、個大、綿、香、甜、略帶甜酒的發酵味,非常可口。
製作方法是將大米浸泡、淘洗、磨成漿、過濾,然後發酵,摻些熟芡,紅塘液化過濾,摻在打好的米漿里,加鹼拌勻蒸成熟糕即成。
5、腸益面
腸旺面又稱腸益面,在貴州眾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絕」而著稱,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湯鮮的風味和口感,以及紅而不辣、油而不膩、脆而不生的特點。「腸」即豬大腸,「旺」則是豬血,加上面條,三者相加便相得益彰。 「腸旺」是「常旺」的諧音,寓意吉祥。
❹ 貴州的好吃的是不挺多的
我感覺貴州的好吃的挺多的,之前是去過貴州百里杜鵑景區,景區里頭的彝家坨坨肉、彝家乳豆腐、野生菌、野生果蔬、深山中草葯、鮮花點豆腐、酸菜羊肉、彝家鮮花蜜餞等都特別好吃。
❺ 貴州的美食
貴州名吃有:威寧火腿、侗果、紫雲雞八塊、大方豆腐、烏江豆腐魚、張家牛肉燒臘、魚包韭菜、花溪牛肉粉、貴陽腸旺面、黃糕粑。
1、威寧火腿
威寧火腿是貴州的傳統特產,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威寧海拔2000多米,屬高寒的烏蒙山區,漫山遍野生長著豐富的牧草,歷史上畜牧業就十分發達,當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趕山放牧的習俗,豬牛羊同群為伍,運動量大,豬腿非常發達,肌肉結實飽滿,肥瘦肉交錯。
2、侗果
黔東南侗果是侗族人在傳統節日上祭祀的常用供品,同時也是待客茶點,流行於黔東南侗族苗族自治州的黎平、榕江、從江、錦屏、劍河等縣。經長時間不斷的改進提高,目前已發展為當地苗、瑤、水、漢等各民族地區家喻戶曉。
3、紫雲雞八塊
雞八塊也叫馬料豆雞。馬料豆也叫秣食豆,飼用大豆,是栽培大豆的原始類型。馬料豆之名,源於「送灶神」的習俗。相傳灶神司人家衣食溫飽,每到臘月二十五日將民間善惡上達天庭。於是民間有於二十四夜以紙、竹紮成橋、車馬,於門前焚燒、殺雞「送灶神」。
4、水城烙鍋
水城烙鍋以前是用瓦片和腌窖食物的瓷器土壇片架在火上烙熟,後逐漸改製成了中間凸狀的黑砂烙鍋,這種帶沿的中間高邊沿低的烙鍋,可以讓多餘的油脂自動流向鍋邊。
且隨時都可以將它往原料上面澆,烙食的原料在野味野菜的基礎上,增加了特色豆腐和臭豆腐,並且在吃的時候要蘸五香辣椒面味碟。
5、遵義豆花面
遵義豆花面柔軟滑爽,辣香味濃,風味特殊,是遵義人的一種獨創。面條上蓋著一團雪白的豆花,面條浸在豆漿之中。
另加辣椒水一碟,辣椒水有講究,有素、葷兩種,素椒配有五種保密的佐料,葷椒還配有瘦肉丁、雞肉丁、花生米、豆腐皮、金鉤等,其味鮮美,將豆花與面挑入辣椒碟中吃。
❻ 貴州有什麼好吃的
1、腸旺面
腸旺面是貴州極負盛名的一種傳統風味麵食。在貴州眾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絕」而著稱,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湯鮮的風味和口感,以及紅而不辣、油而不膩、脆而不生的特點。
其實牛肉粉很多地方都有,但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味道,而貴州的牛肉粉主要是以辣為主,吃完後的感覺就是爽,而且在吃完成牛肉粉後,一定要和以下原汁原味的牛肉湯,這才算吃完。
❼ 貴州最出名的小吃
說道比較耐吃的美食,我相信大多人都會不由自主想到小時候的味道。
在貴州小時候都吃些什麼味道的美食呢,而且現在都能買到的。
一、麻辣的土豆片
圖片來源:大黔公社
赫章核桃糖,俗稱麻糖,是用玉米和小麥芽熬成的麥芽糖,加上核桃仁製成的一種美味甜品,俗稱核桃糖、或麻糖。核桃糖,既解饞又有益健康。能讓人更長時間地保持飽腹感,是出行旅途中方便攜帶有方便食用的美食。
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吃8~10顆核桃,能快速減肥。因為核桃能降低胰島素的濃度,能幫助控制脂肪在體內的儲存量。核桃糖能補充維他命B、C、鉀、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不會破壞身體營養均衡,是多吃不胖的佳品。
反正這些都是印象中的美食,小時候的味道,當然也是貴州特產小吃,上面都可以買到。
❽ 貴陽有什麼好吃的
要吃鑼鍋,給你推薦三個地方:
1、貴州日報社對面,車站後面有個巷子下去,塑料棚子搭的一個門面,裡面的涼面和武昌魚很好吃,超級推薦,價格不貴,不含葷的2元一份,其餘的最貴的是魚10元每條。
2、安雲路防疫站鐵門對著下去的巷子里,一個叫藍山豆腐的,你問周圍的居民都知道,推薦的吃法是把他家特製的醬和辣椒混合起來沾著吃,味道很很不錯,他家的藍山豆腐,不像平時見得那樣,是很薄一片的。
3、花溪去農院路上,右邊有個移動公司的繳費處,那裡有家鑼鍋,推薦他家的土豆泥,進口後特別粘口,而且還回甜,甜醬也是自己製作的(雖然看起來有點像鼻涕,但是味道很不錯),我講得惡心了那麼一點,不好意思。
吃腦花:
1、飛機壩,也就是火車站旁邊,從通達飯店後面下去,有一排賣鐵板燒的,那裡用包菜葉子包起來烤的,味道很不錯,牛肉也很好。
2、陝西路十字路口,賣武漢鴨脖前面,它家裡面會放魚腥草,如果吃不來那個味道就別挑戰了。
3、小十字應該是叫白馬還是什麼馬賣衣服的後面,最大的坐標是星光燦爛對面的巷子進去,右手邊有賣,自己覺得那個不怎麼好吃,可是周圍朋友都很推薦
❾ 劉記豆腐魚怎麼樣
味道不錯,經濟實惠,去了一次還想去,不去會錯過人間美味,還有好多特色,都是不錯的.我最喜歡的就是這里的魚,做的很入味的,味道很好,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