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特色小吃 » 泉州過七夕有什麼好吃的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泉州過七夕有什麼好吃的

發布時間: 2022-08-12 06:13:18

❶ 晉江七夕風俗介紹

晉江七夕風俗

農歷七月初七,晉江家家戶戶都會准備許多貢品祭拜七娘媽,舉行祈福活動,俗稱「做七娘媽生」。跟許多傳統節日一樣,七夕也有自己的應令祭品,老晉江人在七夕要吃糖粿。

1、吃糖粿

泉諺有雲:「七月初七七娘生。」泉州人都說織女是天帝的第七個女兒,把天帝的第七個女兒演變成「七位娘媽」;而在中國民間七夕節流傳著「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閩南人將兩個傳說「合二為一」,共同構成獨具特色的七夕風俗,應令祭品糖粿除了用於拜祭「七娘媽」之外,還有一個美麗的說法———「用來盛放織女的眼淚」。

糖粿的做法其實很簡單,用糯米粉加涼水調成面團,然後搓成跳棋、玻璃珠大小的丸子;然後,用手掌輕輕一按搓成圓形的丸子,使之成為扁圓;最後用拇指往中間一押,使其中間下凹即可。糖粿做好後,把水燒開,放糖粿、烏糖,煮片刻即成。

2、祭拜「七娘媽」

在閩南的七夕傳說中,天帝原旨意是允許織女七日一會牛郎,但喜鵲錯傳為一年一度即七月七日相會,這是個不能原諒的過失。因此家庭婦女們在七夕大清早,把早已准備好的胭脂、花粉、花束等物,用紅髻索捆紮起來,拋上屋檐頂,責罰喜鵲銜送到天河邊,供織女梳妝打扮,以會牛郎。

七夕中午,人們在檐口擺方桌,敬祀七娘媽。舊時人們要備瓜果菜餚七盤(如時令小芋頭,喻「芋仔芋孫」),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柱,酒盞七個,筷子七雙,小型紙轎七乘,敬祀「七娘媽」。

3、婦女乞巧

泉州婦女乞巧的.風俗,主要是在天井上搭一個彩籮,准備瓜果七盤,點七支香,用七根針、七根絲線,在月光下比賽穿線,誰穿的線越多越快,就證明那個姑娘的手越巧。

目前泉州地區的這種風俗已經少見,不過,如今很多華僑歸鄉,經常會把外地的絲線作為禮物帶來送給家鄉人,禮輕意重。

4、「契七娘媽」

每逢七夕,凡有1歲或16歲子女的家庭最為忙碌熱鬧。因為小孩出世的頭年要拜「七娘媽」為乾娘,以置於她們的庇護之下,此稱「新契」。到了16歲,已是成年,根基已固,可以脫離乾娘了,俗稱「洗契」。

在孩子16歲成年禮時,祭拜的貢品會比平時豐盛。除供奉上述禮品,有兩件必不可少:做成烏龜形狀的米粿,代表長壽;還有就是煎粿。還有人供奉「三牲」「五牲」,即雞、鴨、魚、豬蹄等。

5、掛「七娘媽燈」

此外,掛「七娘媽燈」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風俗。清末陳德商《溫陵歲時記》載:「七夕:……家各懸一紗燈。一書七娘神燈,一畫一仙女騎鶴,一男子衣冠仰視,雲是董永遇七仙女事。泉中亦有《仙女送》傳奇,指此。」「七娘媽燈」是一種長圓形的燈籠,上面畫著七仙女的圖,一般在下面還掛上一串有各種顏色的花串。

如果當年哪家有小孩出生,或者有剛結婚的新媳婦,在農歷的七月初就開始懸掛燈籠,甚至是掛在新婚夫妻的新房門口,有早生貴子的願望。

❷ 泉州有什麼特色小吃

1:水門巷口狗肉,
水門巷口的狗肉可是香,連著那麼五六攤 ,而且連過六家,真是考驗意志力啊
2:胭脂巷的咸飯
胭脂巷在水門巷的斜對面,巷中咸飯質量真高,偶最常去吃晚飯的地方就是這里了,鹵肉.小腸圈,鹵豬舌,鹵豬尾巴,鹵豬蹄,鹵豬心,..再配一碗燙燙的蔥灌小腸湯...那個美的
3,東街肉粽,西街田螺王
東西街是泉州頂有名的歷史街道的,尤其是西街的東西塔(扯遠了,說吃的)
原來是西街的肉粽的,後來東街改擴建....全搬西街去了,比如街口那個啊婆肉粽..可惜本人不喜肉粽
4、西街田螺亦是大名鼎鼎啊,兩指捏個田螺,用嘴一吸,滋味全出來了,配點燒酒,三五知己,明月當空
大有人生不過如此之慨
若碰到小螃蟹的旺季,多炒他一盤母蟹,
酒不醉人人自醉
煮活魚: 東街蜀園,全芳花園對面的重慶小洞天,湖心後街在群盛後面有家四川人開的飯店,前坂頣香園(好吃又特便宜,一斤才6元,菜很貴),
必騰客: 夏威夷風光和超級乳酪還是叫什麼乳酪的,雞翅
燒烤: 人民影院那邊,文化宮後門,八一對面小商品街入口的烤雞翅+香腸,西街燒烤,
面線糊:水門巷的國啊(加多多的白酒和多多的胡椒粉,加上新鮮的蟹肉和大腸頭,面線糊得放油條,美食街有一分店),舊順濟橋下,西街老記面線糊現在也在津淮後街開分店了,
豬血:國啊面線糊店裡(吃豬血一定要叫妹妹多加點白酒,美食街有一分店),
炒田螺:西街的田螺王(西教堂知道嗎?就是開元寺繼續往西走,過了路口就是西教堂,然後再往西,就到了,它的對面有個小的菜市場,雙塔菜場。晚上那裡有點燈,門口有很多車,店裡發出各種吱吱的響聲,呵就是了),小商品街入口,
扁食:升文小學門口,奎霞巷口那家,
肉粽:東街候阿婆(另一家在西街影劇院門口),
豬腳:鳳池,東湖龍潭的豬腳煲,津淮後街的南記真味館的白水豬腳(精肉羹,腸灌腸,方肉)
牛餐:大洋百貨四樓,阿秋牛排(在湖心街那裡好像在湖心酒店附近,另一店在小商品街從建行路口走進去一直走,靠右邊),關帝廟對面,東興牛肉店(老牌店,牛蹄 不錯,泉酒斜對面),百匯對面石獅牛肉羹(牛尾湯不錯),九一路上一家復印店 旁邊有一條巷子(忘記名字了,就在五中出來的那條巷子對面)拐進去走大概兩百米右手邊有一家牛排店裡面的牛排和羅卜湯,南俊巷的「許記牛肉館」最干凈,「牛雜」一定要泉酒對面的東興牛肉店才叫棒,寶州路的好成財牛肉店的牛排,
海螺:西街電影院門口,
肉燕:豐澤新城大門進去沒多遠的那個菜市場買肉燕。餡很多,而且感覺很乾凈,味道也非常的不錯。(具體位置在新城正大門進去還沒到圓盤右邊有個小菜市場。往裡走拐左,就看到一間比較干凈的在賣肉燕的小儺了),承天寺對面肉燕美食園
石花膏四果湯:南門的石花膏(從中山南路到南門那條街好像是聚寶街吧,往右手到聚寶街的中間那段。有間生意非常好的石花膏店),威遠樓前面的四果湯,菜頭酸水和楓果水:人民影院的菜頭酸..,
煎包:水門巷口,衛校門口的煎包便宜又干凈,「福人頤煎包」可以到衛校旁邊的一家小吃店買到
小籠包:僑光電影院旁的遠芳小籠包(僑光電影院右手邊那條小巷子內的小店),
拌面:奎霞巷口那家,鎮武巷的干拌面,
羊肉狗肉:水門巷(進水門的左邊。以前是第一間,現在是第二間),西溝那邊(好像還沒到田螺王那邊,位置在左邊,有二個店面的,挺大的地方。裡面的雞卷也不錯),
醋肉:舊順濟橋下在支隊年檢那邊的面線糊店裡,新世紀酒店和那間泉州假日酒店中間那座橋那裡的小攤,中菜市人民電影院對面的那個門旁邊的小巷子(通往舊的少年宮) 第一家小炒老闆好象叫國啊旁邊的炸醋肉,
鴨子:美食街阿斌白鴨,
海蠣煎:百匯對面石獅牛肉羹,
拉麵:豐州橋頭蘭州拉麵,
酸菜魚:全芳花園對面的重慶小洞天再過去的孟家灣,
套餐:康橋庭院咖啡的板燒套餐(裡面的台灣風味很濃),田安路名典咖啡的港式排骨飯不錯,
咖啡:東街金星酒店樓下的SPR咖啡店,
水餃:閩泉酒店(還有炒鵝腸),
啾啾螺:文化宮,啾啾螺還是西街電影院對面的那家比較好吃(文化宮的不新鮮哦),
串串香.麻辣燙:據說是狀元街榕樹下那攤味道最好,西街影院前面的麻辣燙,
土筍凍:安海下虛巷最尾部,
鹵味攤:西菜口(右邊那攤的比較好吃,攤主是個胖胖的男的),西街孝感巷口對面的那攤鹵料店
包子:豐澤新村旁邊後坂小區有一家東北人做的包子店,
綠豆糕:南菜市七中旁邊有家專門做的,一院旁邊 ,
牛筋:知道哪兒嗎?華洲牛肉友!過泉州大橋往青陽方向,過了隘門再向前概4百米,正手邊,有一排10來間店面的破舊平房(得仔細看),倒數第二間店面就是了
烤羊腿:六灌路天鵝王餃子館裡面,
石獅:
上帝街有一家芋圓,大侖街的阿喊牛肉店,華林酒店門口的烤雞翅,牛肉粳在觀音亭和三落埕那裡的N好吃,是鴛鴦池那邊一家叫橋記的鴨仔粥和面線糊,綠島酒店(綠晶酒店也有)的芋頭褒
川菜:前坂「川夢情」
鹵面:在美食街入口(豐澤街這邊的入口)處有家叫鐵記大排檔的,他那裡的鹵面就是正宗的泉州鹵面,
肉羹湯: 後坂「南仔」,
幾個小店:
中山北路靠近鍾樓的地方左手邊有個兩人多寬的小入口,(牆上好像寫了個好大的面字)裡面的沙茶麵和排骨麵,赫赫,真好吃;
還有中菜市,人民電影院對面的那個門旁邊的小巷子(通往舊的少年宮)第一家小炒,老闆好象叫國啊,他做的牛肉炒青菜和蝦仁湯,哎呀,回味呀....;
田安路。有家韓師傅料理店,都很棒,價格很滿便宜的;
南俊巷的「鄉情」,花巷的「小竹樓」,庄府巷旁邊的「小洞天」,美食街的「姐 妹」,少林路口的「好望角」,後坂的「小花園」,新華小區的「伏芳」等等,去打牙祭都是不錯的選擇。
八一對面小商品街入口的烤雞翅+香腸
高麗火車 位於六灌路那家食府再下去一點
豐州四黃的鵝肉,炒碎肉
清蒙坪的老良狗肉
豐州橋頭的土殺煲,土鯽魚
高速公路晉江入口的張林薑母鴨
石獅石湖的紅膏鱘
永春東平的鹵鰻,和牛鞭
後諸港的老錢海鮮
宿燕寺的素菜
深滬菜市場裡面的馬鮫羹,和酸雞爪

燒烤: 1>中山路人民影劇院附近(醬料十足、多刷點花生醬更棒)

2>文化宮溜冰場旁邊那條路直走一間小食雜店店口(醬料十足、多刷點花生醬更棒)

3>西教堂直走升文小學對面

4>湖心第十中學門口向右走50米處(好像是叫"SK燒烤")推薦"多蜂蜜+花生醬"

5>東門頭」北國」燒烤(東街城基路口)

田螺: 1>文化宮溜冰場數起過去第一個攤位

2>西街菜市旁一間小小的店面,攤位名叫」芬啊螺仔」

3>西門斜坡下來第一間,店名」炒螺王」推薦"麥螺"
扁食: 1>西教堂直走升文小學門口(一大碗才1塊,超便宜,多放醋超好吃的)

2>東街米蘭春天婚紗斜對面公交店後,店名:扁食肉燕草包飯

肉粽: 1>店名:候阿婆肉粽(分店:東街、六灌路)推薦"肉棕+肉燕"

面線糊:1>店名:西街面線糊(分店:福新花園城斜對面、六灌路、南俊巷法院對面)

2>店名:水門巷國啊面線糊(分店:田安路豐盛假日城堡內、中山南路水門巷內、美食街內)

牛餐: 1>龍宮菜市另一邊,店名:阿秋牛排店,其中一家分店在「湖心胡思嫩想旁邊」裡面的牛肚湯挺好吃的耶

2>百匯正對面那家」石獅牛肉羹」

3>店名:東興牛肉店(泉州酒店對面)

4>店名:許記牛肉館(在南俊巷,很乾凈的店噢)推薦"牛肉炒飯"

煎炸: 1>泉州六中菲友溜冰館門口有一個大空地,有一個專門在炸的,每天的下牛五點多鍾開始就超多人在那裏吃 推薦"炸雞殼"(本地話)

2>近兩年興起了上海咖喱,超多家的,不過我覺得最好吃的還是在中山路鍾樓靠右走下去,50米左右,在」葡京」旁邊,店名」上海咖喱」以前經常去上海,我覺得這家算是味道比較正宗的

小籠包:1>店名:遠芳小話�ㄖ猩僥下穬S光影劇院門口)推薦小籠包+牛肉羹

2>東街米蘭春天婚紗斜對面公交店後,店名:扁食肉燕草包飯 推薦"扁食"

3>塗門街關帝廟對面,上島咖啡旁邊那條路直走.靠右,一間」沙縣小吃」

4>泉州市****大榕樹下溝邊,」沙縣小吃」推薦"醬料花生醬+醬油、扁食"

醋肉: 1>泉秀路歡樂迪旁邊那條路直走,到了菜市場口進去10米左右有一間小間的面線糊店,裡面的醋肉超好吃,不過老闆不單賣的

拉麵: 1>東街鍾樓的宏利文具旁邊那間蘭州拉麵

鹵味攤 1>津淮街菲妮鞋店旁邊有一攤叫」斌啊鹵味」

川菜: 1>津淮街前坂」川夢情」

2>南俊巷」鄉情」

3>花巷」小竹樓」

4>縣後街」蜀園」

餐廳: 1>鍾樓狀元街1號區3號樓」紅石咖啡館」推薦"蜜制雞翅、龜苓膏+煉奶、葡國雞飯、黑椒牛柳炒意粉、炸魷魚圈"

2>關帝廟旁」祥發美食樓」

3>百匯對面」西海岸咖啡廳」的卡布其諾、三明治、薯條、雞翅、值得推薦噢!

薑母鴨:
1>美食街口(靠九一路)好來川對面,店名」老字型大小薑母鴨」

羊肉:
1>胭脂巷口,靠中山南路,賣咸飯的對面那家..

另: 1>中山路鍾樓直下,靠右100米左右,在」葡京」和」歡立杯」旁邊有一間小小的巷孖,裡面的蔥排不錯噢

2>靠溫陵中路一條是延湖心中段,在胡思嫩想對面有兩間,一間是」廈門扁食拌面」,另一間」三疊泉」的..是間快餐店..挺干凈.也挺大間的

四果湯:1>南門那裏有一間寺廟,叫什麽來著我沒注意,正大門旁邊有一間專門經營四果湯的店,超多人的.

2>六中菲友體育館正門口旁邊的一家店,你看到很多人的那間就是了

粥類: 1>美食街靠津淮街右手邊一家叫」粵式粥」什麽的..裡面的田雞粥8錯

2>南俊巷」奇味鴨仔粥」

❸ 七夕節一般吃什麼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佳節,過節一般會選擇一些特別的小吃慶祝節日;

一、七夕節吃巧果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二、七夕節吃花瓜

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

三、七夕節吃五子

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五子的葯用價值很高。

四、七夕節吃吃面條

面條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徵著巧,而且象徵你以後的性格能屈能伸,特別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給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韌性,說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韌性,你的事業才能夠成功。

五、七夕節吃蜜

蜜在我國象徵著夫妻甜蜜的生活,而蜜蜂建造的六邊形蜂窩屬於巧奪天工的設計。

❹ 泉州有什麼好吃

1:水門巷口狗肉,
水門巷口的狗肉可是香,連著那麼五六攤
,而且連過六家,真是考驗意志力啊
2:胭脂巷的咸飯
胭脂巷在水門巷的斜對面,巷中咸飯質量真高,偶最常去吃晚飯的地方就是這里了,鹵肉.小腸圈,鹵豬舌,鹵豬尾巴,鹵豬蹄,鹵豬心,..再配一碗燙燙的蔥灌小腸湯...那個美的
3,東街肉粽,西街田螺王
東西街是泉州頂有名的歷史街道的,尤其是西街的東西塔(扯遠了,說吃的)
原來是西街的肉粽的,後來東街改擴建....全搬西街去了,比如街口那個啊婆肉粽..可惜本人不喜肉粽

❺ 七夕節泉州哪裡好玩

古厝茶館、
清源山頂
喝咖啡?南俊巷思念人咖啡,華僑新村的5排5號、諾爾咖啡,溫陵路的M9藝術工廠(有咖啡也有酒)
文廟會有活動嗎,具體見報吧
ktv,酒吧1801,巴洛克,度尚,f1,都可以去,推薦田安路上上酒吧。

惠安的海邊不錯啊 可以去露營 看日落啦看日出啦

❻ 七夕節人們通常吃什麼

1、巧果: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
2、花瓜: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3、湯餅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在歷史上各朝代另有不同的食俗。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
4、五子: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其宵夜的食物。
5、面條:另外,這一天有吃面的習俗,這一天往往跟中國的24節氣以外的三個雜節氣,一個雜節氣就是三伏,還有一個是暑九,還有一個南方的雷雨。大家都知道頭伏餃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著挑壽,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長壽。還有為織女擺貢。
6、菱角在廣東四邑,七月七晚上,家家戶戶在院里設好案幾,擺上供品,因菱與靈同音,供品中菱角是必不可少的。少女們剝著菱角鬥巧慕神仙;小孩們嚼著菱角喝植物活力;老人們就著菱角喝茶吃巧面等。
菱角的模樣雖無起舞弄清影的裊裊仙氣,但其做法繁多,更勝在吃來鮮嫩爽口,齒頰之間,清香繚繞,如入夜清風拂過水面,撩動心弦。這么看來,四邑地區的七夕食趣可以說是十分詩意了。
7、麻老七夕有是仙氣飄飄的菱角,也有煙火味十足的麻老。閩西地區人們喜歡在七夕吃一種叫做麻老的東西。其主料為糯米,經過老師傅巧手製成「米香」,以白糖、麥芽糖煮熟,澆以豬油,調入「米香」,配以蔥花、花生等,快速壓制切片即可。

❼ 泉州有什麼好吃的

1、首當其沖——面線糊。泉州的面線糊有別於福州、莆田一帶的細粉,吃起來是入口即化,不用咬牙切齒的!
2、二當家——肉粽。泉州的肉粽,特別是在東街一帶的肉粽實在是好吃啊,色、香、味俱全啊,如加一碗下面介紹的就不得了啦!
3、三娘子——石獅牛肉粳。話說石獅牛肉粳,可別切得太大塊了,那樣簡直是浪費了美味牛肉,最好弄成細長又不太長的,用麵粉多次捏拌,時間越長煮後味道越好!
4、四丫頭——晉江東石海蠣煎。這個可就厲害啦,做法也多種多樣,不論當餐還是下酒都是好料子,可以弄成片也可以一小塊。現代人做的海蠣抱蛋,我相信是源於這里的!
5、五阿哥——永春石鼓白鴨湯。這個湯原料來於,永春特產白鴨,營養價值極高,品嘗起來口感極好,可謂之天下無菜勝此菜啦!
6、六六大順——晉江安海土筍凍。夏天可以降火,而且這里的原料是正宗海里野生的生物,很多女孩子看了之後都不敢食之,吾覺得她們還常常自以為美食家,真是不懂貨!
7、七仙童——惠安崇武魚卷。看到這個時,你可別以為是一卷一卷的魚啊,這是以魚為原料做成的,平常用來下做湯料,味道鮮美,非常清淡!
8、八仙過海——薑母鴨。薑母鴨其實是源於台灣,後來傳到了我們泉州,成為一道營養菜餚,如其名為生薑母與整隻鴨做成!
還有很多很多,這里也不再細點評了,如惠安百崎的肉丸(美名佛手)德化、安溪等的有名菜

❽ 七夕節,中國人通常吃什麼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與瓜果等為此節日的食物。

1、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3、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❾ 七夕這天泉州為什麼會吃湯圓呢

那不叫湯圓.叫糖果.閩南話叫疼給.

❿ 閩南七夕節的風俗 閩南七夕節有哪些傳統節日風俗

導讀:閩南一般指福建地區的人們,在七夕節這天閩南除了傳統的七夕習俗外,還有特別的風俗活動,因此閩南七夕習俗聞名於全國。那麼,閩南七夕節的風俗是什麼?閩南七夕節有哪些傳統節日風俗呢?接下來和我一起去瞧瞧吧。

閩南七夕風俗:七月初七敬拜「七娘媽」

閩南地區在七夕的時候,除了保留著與其他地區相同的乞巧等習俗外,還有其獨特的、帶著濃厚閩台民間色彩的民俗。

在閩南地區農村中,傳說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這「七仙女」並非一個仙女,而是七個神娘,俗稱之為「七娘媽」,因而民間把這一天稱做「七娘媽生」。這也許是七夕民間流傳在宗教氛圍濃厚的閩南地區的衍化。

自古以來,在閩南地區勞動婦女的心目中,「七娘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小孩子帶來撫愛、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

根據《泉州府志》記載:泉俗七夕「乞巧」、「陳瓜果」、「小兒拜天孫」。按照這一習俗,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頭一個「七夕」要做「新契」,意為新拜「七娘媽」為義母(閩南話稱「契母」),並於當天解去新生兒於端午節系於手腕上的「續命縷」(用五色絲線搓成)。

到了十六歲,當年的「七夕」要「洗契」,意思是對其長大成人、與「七娘媽」脫離關系進行洗禮。這一民俗相沿成習,隨著時代的進步,不少城市家庭現已摒棄,但在農村中仍可見其遺存。

按照傳統習俗,閩南地區七夕敬奉「七娘媽」,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在七夕這一天,家庭主婦們往往早早起來,煮粿仔,搓糖粿(在湯圓上戳一個小洞,將要出生的孩子便會有小酒窩,另有說法是這個小洞是用來裝牛郎和織女離別時的眼淚);有的還炒一些花生仁,然後碾成碎末,拌上白糖,待糖粿煮熟後,灑在上面,使糖粿吃起來更香、更Q。

當然,不能忘記還要備辦一桌供品,泉州供祀「七娘媽」的供品,一般有糖粿、瓜果、「浥飯」、三牲、酒醴等,待中午時分,好祭拜「七娘媽」。祭拜的供桌一般擺在主人的卧室門口,因為還要連裡面的「床母」一起祭拜。

閩南七夕風俗:吃糖粿

做法

1.材料很簡單,只要適量的糯米,白糖,花生,黑芝麻。

2.糯米粉倒入一盆內,加適量的開水,用筷子攪拌均勻。

3.待不那麼燙了,用手和成糯米團。

4.抓一塊糯米團搓成長條,掰一小塊揉成圓子,用食指在小圓子的中間按一下,成一個小洞。

5.取一煮鍋燒開水,然後把糖裸胚子倒入,只要一會兒就燒開了,見糖裸胚子浮起來了,用漏勺撈起。

6.少許花生用干鍋小火炒,見顏色變黃就熟了。

7.盛入一裝有白糖的大碗中,用力晃動幾個,讓糖裸入味就可。

8.這是做好的花生碎,加入黑芝麻拌和。

9.吃時沾一下花生碎加黑芝麻。

閩南七夕的傳說

關於七夕的傳說,閩南還有其精彩的說法。按照閩南地區的傳說,當年天帝盛怒於七仙女與董永成婚,以銀河為界,將這一對恩愛夫妻隔開,後允其每隔七天相會一次,並命喜鵲把天帝這一命令傳達給他倆,沒想到喜鵲不知是急了呢,還是嘴鈍舌笨,竟把七天一相會誤報為每年七月七日一相會,至今,閩南地區還保留著「客鳥(喜鵲)報錯喜」的俗諺。

不過,雖然喜鵲報錯喜,讓消息誤傳了,但傳出去的是天帝的命令,就必須將錯就錯,不能再改,於是天帝罰喜鵲每年「七夕」為牛郎織女搭橋,幫助他們相見。

據說,七月初七這一天,人間見不到喜鵲的影子,就是因為它們都搭橋去了;七夕過後,喜鵲頭部皆禿頂,那是因為牛郎牽牛過鵲橋時,牛蹄子蹂踏所致。因而在祭祀完「七娘媽」之後,人們會包一包糯米扔到屋頂上,以犒勞喜鵲們為牛郎織女搭橋之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