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燒烤大全 » 忠厚村燒烤好吃么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忠厚村燒烤好吃么

發布時間: 2022-08-08 21:48:14

① 徐州有哪些特色小吃,本地美食

烙饃 烙饃是徐州民間特有的面點,歷史悠久。徐州一直流傳著一首民謠:「圓圓小餅徑尺長,根根饊條黃脆香。外軟里酥餅卷饊,送與抗金英雄嘗。」 烙饃製作的炊具是直徑尺余的鐵鏊子、一根棗核式的擀麵軸、一根扁竹劈子。饃的食法多種多樣,不僅可卷葷裹素,還可用蔬菜或其他餡料做成菜合。若用兩張烙饃,中間放上蔥花油鹽、雞蛋做成油饃更是美味可口。如在和面時加進芝麻,放入糖或鹽烙成半熟的饃,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吃起來更加香脆可口,別具風味。用綠豆面做成烙饃,用羊肉湯或丸子湯煮饃,則是徐州一帶別具特色的吃法。 蝴蝶饊子 徐州的蝴蝶饊子以其香脆、咸談適中、饊條纖細、入口即碎的特點,贏得人們的喜愛。徐州的蝴蝶饊子外型美觀,口感頗佳。蘇東坡在徐州任職期間喜食這種饊子,在他的《寒具詩》中寫道:「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寒具」是饊子兩漢時期的別稱) 饊子也常被百姓作為一種中葯而採用。故此,徐州民間常用饊子泡湯,配以延胡索、苦楝子治療小兒小便不通;用地榆、羊血炙熱後配饊子湯送下,治療紅痢不止。尤其是產後婦女,在月子里喝紅糖茶泡饊子,以利於散腹中之瘀。 不過徐州人最喜愛的食法是烙饃卷饊子,配以稀粥,吃起來愜意舒坦。 東坡回贈肉 北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秋,黃河決口,七十餘日大水未退。徐州知州蘇軾親率全城吏民抗洪,終於戰勝洪水,並於次年修築「蘇堤」。百姓感謝蘇東坡為民造福,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送至州府感謝蘇公。 蘇公推辭不掉,將這些肉加工成熟後再回贈百姓。 蘇東坡的烹肉之法在其《燉肉歌》中可見奧妙:「慢著火、少著水,柴火罨焰煙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回贈肉」的特點是鮮香醇厚,油而不膩。蘇東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贈肉外 還有金蟾戲珠、五關雞、醉青蝦、後人將這四道菜稱之為「東坡四珍」。 如今在徐州街頭的各家飯庄,您仍然可領略到東坡肉帶給您的回味無窮的滿口醇香。 古彭第一羹——飠它湯 飠它湯(同「啥」音)徐州人早餐愛喝的一種鮮湯。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烹飪始祖彭祖進雉羹於堯,封於彭城。雉羹是用野雞與稷米同熬而製成的湯,其味美可口。相傳在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經徐州時易其名延用至今。清末,其料由野雞改為母雞,稷米改為麥仁,但其製作仍不失雉羹之宗法,風味猶存。 蜜汁地瓜 蜜汁地瓜,又稱紅薯、白芋、山芋、番薯等。徐州豐沛一帶所產地瓜,亦稱花葉紅薯,皮黃肉紅,味道鮮甜,據傳是清時的貢品。傳統名菜「拔絲貢薯」即是取用此種紅薯作主料。「蜜汁地瓜」久受食者喜愛,是徐州甜品中的佼佼者。此菜的輔料有白糖、蜂蜜、桂花汁、金橘等。做法講究,需大火燒開,小火慢燉。 其特點是鮮甜不膩、汁濃味美。 五仁油茶 「五仁油茶」 「油茶」之稱源於「茶油」,亦稱「茶子油」,是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湯點。據《王氏醫案記載》用茶油與熟面沖成的糊狀食物稱『油茶』,加五仁可醫百病。」賣油茶是一種用鐵皮扣成肚大嘴長、頂上有口、帶蓋、形似大葫蘆的壺,外面用布包裹起來可保暖,上面有軟帶可背在肩上,便於遛街串巷,到鬧市或娛樂場所等處叫賣。有人曾為五仁油茶題詩雲:「俱雲五仁非五人,仁仁取義又銷魂。千開萬滾多情甚,為伍油茶俱成仁。」 釋家菜 元末明初,五省通衢的徐州出現了繁榮景象,佛教興盛,寺廟眾多, 街頭出現了由寺院僧人開辦的素菜館。素菜館製作的釋家菜純以素為料, 做法講究,形成了與官邸風味、民間風味迥然不同的釋家風味。天花宴、 菊花宴、素八珍3種宴席較為知名。 「天花宴」取意於六朝高僧金陵說法「天花亂墜」的佛門佳話。先上一個大型冷拼盤居中,象徵天上尊者如來;周圍再上十個冷盤,象徵十大護法金剛;接著陸續上六大件,四小碗,四個座菜,最後的是「一品鍋,總計為26道菜,隨一品鍋上的飯食叫做「羅漢飯「。 「菊花宴」為元代禪宗高僧創作。先上八個冷盤,再上八個大件:金缽紅蓮、落霞飛鶩、孔雀開屏、蜜餞菩提、糖醋金針、爆檀香球等。最後上八個小碗,共24道菜。每一組菜都是八道,其意在於總結出人生的八個方面「苦樂成敗稱譏榮辱」。最後一道菜是菊花火鍋。 「素八珍」則是在研究和繼承宋代的蔬食養生經驗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所創制。主要有炒碎豆腐、糖醋響、香元四寶、炸萬年青、口蘑鍋巴、烹瓤椒子等菜。徐州以盛產山葯而聞名。太極山葯泥是道家「太極宴」中的一道甜菜,以太極圖形而命名,突出了道家風味的特色。其主料是山葯、棗泥醬,配料有楂糕、黑棗、青梅、白果仁、核桃仁等,調料為桂花醬、白糖等。此菜的特點是柔糯味濃,香甜可口。由於山葯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健脾、固腎、益精、強身之功效,是道家養生之菜。 家菜 徐州是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的故鄉,也是道教飲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道教的飲食文化是以求長生養生為目的,有食素與食葷兩派,不過在節日大典、例祭、道事活動時均用蔬食菜饌。素菜又稱齋食,所用原料有豆腐、麵筋、竹筍、菌類等。葷食原料多用野味、山珍,調料慣用葯料,以汁濃味厚見長,具有養生的特點。 道家宴席主要有:「三清托葷宴」、「太極宴」、「三五宴」、「四四宴」等。托葷菜有:「陰陽魚」、「乾坤蛋」、「四方肉」、「太虛丸子」、「黃芪竹蓀」、「陳皮雞」、「胭脂肉」等。由徐州「太極宴」研製組製作的「托葷太極宴」菜點共有4組28品。第一組:先上主拼太極圖,外圍五行碟;第二組,先上兩小件,跟上一湯,後上八大件;第三組:上四道點心;第四組:上一品鍋、四菜碟,兩樣主食。 金絲纏葫蘆 徐州烹飪界素以拔絲技藝著稱。「金絲纏葫蘆」即拔絲楂糕,系彭門徐州廚行宗法的一大絕技,執烹飪之牛耳,獨擅其美,自古迄今久盛不衰,為其他菜系所莫及,深得中外賓客贊賞。 此菜因象形而得名。其原料選用桂花楂糕。桂花楂糕是以山楂、白糖和桂花醬製成,為徐州特產,曾被評為全國名牌產品。楂糕的製作在徐州歷史久、技藝高。《銅山縣志》記載:「土人磨楂為糜,和以飴,曰楂糕。」也曾有《詠楂糕》詩贊曰:「紅如朱染透如晶,色似珊瑚質更瑩。金桂飄香果酸釅,味回津液兩頰生。」 此菜的特點是酸甜相兼、金絲纏繞、千絲萬縷、妙趣橫生,且有消積食、散淤血、止痢抗菌之功效。有人為此菜題詩曰:「采來山果助加餐, 美媲明珠餉玉盤。萬縷千絲妙手巧,延年益壽似霞丹。」 糖醋四孔鯉魚 此菜久負盛名,因其歷史悠久,有眾多傳說。曾有人賦詩士曰:「此魚不是尋常魚,前天在天池後在徐。緣何鼻上多雙孔,荷滿微湖香滿渠。」一般鯉魚均是兩個鼻孔,惟銅山縣、沛縣沿微山湖一帶所產鯉魚為四個鼻孔,肥美勝過黃河之鯉。黃河之次決口,奪泗水河床入海,久經沖刷形成微山湖,這一變化為四孔鯉魚生長提供了特殊的生存環境,但所產稀少。 1952年10月29日毛澤東主席在羅瑞卿及徐州市市長張光中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了雲龍山,談及徐州風物時,毛主席說,徐州的四孔鯉魚天下馳名。就餐時,廚師特製一道四孔鯉魚,毛主席品嘗後贊不絕口,稱果然名不虛傳。 1990年春節,徐州詩詞協會在宴春園飯店請海外詩人雅集,席間上了一道糖醋四孔鯉魚,有人嘗後即席賦詩雲:「魚兒躍躍喜迎賓,四孔欣張來報喜。春滿彭城客欲醉,酸甜酥嫩總宜人。」道出了糖醋四孔鯉魚外酥里嫩、酸甜味濃的特點。 龍門魚 鯉魚是徐州人民喜愛之物,有視鯉魚為喜慶有餘之意,故徐州有「無鯉不成席」的風俗。兒童入學、學子進考必烹制鯉魚使其食之,喻其「成龍」之意。 相傳「龍門魚」一菜始於彭城人劉裕(南朝宋武帝)。劉裕幼年入學時,其父設家宴慶賀,做了四道菜,一是清燉雞,取百事吉利之意;二是紅燒肉,取肉味醇厚,希其為人忠厚;四是燴蛋,菜色金黃,望其事業輝煌;四是紅燒鯉魚,冀其富貴有餘。總的意思是希望劉裕能像越過龍門的鯉魚,通達富貴。劉裕聽後說,何不現在就讓鯉魚跳過龍門?隨即將紅燒肉塊枕在魚頭下,把雞塊墊在魚尾下,魚的頭尾就翹起來,再將燴蛋澆在魚身上,然後說,這鯉魚不是已經躍過龍門到了金色的雲彩中了嗎?在座賓客聞之大為稱贊。劉裕做了皇帝後,率軍來到彭城,回憶往事,躊躇滿志,命廚師按他的意思將四道菜做成一道大菜,取名「龍門魚」,用來祭祀先人。 此菜的特點是外酥里嫩,兼蓄五味,形狀美觀,汁濃鮮香。 鴛鴦雞 鴛鴦雞得名於美麗的傳說。相傳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烽煙四起,有位美食虞姬,因避秦亂隨父來到古吳。虞姬姿容絕代,博學多才,立志非英雄不嫁。一日游於廟會,見一壯士雙目炯耀,儀表非凡,勇猛過人,單臂舉起廟前千斤巨鼎,心中傾慕。回家稟告父親,邀請壯士做客。虞姬親制一菜,名為「鴛鴦雞」,其父會意,當即將虞姬許配給壯士。這位壯士就是項羽。項羽起兵反秦,秦亡後,項羽自命西楚霸王,定都彭城,這「鴛鴦雞」也就在彭城流傳下來了。「鴛鴦雞」酥香、醇厚、色澤艷麗、造型優美,寓意深長,為人們所喜愛。 羊方藏魚 此菜系彭城古典菜,始於彭祖。據<大彭烹事錄>記載:彭祖的小兒子夕丁喜歡捕魚。彭祖恐其溺水堅決不允。一天,夕丁捕到一條魚,讓母烹制,恰巧家中正燉羊肉,其母趁彭祖不在,把羊肉割開將魚藏入,與羊肉同燉,至魚熟取出,與夕丁食之。彭祖回來後吃羊肉時,覺有異香之味,即問其故。經妻子說明,彭祖如法重製,果然鮮美異常。有人認為,漢字中的「鮮」字即源於此。 羊方藏魚為漢高祖劉邦青壯年時所愛吃菜餚之一。豐縣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豐生豐長漢高祖,魚汁羊肉飽口福。東征西戰探故鄉,樂吃魚汁羊肉方。」這道菜源於彭祖的「羊方藏魚」。羊方藏魚的製作,古法取材十分講究,夏秋季用羯羊配鯽魚,冬春季用閹過的牝羊配鱖魚。其菜的特點是原汁原味,滋濃味醇。 最頂的:烙饃饃卷饊子,啥湯,包子油條,羊肉串 麻辣燙 米線:二樓米線 蛙魚:13中附近有家不孬 雜串:女人街後面路口有家可以 涼皮:西安路王陵路交*口西北角 富國街上也可以 下淀羊肉館 東賀村羊肉館 老頭已經死了,現在兒子在做,據說水平下降 紅興紅英羊肉館的羊肉湯 在夾和街東頭 漢橋羊肉館 毛家羊肉館 在新區離師大分校很近 我覺得味道最好 燒烤:二姐 三中下面,肉筋還行,肉串不好(個人感覺), 礦大 易初愛蓮對面很不錯 大福源東面有家室內的味道不錯,推薦 (名字忘了) 狗肉:夾和街東頭 晁記 堤北 樊家 據說沛縣狗肉正宗的就是樊家狗肉,不知道這一家真不真花江狗肉 西安路和夾和街路口,狗肉火鍋據說不錯,沒吃過 韓世的狗肉漢堡確實好吃 開發區,三環路大馬雕塑(已經拆了) 飯館:二中附近: 小酒館:紅袍牛雜、嗆子雞 小白羊:開水白菜 大紅鍋:地鍋雞、脆皮臭干、鹵水鴨頭觀音芝麻雞:芝麻雞 中樞街: 古城土菜館:雞、燒帶魚等,家常菜 辣子村 中山路解放橋北建行旁邊的巷子里有一家忘了名字了,米粉肉和糖醋魚很出名 西苑和天橋東都有一家翠花酸菜魚,實惠 夾和街有一家黑腿雞 火鍋:首推小尾羊 芙蓉的的面特別好吃,要吃最便宜的鍋底,貴的不好吃 譚魚頭,淮海路 京味涮坊(好像是這個名字),體育場機關加油站斜對面,京味木炭黃銅火鍋,原味 小肥羊:天橋東有一家,據說不錯 肉夾饃據說文化宮後面有一家不錯 早點中樞街的杭州小龍包 味道一級棒 中樞街的鴨血粉絲湯有名,( 個人感覺富國街朋克對面有家很好) 旁邊的魷魚1.5兩串很棒,有個伙計的肉筋也不孬 西苑的酸菜魚,又經濟又好吃,裡面的招牌自然是酸菜魚了! 中山路海螺村旁邊有個小巷口,裡面小小金福樓的菜也不錯 教育學院對面有家餃子館,比好7和大娘都要好,而且還實惠 。 28中旁邊的亞華生態園很有風格的,裡面環境不錯,菜還可以 紅跑車里的牛排味道好極了,18一份 吳越人家的面和湖蟹炒年糕 天一酸菜魚的海蟹粥 神廚房的干煸八帶魚 老店油淋魚特色還有:蠶豆、炒豆腐、尖椒小公雞。地址就在機關加油站往西100米! 原西安路的花江狗肉搬到會堂旁邊拉,記住是李記,狗鞭酒絕對真材實料。 另外東賀羊肉旁邊的銀行已關拉,去高速公路入口處的羊肉館吃羊肚喝羊湯。 觀音芝麻雞,崔氏小公雞,曹記低鍋雞 大紅鍋的地鍋確實不錯,醉生仁、脆皮臭干、三鮮白菜也都很好吃。地鍋龍蝦,感覺比雞還好吃! 農夫考魚(地方忘了) 2中對面到鼓樓小學之間的巷子也有好多小吃都不孬

② 糧食直補更換戶主怎麼辦理

糧補卡更換戶主情況

1、變更戶主(過戶、撥戶)的:

(1)需要提供雙方簽字協議一份;

(2)村委會證明一份;

(3)雙方糧補卡復印件、雙方身份證復印件、雙方戶口本復印件各一份,屬於已故戶主的還需提供死亡證明或相關證件(新戶主沒有糧補卡的,可以到農商銀行辦理一卡通存摺)。

糧食直補更換戶主首先通過所在村、鄉財政所逐級上報,然後到直補卡的當地開戶行辦理直補卡。上材料齊全的,讓新戶主簽訂聲明書,保證更換其為新戶主已得到全部戶內享受糧食補貼成員的同意,保證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保證由此產生的責任均由其自行承擔。

③ 中國的國菜是什麼

中國國菜: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清朝時期宮廷盛宴。既有宮廷菜餚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滿與漢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

滿漢全席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獨特風格。入席前,先上二對香,茶水和手碟;檯面上有四鮮果、四乾果、四看果和四蜜餞;入席後先上冷盤然後熱炒菜、大菜,甜菜依次上桌。滿漢全席,分為六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匯集滿漢眾多名饌,擇取時鮮海味,搜尋山珍異獸。

全席計有冷葷熱餚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計餚饌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用餐環境古雅莊重。席間專請名師奏古樂伴宴,沿典雅遺風,禮儀嚴謹莊重,承傳統美德,侍膳奉敬校宮廷之周,令客人流連忘返。全席食畢,可使您領略中華烹飪之博精,飲食文化之淵源,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

滿漢全席規模龐大,萊餚豐盛,製作程序復雜,工藝頗為考究。該席桌博採燒烤、燕菜、鮑魚、海參、魚翅等高級席之精華;襄括點心中油、燙、酥、仔、生、發等六種面性;施展立、飄、剖、片等二十餘種刀法;匯聚蒸、炒、燒、燉、烤、煮等烹技;輔助以冷碟中橋形、扇面、梭子背、一順風、一匹瓦、城牆垛等十數種鑲法;襯墊以規格齊全、形狀各異的碗、盞、盤、碟等餐具於一席,可謂集烹飪技藝之大成。

(3)忠厚村燒烤好吃么擴展閱讀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斗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滿漢全席以東北·、山東、北京、江浙菜為主。世俗所謂「滿漢全席」中的珍品,其大部分是黑龍江地區特產(或出產):如犴鼻、魚骨、鰉魚子、猴頭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後來閩粵等地的菜餚也依次出現在巨型宴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閩菜,12道廣東菜。北菜54道:12道滿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

清入關以前,宮廷宴席非常簡單。一般宴會,露天鋪上獸皮,大家圍攏一起,席地而餐。《滿文老檔》記:「貝勒們設宴時,尚不設桌案,都席地而坐。」菜餚,一般是火鍋配以燉肉,豬肉、牛羊肉加以獸肉。皇帝出席的國宴,也不過設十幾桌、幾十桌,也是牛、羊、豬、獸肉,用解食刀割肉為食。

清入關後,情景有了很大的變化。六部九卿中,專設光祿寺卿,專司大內筵席和國家大典時宴會事宜。滿清剛入關時,飲食還不太講究,但很快就在原來滿族傳統飲食方式的基礎上,吸取了中原南菜(主要是蘇浙菜)和北菜(魯菜)的特色,建立了較為豐富的宮廷飲食。

④ 為了合群做過哪些放棄了自己底線的事情

為了合群,我曾經做過了一些超越自己底線的糊塗事,驀然回首,自責不止。

那是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那時,我們每天要步行5里路,到學校上課。學校座落在一個村子裡,班級里的幾個女生,對我表現很友好,一到下課就圍在我身邊,要我和她們一起玩。

我推辭了幾次,感覺到如果再不接受她們的邀請,就很對不起她們了,而且我也沒有其他的朋友。於是,大課間的時候,就和她們一起出去了。

那個學校沒有圍牆,我們就在離學校不遠的地方玩,那裡有一段矮牆,我們幾個女生依次從那段矮牆上跳過去。

中考成績,想好也好不了,也因此和心儀的高中失之交臂。這讓我想起來就後悔。現在我常想:在學校就要好好學習,放假以後可以再玩啊!

為了合群,忘記了自己的尊嚴和決心,也就慢慢放棄了自己的堅持,放棄了自己夢想的底線。這是一種血的教訓啊!

⑤ 你和最好的朋友認識多長時間了

我和我最好的朋友是發小,從小一起玩到大的,認識已經二十七年了。

我家是農村的,我們就住在一個胡同里。小時候一起上學放學,可以說是形影不離。到了初中高中的時候,我們也是選擇的一個學校。

現在的我們都在不同的城市,但還是經常的聯系,有時也會約定一起去旅行。現在我老公和她先生也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我感覺一輩子能有這樣一個好朋友,真是特別的難得,我一直都感嘆老天爺對我不薄呢!

⑥ 為10人訂餐,大家幫忙訂個菜譜

1、八寶冬瓜盅。特色: 八寶冬瓜盅是夏令一種湯食。以冬瓜作為容器燉湯,故得此名。做法是,用大半個冬瓜(24厘米高),去瓤,邊切齒形,瓜皮刻有花鳥圖案,清水滾煮後冷水浸凍,裝進不同原料加湯燉熟。其原料有瘦肉、火雞肉、火腿、蟹肉、田雞片、鮮蚝等。食時用勺子將瓜肉慢慢地刮出,同其他湯料混食,忌放醬油。此菜式美觀悅目,清淡味鮮,為夏令之消暑佳品。。

2、白切雞。特色: 白切雞是粵菜雞餚中最普通的一種,屬於浸雞類。以其製作簡易,剛熟不爛,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為特點。做法是:用1公斤以下的本地雞,洗凈後在微沸水中浸約15分鍾,其間將雞提出兩次,然後在水中冷卻,表皮干後拌以熟花生油。食時備以姜茸、蔥絲拌鹽,淋上熟油盛碟中蘸著吃。白切雞皮爽肉滑,清淡鮮美。著名的泮溪酒家白切雞,曾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金鼎獎。此外,清平雞也是白切雞的一種。。

3、金牌燒乳豬。特色: 因其曾獲國家商業部產品評比"金鼎獎"而得名,是宴席上名貴的粵菜佳餚。燒乳豬技藝在南北朝時也相當精湛,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其做法:取小豬去內臟,得重5公斤的豬身,經腌制、抹糖,上叉在明炭火上轉動燒烤而成,稱為"明爐乳豬"。廣州燒乳豬有兩種方法:一是燒成光皮的,用火較慢,燒時塗油較少;也有將其燒成麻皮的(或稱化皮),火旺,燒時不斷塗油,利用油爆出的氣泡疏鬆乳豬表皮。這種麻皮乳豬,皮色金黃,芝麻般的氣泡均勻密布,表層大小一致,皮層更為酥脆,"入口則消"。食乳豬時,常佐以白糖、千層酥、甜醬等。。

4、沙河粉。特色: 沙河粉是廣州一種大眾化的米製品。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鎮而得名。其做法取白雲山上九龍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漿蒸制,切條而成。沙河粉有百多年歷史。其粉潔白薄韌,食法有干炒、濕炒、泡(湯粉)食、涼拌等。沙河飯店專門有沙河粉專席,除鹹食、甜食外,還加以各式果蔬榨汁製成彩色沙河粉,色彩繽紛,味道各異。。

5、麻婆豆腐。特色: 麻婆豆腐「又叫」陳麻婆豆腐「或」陳麻婆飯鋪「,它在成都小削足適履中很有名。據說麻婆豆腐傳到日本後,被製成袋裝快食的」麻婆豆腐「。 屬於川味家常名菜的「陳麻婆豆腐」,其歷史悠久。在清代咸豐末年,有位叫陳春富的人,在成都北門外萬福橋頭開了「陳興盛飯鋪」,賣普遍飯和素菜。老闆娘因小時候出天花,留下痘疤在臉上,所以人們稱她為陳麻婆。夫妻倆男的跑堂,女的掌灶,配合得很默契。飯鋪附近有座大的糧油倉庫,挑夫們運糧油到此已近中午要在這里歇腳吃飯。陳麻婆了解到腳夫們要吃得辣、吃得麻、吃得燙,就用較多的花椒、辣椒燒豆腐,做出的豆腐麻、辣、燙嫩、香。紅彤彤的豆腐端上桌,腳夫們吃後無不交口稱贊。從此這道豆腐菜遠近聞名,連成都的老住戶也前來品嘗,生意十分興隆。人們叫它「陳麻婆豆腐」,是為了和其他飯鋪的燒豆腐相區別。這種稱呼不僅沒有惡意,而且還帶有親切感,贊賞的是老闆娘燒豆腐的高超手藝。 「陳麻婆豆腐」的主要特色是在豆腐和牛肉的製作上。該店製作的「吊漿豆腐」細嫩、潔白,煮好的豆腐不爛不碎、成塊好看,吃進口裡又燙又香;豆腐中的牛肉顆粒均勻,香酥可口,再配上原湯、紅油,放入適量的辣椒、花椒燒燴,就成了味道鮮美的「陳麻婆豆腐」。 「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燒燴味最精」。隨著「麻婆豆腐」的名氣增大,省內外的川菜飯館也做起了麻婆豆腐,而且在50年代還傳到了日本。雖然無兒無女的陳麻婆早已去世,但她燒燴豆腐的烹飪技藝被後人傳承下來,始終保持了原有的特色,歷經100多年而長興不衰。 特色介紹:陳麻婆豆腐有著悠久的歷史,豆腐用藍瓷花高腳碗清清爽爽地端出來。白玉一樣的豆腐上飄浮著一層紅油,撒上花椒面,配上青綠色的蒜苗,好看又好吃。陳麻婆店還有其他花樣的豆腐菜。 地址:成都市西玉龍街197號 交通方式:乘3、5、16、48、56路公共汽車至西玉龍街下即到 聯系電話:(028)6754512 價位級別:¥10 停車費:200元左右 是否可預定:是 店主推薦:麻婆豆腐、鍋貼豆腐
6、紅油耳片。特色: 原料:豬耳、紅油辣椒、蔥白、鹽、味精、白糖、香油。製法:1.取新鮮、體大的豬耳洗凈,放入沸水鍋中加熱,煮至剛熟,取出,用一重物壓平豬耳,自然晾涼。2.涼透的豬耳切成薄片,碗中加入鹽、白糖、味精、紅油辣椒、香油調成味汁。3.將耳片與調好的味汁、蔥絲拌勻,裝盤即成。特色:香辣微甜,質地脆嫩。。

7、火爆腰花。特色: 原料:豬腰子、黃瓜、姜、蔥、蒜、泡紅辣椒、鹽、味精、醬油、白糖、醋、濕澱粉、鮮湯、熟菜油。製法:1.豬腰子平片成兩塊,去凈油皮和腰臊,先反刀斜剞,再直刀剞成三刀一斷的眉毛形,鹽、濕澱粉碼味上漿。黃瓜洗凈,去瓤心,切成條。用鹽、白糖、味精、醬油、醋、料酒、濕澱粉、鮮湯兌成汁。2.鍋中放油燒熟,放入腰花炒散,加姜、蒜、蔥、泡紅辣椒、黃瓜條炒勻,烹汁收汁,起鍋裝盤。特點:質地細嫩,咸鮮醇厚。。

8、辣子肉丁。特色: 原料:豬瘦肉、青筍、姜、蔥、蒜、泡紅辣椒、鹽、味精、醬油、白糖、醋、料酒、濕澱粉、鮮湯、熟菜油。製法:1、豬肉切丁加鹽、濕澱粉碼味上漿。青筍去皮切丁,加鹽碼味。用鹽、白糖、醬油、醋、味精、料酒、濕澱粉、鮮湯兌成汁。2、鍋中放油,放入肉丁炒散,放入姜、蔥、蒜、泡紅辣椒炒香上色,放入青筍丁炒勻,烹汁收汁,起鍋裝盤。特色:色紅質嫩,咸鮮微辣 。

9、水煮牛肉。特色: 原料:牛柳肉200克,芹菜65克,郫縣豆瓣20克,花椒2克,醬油12克,水豆粉40克,熟菜油120克,萵筍尖100克,蒜苗60克,干紅辣椒8克,鹽3克,味精適量,鮮湯600克. 製法:1、將牛肉片成薄片裝入碗內。萵筍成切成6厘米左右長的簿片。芹菜、蒜苗切成5厘米長的節。2、炒鍋置旺火上,放少許油燒熱,將干辣椒及花椒炸成棕紅色,撈出鍘細,放入碗內。3、牛肉片放少許鹽略腌漬,再放入水豆粉拌勻。4、炒鍋置旺火上,放50克油燒熱,將芹菜、萵筍尖、蒜苗炒至斷生再裝入碗內。5、炒鍋內再放油燒熱,放郫縣豆瓣炒香,摻入鮮湯、加味精、醬油燒沸後,將肉片放入,用鍋鏟推散。待湯汁濃稠,再沸時,連同肉片盛入裝萵筍尖等菜的碗內,撒上辣椒,花椒粉,然後淋上熱菜油50克即成。 特點:麻辣味厚、刺激性強,是典型的川菜。。

10、糖醋雞圓。特色: 原料准備:雞脯肉200克、鮮蝦仁50克、雞蛋2個、姜米5克、蒜米8克、魚眼蔥10克、精鹽少許、白糖12克、醋15克、醬油10克、胡椒粉1克、鮮湯100克、水豆粉40克、精煉油1000克(約耗75克)。 製作過程:1.雞脯肉剁細成茸,加入清水、精鹽、雞蛋液、胡椒粉、水豆粉攪打一體,再加入剁細的鮮蝦仁顆粒,攪勻備用。2.鍋置旺火上,燒油至六成熱,用手將雞肉餡擠成雞圓,下鍋炸定型後,撈出備用。待油溫回升至七成熱時,將雞圓回鍋炸酥、發黃,撈出裝入盤內。3.鍋中留油少許,油溫三成,下姜蒜米,炒香,烹入用醬油、醋、白糖、精鹽、鮮湯、水豆粉調成的芡汁,收汁起鍋放入魚眼蔥,淋在雞圓上即成。 風味特點:外酥內嫩,甜酸味濃,鮮香爽口。。
11、糖醋排骨。特色: 原料:豬排骨、鹽、白糖、醋、料酒、姜、蔥、花椒、糖色、熟菜油、熟白芝麻。製法:1.排骨分開斬成段,加鹽、薑片、蔥段、花椒拌勻碼入味,上籠蒸至肉離骨時取出,晾乾水分。2.鍋中放油,放入排骨炸至色淺黃、表面水分將干時撈出。3.凈鍋中加水、排骨、料酒、糖色、白糖、鹽,小火收汁至排骨入味、汁稠,加醋後起鍋晾涼,加入白芝麻拌勻裝盤即成。 特色:色澤金亮,甜酸爽口,肉香離骨。。

12、蝦須牛肉。特色: 原料:鮮牛肉、鹽、曲酒、姜、蔥、紅油辣椒、花椒油、白糖、味精、香油、熟菜油。 製法:1、牛肉洗凈切成較大薄片,加鹽、曲酒、姜、蔥碼味6小時,入籠內蒸熟,出籠晾涼,撕成細絲。2、將牛肉絲放入油鍋內炸酥撈出,加入白糖、味精、紅油辣椒、花椒油、香油拌勻,裝盤即成。特色:麻辣味濃,干香滋潤。。

13、香辣炒蟹。特色: 原料准備: 活肉蟹、干辣椒節、花椒、薑片、蒜片、蔥節、精鹽、胡椒粉、料酒、干細澱粉、海鮮醬、水淀汾、雞精、香油、花椒油、辣椒油、精煉油、鮮湯。製作過程:1.活肉蟹從腹臍處取殼,去凈內臟及鰓葉,宰去腿尖及殼沿,洗凈後,將蟹斬成八塊,加入適量精鹽,料酒拌勻。2.鍋置旺火上,燒精煉油至五成油溫,然後將蟹塊斬口處粘裹上干細澱粉,入油鍋內浸炸至熟(蟹殼同時成熟)。3.鍋內另加油,燒至四成油溫,投入干辣椒節,花椒炒香,摻入鮮湯,略燒片刻,再下姜、蔥蒜、海蟹,最後放入精鹽、料酒、海鮮醬、雞精燒約2分鍾後,用水澱粉收薄芡,最後加入香油、花椒油、辣椒油、胡椒粉翻勻即可裝盤。風味特點:色澤紅亮,鮮香麻辣,味濃厚。

14、煙熏排骨。特色: 原料:豬排骨、五香粉、鹽、料酒、姜、蔥、醪糟汁、鹵水、煙熏料、香油、花椒、熟菜油。製法:1.排骨3根相連橫斬成大塊,加鹽、薑片、蔥段、五香粉、料酒、花椒拌勻碼味20分鍾,入籠蒸至剛熟取出,入鹵水鍋中加熱至肉能離骨時取出,再放入熱油鍋中炸至色澤金黃、肉質干香時起鍋。2.炸好的排骨放入熏爐中,點燃煙熏料,熏至排骨色暗紅、煙香入味時取出,刷上香油,斬成小塊裝盤。特色:色澤暗紅,咸鮮濃香。。

15、珍珠酥皮雞。特色: 原料准備:雞脯肉200克、麵包粉30克、土司30克、雞蛋1個、精鹽少許,胡椒粉1克、料酒5克、蒜茸10克、醬油5克、干細豆粉50克、精煉油1000克(約耗70克)。 製作過程:1.土司切成0.5CM的小方顆粒,雞蛋與干細豆粉調成全蛋糊,雞脯肉切成邊長為4CM的等邊三角形,厚度為0.5CM,於精鹽、醬油、料酒、胡椒粉、蒜茸拌勻,腌制10分鍾。2.將雞片裹上一層全蛋糊,再沾上土司顆粒後,撒上麵粉包裹完整。3.鍋置中火上,燒油至五成熱,下雞片炸至皮面金黃酥香,撈出裝盤即成。 風味特點:皮酥肉嫩,咸鮮味香。
16、廣靈豆腐乾。特色: 提起廣靈豆腐乾,人們自然聯想起它那筋、韌、香、五香調味齊全的許多特點,它是宴席中拌冷盤、炒熱菜之上乘佐菜。 廣靈豆腐乾可分成鹹的和熏的兩種。鹹的又分為豆腐乾和豆腐筋。豆腐乾約15厘米,寬為3厘米,厚為0.5厘米;豆腐筋長約15厘米,寬為2厘米,厚為1厘米;熏的一般為長15厘米,寬2厘米,厚1厘米。。

17、「三倒手」硬面饃。特色: 相傳光緒26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倉皇西逃,行至臨晉縣城,已飢餓難奈。適逢謝氏一家「三倒手」饃鋪的硬面饃剛出籠,慈禧嘗後,連聲稱贊味道好。到長安後,仍嚮往「三倒手」饃,便將之列為貢品享用。從此,「三倒手」美名遠揚。 「三倒手」硬面饃製作工藝復雜,系手工操作,經過3次倒手,使麵粉充分發酵,因而達到了層次分明,圓潤飽滿,入口醇馨,味美香甜的上佳效果。 「昔日慈禧用膳畢列為貢品,今朝人們食用後無不贊賞」這幅對聯貼在運城市區南環西路個體工商戶謝斌祖傳「三倒手」的門前,昔日的貢品已經走入百姓人家的生活中,它的味美、口醇、色香正將「三倒手」硬面饃推向更高一層的名吃空間。。

18、太後御膳泡泡糕。特色: 山西省侯馬市古稱新田,是春秋晚期晉國的都城。這里的新田飯店有位屈志明師傅,他製作的「太後御膳泡泡糕」,晶瑩透亮、酥脆香甜。因慈禧太後喜歡享用,這種糕又恰似盛開的泡泡花,故此得名。太後御膳泡泡糕所以在侯馬流傳,這里還有段歷史故事。 1948年冬,屈志明在侯馬車站擺個飯攤,專賣大碗面。有個老頭常來喝茶聊天,也吃些他的大碗面。可是,卻常見他搖頭晃腦地反復嘮叨:「這茶葉不如宮里的好,這飯也不如宮里的香……」 原來,老人叫許德盛,生於清道光十六年,曾在皇家御膳房為廚,他製作德泡泡糕,慈禧太後很愛吃。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慈禧太後逃往西安,許德盛隨駕備膳。途中,他因病不能侍奉太後,輾轉流落侯馬。由於不願技藝失傳,又見屈師傅為人忠厚,就把泡泡糕德製作絕技傳授給他。1954年老人去世時享年118歲,據說他之所以長壽與他常吃泡泡糕有關。屈師傅於1986年病故,生前又把此技傳給侯馬市新田飯庄經理黃靜亞。 「太後御膳泡泡糕」遠看呈蘑菇狀,如晚霞放彩:近看似綻絲吐絮,如金菊斗妍。遍體金黃,酥脆香甜,可滋補強身。。

19、陽城肉罐肉。特色: 陽城肉罐肉是馳名三晉美味佳餚。它不僅製作工藝獨特,味純噴香,而且陽城肉罐還是我國陶瓷工藝百花園里的一枝奇葩。 宋、元時期,有個陶瓷世家的喬氏,從陝西西安龍橋遷到山西高平的橋溝,發展陶瓷業。經多年選擇,喬氏發現陽城縣東五華里的猴子腰村陶瓷資源十分豐富,便建立了陶瓷窯,開始燒窯作貨,生意十分興隆。到了明代萬曆初年,喬氏後裔遷居陽城猴子腰村,興建了陶場,很快就有許多陶瓷新品相繼問世,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陽城肉罐,雖歷經滄桑,仍盛傳不衰。 陽城肉罐,罐似粗瓷,內敷細釉,口頸小、肚兒大,甌式蓋子,蓋與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穩、嚴密。其外形美觀、色澤鮮亮、敦實大方,摸著光滑細膩,使用起來極其方便,能夠適合煮、燉、燜肉的需要,兼餐具與工藝美術品於一體,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肉罐肉是用豬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種作料煎煮而成的,肉味純正,軟爛可口。。

20、稷山麻花。特色: 稷山麻花是運城的傳統風味小吃。據傳,麻花原是宮廷食品,傳至民間時成為兩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狀,現在洪洞一帶還可見到這種食品。清乾隆年間,翟店鎮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帶回家鄉運城,製作出售,食者甚多。後來,這位商人不斷改進製作技術,將麻花由兩股改成三股,然後擰成炸制,呈金黃色細絲花紋狀。目前,稷山麻花已進入北京、深圳、黑龍江等10多個省市銷售,頗受歡迎。
21、晉中油糕。特色: 油糕,是以黃米(即軟黍米面)為皮,糖料或棗泥、豆沙等為餡,經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澤金黃,外焦里嫩,綿軟香甜,美味可口。 晉中一帶,油糕的種類很多,因製作方法不同,有雲片糕、棗糕(亦稱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稱;因「糕」與「高」諧音,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貴之意,人們往往在年節或婚喪嫁娶、孩子滿月、過生日、老人壽誕、起房蓋屋時食之,故又稱年糕、喜糕。多年來,油糕伴隨著人們送舊迎新、慶賀道喜,成為晉中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內衙門街的「中興德」及祁縣、太谷一些老字型大小的油糕最為有名。 。

22、太原頭腦。特色: 是太原特有的一種風味早點。其實就是一碗肥羊肉湯,裡面加些山葯、蓮菜等,以去除膻味。每碗頭腦都帶有酒、葯、羊肉的混合香味,既醇香味美,又是冬令滋補佳品,所以又有「八珍湯」之稱。喝頭腦時,還可佐以面制的小餅,別有風味。。

23、羊雜碎湯。特色: 羊雜碎湯 是一道街頭常見小吃。在一隻大鍋中放入羊肝、肺、胃、腸、心、蹄筋等煮得爛熟,然後加入蔥、姜、香菜、粉條、豆腐等同煮,熟後盛入碗中,澆上羊肉湯,再放香菜、醋、鹽、辣椒等調料即可食用。該湯香氣撲鼻,湯色乳白,熱辣鮮美,是冬季常見小吃。。

24、油炸饊子。特色: 饊子,是洪洞縣獨有的一種油炸食品。據《洪洞縣志》載:每年農歷二月二,洪洞、趙城兩縣要在廣勝寺進行祭水廟會。逢此日,廣勝寺人山人海,兩縣縣令及地方紳士都來參加。但見廟會中有敲鑼打鼓的,有放三眼沖的,還有賣油糕、豆腐菜、羊雜燴等各種風味小吃的。在這眾多的攤點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縣來的烹飪高手,在此架起油鍋炸饊子。這既是一場技術表演比賽,又是祭水前的必要准備。待炸出的饊字在大方桌上堆成了「山」,人們便開始祭水。祭水由「水神廟」的高僧主持,主要內容是向蓮花池投饊子。說來奇怪,每投進10個饊子,到了分水亭,必然分成北面7個,南面3個。經過測量,北面的水流量之比為7:3 。為什麼三、七分水,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很早以前,洪洞、趙城兩縣人為爭奪霍泉水經常發生爭斗,甚至出了人命。後來兩縣達成協議,在滾沸的炸饊子的油鍋里,放10個銅錢,每縣推選出一個代表用手撈,依據撈出的銅錢數分水。結果趙城代表撈出7枚,洪洞代表撈出3枚,於是便修築了這個三、七分水的亭子。洪洞縣參加祭水炸饊子的最後一位師傅為梁二爺(已去世),現在炸饊子的傳人為楊永祥。 。

25、榆次灌腸。特色: 榆次灌腸具有濃厚地方特色,是榆次「三寶」之一。 灌腸以蕎面製成,入口爽利而筋,味烈,素淡開胃。早先,其製作方法比較簡單:用冷水將蕎面打成糊狀,入鍋煮熟,蘸醋、蒜而食,謂之「吃糊糊」。後來,經逐步改進,將糊狀的蕎面放入小碟內,上籠蒸制。蒸制而成的灌腸,形如碗碟,大的直徑20厘米,小的直徑15厘米,色灰如瓷,呈半透明狀,不粘不連,軟而堅韌,富有彈性。佐以醋、蒜汁食之,既可冷食,也可熱炒,別有一番風味。 榆次灌腸分紅、白兩種。紅灌腸用鮮豬血與面知成;白灌腸不用豬血,故呈灰白色。 榆次歷史上以民國初期大乘寺街范慶林的灌腸最為有名。他製作的灌腸,每片先成團而後放開,不變不裂,故有「范一品」之美稱。

⑦ 武漢人有什麼性格特點

火命人敢於承擔風險,富於冒險精神,有自信心,進取心,雄心壯志;為人坦率,熱情,堅強,精力充沛,上進奮發,勇敢無畏,思維敏捷,擅長發明,有創造性,具有領導才能;追求目標的迫切感比較強,習慣領域的可變性大,無所畏懼,朝氣蓬勃。缺點是缺乏耐心,急躁,好爭理,喜歡誇張,好虛榮,驕傲好鬥。

火命人可能衍生的五種病態人

火命人如果陽氣太盛造成陰虧燥熱,就會得熱症。

火氣通於心,心為火臟,心主血脈,心主藏神,心主對人體生理病理影響極大,失神者亡,得神者生,所以,火命人要注意心神內守,寧斂心火,學習孔子的坐忘,老子的虛無,莊子的養神守一,佛家的禪定,道家的練己,否則,就會由於陽氣耗散過大,火灼陰津,造成壽命偏短,甚至猝死或暴死。就像《周易》離卦中所描述的那樣:「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一、火型陰虛體質

火命人由於缺少陰液,是天生的陰虛火旺之人,要懂得靜能生陰、靜能生水的道理,對火命人來說,生命在於靜止,要多吃一些滋陰的食物。陰虛體質的人,亞熱帶地區分布較多。

陰虛質的成因可能和先天不足,如孕育時父母體弱,或年長受孕、早產等,或後天失養,**耗精,積勞陰虧,或曾患出血性疾病等有關。多見於學生和年輕人,這與他們喜歡吃燒烤煎炸等食物或嗜好煙酒以及生活壓力增加有關。平時易有陰虧燥熱的病變,或病後易出現陰虧症狀,主要易患以下幾種疾病:

皮膚生斑:陰虛的人多乾性皮膚,陰虛內熱與五心煩燥相接,加上紫外線照射,身體各部位均易生斑,而且很難祛除,甚至不容易淡化,所以,陰虛的人要經常保持好的心情,避免紫外線照射,經常給皮膚補充水份,可以有效防治皮膚生斑。

腫瘤:陰虛的人屬熱性體質,如果出現瘀血傾向,就比較容易生腫瘤。

高血脂:陰虛的人缺水、缺陰液,虛到一定程度,就會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形成高血脂。

高血壓:陰虛的人生燥,會導致心火上揚,形成心火過旺型的高血壓。

糖尿病: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症,有的糖尿病的初始階段以陰虛為主,表現為口乾、飲不解渴。這是由於陰虛體質的人先天水不足,容易消渴。

病理性瘦弱:由於陰虛體質的人多偏瘦,皮下脂肪太少,如果不針對體質調理,瘦弱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病理性改變,造成內分泌失調,特別是女性會形成生殖系統的紊亂,出現**提前、**周期短、甚至閉經,也會出現女性第二性質特徵變化,缺乏女性陰柔之美。

失眠:陰虛的人發展的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五心煩熱導致嚴重的失眠症。

咽炎、鼻炎:陰虛火旺還會造成鼻腔和咽部燥火的發生,產生無菌性炎症,治療時應該以潤燥為主。

骨關節退變:陰虛的人由於缺水,使骨關節表面不夠滑利,造成關節面軟骨鈣化及周圍肌纖維組織、韌帶鈣化,經常出現關節部位的摩擦聲或彈響。

二、火型氣虛體質

火命人陰虛到一定程度,造成陰液嚴重不足,不能夠蒸騰氣化,用一句通俗的話就是:火太大了,水被燒幹了,油盡燈枯了。這樣的情形我們稱其為陰虛合並氣虛。這樣的氣虛屬於虛不受補型的,你是傷了元氣了,會越補越虛,只要吃補葯,就會上火,甚至有生命之憂啊。氣分有宗氣、元氣、真氣,宗氣與元氣相合才能產生真氣,兩者必須相匹配,陰虛的人宗氣太足了,元氣消耗太大,你吃的飯和葯只能補宗氣,所以會越補越重,元氣就會消耗更大,元氣是天生的,是大自然的賦予,要靠自然神力才能培補。通過意念導引,神光照陰翹,加上熥絡寶胃腸治療包才能培補元氣。

三、火型濕熱體質

火命人一旦外感濕邪,形成濕熱體質,我們稱其為陰虛合並濕熱。這樣對疾病的治療會造成更大的困難,給這樣的人治病,如隔山打牛、隔靴搔癢,按中醫傳統的方法滋陰,會加重濕氣,除濕會加重陰虛,總之病會越治越重。在這個問題上,歷代的名醫大家都束手無策,熥絡寶的研製成功將改寫這個歷史。一方面在後背膀胱經上走罐、貼穴位貼,另一方面在肚臍眼放冰片,用熥絡寶胃腸治療包熥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

四、火型氣郁體質

火命人由於陰虛火旺,造成肺、脾、腎水源不足,任脈不通暢,氣機上逆,不能肅降,就會導致氣郁。臨床上稱陰虛合並氣郁,並發**不調、失眠、健忘、燥狂症。治療時應以通任脈為主。除了要滋補腎陰外,一定要採用醍醐灌頂之術打通任脈,否則,任何治療手段均不能奏效,這樣的人,經常是治了一輩子病,從來沒見過療效,但是通過醍醐灌頂的方法導引,馬上就能見到效果,多數患者,治療後都會被感動的落淚,訴說自己一輩子也沒有這么舒服過。

五、火型瘀血體質

火命人長期心火太旺,傷及腎陰,肝腎同源,又會傷肝陰,肝主血,導致氣血不暢,加上生病時間太長,久病入絡、久病必瘀,形成瘀血體質。臨床上稱陰虛合並瘀血,並發冠心病、動脈硬化、腦中風、腦溢血、甚至燥狂型精神病。這種類型的疾病,往往病情加重後九死一生啊。所以,一定要早期防範、早期治療。